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河上公到曹参:一个对汉初“黄老之治”影响巨大的道家流派

从河上公到曹参:一个对汉初“黄老之治”影响巨大的道家流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241 更新时间:2023/12/4 23:39:55

到汉文帝、汉景帝时,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这就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汉初“黄老之治”的一个关键人物,是开国功臣、继萧何而为汉相的曹参

曹参是刘邦的同乡,秦末为沛县“狱掾”,即管理监狱的小吏(可能为典狱长),与萧何是同僚兼好友。后来在追随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他因身经百战、屡立战功,而在汉初功臣排名中仅次于萧何,位居第二。

建国后,刘邦封长子刘肥为齐王,并任命曹参为齐相辅佐刘肥。曹参从胶西请来一位精通黄老之学的盖公做老师和顾问,让出正堂给他居住,以示尊敬。

盖公宣扬“治道归清净而民自定”的主张,被曹参采纳并实施。因此在他任齐相的九年间,齐国政通人和,社会安定,百姓都称赞他为贤相。

萧何死前,推荐曹参继任汉朝相国。到中央任职后,曹参将他在齐国“试点”成功的黄老之道用于朝政,推广到了全国。

朝政上的一切工作,都因循萧何创建的制度,无所变更(“萧规曹随”);将地方官府中不善言辞的忠厚长者,选拔为丞相府的官吏;对那些沽名钓誉、华而不实的官员,一律罢免……

而他曹丞相的主要工作,就是坐在家里喝酒!

汉惠帝听说丞相不问政事,就托曹参在朝中任职的儿子曹窋(音zhú)回家探问,结果曹窋挨了父亲二百鞭子。

于是惠帝不得不召见了曹参,说曹窋的询问是代表皇帝的。曹参赶紧摘掉帽子叩头谢罪,并问惠帝道:“陛下自认为与高皇帝相比,谁更圣明勇武?”

惠帝说:“我哪能同先帝比呢!”

曹参又问:“那陛下看我和萧何谁的才能高?”

惠帝说:“你似乎不及萧何。”

曹参于是说:“陛下所言甚是。当初是高皇帝和萧何一起平定了天下,制定了各种规章法度,今天我们只要照章办事,不要有所欠缺,不就很好吗?”

惠帝表示认同。

曹参做了三年丞相,老百姓编歌谣传唱,颂扬他无为而治的政绩:“萧何为法,斠(音jiào)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司马迁在《史记·曹相国世家》中也评价说:“参为汉相国,清净,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而从思想学说的角度看,曹参的治国理论其实源于汉初的黄老学派,并且有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传授谱系。

《史记·乐毅列传》载:

“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

据此,该门派的传承关系为:

祖师为河上丈人,其生平事迹,连司马迁也搞不清楚了。大概是战国末期的一位隐士,精通《老子》,自匿姓名,居住在河滨,因此被称为河上丈人,又叫河上公。

河上公的一传弟子安期生,就更为神秘了,他在司马迁的时代,就已在民间传说中成为得道的仙人。《史记·封禅书》说他:“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据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派人出海去寻找过他。

该门派的二传弟子毛翕(音xī)公,史料中没有任何记载,我们对他几乎一无所知。

三传弟子乐瑕公和四传弟子乐臣公,都是战国名将乐毅的后代,齐国有名的黄老学者。

乐臣公的学生,即五传弟子中,有两人见于《史记》:一个叫田叔,是位擅剑术、重义气的侠客式人物,游于王侯间,汉景帝时官至鲁国相;

另一个就是盖公,曹参的老师兼政治顾问,被认为是汉初黄老无为政治的思想动者。

这一流派,是汉初黄老学术传承的关键一支,可能还与齐燕地区的神仙方术传统有些关系。

-完-

相关阅读:

道家对待生死的态度,一般人理解不了

更多文章

  • 唐朝安乐公主有多败家?一条裙子价值一亿钱,唐中宗却不责怪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安乐公主照片,韦皇后毒死唐中宗,唐中宗简介

    安乐公主是唐中宗与韦皇后所生的女儿,嫁与武三思之子武崇训为妻。她是在中宗与韦后流放房陵途中生下来的,中宗觉得这个女儿与自己同甘苦共患难,所以对她备加疼爱。神龙元年(705),中宗被张柬之等五人扶上帝座后,对安乐公主更加溺爱,不管她干什么事也不肯责备。安乐公主依仗父亲的宠幸,卖官鬻爵,收贿枉法,无所不

  • 从汉武帝到王莽,儒家在这一时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史实难以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莽和汉武帝的关系,汉武帝对儒家态度,汉武帝死后离王莽有多久

