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看这一期的柚说历史,我是阿柚。【柚说历史043期】
蜀汉大臣再也不让女眷进宫。
在刘禅当皇帝时期的各种故事中,董允劝戒他不可扩张后宫,应该是相对有名的。
这边有一个衍伸故事,就是当时车骑将军刘琰的妻子,被皇太后召进宫里待了一个月。
回家之后,刘将军就认为自己戴了绿帽,把妻子修理了一顿然后休掉。
接着妻子告了御状,刘琰就被抓起来杀掉了。
从此,蜀汉大臣再也不让女眷进宫。
陈寿写得算隐晦,不论事实如何,全蜀汉的大臣都知道君子不履险地。刘后主就是吕奉先再世。
有没有文武双全我们不知道,看到下属美貌女眷就要抢倒是学了十足十。
嗯,总之我们阿斗的身体应该还是挺强健的。
可阿斗不喜欢打猎,总要有人帮他想些天子专属的玩乐花招吧?
于是,宦官黄皓就冒出头来了。
基本上,董允从刘禅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是太子府官员,后来又掌管禁中。
董允不喜欢黄皓,却也除不掉黄皓……我想,保黄皓的人,不只是刘禅。
黄皓会不会是皇太后的侍从呢?也就是说,黄皓很可能是董允鞭长莫及的管辖范围之外。
前线送来两份上书。
建兴十二年秋,蜀汉的诸葛丞相过世了。
前线送来两份上书。丞相长史杨仪说魏延要造反。征西大将军魏延说杨仪要造反。这两个人的实权几乎是一样高的。
但老实说魏延的官位比杨仪高很多,很多。刘禅一前一后收到这两份上书,无法决定谁是谁非……刘禅不是笨蛋。
正因为他不是笨蛋,所以他不决定谁是谁非,而是交由董允跟蒋琬来决定。
刘禅政权底下派系错综复杂,但诸葛亮在世期间,其实整合出了大诸葛亮蜀汉派。
不管你是益北派、南中派、巴地派、荆州派、东州派、元老派,诸葛亮统统整合起来了。魏延本身是荆州派系,才怪咧。以他的人缘根本没人要跟他一派。杨仪也是荆州人,但他原本是曹魏荆州刺史的主簿,投降关羽被派往蜀汉。(于禁真的没有投降)
认真说起来,杨仪是降将派的老大。王平姜维也是降将派。诸葛亮最终北伐手边的四大天王,两个降将派,一个东州派,一个荆州派。
为什么董允蒋琬挺杨仪?
又或者,他们挺的是建兴初年的好同僚:东州派的费祎。陈寿特别在魏延传中加笔,说明了魏延跟杨仪的决裂关键,正是之前唯一能协调他们俩的费祎。
《益部耆旧杂记》,也是唯一记录诸葛亮曾经说,费祎可以继承蒋琬的史料。
只有口述,由使者留下记录。
使者带回去的,究竟是诸葛亮的报告?还是,费祎的报告?五丈原与费祎的举动,本就是这时的关键报告。在少年刘禅篇就提过了,刘禅一直以来与东州派过从甚密。
而青年刘禅的重点,其实是当诸葛亮进行北伐时,刘禅跟蒋琬已经开始了对益州本土的亲自管理。诸葛亮死后,对刘禅跟蒋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军权的重新管制与整理。
其实当时不管判杨仪对还是魏延对,于蜀汉朝廷都没有太大分别,两个都是不听话……像李严那种必须死,或必须废的角色。
但如果费祎有传讯回成都,就有差别了。
杨仪会把北伐军带回成都,魏延,不会。
刘禅跟蒋琬需要收归军权,所以魏延判死。汉中军交给皇太后的兄弟吴懿。北伐军回成都,然后杨仪就可以洗洗睡了。给他一刀毙命的人依旧是费祎。
三年,诸葛亮死后,蜀汉整顿了三年。
我比较喜欢说内斗了三年。后主传记得简洁,但内含深意。
第一年、废杨仪,蒋琬掌管北伐军权。
第二年、刘禅西南巡十日游,移北氐到成都周遭。
第三年、大张皇后过世,小张皇后入宫。
第一点最好懂,暂不解释。第二点,曹丕示范过,其实巡视的重点通常是在改变结构。包括兵力分布跟人口调度。蜀汉正在安排退守的计划。不过接下来的局势发展,曹魏并没有入蜀的打算,反而是开始大兴土木,所以蜀汉这次的准备并没有用上。
而建兴十五年的小插曲,则显示了荆州派开始抬头。
没错,蒋琬是荆州派,但刘禅的身边以东州派为主轴。
蒋琬需要一些心腹。
张飞的次子张绍,最晚应该在建兴十四到十五年进入尚书台,并且担任侍中。这时候,蒋琬还是尚书令。接下来小张皇后的入宫,证明了蒋琬要稳固张家与刘禅之间的关系。否则大张皇后过世,张绍是很可能被东州派排挤掉的。
这也再次说明了,董允的势力,不及后宫:皇后跟皇太后那边他不能管。接下来则是一连串的改元、立后、立储。蒋琬先把皇宫里面可以做的事情做完,才上汉中屯兵备战。
而他留下的心腹仅仅只有张绍一个?还有向朗。
行丞相事的左将军向朗。
张绍与董允平齐,又位居尚书台。
向朗的实权更在费祎之上……甚至在蒋琬本人之上喔。
但我们都知道,向朗根本不想干事,只是个吉祥物。
所以我合理怀疑,这三年的人事布局,绝大多数其实出自刘禅之手。
蒋琬如果有掌权控刘禅之心,不会弄个吉祥物来跟费祎对峙。更不会搞个外戚来监视皇帝。反过来说,这些更可能是刘禅准备派蒋琬北上之前,让他可以安心的做法。
刘禅,正在恢复皇权。
而他的最佳伙伴一如少年时代,是东州派。费祎在刘禅十四五岁的时候,就一直是太子府的官员了。
但是没有人找得出,费祎跟刘禅一直是战友的证据。
诸葛亮也不能,但诸葛亮知道要把费祎调开。
费祎太聪明。
一个聪明如斯的人,怎么会不知道,跟皇帝打好关系才是实践梦想的捷径?
其实到了这里,我认为就不用再逐段看了。刘禅费祎,俱为一体。这可以解释蜀汉中期绝大部分的情况。蒋琬被压倒,过世后刘禅即开始亲政。
费祎根本没打算管束刘禅。姜维跟陈祗开启的后北伐时代,也是根基于费祎,并非诸葛亮。费祎的长女更是刘禅之子刘璿的太子妃。
而当我们追到这个地步,费祎的死亡或许就呼之欲出了。
最想要费祎死的人,就是刘禅。
刘禅靠着诸葛亮力挺登上太子宝座,但他其实也想摆脱诸葛亮的控制。如今凭着费祎的努力夺回皇权,他自然也不想看到再一个诸葛亮。
过河拆桥很奇怪吗?自古狡兔死走狗烹的戏码本身就多了去。
三国时代,孙权家更是奉行不悖。
记得少年刘禅的人设吗?
刘禅的学龄前教育,正是来自孙家小妹。刘禅不是傀儡皇帝,诸葛亮也好,蒋琬也好,费祎也好,都给了刘禅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只是刘禅想要更多。
今天的故事说到这边。你觉得今天的故事怎么样?欢迎在底下评论留言。你的点赞、评论、转发就是对小编最大的支持。本文由【柚说历史】阿柚编写,如有需要转载请标注出处,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