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以少胜多战役?

三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以少胜多战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608 更新时间:2024/1/29 4:50:40

三国时期,战争频繁,而且很多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号称"三国时期三大战役"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以少胜多,再加上汉中之战、合肥之战、兖州之战这些规模相对较小的战役,三国时期堪称以少胜多战例的集大成者了。那么,为什么三国时期会频繁而密集的出现以少胜多的战役呢,难道只是偶然吗,当然不是,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三国时代的生产力,难以支撑规模太大的军队。三国时期的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的早期,四大发明里面,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还都没有出现,只有造纸术出现了,却仍然没有大规模普及,当时的媒介主体仍然是竹简而不是纸张,这些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落后,生产力的落后,对军事方面更是影响深远。

比如农耕技术落后,就必须要靠更多的人去种植更大面积的土地,才能够收获更多的粮食,去供养规模宏大的军队,可是某个时期的人口总数是基本固定的,种地的多了,打仗的就少,打仗的多了,种地的就少,如果硬要拼凑一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军队,那么此时必然要有大片的土地无人耕种,粮食产量就必然要下降,时间一久,规模庞大的军队就容易出现粮荒,进而造成战斗力的急剧下降!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三国演义里,曹操袁绍诸葛亮这些当世豪杰们,动不动就被粮食问题所困的根本原因。

比如冶炼技术落后,就无法为前线士兵提供足够的武器,别看当时的名将们手里的武器满目琳琅,什么方天画戟、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的,但那也只是将军阶层们才有的特权,大部分的下层士兵们手里拿的可能是粗制滥造的兵器,甚至只是锄头、木棍,特别是人多的时候,武器供不应求的问题就更加明显,正因如此,孙刘抗曹的时候,东吴堂堂一个国家,居然连区区10万支箭都造不出来,只能通过"草船借箭"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补充武器。

比如通讯方式落后,军队的规模越大,越容易产生尾大不掉的效应,特别是前沿部队一旦发生溃退的时候,连指挥部门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中军和后军就更一头雾水了,因此,溃退行为一旦失控,就会形成不可逆转的自相践踏现象,人数越多,死的越惨,袁绍在跟曹操的官渡之战中,就发生了此类现象,70万大军兵败如山倒,还有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也就是说,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一支规模过于庞大的军队,不光没有强大的战斗力,反而有着酿造惨败的潜质,而一支规模适中的军队,更容易管理、训练和指挥,常言道:"过什么河,脱什么鞋,有多大屁股,就穿多大裤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实际上,魏蜀吴三国虽然动辄号称拥有几十万、几百万大军,其实他们各自手中的王牌,也就是那几万精锐部队而已。

第二,三国时期的战争总数庞大,以少胜多战役的次数自然就跟着水涨船高了。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战争极其频繁,其中有一个令人瞠目的数据是,国内总人口从东汉时期的6000万下降到三国时期的不足1000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战争有多么的频繁和残酷。据不完全统计,三国时期除了三大战役以外,广为人知的还有汉中战役、徐州战役、潼关战役、诸葛亮六次北伐、姜维九次北伐等等61场大型战役,再加上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战役,整个三国史简直堪称是一部战争史了,在如此庞大的战争总数为分母的前提下,出现几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为分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幸存者偏差"现象的存在,也进一步固化了"三国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特别多"这一概念。关于"幸存者偏差",有这样一个典型案例,二战时期,美国曾经研究过飞机的哪个部位最需要保护,并绘制了受损飞机的中弹位置分布图,最初的观点是中弹分布越多的地方越需要加固,但后来有专家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这些战机应该在没有中弹的部位进行加固,因为统计数据中的飞机大都是中弹后仍然能安全返航的,而数据中缺失的那一部分飞机,恰恰是中弹后已经坠毁的飞机,实践证明,这些专家的观点是正确的。

明白了"幸存者偏差"这个概念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三国时期为什么经常以少胜多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在魏国强大的实力面前,东吴和蜀汉就是典型的"幸存者",我们在"幸存者"的存在已成历史既定事实的情况下,去拷问"以少胜多的概率"这个问题,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这本身就是舍本逐末的,正确的逻辑应该是"正因为三国时期发生了大量的以少胜多,才产生了三国这个乱世",而不是"三国时期为什么有大量的以少胜多"。

结语:综上所述,落后的生产力、战争总数的庞大、幸存者偏差,这三点原因就是"三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以少胜多"的根本原因。当然了,具体到某一场战役中,还有袁绍昏庸、曹操轻敌、陆逊用计等等具体原因,但这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了。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辗转最多地区的人,一生在马背上度过,比闯王还能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想要在这个乱世中建立功勋的英雄们,踏上了他们南征北战的路途,但当时毕竟科技落后,跋山涉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郭嘉,死在了远征乌桓的路上,比如诸葛亮,在第六次劳师北伐时病死在五丈原。不过,三国时期却有一个奇人,辗转最多地区,游历最广路程,比闯王还能闯,横跨东西,走遍南北,此人正

