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兵役制度:汉武帝征服匈奴以战养战的关键,超越千年的先进

兵役制度:汉武帝征服匈奴以战养战的关键,超越千年的先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541 更新时间:2024/1/6 0:01:13

汉朝的兵役制度,被钱穆称之为跨越千年的先进

仁义的军事帝国,儒教主导的军事思路

汉朝所属的时代,被历史学家奉为中国古典帝国的典范。同时期能够之相媲美的,只有来自西方的古罗马帝国。两者在兵役制度上有所相似,都是强调全民皆兵的理念。但是相较于罗马人的征兵制度来说,汉朝又有自己特有的人关怀。他们强调全民皆兵,但壮丁并不是一具备作战的能力,便会被纳入到军事体系之中的一份子当中。相反汉朝的军事体系之中,非强调儒教"天人合一"的概念。直到男性年满二十三岁之后,才会被纳入到汉朝的军事体系一份子。按照汉朝对于青壮年的定义,一个男性到20岁成丁之后,便已经具备独自耕种土地的能力。直到23岁之前,留给男性三年的缓冲期,帮助家庭承担责任之后再来考虑为国家谈报效之恩。

《汉旧仪》记载:"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以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驰战阵。……长史一人,垂二人洽兵民。当兵行,长史领置。材官、楼船,民年丘十六老衰乃得免为民仁政为道,这是汉朝早期最为凸显的一个政治特点。大部分汉朝的政治官员,都是来自于饱受疾苦的农民家庭,他们深刻的知道秦朝的兵役制度对于一个家庭的破坏性。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继续强调全民皆兵的秦朝治军思路之后,他们将儒教的关怀带入到政治体系设立之中。文景中兴的来源,也是由于汉朝本身不但重视军事,并且给小农经济充分消化结果的事件。孕育新人口为国的同时,也能够保证自家男丁出任军士,有时间为家庭付出。

汉朝的军队种类繁多,但也同样强调对于民众的人文关怀

汉朝的儒教文化对于军队的影响,事实上除去对于年龄限制之外,还体现在征募兵源其他地方上。汉朝军制当中,老朽、伤残者都被指出免除兵役的做法。并且对于国家本身来说,也有一套完备的免除兵役的执行方法。除去传统的优待阶层贵族、重臣之外,对于在地方上有杰出贡献、渊博知识的读书人,都被排除在兵役制度范围之外。并且对于富豪来说,也可以通过缴纳车马、奴仆、物资等方式来免除兵役制度。总的来说,有钱捧钱场、无钱出力场,汉朝庞大的军事帝国形态,也就由此拉开序幕。但是只有兵源,没有兵制的细化安排,想要能够震慑匈奴显然是不现实的。汉朝之所以能够驱逐匈奴,和他们的兵役细化设定有直接的关系。

汉朝疆域图,能够震慑四方兵源格外重要

精细化的军队建制,汉朝强盛的关键因素

汉朝的军队体系,被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前往中央做卫军,其中被分为南、北两军,主要是执行护卫皇宫和卫戍首都两个任务。南北军的总体量不过七万人,并且每一个壮丁服役之后,都有义务前往中央做卫戍部队。并且汉朝本身,对于卫戍部队的优待政策十分丰厚。不但会为其操办大型酒宴,并且一切给养都由中央统一负责,中间的旅费全部都由汉朝政府报账。这样的机会,是需要在原籍地服兵役之后满一年,才会被抽调选拔前往南北军。除去这两种形式之外,还有一种必须要经历的兵役——边郡守卫。

《通考·兵考·兵制》:汉调兵之制,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为卫士,二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阵,年五十六乃得免为庶民,就里。

前往调派边军,需要自己负担旅费,并且干粮和装备都需要自己准备。不过守卫边疆的时间较短,戍边时间只有三天。相较于秦朝不合理的将南兵北调的形式,汉朝着重改善自己的戍边政策。承袭秦朝此前的戍边三天时间,不过容许壮丁不用亲自前往边疆服役。仅仅只需要交付三百钱,便可以由国家出面找人代替。这里便衍生出一个特别的军种——郡国兵。他们属于汉朝的职业军队,长期保持着对身材、军事素养的高要求,服役之后仍旧随时保持待命,只要有战事出现便迅速集结训练组成汉朝的精锐部队。

汉朝军队攻克匈奴、西羌

汉朝的军队体系,实质上无论从完备性和专业度来说,都是达到一个非常完整、先进的阶段。并且为了能够驱动强军的作战,实际上汉朝也有一套完备的经济政策进行保障。在汉武帝时期,国家就需要负担募民实边费、犒赏、降胡等多个工程费用。汉朝本身并不强调高征税,使得汉武帝产生其他的方式来解决钱粮短缺的问题。官卖官办、超发货币、卖官等方式促成汉朝养育军队,汉朝强有力的对经济上的控制,得以让帝国能够保障对于外族入侵强有力的作战实力。

汉朝边境上,涌现出一大批职业军人

总结

虽然凭借着先进的兵役制度和经济治理手段,汉朝将外族始终顽强的挡在门外。但是这些经济的手段,使得汉朝的腐败问题在后期异常的严重。并且兵役制度的本身,强调地方募兵制度作为基础,这样的方式成为世家大族可供利用的力量。汉朝的强盛之后,原本的兵役制度和经济手段,迸发出许多内部的问题。最后拥有先进完备制度的汉朝,最后在内部势力的混乱中走没落。

