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汉真的缺乏人才吗?其实在诸葛亮时期,就还有这么多可用之才

蜀汉真的缺乏人才吗?其实在诸葛亮时期,就还有这么多可用之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929 更新时间:2024/1/1 3:42:30

那么,偌大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的时候,难道就只有蒋琬费祎可以继承诸葛亮的职位了吗?其实,在当时,还有至少四个人拥有相当的才能,足以接替诸葛亮的。那么,这几个人是谁呢?

首先第一个人是魏延。魏延在当时官居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他在蜀军中,地位仅次于诸葛亮。在诸葛亮去世的时候,不但魏延自己,当时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必然会接任诸葛亮的职务。

魏延这个人军事才能很强,智勇双全。在刘备手下时,就深得刘备的器重。在选择提拔汉中太守的时候,就越过张飞选拔了魏延。在诸葛亮时代,由于老一代的将领纷纷凋零,魏延成为了蜀军的顶梁柱。他在阳溪之战时,独自率领一支蜀军,在曹魏的腹地机动穿插,把郭淮打得大败,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绩。

在诸葛亮去世后,安排魏延为撤退的大军断后。魏延对此十分不满,他拉住前来报信的费祎,想要接管军权,继续率领蜀军北伐。但是大军都按照诸葛亮的布置撤退,魏延一怒之下,率领部下抢先赶回汉中,拦截大军。最后兵败逃走,被杨仪马岱追杀,灭了三族。

第二个人是杨仪。杨仪此人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才能,在诸葛亮北伐时,担任蜀军的参军,主管军务和后勤。杨仪安排筹划后勤工作,驾轻就熟,十分快捷。但是,杨仪此人心胸狭隘,和魏延势同水火。诸葛亮对魏延、杨仪十分倚重,同时对他们两人不能和睦相处十分感叹。在诸葛亮去世前,将军权交给杨仪,让他按照自己的遗策将蜀军带回汉中。

魏延对诸葛亮的安排十分不满,为了争夺军权,和杨仪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由于魏延平时过于高傲,和同事关系不好。再加上杨仪有诸葛亮的遗命,这使得魏延的部下纷纷离散。杨仪派马岱追斩了逃亡汉中的魏延,并灭了魏延的三族。

但是,杨仪对魏延的所作所为确实过分了。在他率领蜀军回到蜀国后,发现一切都不是他所想象的。诸葛亮的位置已经被蒋琬接替,而蜀军也被各个将领接管,汉中也被吴懿接管。他最后只得到了一个中军师的虚职,没有任何权力。

杨仪自认为对蜀汉有大功,自己无论从年龄上、资历上、才干上都超过蒋琬。可现在却落得个无所事事的下场,心中十分怨恨。因此,他总是口出怨言,最后被人抓住把柄,削职流放。在流放的场所杨仪不汲取教训,依然我行我素,最后被逼自杀。

魏延和杨仪是正在诸葛亮军中的人员,还有两人的才能也可以继任诸葛亮。可惜的是,这两人都在诸葛亮的时期都因错误被削职流放了。这两个人一个是李严,一个是廖立

李严是刘备临终前的托孤大臣,诸葛亮总揽政务,而李严作为副手统中外军事。李严的军事能力很强,在作为地方官的时候,镇压当地的叛乱,他不动用正规军,用数量远少于对方的民兵就消灭了对手。因为他的军事才能,被刘备提拔为托孤大臣,率领一支两万的精锐军队,镇守永安。

李严镇守永安的时候,在开始时与诸葛亮关系密切,配合默契,深得诸葛亮的称赞。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两者之间逐渐发生了矛盾。这是因为,为了弥补夷陵之战的损失,诸葛亮亲自训练了新的蜀军,而这支军队诸葛亮掌握在自己,并不交给主管军事的李严。

诸葛亮在随后的岁月里,又亲自指挥作战,发动了南征和北伐。李严无所事事的镇守在永安,自然和诸葛亮有了隔阂。诸葛亮在发动第四次北伐的时候,为了增加兵力,想动员李严手中的军队。李严百般推脱,诸葛亮只得任命李严的儿子都督江州军务,接管李严的职权。李严这才率领两万人马进驻汉中。