  • 三国时期第一冤大头,先后背了三口黑锅,沦为千古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中的千古奇冤,三国中最大的黑锅是谁,李侍尧冤大头

    三国时期有太多的经典桥段,智谋第一人诸葛亮、武力第一人吕布、演技第一人刘备,都在这段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还有一个人,堪称是三国第一背锅侠、第一冤大头,此人就是西凉马腾,他先后背了三口世纪大锅,且听笔者为您一一讲来。第一次背锅,是为徐庶背锅。当时正值曹操大军南下,与孙刘联军鏊兵长江赤壁。

  • 三国时期的荆州有多惨:英雄,其实是普通人的毒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荆州治所在襄阳吗,关羽若不失荆州刘备能一统三国吗,三国荆州刘琮

    读完三国,书中那些顶天立地的英雄们仍然让人热血沸腾,正是这些英雄们把三国这个时代渲染的如诗如画,但,也正是这些英雄们,让这个时代的普通人们经历了一次次的腥风血雨。我们不妨想想刘表治下的荆州吧,当时的荆州可谓是民殷国富,老百姓也安居乐业,都在过着自己舒坦的小日子,这是因为,当时的东汉乱世主要发生在中国

  • 三国时期的四位“凡尔赛”高手,最后一人已达到“凡学”最高境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历史上最奇葩的豪杰,凡尔赛高手,三国时期各国名将对比

    第一位,诸葛亮。诸葛亮是无可争议的三国智谋第一人、三国劳动模范第一人、三国道德模范第一人,此外,诸葛亮的“凡尔赛”功夫也不遑多让。比如,在舌战群儒时,张昭率先发难,质问诸葛亮是否曾“自比管仲、乐毅”,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这句话,如果用“凡尔赛”语言一翻译,意思就是“我这个人能

  • 三国时期沙盘推演:假如关羽守住了荆州,历史将会走向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攻樊城数日不克,正愁闷间,忽探马来报,说东吴吕蒙正秘密调拨人马欲取荆州,关羽笑曰:"江东鼠辈焉敢与我为敌,此不足信也",马良谏曰:"主公将荆州重任付与君候,江东虽鼠辈,然其动向亦不可不察",关羽曰:"若非季常之言,我几误大事!"遂嘱关平引兵继续佯攻樊城,关羽自引精兵星夜回荆州布置江

  • 三国时期武器盘点:七种“常规武器”,三种“非常规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武器排名前十名,三国群英传8稀有武器,胡莱三国专属武器

    第十名,七星刀。七星刀主人原是王允,后来曹操从王允处借得七星刀用以刺杀国贼董卓,但行刺失败,曹操出逃。七星刀之所以能够入榜,固然是因为其坚硬锋利、削铁如泥,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曹操最初的爱国情怀,时移世易,曹操早已经不是那个曾经的爱国青年,但七星刀的光芒仍然熠熠生辉。第九名,龙舌弓。吕布手中有三宝:

  • 三国时期有哪些经典文学作品?这四篇千古传诵,第一名实至名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最有文学才的人物,张悦楷讲三国全集,三国全集

    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斥着战争与动荡的年代,可即便如此,曹操父子、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文学巨匠们,仍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著作,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下面这四篇作品。第四名,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后世俗称《讨贼檄文》或《讨曹檄文》。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是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准备起兵攻打曹操,在出兵之前,先

  •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五次喝酒误事,第一名极其惨痛,改变了历史走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最顶级的三大智慧,历史上喝酒误事的事件,张飞喝酒误事的例子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谋士文化、武将文化非常璀璨的时期,与此同时,酒文化也不遑多让,在这个阶段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其中不乏像"温酒斩华雄"、"煮酒论英雄"这样的千古美谈。然而,喝酒会误事,这个简单的道理,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一次次验证,比如下面这五次著名的喝酒误事事件。第五名,孙权,误事指数:青铜级。

  • 三国时期最厉害的四位老师,诸葛亮垫底,第一名当之无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诸葛亮死后发生了什么,老梁故事汇三国系列诸葛亮,三国之诸葛亮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非常精准的诠释了老师这个行业的价值之所在。在三国时期,就有这么四位老师,他们一手培育出的学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栋梁人才,在历史的演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名,诸葛亮。诸葛亮作为三国智谋第一人,其丰功伟绩已是无人不晓,除此之外,他还曾

  • 三国时期名人的坟墓,一个比一个隐蔽,最后诸葛亮的办法绝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上有谁发现了诸葛亮的坟墓,诸葛亮坟墓被挖刘伯温真是跪拜吗,诸葛亮坟墓被挖出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各方为了抢夺地盘,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也结下了很多的仇家,这些大人物们,为了自己死后不被仇家们掘墓鞭尸,便绞尽脑汁的让自己的坟墓尽可能的隐蔽,他们想出来的办法也都充满着智慧,今天我们就先后讲一讲曹操、曹丕、司马懿、诸葛亮四个人隐藏自己坟墓地点的方法。一,曹操。曹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