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汉武帝到王莽,儒家在这一时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史实难以相信

从汉武帝到王莽,儒家在这一时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史实难以相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888 更新时间:2024/1/16 15:52:41

汉武帝的前中期的战争是必要的,但后期比如远征大宛则是好大喜功。后期的战争耗费导致对内部盘剥过重,于是“海内户口减半”。户口减半不是这些人死了,而是为了躲避朝廷的苛捐杂税,逃去了边疆或者深山老林,还有很大部分是投奔豪强求其荫庇。

1.《盐铁论》中的文学、贤良,不能用儒家学派简而概之。一是文学和贤良之间,所持的态度,仍有不同之处。一是当时的儒家,并不是后来的儒家,也不是孔孟的儒家,在文学的意见阐述中,他们是将儒家的孔孟和墨家的墨子,同样看作圣贤。实际上,这些文学、贤良所接受的教育,是从战国以来的诸子学说,但儒家明显占有绝对性比重。

2.汉武帝之所以没有亡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他的末年,已经开始有所调整,关于轮台诏,有学者争议,但无可否认的是,在经过多次挫败之后,汉武帝已经不再有毕其功于一役的信心了。此外,霍光等顾命班子改变了国家大方向,也有重要原因。

3.另外,《盐铁论》中还透露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态势,那就是朝中执政大臣与底层之间的认识差异,已经不仅仅是思想观点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上下之间对于政策的效用,已经产生相当大的隔膜。武帝政策的既得利益阶层和武帝政策的受损阶层,双方的互相理解基础,已经出现动摇。

4.此外,我觉得还应该关注一下,为什么西汉会出现王莽篡汉,以及若隐若现地天命不在属汉的观念。这些东西,绝不是汉朝末年才出现的。民心虽然看起来虚无缥缈,但在谣言谶语之中,往往表达了一种社会心理。缺乏民心的王朝,就像是外部华丽坚硬,内里却开始松动的梁柱,一旦出现危机,顷刻间就会土崩瓦解。王莽篡汉,与其说是篡,不如说是当时精英阶层对于汉朝面临的危机,所采取的一套解决措施,当然最大胆的地方,就是连皇帝席位都要贤者居之。

史实难以相信,正是儒家势大的体现,这个时候和盐铁会议的时候已经很不一样了,儒家通过培养汉元帝上位,已经掀翻了汉武帝的王霸之道并一家独大了。王莽就是完全按照儒家君子的标准来表现、约束自己,才得到了精英阶层的广泛认同,进而匪夷所思的上位了。

王莽上位当然得到了刘歆为代表的一批人拥护,但不拥护他的同样大有其人,尤其是在他篡位之后,大批人不再支持他。王莽上位最重要的支柱,只有两根,一个是王家的多年政治资本,这和后来袁绍的依靠相似,尤其是掌握了军队;一个是在宫中具有影响力的王家后宫。而刘歆等人所做的,无非是将原本对汉家皇帝的不满,转变为了王莽上位的舆论。但这种篡位是明显不符合儒家标准的,因为伊尹周公等人都没有真正改变皇位,包括霍光也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霍光虽然后代被诛灭,但本人却一直没被彻底否定,甚至还有一定的褒扬。

王莽恰恰相反,如果他能够坚持不篡位,而是通过掌握相权和后宫影响,来推行自己的改革,那上限是超过张居正的。我觉得,王莽的出身和在王氏家族中的地位,很可能影响到他不能选择这样一条路。

西汉、东汉,其实不能用宋朝以后的儒家来做理解,两汉的儒家官学,其实是经学,无论在上层,还是在下层,法家学说、墨家学说、阴阳家学说、道家学说,都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与其说儒家势大,不如说是经学家族,或者说经学和官位的结合所造成的家族势力强大。对于这一点,我觉得还可以看一下崔寔《政论》,我觉得这种局面,也是三国时期,曹操诸葛亮都选择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儒家势力大增,我个人认为是从宋朝开始奠基,并经由明清八股取士,进而将儒家转变为朝廷民间一统,儒学解读的标准化,导致儒学本身的强制性和专制性。

王莽上台就是典型的儒家君子,他是小地主阶级的典型代表,后来当了大地主,小地主还以为他们能沿着王莽轨迹一起混到帝国高层。上台后才发现小地主阶级真的是根本没有治国的大局观,学习孔孟经典只学其表象而无精髓,根本治不了国家,只惦记往自己能捞多少,王莽迅速被抛弃了。现在的话讲,这种人叫小资产阶级,民粹,在市场中腰包鼓了,想从政了,想国家按他的话去办。然而根本没有大局观,政策脑洞大开,看那家好也不实事求是就盲目上马。盲目中走向灭亡。

应该说王莽不是儒家尊崇的君子,但他利用了这种心理,扮演了“周公”这样的角色,然后通过舆论来帮助自己完成夺取汉朝权力的过程。这恰恰说明,整体上人们希望有这样的君子,来挽救西汉王朝的危机,这也是西汉独有的政治理念,帝王也是“贤者居之”。

阶级分析的理论,是由马克思等人,通过对西欧资本主义特点进行分析后,得出的观念,事实上这是一种有具体指向的观念,将这种分析“放之四海而皆准”地用到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中,是需要再进行更多验证和假说的。对于社会现象,用大的概念去笼统解释,是很容易的,但经不起验证。

科学思想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提出假说,然后进行验证,没有终极真理,只有不断提出疑问,不断进行验证。被人们接受的理论,往往都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而社会科学恰恰无法这样去做。