可是在这一次北伐中,李严并没有上阵的机会,他的主要职责是后勤运输。由于连续长时间的降雨,使得后勤运输困难,无法保证前线的需要。李严与诸葛亮商议,要求诸葛亮撤军。可是诸葛亮撤军之后,李严的表现却十分反常。他一面散布说粮草充足,不知道诸葛亮为何撤军。一面向刘禅上奏,说诸葛亮是为了引诱对方出战,才故意撤退的。

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李严的用意,他一方面是推卸运粮不力的责任,一方面是给诸葛亮抹黑,想要嫁祸于人。结果李严的诡计被大家识破,诸葛亮拿出李严的书信作为证据,使得李严低头认罪。诸葛亮上奏刘禅,将李严削职为民,流放梓潼郡。李严到了流放地,还抱着被起复的希望。等到诸葛亮一死,他发现没有了希望,不久发病而死。

另外的那个人的名字叫做廖立。他是荆州人士,投奔刘备手下后,年纪不到三十就担任了长沙太守。刘备和诸葛亮对他的评价都很高,诸葛亮称他的才能和庞统相当。后来在湘水之争时,面对吕蒙的袭击,廖立弃城逃走,回到刘备的手下。刘备也没有过于追究廖立的责任,还让他担任巴郡太守。

诸葛亮认为廖立的才能和庞统相当,可见其人的才能出众。可是这个人过于恃才傲物,对自己的待遇斤斤计较。他在诸葛亮时代,认为自己的才能仅次于诸葛亮,不应该屈居李严之下。于是,廖立成天牢骚满腹,处处惹是生非,胡乱攻击人和事。这对当时本来就不稳定的政局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诸葛亮被迫将他削职为民,流放到了汶山郡。

廖立和李严一样,都抱着起复的希望。当得知诸葛亮去世的消息时,廖立也是痛哭流涕,说自己将要终老边荒了。最终,廖立死在了流放地,再也没能回到蜀汉的朝廷。

结语:

蜀汉并非没有人才,只是缺乏正确驾驭的人。在刘备的时代,蜀汉人才济济。即便是经过夷陵之战,刘备还是可以识别马忠这样的人才。可是,到了诸葛亮的时代,人才匮乏成为了蜀汉的痼疾,这与蜀汉对人才的选拔使用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就算是在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在蜀汉依然还有才能出众的人。除了蒋琬、费祎和姜维外,魏延、杨仪、李严、廖立都能够独当一面。可惜这些人才不是死于内讧,就是因错弃之不用,终老边荒,这使得本来就人才缺乏的蜀汉政权雪上加霜。最后,蜀汉变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早早灭亡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果刘备统一三国,他就会除掉两个功臣。诸葛亮已看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打开WiFi主控键可查看更多图片第一个是刘封。他原名寇峰。他是荆州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因为我从小听英雄的故事长大,当我得知刘备的三兄弟已经到了荆州,现在我驻扎在新野市,我渴望见到英雄。刘备看出他很有天赋,武功也很好。他的家族在荆州的影响更是交织在一起。他以为自己刚到荆州,需要这些贵族的支持。于是他被

  • 如果刘备的夷陵之战能够打赢,天下的形势会变成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打不过夷陵之战吗,夷陵之战刘备完整版,三国志14夷陵之战刘备

    一、刘备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可能。在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面临着一股重大的战略选择。在刘备的面前,有着两个敌人曹魏和东吴。为了重振旗鼓,树立国威,一扫失去荆州带来的颓势,刘备必须要在两个敌人中选择一个发动攻势。在经过长期的探讨后,刘备将进攻的目标定为了东吴。刘备亲自率领四万多军队,顺流而下,向东吴发动了

  •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卤城之战,历史记载中各不相同,真相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卤城之战的真实性。我们从这些互相矛盾的历史记载中,可以肯定的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在卤城发生了战斗。不能肯定的是,战斗的结果究竟是诸葛亮胜利还是司马懿胜。不过,我们从这一仗的后果来看,这一仗应该是双方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战果,大体打成了平手。我们看这次诸葛亮北伐的记载,并没有任何人在撤退回来得到封赏的