参考文献:《中国近代政治得失》、《通考·兵考·兵制》、《汉旧仪》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系渔经猎史小仙女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侵权必究!欢迎评论分享转发关注,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忠臣段秀实,当场举笏攻击朱泚,视死如归壮烈殉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段秀实简介,朱泚,李嗣业和段秀实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正月,割据淮西的李希烈攻陷汝州,圈攻郑州,叛唐称帝。唐德宗派哥舒曜为东都汝州节度使,讨伐李希烈,结果哥舒曜反被李希烈包围在襄城。唐德宗又调泾原兵去解围。当泾原兵路过长安时,因赏赐招待不周,也哗变叛唐。唐德宗只好带上妃嫔,仓皇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叛军冲进宫中,大肆抢劫,并拥

  • 从萧何“自污”到公孙贺辞相,看西汉皇权对相权的蚕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皇权,一直视天下为私产,就想自己说了算;作为相权,则认为天下是皇帝和士大夫所共治,所以要讲点民主,凡事需要征求一下丞相的意见。在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之前,君君臣臣的观念极其淡薄,君、相之间习惯“坐而论道”,此时的君权、相权情同鱼水,像文王与姜尚、齐桓公与管仲、秦昭王与范雎等,二者既是君臣,又是师友。

  • 唐朝年龄最小的大将军:14岁封王16岁上战场,死时仅18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之前有说过,在唐朝初年有一个非常年轻的将领叫罗士信,他虽然不是唯一的一个年轻人,但是他在13岁的时候就扬名天下,然后再22岁的时候战死非常可惜。但是今天要睡的那位将军更加年轻,这个人在战死时仅18岁。这个人姓李名道玄,是在隋文帝仁寿四年的时候出生的,背景很强大,跟是柱国李虎的曾孙跟很多大人物都有关系

  • 从河上公到曹参:一个对汉初“黄老之治”影响巨大的道家流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参活了多大,曹参墓简介,曹参无为而治

    到汉文帝、汉景帝时,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这就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汉初“黄老之治”的一个关键人物,是开国功臣、继萧何而为汉相的曹参。曹参是刘邦的同乡,秦末为沛县“狱掾”,即管理监狱的小吏(可能为典狱长),与萧何是同僚兼好

  • 唐朝安乐公主有多败家?一条裙子价值一亿钱,唐中宗却不责怪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安乐公主照片,韦皇后毒死唐中宗,唐中宗简介

    安乐公主是唐中宗与韦皇后所生的女儿,嫁与武三思之子武崇训为妻。她是在中宗与韦后流放房陵途中生下来的,中宗觉得这个女儿与自己同甘苦共患难,所以对她备加疼爱。神龙元年(705),中宗被张柬之等五人扶上帝座后,对安乐公主更加溺爱,不管她干什么事也不肯责备。安乐公主依仗父亲的宠幸,卖官鬻爵,收贿枉法,无所不

  • 从汉武帝到王莽,儒家在这一时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史实难以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莽和汉武帝的关系,汉武帝对儒家态度,汉武帝死后离王莽有多久

    汉武帝的前中期的战争是必要的,但后期比如远征大宛则是好大喜功。后期的战争耗费导致对内部盘剥过重,于是“海内户口减半”。户口减半不是这些人死了,而是为了躲避朝廷的苛捐杂税,逃去了边疆或者深山老林,还有很大部分是投奔豪强求其荫庇。1.《盐铁论》中的文学、贤良,不能用儒家学派简而概之。一是文学和贤良之间,

  • 唐朝唯一战死的鄂州刺史——刘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存被骗,鄂州刺史是现在什么官,唐朝惨死的丞相

    史书记载:刘存非常骁悍,且比较善于用兵。开始进入历史的视角是在朱全忠与杨行密争战江淮时,刘存是依附朱全忠;后来跟随杨行密,积功至舒州团练使。公元903年,天复三年,杨行密派刘存攻打武昌军节度使杜洪,围困鄂州(今湖北武昌)刘存攻下鄂州后,捉住了杜洪等送往广陵,把他们全部杀死了,杨行密任命刘存为鄂岳观察

  • 为什么商周正统戴氏,会在汉武帝时期遭到篡改,将孔氏立为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戴氏,中华姓氏之一,西周时期的宋国君主宋戴公为戴姓的姓氏始祖。戴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二。在大中国区及海外华人中皆有分布,其中华东地区约占所有戴姓人口的六成。根据史料记载,周公旦在平定“管、蔡、霍三监之乱”后,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

  • 唐朝功臣郭子仪,面对皇帝封赏不要金银却要6个美女,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郭子仪和朱元璋时期郭子仪,郭子仪是唐朝什么时期的人,唐朝的十大名将郭子仪

    公元773年,郭子仪刚刚平定了困扰唐代宗十年之久的吐蕃叛乱,次年,郭子仪入朝,在延英殿中向唐代宗提出了如上请求,唐代宗当时都震惊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最看重的臣子竟然提出了如此荒谬的要求。在唐代宗看来,郭子仪确实有功,他无论是要财宝还是权力都是无可厚非的,可他偏偏要了美女,作为一个功冠三军的将军,

  • 从汉朝的封邑增减情况分析,刘秀为什么要种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舂陵侯国主要的经济收入是佃农的租子。一、舂陵侯国的迁徙舂陵诸刘在刘仁时代从卑湿的湖南舂陵(今天的湖南宁远)搬到了湖北舂陵,刘仁到了南阳郡蔡阳县的这个白水乡之后,发了一封信给堂兄弟刘回(即刘秀的爷爷)“人傻钱多,速来。”刘仁是和他的亲弟弟刘利一起搬到湖北的舂陵的。刘利即是后来的更始帝刘玄的父亲。于是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