更多文章

  • 唐朝唯一战死的鄂州刺史——刘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存被骗,鄂州刺史是现在什么官,唐朝惨死的丞相

    史书记载:刘存非常骁悍,且比较善于用兵。开始进入历史的视角是在朱全忠与杨行密争战江淮时,刘存是依附朱全忠;后来跟随杨行密,积功至舒州团练使。公元903年,天复三年,杨行密派刘存攻打武昌军节度使杜洪,围困鄂州(今湖北武昌)刘存攻下鄂州后,捉住了杜洪等送往广陵,把他们全部杀死了,杨行密任命刘存为鄂岳观察

  • 为什么商周正统戴氏,会在汉武帝时期遭到篡改,将孔氏立为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戴氏,中华姓氏之一,西周时期的宋国君主宋戴公为戴姓的姓氏始祖。戴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二。在大中国区及海外华人中皆有分布,其中华东地区约占所有戴姓人口的六成。根据史料记载,周公旦在平定“管、蔡、霍三监之乱”后,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

  • 唐朝功臣郭子仪,面对皇帝封赏不要金银却要6个美女,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郭子仪和朱元璋时期郭子仪,郭子仪是唐朝什么时期的人,唐朝的十大名将郭子仪

    公元773年,郭子仪刚刚平定了困扰唐代宗十年之久的吐蕃叛乱,次年,郭子仪入朝,在延英殿中向唐代宗提出了如上请求,唐代宗当时都震惊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最看重的臣子竟然提出了如此荒谬的要求。在唐代宗看来,郭子仪确实有功,他无论是要财宝还是权力都是无可厚非的,可他偏偏要了美女,作为一个功冠三军的将军,

  • 从汉朝的封邑增减情况分析,刘秀为什么要种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舂陵侯国主要的经济收入是佃农的租子。一、舂陵侯国的迁徙舂陵诸刘在刘仁时代从卑湿的湖南舂陵(今天的湖南宁远)搬到了湖北舂陵,刘仁到了南阳郡蔡阳县的这个白水乡之后,发了一封信给堂兄弟刘回(即刘秀的爷爷)“人傻钱多,速来。”刘仁是和他的亲弟弟刘利一起搬到湖北的舂陵的。刘利即是后来的更始帝刘玄的父亲。于是刘

  • 唐朝其实一直面对内忧外患,关中本位动摇后,衰落不可避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朝鲜打下来之后,没有物质经济回报,又要转战西北,战略方向上投入的错误,导致当面的强敌吐蕃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调整,最终成为有唐一代最大的外患。李唐立国之本就是关中本位制,战略重心置于西北根本是形势所迫的必然。唐初在辽东消耗大量精力,可谓是唐朝的阿富汗,完后武周破坏关中本位制,一再与契丹交手,虽然终于以国

  • 魏忠贤一死,明朝没多久就垮台,难道魏忠贤真的能挽救大明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皇宫内,皇室成员尽享荣华富贵,身边的侍奉者无数,而在大内皇宫里,地位十分低下的便是绝大多数宫女与太监了。在古装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偌大的皇宫里,太监与宫女们几乎是随处可见。当然,并非所有的太监宫女都一辈子是皇宫里的牺牲品,他们靠着提拔得宠可能攀上高位,例如,历史上有名的太监——魏忠贤,他便

  • 唐朝不为人知的战神,李世民唯一一次看走眼,曾一人灭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祖籍是江西哪里人,李世民抢弟媳完整视频,大唐天子李世民

    这个人是苏定方。当时,天下大乱,战争如火如荼,匪徒猖獗,平民遭受蹂躏。苏定方他的父亲苏邕是一个好人,不忍坐下来看看乡镇的老乡民,并成立了一个乡镇小组来练习。当时,苏定方已经15岁了,但它勇敢而有力。他经常与父亲一同作战。每当有一个敌人入侵时,苏定方总是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不怕生死,往往是第一个冲进敌人

  • 高丽北进政策的破产和在元明之间的首鼠两端使其与明朝开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高丽攻打大明失败了吗,元明之战,秦汉唐宋元明

    年)向明朝挑衅,形同失智的以弱击强,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理智的的行动加速了王氏高丽的灭亡。至于为何会如此的不自量力无非就是两个原因:第一、高丽在明朝和北元政权之间左右跳梁,导致明丽关系的恶化。第二、明朝对辽东的统治逐渐稳固,导致了高丽自元末以来北进拓土政策的破产。就是这两个原因,让高丽“狗急跳墙”,与明

  • 唐朝一武将,把一个县城3万多人全吃光,至今被当作大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755年十一月初九,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他带领15万大军,烟尘滚滚铁蹄铿锵,直扑中原大地。已经137年没有经历战争的唐朝,重新沦为血火疆场。昏庸的唐玄宗怠政误国,宠信奸佞,终于被迫品尝自己酿制的苦酒。安禄山此番志在不小,他深知唐王朝已是外强中干,想要取而代之。757年正月,叛

  • 除了岳飞,宋朝还有一猛将,却被岳飞盖住了光芒,下场也极其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重视文人,由他们掌握国家大权,制定出很多的规范。虽然在规范百姓行为上,宋朝是十分严格的,但是这样只能短暂地维持内部安稳,对待外部的强敌,宋朝皇室就显得十分懦弱了。所幸到了南宋时期,出现了岳飞这样的猛将。当年他带领着部下,抗击金军的入侵,就在即将功成的时候,却被糊涂皇帝与奸臣所害,命丧风波亭。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