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商周正统戴氏,会在汉武帝时期遭到篡改,将孔氏立为正统?

为什么商周正统戴氏,会在汉武帝时期遭到篡改,将孔氏立为正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477 更新时间:2024/2/6 5:05:34

戴氏,中华姓氏之一,西周时期的宋国君主宋戴公为戴姓的姓氏始祖。戴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二。在大中国区及海外华人中皆有分布,其中华东地区约占所有戴姓人口的六成。

根据史料记载,周公旦在平定“管、蔡、霍三监之乱”后,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建都商丘。微子启逝世后,其弟仲衍嗣位为宋公。传至宋国的第十一位国君,逝世后被谥为戴公。宋戴公长子子司空(宋武公)继位,宋戴公的其余诸子以其谥号“戴”为氏,形成戴氏一族。宋国执政的华氏、乐氏、老氏、皇氏,四族统称戴氏,《左传》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九月,有记载「宋戴恶会之」,戴恶应为其他未立氏的戴公子后裔。

从上面的记载可见,戴氏,是商周时期帝王正统的姓氏。但是,在汉武帝之后,孔氏被认为是商周正统,原因何在?汉武帝是出于什么考量而选择“篡改”历史?且看下文分析。

汉景帝在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去世,刘彻即皇帝位,就是汉武帝,时年十六岁。汉武帝登上历史舞台后做的第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是尊崇儒学。这是武帝为实现政治抱负所奠定的思想基础,其实质是对政治指导思想作出新的选择和确定。从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一直经历近两千年而不衰。

汉武帝推崇孔氏为正统的依据,说法是认为孔氏是黄帝的后裔一脉,并且比戴氏更早地执掌天子印,因此,比戴氏更有资格说得上是炎黄后代政权的正统渊源。

汉武帝之所以立孔氏为正统,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核心思想是“君权神授”,而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权,要做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必须把孔氏推到更高的历史地位上去说服整个社会上下。

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武帝纪赞》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从上面可见,汉武帝“篡改”历史,实际上是权衡了利弊之后的政治举措,比起被后人非议其在历史层面的胡乱作为,汉武帝更看重实际性的政治受益。

总的来说,汉武帝的本质是政治家,政治家就是政治场上的商人,拿着一杆秤,权衡各种政治举措的利益得失,在比较中作出自己认为高明的判断。立孔氏为正统,让社会上下更容易从思想上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从结果和效益上看确实是利大于弊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汉武帝这一次的交易,是非常成功的抉择。

再把历史的横轴拉得更长一些,会发现这是历史必然的选择,在百家争鸣中,儒家无疑是最适合封建专制制度的存在,即使不是汉武帝,也必然会有另一个皇帝选择“独尊儒术”,而在“君权神授”的封建核心思想之下,孔氏不得不走向正统的位置,这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后的政治诉求》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功臣郭子仪,面对皇帝封赏不要金银却要6个美女,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郭子仪和朱元璋时期郭子仪,郭子仪是唐朝什么时期的人,唐朝的十大名将郭子仪

    公元773年,郭子仪刚刚平定了困扰唐代宗十年之久的吐蕃叛乱,次年,郭子仪入朝,在延英殿中向唐代宗提出了如上请求,唐代宗当时都震惊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最看重的臣子竟然提出了如此荒谬的要求。在唐代宗看来,郭子仪确实有功,他无论是要财宝还是权力都是无可厚非的,可他偏偏要了美女,作为一个功冠三军的将军,

  • 从汉朝的封邑增减情况分析,刘秀为什么要种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舂陵侯国主要的经济收入是佃农的租子。一、舂陵侯国的迁徙舂陵诸刘在刘仁时代从卑湿的湖南舂陵(今天的湖南宁远)搬到了湖北舂陵,刘仁到了南阳郡蔡阳县的这个白水乡之后,发了一封信给堂兄弟刘回(即刘秀的爷爷)“人傻钱多,速来。”刘仁是和他的亲弟弟刘利一起搬到湖北的舂陵的。刘利即是后来的更始帝刘玄的父亲。于是刘

