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嫪毐事件结束后,秦王只是贬了吕不韦的官职,他却为何要自杀呢?

嫪毐事件结束后,秦王只是贬了吕不韦的官职,他却为何要自杀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025 更新时间:2024/1/15 23:57:31

嫪毐事件虽然得以平息,可接下来却也改变了另一个人的命运,他就是吕不韦

公元前253年,辅佐了秦国两代君王的吕不韦在自己的封邑(今河南洛阳)饮鸩自杀。

那么,以经商起家,以政治投机为手段而走上秦国相国之位的吕不韦为什么要自杀?

事实上,关于吕不韦的自杀,最主要的爆发点其实就来源于嫪毐事件,还是得从秦王嬴政的加冠礼开始讲起……

二十二岁那一年,秦王嬴政举行完加冠礼之后,嫪毐就发动了叛乱,在镇压叛乱的过程当中,嫪毐被活捉了。

[var1]

在审讯嫪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牵扯出了吕不韦,他躲都躲不掉:

①:嫪毐是吕不韦的门客,是他找来的猛男。

②:嫪毐进宫是吕不韦在背后操作,否则赵姬不会认识嫪毐。

但有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秦王嬴政处理嫪毐事件是在秦王政九年,四月平叛,九月车裂嫪毐;处理吕不韦却在十三个月后,秦王政十年十月,嬴政下令免去了吕不韦的相国职务,让他回到了洛阳的食邑。

那么问题来了,秦王明知道吕不韦在嫪毐事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当时为什么只处理了嫪毐和赵姬,对吕不韦却显得非常仁慈,足足拖了一年多才处理?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秦王之所以这样做有两个原因:

①:吕不韦辅佐先王有功。

②:很多人都在替吕不韦求情。

因此,秦王嬴政不忍心对吕不韦执行刑罚,此事就先放下了。

[var1]

按理说,嫪毐案已经完结,秦王对吕不韦也采取了冷处理,吕不韦只是被贬了官职,罪不至死,他为何要自杀呢?

根据史书记载: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吕不韦回到自己的封地(洛阳)之后,六国使者纷纷来到洛阳,想请他到六国去做官。

其实,这种事在当时是个很普遍的现象,秦国的丞相卸任之后,经常会被六国聘去做高官。

原本是件很普通的事,却引起了秦王嬴政的担忧:恐为其变

嬴政的担心出于两点考虑:①,吕不韦有才;②:吕不韦有声望。

于是,嬴政就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措词非常严厉: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和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和你的全家都迁到蜀地去。

面对秦王嬴政的责难和迁徙令,吕不韦饮鸩自杀(鸩:一种毒酒)。

[var1]

那么,吕不韦明明看到的是秦王写给他的迁徙令,并不是要他自杀,他为什么要死呢?

根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看了秦王的信,吕不韦感到非常恐惧,他怕秦王会步步紧逼,心里非常担心。另外,虽说吕不韦是由商人转型成了政治家,但是他也有自尊,与其等待秦王下达处死自己的命令,倒不如自己自裁而死。

实际上,关于吕不韦的死,除了担心和自尊之外,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那就得从他的门客说起……

根据史书记载,吕不韦的门客很多,大约三千多人,而嫪毐的门客只有一千左右。

吕不韦之所以养这么多门客,其实有两个目的:

①:吕不韦想在自己的门客中选拔人才。

②:秦国虽说强大,但却没有一个人拥有很多的门客,吕不韦心里很不服气。

[var1]

因为在战国后期,出现了著名的四公子,他们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

吕不韦觉得四公子各个手下都有几千门客,而秦国虽说强大,却没有那么多的门客,和四公子比起来简直是太掉价了,因此他才盛养门客。

那么,吕不韦手下的三千门客都为他做了哪些事儿呢?

吕不韦手下的门客为其编著了一部很有名的书,叫《吕氏春秋》。书里面总结了先秦诸子的精华,吸收了各家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的一家之言。

《吕氏春秋》修好之后,吕不韦还曾经把它挂在咸阳的城门之上,说只要谁能够改动其中的一个字,就赏赐此人千金,如同当年商鞅说谁能把木头搬一搬,就赏他重金一样。

其实,吕不韦说的“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炒作,而且是自我炒作!

