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吐蕃王朝乃是唐朝的劲敌,为何会崩溃并且再没崛起过

吐蕃王朝乃是唐朝的劲敌,为何会崩溃并且再没崛起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353 更新时间:2024/1/17 1:59:39

在历史的维度下,不管有多少英雄人物,终究难逃时间的制裁,一切英雄往事,都只成了纸上的寥寥几笔。

曾经,吐蕃也是盛极一时,不过可惜也是难逃此劫。要想到,它在巅峰之时,尚能让大唐帝国咬牙切齿,甚至引得公主入吐蕃,但顷刻之间,就走入衰落,并且一蹶不振。

一、吐蕃的辉煌

此后到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吐蕃依旧采取进攻态势,不仅北侵安南,而且向东掠剑南,可谓是一时鼎盛。特别是安史之乱时期,吐蕃又趁虚而入,从河西长驱直入,夺取了秦、渭、凤等州,甚至后来还攻陷了长安。

特别是在公元795年,突厥达到了鼎盛,诸羌臣服,而且南诏地区也被迫称藩。

二、快速衰落

但自从公元795年以后,整个吐蕃地区立刻陷入到混乱之中,而且一年不如一年。特别是9世纪以后,吐蕃对外战争基本上是一败涂地,不仅一直被唐朝军队打得全线撤退,而且前辈所积累的土地全部丢失。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吐蕃会衰落呢?而且为何以后起不来了呢?

三、吐蕃衰落之原因

直接原因

而且当时的达摩赞普是本教信徒,因此他对佛教十分不感冒,并且展开了大规模的灭佛行动。大批的僧人被迫还俗,大量的佛经以及佛教场所被焚毁和破坏。

从此以后,两边的宗教围绕着王权进行血腥的对峙,吐蕃再也难以安宁,特别是宗教和王权都陷入到了难以稳定的状态,信仰和秩序全面崩溃。因此,这是吐蕃走向衰落无法再崛起的直接原因。

外因

刺杀了达摩赞普以后,内战直接被引爆,因此外因很快到来。据记载,当时吐蕃有两位继承人,一位是王后永丹的孩子,另一位则是王妃欧松的孩子。由于国王突然死了,因此两边都宣布自己有继承权,那么该如何取舍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用武力来解决最终归属。于是,战争就开始了。

当时吐蕃有三位实权派人物,分别是王皇后的大将尚思罗,洛门川讨击使论恐热,以及最能打的是鄯州节度使尚婢婢。王后在大将军尚思罗的支持之下,单方面宣布自己的儿子是国王,结果引得另一位实权派人物论恐热的反对。

但可惜的是,两强相斗并没有决出最后的胜利,因为还有第3强在旁观望,因此吐蕃又陷入到了第2轮的权力争斗中,论恐热大战尚婢婢。

内因

据史书记载,吐蕃早在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就已经大规模的学习唐朝的制度和文化。因此,吐蕃不仅继承了唐朝繁荣的科技和文化,同时也学到了唐朝的藩镇制度。

因此,除了松赞干布以外,此后的历代统治者,都被迫和超级家族联姻联盟。而且,帝国也并非是由统治者一人掌控,而是由各大超级家族的领导人物进行掌控,这些人已经形成了吐蕃的节度使。

在这三大因素的作用之下,吐蕃政权只能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落,甚至连爬都爬不起来。其实这也是可以预料的,毕竟大唐帝国的藩镇割据制度,也是在平定了叛乱以后,再也没有了繁荣,只能默默的等待着唐僖宗唐昭宗等人的毁灭。

结语

看完吐蕃政权的没落历史,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历史的无常。千古英雄多少事?最终也只不过是滚滚而去。

不过,吐蕃政权难逃劫数,但取得最终胜利的大唐政权又能如何?不也是在唐昭宗手足无措之中,最终也陷入到历史尘埃之中。可谓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切都只成了史书中的寥寥几笔。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得看今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构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我们说了都不算,宋朝百姓说了才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在史学界,他临危受命,重整山河,将一个摇摇欲坠的帝国从死亡边界发展为我国艺术史上的巅峰王朝,罢黜''中兴四将'',杀岳飞以震慑江南士绅,更是令本已分散的兵权再度集中赵宋皇室手中,保证了赵宋王朝的延续,被誉为宋朝中兴之主,累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可见对其评价之高。那么赵构

  • 赵匡胤明明是抢了后周郭家的皇位,为何宋朝累世优待柴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从七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手里夺取天下,建立宋朝,史称北宋,赵匡胤即宋太祖。柴宗训是周世宗郭荣(921一959,四子。郭荣,也叫柴荣,刑州尧山县(隆尧县)人,出身当地望祖。柴宗器貌英奇,擅长骑射,略通文墨,谨性笃厚。少年时期家道衰落,便投靠了姑姑柴氏。柴氏原来是

