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历史因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而广为流传。
老罗在自己的《三国演义》里,对正史进行了艺术加工,塑造了一个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
在大家的印象里,三国的超一流战将应该是吕布、典韦、马超、赵云等等。
可正史里,三国猛将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以唐朝“武庙十哲七十二将”为依据,看一看三国时期,哪些人才是真正的超一流战将。
(唐朝时宗为祭祀历代名将而设武庙,唐朝及之前名将十人列于殿上,为武庙十哲;七十二位战将列于殿下,为武庙七十二将)。
1、蜀汉超一流名将3人(诸葛亮、关羽、张飞)
蜀汉阵营,享武庙供奉的有三人。
其中诸葛亮为“武庙十哲”之一,关羽、张飞为武庙七十二将。
把诸葛亮列为武庙十哲,与白起、韩信、孙武等同列,相信有很多人不服气。
这些读者认为老罗的《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捧的太高。
再加上一句“才略近妖”,更认为诸葛亮是被捧上神坛,实则了了。
但唐朝可没有《三国演义》,老罗也还没有出生。
唐朝文武百官把诸葛亮放进白起、韩信、孙武里面,他们肯定是经过分析研究的。
现在的读者们,喜欢捧郭靖,捧司马懿,这都是缺乏历史知识的表现。
郭嘉有什么战绩?除了一个类似于动员口号的“十胜十败”,还有什么?
司马懿呢?司马懿压根就不敢跟诸葛亮打正面,只敢龟缩防御。
而诸葛亮后期以六分之一的兵力,七分之一的土地,压着曹魏打,足矣说明一切。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尤其是关二哥关羽,陈寿惜墨如金的《三国志》中,被称赞为“威震华夏”。
关羽主要战绩有:
1、解白马之围,于万军丛中斩颜良。
2、兵绝北道:周瑜与刘备一起攻打曹仁所守的南郡将近一年,关羽挡下了前来救援的乐进、徐晃、满宠、文聘。
3、威震华夏:关羽北伐,曹仁不敌,关羽自江陵突进五六百里,围了襄阳,又把曹仁围在了樊城。前去救援的于禁庞德被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
正史里的关羽关二哥,比《三国演义》里的更威风。
张飞是个是赏罚分明的人,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虽然张飞敬重君子义士,但是对待犯错的下属和小人也确实是一点情面不留。
连刘备都告诫他刑罚过重,而且由于张飞在管理上过于严苛,也因此被自己的下属给谋害了。
张飞精彩的战例当属当阳断桥、义释严颜、大败张郃。
尤其击败张郃最为精彩,张飞先千里奔袭帮助刘备保住巴东。
稳定局势后张飞又奔袭到巴西与张郃两军对垒五十余日。
后张飞率精兵万人进攻张郃,把张郃引到瓦口关,利用地形大败张郃。
蜀汉的马超、赵云、黄忠、魏延等均没有入列武庙七十二将。
2、曹魏超一流名将2人(张辽、邓艾)
曹魏阵营有赫赫有名的“五子良将”、“八骁骑”等。
但曹魏只有张辽和邓艾入列武将七十二将。
张辽的主要战绩有:
1、与关羽一起解白马之围;
2、跟随夏侯渊击败昌豨;
3、随曹操讨伐袁氏集团;
4、随曹操北伐,斩匈奴单于塌顿。
5、天柱山击溃陈兰,平定叛乱;
6、巅峰之战:与乐进、李典等,合肥击败孙权,八百破十万,威震逍遥津,曹操赞其:“此亦古之召虎也。”。
张辽大部分战绩都是随征,作为全军主将时较少。
邓艾是三国后期少有的文武全才的名将。
邓艾出身寒微,他人生最大的机遇,就是他在做上计吏时,见了一次太尉司马懿。
这次见面应该只是一次常规性的工作汇报,但邓艾靠着出色的表现,让司马懿极为欣赏,直接就把他调入了太尉府中任职。
他多年在蜀魏边境防备姜维,是曹魏后期的栋梁之臣。
邓艾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里,始终掌握主动权,尤其偷渡阴平一战尤为精彩。
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过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
3、东吴超一流名将4人(周瑜、吕蒙、陆逊、陆抗)
在老罗的三国演义里,东吴的武将似乎是最弱的。
东吴没有典韦、赵云等武艺超一流的猛将,只有孙策和太史慈的武艺还算可以。
但是在正史里,东吴入列武庙的名将却有四人,比蜀汉、曹魏都多。
周瑜、吕蒙、陆逊是东吴的三代大都督。
尤其是周瑜,在正史里他可不是心胸狭隘到临死前还在喊“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年少有为,20岁出头就随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周瑜尽忠职守,辅佐孙权。
赤壁一把火把曹操烧的大败,胆略过人,堪称万人之英。
吕蒙也许是不被大家待见的一位东吴大都督,因为他在盟友的背后狠狠的捅了一刀。
盟友要信任,但不能完全信任。
稳固的盟友关系一定要建立在互相制衡的基础上,制衡不了的盟友不可以合作。
陆逊陆抗是两父子,都是东吴后期的中流砥柱。
陆逊精彩的战绩当属在夷陵一把火烧的刘备全军覆没,也烧毁了蜀汉争霸天下的梦想。
陆抗则被誉为保卫东吴“最后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