大家都知道,自己写的书不可能一个字都不能改,书都是能改的,而吕不韦那样做只能说明两点:第一,他很自信;第二,显摆权势。

可以说,吕不韦的门客是他巨大的一个人才库,同时也是秦王朝巨大的一个人才库,吕不韦只是想替秦国储备人才,但秦王却不一定那样想。

[var1]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真实的例子,来看秦王嬴政心里真实的看法……

吕不韦是在秦王政十二年的时候自杀的,按理说他生前是相国,死后就应当举行国葬,可因为他是自杀,所以不能举办国葬。

因此,吕不韦的门客们把他埋到了洛阳的邙山,此葬法当时叫“窃葬”。

秦王得知此事,专门下了一道诏书:凡是吕不韦的门客,无论参加吊丧仪式与否,一律流放;如果参加吊丧的门客有韩、赵、魏三国的人,一律驱逐出境;如果是秦国人,且俸禄在600石以上的,不但要流放,还要免其爵位;如果俸禄在500石以下,只流放。

从秦王嬴政对吕不韦手下三千门客的处理就可以看出:关于吕不韦想替秦国储备人才一事,秦王嬴政并不领情,他也不认为那三千门客就是秦国的人才库,而是把他们看作是自己政治上的一股敌对势力,是威胁自己政权的一股势力。

在《史书·吕不韦列传》中曾经记载,六国使者纷纷去请吕不韦,因此秦王非常担心。实际上,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秦王不但戒备吕不韦一人,而且也很戒备他手下的三千门客。

[var1]

那么,秦王嬴政为什么要如此戒备吕不韦呢?

理由只有一个:吕不韦的权力太大。

秦庄襄王时期,吕不韦当了三年丞相,在秦王嬴政时期,他又当了九年的相国,前后做了十二年的丞相,而吕不韦这个丞相的权力来自两个方面:①,他的职务;②:太后赵姬(吕不韦是赵姬的前夫)

秦王嬴政还小的时候,吕不韦和赵姬重温旧梦,还保持过一段时间的私密关系。因此,赵姬又给了吕不韦一些特殊授权,使得他的权力相当之大,也让秦王嬴政非常担心。

除了权力之外,吕不韦还曾立下过不少的军功……

秦国从商鞅变法以来,非常重视每一个人的军功,在吕不韦掌权期间,秦国继续执行统一中国的既定方针,不断对六国用兵,而且是节节胜利。

特别是在秦王政五年的时候,吕不韦领兵在魏国打了一个大胜仗,他在魏国的地盘上先后夺取了几十座城池,继而建立了东郡。

可以说,吕不韦建立东郡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原本和秦国接壤的只有韩国和魏国,而东郡(山东一带)的建立使得秦国和东边的齐国也接壤了,也把六国的南北自此割断了,六国再想众合对付秦国就变得非常困难。

[var1]

同时,吕不韦的军功有着双面性:一方面代表着他的政绩,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他的权力基础。

吕不韦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他在不自觉中越位了……

作为一个臣子,他超越了君权,就是越位。

不得不说,吕不韦是个极其精明的人,从一个商界精英变成一个政界精英,他非常精于如何获得权力,但却不懂得如何在适当的时候放弃权利。

所有从政的人都必须记住两句话:有权而不恋权,到位而不越位。

大家要知道,中国古代的行政环境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就进入了中央集权制,而国君是最高的统治者,君权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这种制度下,任何人的权力都不能超越君权,一旦超越,肯定会被君王除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作为连接吕不韦、异人和秦始皇的关键人物,赵姬是个怎样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个让后世人争论不休的千古之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秦始皇的生母赵姬引起的:她先是吕不韦的爱妾,后来又被吕不韦作为礼品送给了异人。这个看似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弱女子,正因为嫁给了异人才成为了秦国的皇后,也更因为生下了“千古一帝”秦始皇,才成为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女人。但是,历史上对于赵姬的评价并不是很

  • 秦始皇当年修的公路,荒废2000多年,为何至今仍“寸草不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秦朝只有短短的两世,但始皇帝嬴政的众多功绩,却是实实在在的。而有一项功绩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非常的有意义,那便是秦始皇下令修建直道。有意思的是,即使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这条秦直道莫说塌陷,就连长几颗野草都不常见,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这条路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秦直道是始皇帝委派大将蒙恬修建,从咸