  • 历史上五大特务机构,唐朝不屑于设立,最恐怖的特务在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的特务机构,历史上的七大特务机构排名

    说起特务组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明朝的锦衣卫,掌直驾侍卫、侦缉天下,飞鱼服、绣春刀是他们标志性的装扮,让无数贪官污吏闻风而丧胆。其实,特务机构并非朱元璋首创,早在汉朝时期,直属皇帝的特务机构就已经诞生了。一、西汉绣衣直指。绣衣直指是汉武帝所设。晚年的汉武帝昏聩残暴,穷兵黩武,巫蛊之乱牵连数十万人,

  • 贵州深山惊现20万“明朝遗民”,600年不出山,只因朱元璋的命令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贵州深山发现明朝遗民,明朝朱元璋墓图片,贵州大山深处最后一个明朝部落

    每一处都带有浓浓的明朝的文化色彩,像是在告诉我们,这是明朝军队留下的村庄。那么深山惊现20万“明朝遗民”,为何600年不出山,只因朱元璋的命令,一起看一下。想要知道具体原因,需要借助当时明朝的时代背景来进行解答。明朝刚刚建立初期,朝代的更替刚刚完成,前朝的反抗势力有所残留,不时引起暴乱,影响民生,为

  • 读《明朝那些事儿》:看历史沉浮,风云翻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那些事儿深度解析,明朝风云,历史上的明朝沉浮录

    由末世战火流离中起,到末世内外交困中寂。一个传奇又普通的王朝,就此偃息。传奇。是因为有抗倭名将戚继光,有组织京城保卫战的于谦(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创立了阳明心学的王守仁,有云游半生著述《徐霞客游记》的徐宏祖;有开创万历中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有两袖清风敢痛骂皇帝的海瑞;有七下西

  • 他本是菊花诗人,结果却成了唐朝的掘墓人,起兵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黄巢掘墓,为唐朝开疆拓土的十大名将,古代历史上有哪些自掘坟墓的人

    这是黄巢科考落榜后写下的《不次第赋菊》,黄巢已经参加了好几次科举考试,可就是没能考上。但是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得出,黄巢是个有才华的人。黄巢喜欢写诗,喜欢菊花,所以人送外号菊花诗人。这样一位菊花诗人,并不是以诗词闻名于世,而是以起兵造反的事迹名留史册,这倒是挺让人意外的。黄巢是个少年天才,五岁的时

  • 误我中华600年?明朝和清朝,究竟谁才是导致落后的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明朝和清朝的确有一定责任,但我们也不能一杆子打死,把过错都推给他们。封建王朝的过错在于思想过度保守,很难开化,但这只能说是中国近代落后的一部分原因,其真正的问题所在,还得是下面这两点。首先,就是最基本的农耕文明。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对于当时罗马、希腊等国以海洋贸易为基础的海洋文明而言,农

  • 讲透宋朝三百年(第一讲):赵匡胤,乱世中穷困潦倒的一根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郑恩死后陶三春反赵匡胤吗,赵匡胤演义100回完整版,张悦楷粤语讲古赵匡胤

    许多人的思维里有一个固有的认知,在中国的朝代更迭中,唐宋元明清是一路踩着肩膀下来的,其实不然。这种说法,不过是中原地区汉文化圈的自说自唱,因为在古代汉人眼中,只有占领“中原”才称得上王朝霸业。宋太祖赵匡胤像事实上,在这片中华大地上,同时期存在的王朝非常多,自从朱温灭掉唐朝后,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五

  • 明明是汉家王朝,最重要的封疆大吏,节度使的任免,却看不到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末期地方官为啥会有兵权,汉朝新疆都护府,历史上最高级的封疆大臣

    天宝十节度使势力范围权势滔天的军事统帅唐朝的节度使初置时,节度使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掌握天下劲兵。他们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还兼任一省或者数省的省长于一身。他们权势滔天,俨然就是自己地

  • 讲透宋朝三百年(第三讲):郭雀儿,这才是原汁原味的黄袍加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鲜花、奖金、升职的刺激下,郭威很高兴,赵匡胤很高兴,三军也很高兴;平定了这么一场大叛乱,大臣们很高兴,百姓也很高兴。然而,在全国人民灿烂笑容的背后,有一个人却始终高兴不起来,他就是后汉的皇帝——刘承祐。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仗都打赢了,还有什么不高兴的?这不正是他所盼望的么?郭威如果大家换位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