  • 唐朝其实一直面对内忧外患,关中本位动摇后,衰落不可避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朝鲜打下来之后,没有物质经济回报,又要转战西北,战略方向上投入的错误,导致当面的强敌吐蕃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调整,最终成为有唐一代最大的外患。李唐立国之本就是关中本位制,战略重心置于西北根本是形势所迫的必然。唐初在辽东消耗大量精力,可谓是唐朝的阿富汗,完后武周破坏关中本位制,一再与契丹交手,虽然终于以国

  • 魏忠贤一死,明朝没多久就垮台,难道魏忠贤真的能挽救大明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皇宫内,皇室成员尽享荣华富贵,身边的侍奉者无数,而在大内皇宫里,地位十分低下的便是绝大多数宫女与太监了。在古装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偌大的皇宫里,太监与宫女们几乎是随处可见。当然,并非所有的太监宫女都一辈子是皇宫里的牺牲品,他们靠着提拔得宠可能攀上高位,例如,历史上有名的太监——魏忠贤,他便

  • 唐朝不为人知的战神,李世民唯一一次看走眼,曾一人灭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祖籍是江西哪里人,李世民抢弟媳完整视频,大唐天子李世民

    这个人是苏定方。当时,天下大乱,战争如火如荼,匪徒猖獗,平民遭受蹂躏。苏定方他的父亲苏邕是一个好人,不忍坐下来看看乡镇的老乡民,并成立了一个乡镇小组来练习。当时,苏定方已经15岁了,但它勇敢而有力。他经常与父亲一同作战。每当有一个敌人入侵时,苏定方总是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不怕生死,往往是第一个冲进敌人

  • 高丽北进政策的破产和在元明之间的首鼠两端使其与明朝开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高丽攻打大明失败了吗,元明之战,秦汉唐宋元明

    年)向明朝挑衅,形同失智的以弱击强,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理智的的行动加速了王氏高丽的灭亡。至于为何会如此的不自量力无非就是两个原因:第一、高丽在明朝和北元政权之间左右跳梁,导致明丽关系的恶化。第二、明朝对辽东的统治逐渐稳固,导致了高丽自元末以来北进拓土政策的破产。就是这两个原因,让高丽“狗急跳墙”,与明

  • 唐朝一武将,把一个县城3万多人全吃光,至今被当作大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755年十一月初九,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他带领15万大军,烟尘滚滚铁蹄铿锵,直扑中原大地。已经137年没有经历战争的唐朝,重新沦为血火疆场。昏庸的唐玄宗怠政误国,宠信奸佞,终于被迫品尝自己酿制的苦酒。安禄山此番志在不小,他深知唐王朝已是外强中干,想要取而代之。757年正月,叛

  • 除了岳飞,宋朝还有一猛将,却被岳飞盖住了光芒,下场也极其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重视文人,由他们掌握国家大权,制定出很多的规范。虽然在规范百姓行为上,宋朝是十分严格的,但是这样只能短暂地维持内部安稳,对待外部的强敌,宋朝皇室就显得十分懦弱了。所幸到了南宋时期,出现了岳飞这样的猛将。当年他带领着部下,抗击金军的入侵,就在即将功成的时候,却被糊涂皇帝与奸臣所害,命丧风波亭。这件

  • 近代有抗美援朝,明朝有抗倭援朝,了解一下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个叫高丽的小弟,被别人欺负了,跑过来找大哥帮忙。欺负他的人是小日本。话说小日本出了一个人物—丰臣秀吉。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几百年的战乱时期,训练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此时的丰臣秀吉野心膨胀,不满足日本小小的疆土。将主意打到了邻国高丽的土地上。高丽国力弱小,于是带着倭国精锐军团进攻了

  • 吐蕃王朝乃是唐朝的劲敌,为何会崩溃并且再没崛起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的维度下,不管有多少英雄人物,终究难逃时间的制裁,一切英雄往事,都只成了纸上的寥寥几笔。曾经,吐蕃也是盛极一时,不过可惜也是难逃此劫。要想到,它在巅峰之时,尚能让大唐帝国咬牙切齿,甚至引得公主入吐蕃,但顷刻之间,就走入衰落,并且一蹶不振。一、吐蕃的辉煌此后到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吐蕃依旧采取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