  • 三国绰号之蜀汉篇:卧龙凤雏、三英、四相、五虎、天水麒麟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麒麟儿,三国名将绰号大全,姜维为什么叫麒麟儿

    实际上枭雄一词,也不是独指刘备,曹操也有此殊荣,陈琳在著名的《讨贼檄文》就说曹操也是枭雄,“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汉室,除灭忠正,专为枭雄。”枭雄说的就是一种模仿鸟性态的人格,果断迅猛,准确短急,不拘泥与细节,必能有所作为。早期是褒义词,后期特别是三国时代实际上一种贬义词,更多形

  • 此人号称名将收割机,38岁杀关羽40岁杀黄忠, 为何终生不被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忠活捉关羽射死黄忠,黄忠武力在三国排名,黄忠为何打败关羽

    说完蜀国魏国,下面该说说东吴的孙权了,孙权和曹操刘备相比无疑是最为轻松的一个,曹操刘备完完全全是打工仔做起,从一开始的一穷二白到最后的一方霸主,是付出了极大的辛苦的。而孙权的东吴,大都是由一些大家族支持的,其祖宗基业也是孙坚孙策打下的老底,所以在历史上孙权也被说是守成之君。完全不需要自己亲自操作,东

  • 蜀汉最有争议谋士是谁?刘备知人善任,诸葛亮北伐却因他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十大谋士排名,刘备手下谋士和猛将,刘备五个谋士都有谁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中的词语用在马谡仕途生涯上可谓是实事求是。有才气又夸夸其谈的马谡只能被颇有识人之名的刘备控制使用,且要多加打磨,方可大用。刘备死后,马谡却被谨慎用人的诸葛亮提拔使用,

  • 夷陵之战前,孙权主动向刘备求和,刘备为何不答应还执意伐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和刘备的夷陵之战,孙权一纸降书求和刘备,孙权为何向刘备求和

    可是东吴也同样与蜀汉有着深仇大恨。东吴在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出兵袭取了荆州,并擒杀了关羽。东吴的背信弃义的举动,不但使蜀汉蒙受了沉重的损失,还让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遭到了破产。最终,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后,刘备选择了讨伐东吴。在刘备决定讨伐东吴之后,孙权赶快向刘备求和,并且还让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写信

  • 诸葛亮人生第一条妙计,竟然是给刘备设了一个“饥饿销售”的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和刘备谁先死的,三国志诸葛亮刘备张飞,刘备三顾诸葛亮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为了躲避曹操追杀,投奔了荆州牧刘表。刘表见刘备率众来投表现的很开心,亲自迎接,以礼相待。刘备对这个老大哥的收留也是感激涕零,说了些以死相报的话。哥俩儿这英雄惜英雄,亲如一家的表演让外人看了那是相当感动;但明白人看的出来,这不过是表面现象,此时二人的心里都各怀鬼胎。刘备刘备这

  • 曹操逼死了荀彧,孙权逼死了陆逊,刘备逼死的大家都认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刘备孙权哪个最先死,刘备伐吴孙权重用陆逊,刘备孙权荀彧

    刘备汉中称王史料记载,刘备在宣读了称王的表文后,紧接着便拜受了玺绶和冕旒。然后,他又宣布了刘禅为王太子。回到成都,刘备进一步封赏有功之臣,如原先是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的许靖被封为了太傅、扬武将军法正被封为了尚书令、镇远将军赖恭被封为了太常、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关羽被封为了前将军、征虏将军新亭侯张飞被封为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提到桓、灵二帝都做了什么让刘备痛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出师表中刘备给了诸葛亮什么优势,桓灵二帝最终结局,汉亡于桓灵二帝

    汉桓帝刘志,继位为帝时,因为年幼,朝政被外戚梁翼把持,刘志成了“傀儡皇帝”。为了拿回政权,刘志用宦官势力,灭了梁翼。主持朝政后,大肆封赏为他卖命的宦官,用宦官势力制衡外戚和士族。得势的宦官日益骄横,罔顾政法,排除异己,大量敛财,政治渐渐的腐败。因为朝政腐败,百姓饥苦,多有暴乱,国家的财政也几近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