    汉武帝的前中期的战争是必要的,但后期比如远征大宛则是好大喜功。后期的战争耗费导致对内部盘剥过重,于是“海内户口减半”。户口减半不是这些人死了,而是为了躲避朝廷的苛捐杂税,逃去了边疆或者深山老林,还有很大部分是投奔豪强求其荫庇。1.《盐铁论》中的文学、贤良,不能用儒家学派简而概之。一是文学和贤良之间,

  • 唐朝唯一战死的鄂州刺史——刘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存被骗,鄂州刺史是现在什么官,唐朝惨死的丞相

    史书记载:刘存非常骁悍,且比较善于用兵。开始进入历史的视角是在朱全忠与杨行密争战江淮时,刘存是依附朱全忠;后来跟随杨行密,积功至舒州团练使。公元903年,天复三年,杨行密派刘存攻打武昌军节度使杜洪,围困鄂州(今湖北武昌)刘存攻下鄂州后,捉住了杜洪等送往广陵,把他们全部杀死了,杨行密任命刘存为鄂岳观察

  • 为什么商周正统戴氏,会在汉武帝时期遭到篡改,将孔氏立为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戴氏,中华姓氏之一,西周时期的宋国君主宋戴公为戴姓的姓氏始祖。戴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二。在大中国区及海外华人中皆有分布,其中华东地区约占所有戴姓人口的六成。根据史料记载,周公旦在平定“管、蔡、霍三监之乱”后,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

  • 唐朝功臣郭子仪,面对皇帝封赏不要金银却要6个美女,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郭子仪和朱元璋时期郭子仪,郭子仪是唐朝什么时期的人,唐朝的十大名将郭子仪

    公元773年,郭子仪刚刚平定了困扰唐代宗十年之久的吐蕃叛乱,次年,郭子仪入朝,在延英殿中向唐代宗提出了如上请求,唐代宗当时都震惊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最看重的臣子竟然提出了如此荒谬的要求。在唐代宗看来,郭子仪确实有功,他无论是要财宝还是权力都是无可厚非的,可他偏偏要了美女,作为一个功冠三军的将军,

  • 从汉朝的封邑增减情况分析,刘秀为什么要种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舂陵侯国主要的经济收入是佃农的租子。一、舂陵侯国的迁徙舂陵诸刘在刘仁时代从卑湿的湖南舂陵(今天的湖南宁远)搬到了湖北舂陵,刘仁到了南阳郡蔡阳县的这个白水乡之后,发了一封信给堂兄弟刘回(即刘秀的爷爷)“人傻钱多,速来。”刘仁是和他的亲弟弟刘利一起搬到湖北的舂陵的。刘利即是后来的更始帝刘玄的父亲。于是刘

  • 唐朝其实一直面对内忧外患,关中本位动摇后,衰落不可避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朝鲜打下来之后,没有物质经济回报,又要转战西北,战略方向上投入的错误,导致当面的强敌吐蕃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调整,最终成为有唐一代最大的外患。李唐立国之本就是关中本位制,战略重心置于西北根本是形势所迫的必然。唐初在辽东消耗大量精力,可谓是唐朝的阿富汗,完后武周破坏关中本位制,一再与契丹交手,虽然终于以国

  • 魏忠贤一死,明朝没多久就垮台,难道魏忠贤真的能挽救大明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皇宫内,皇室成员尽享荣华富贵,身边的侍奉者无数,而在大内皇宫里,地位十分低下的便是绝大多数宫女与太监了。在古装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偌大的皇宫里,太监与宫女们几乎是随处可见。当然,并非所有的太监宫女都一辈子是皇宫里的牺牲品,他们靠着提拔得宠可能攀上高位,例如,历史上有名的太监——魏忠贤,他便

  • 唐朝不为人知的战神,李世民唯一一次看走眼,曾一人灭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祖籍是江西哪里人,李世民抢弟媳完整视频,大唐天子李世民

    这个人是苏定方。当时,天下大乱,战争如火如荼,匪徒猖獗,平民遭受蹂躏。苏定方他的父亲苏邕是一个好人,不忍坐下来看看乡镇的老乡民,并成立了一个乡镇小组来练习。当时,苏定方已经15岁了,但它勇敢而有力。他经常与父亲一同作战。每当有一个敌人入侵时,苏定方总是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不怕生死,往往是第一个冲进敌人

  • 高丽北进政策的破产和在元明之间的首鼠两端使其与明朝开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高丽攻打大明失败了吗,元明之战,秦汉唐宋元明

    年)向明朝挑衅,形同失智的以弱击强,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理智的的行动加速了王氏高丽的灭亡。至于为何会如此的不自量力无非就是两个原因:第一、高丽在明朝和北元政权之间左右跳梁,导致明丽关系的恶化。第二、明朝对辽东的统治逐渐稳固,导致了高丽自元末以来北进拓土政策的破产。就是这两个原因,让高丽“狗急跳墙”,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