  • 屈原跳的汨罗江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屈原投河的汨罗江在哪? 答案:在汨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投河于汨(mì)罗江:(屈原)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汨罗江在哪里?汨罗江发源于江西省修水县境内,向南流入湖南省,主要流经湖南岳阳的平江县及湘阴东部(今县级汨罗市),折向西,最终汇入洞庭湖。全长253公里。平江

  • 东汉风云:汉廷宫内出异事,蔡邕密谏反被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东汉文学家蔡邕,蔡邑与蔡邕,蔡伦和蔡邕是什么关系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四月,都中又闻地震,侍中署内有雌鸡变作雄鸡;到了五月,有白衣人入德阳殿内,与中黄门桓贤相遇。桓贤喝问你有何事,白衣人却厉声说道:“梁德夏叫我上殿,汝为何阻我?”桓贤不知梁德夏为何人,正要将他扭住,详讯来历,偏赶到白衣人身前,一手抓去,落了个空,白衣人也不知去向了;桓贤不胜骇异

  • 唯一由武林高手组建的国家,疆域仅一座城,却让“战国七雄”闻风丧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七雄争霸国家分布图,战国七雄都城全景,战国有七雄为什么秦始皇横扫六国

    ——宋. 林亦之从古至今,关于武林的传奇故事有很多,在他们当中,有为了称霸武林而进行各种纷争的人,也有为了黎明百姓而默默无闻付出的人,不过,今日要讲的,便是一群令人意想不到的武林高手,在三国时期,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还仅依靠着那一座城大小的国土,令那时的“战国七雄”都为之闻风丧胆。[var1]话说

  • 匈奴使者正春宵,突然刺客挑开被子,使者羞愤:迟一刻会死?不讲武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德最后的下场,不讲武德完整版,唐武德九年

    班超,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他的父亲、哥哥、妹妹都作为史学家名垂青史。然而班超却是个异类,从小就不喜欢舞文弄墨。哥哥班固早早入朝为官,帮班超找了一份为官府抄写文书的工作。然而班超常叹息道:“身为大丈夫,尽管没有什么才略,也该靠建功立业来封侯晋爵,怎能老干这笔墨营生呢?”一次抄写文书时,竟然趴

  • 鄗代之战:燕国趁虚而入袭击赵国,对当时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要知道在公元前251年以前的长平之战中,赵国已经损失了数十万士兵,实力上亏损十分严重。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国面对燕国的挑衅,毅然派出廉颇,用仅仅25万士兵,就狠狠地打击了燕国的60万部队,甚至还把燕国打的落花流水,不得不议和求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鄗代之战”,赵国长平惨败,燕国60万大军趁

  • 只论武力,曹魏五子良将如何排名?谁最厉害,谁最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魏五良将有多厉害,曹魏五大名将排名,曹魏的武力有多高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武将们除了指挥两军作战,还需要在两军阵前单挑。如果只论武力,曹魏五子良将如何排名呢?其中谁最厉害,谁最差呢?徐晃最厉害,于禁最差,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第五:于禁于禁,在五人之中战绩最少,也没什么战绩。他曾和张飞在徐州交战,打了数个回合,便败走,在濮阳城外,于禁和乐进两人联

  • 秦始皇竟然不是第一个称帝的?之前就有两人称过帝,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称帝实际上是称“皇帝”,而在其之前的两个人仅仅只是称“帝”,还是有所区别的。“帝”这个称号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商朝的统治者就自称帝,比如我们熟知的商纣王也称帝辛。而上古时期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位天下共主因为伟大,也被后世追尊为帝,合称“五帝”。帝的基本义其实就是天帝。周朝推翻商朝统治以

  • 赵括真的只是纸上谈兵吗?其实有两点能证明并非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就像早期的魏国实力强劲,甚至压得秦几十年不敢东出,而后期主要就是赵国,经过胡服骑射后,战斗力成倍的增长,跟秦国几次的战争也是互有胜负。直到长平之战的出现。[var1]对于这场战争,相信很多人都很了解,在大家的印象里,这场战争赵国之所以败,主要原因就是临时换帅。由名将廉颇换成了草包赵括,如此怎么会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