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是这样一位才女,46岁仍然单身,这引发了许多人对蒙曼感情世界的好奇。
究竟是什么样的家庭与父母,培养出了优秀的蒙曼?
幼年时代,蒙曼是远近闻名的小书虫。她出生在河北的平泉县,县城地方小,其他孩子都凑在一起玩游戏,只有蒙曼一得空就往书店跑。
爸爸蒙建文看在眼里很是欢喜,因为他和蒙妈妈都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看书也是他们夫妻俩的共同爱好。
为了支持女儿,蒙建同意闺女在书店安营扎寨,只要他们不在家,就让大儿子把蒙曼送到书店,等吃饭了再接回来。
在那个年代,大家的工资普遍不高,寻常人家的钱都花在了衣服和吃食上。蒙曼家却别具一格,父母两人的一半工资都用来买书,家里最贵重的东西都堆在那间书房里。
蒙爸蒙妈买书时不分类别,各种领域的书都有,文学、历史、情感、杂记无所不包。
蒙曼也受益于此,小小年纪博闻强识,涉猎颇丰。
为了集中女儿的精力,蒙爸蒙妈把课外书都装到大木箱里,不仅用锁封住,还在木箱上堆了许多重物。
没想到蒙曼书瘾发作,直接拿铁锤砸开了锁,但木箱上的面粉太重,蒙曼用尽力气也只是抬出了一道缝隙。
好在她手脚灵活,从缝隙中往下一抓,抓出了一本《红楼梦》。
果然,蒙曼的学习状态迅速恢复,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那时的她还不到14岁。
蒙爸不希望女儿荒废大学生涯,每个学期都为蒙曼准备一张书单,这些书集中在历史、文学和哲学领域,每个学期都要读完50本。
因此蒙曼的大学生活充实而忙碌。
蒙曼和教师这个职业有着命中注定的缘分。
她的父母都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大学生,两人大学相识,结婚后都在平泉县一中当老师。
其中蒙爸是一名语文老师,他备课认真时常熬到深夜,每次上讲台都成竹在胸,完全用不到课本。
这样潇洒的老师形象让蒙曼印象深刻,一颗教书育人的梦想种子在她的心中悄悄发芽。
大学毕业后,蒙曼取得了保研资格,但她更想早日工作回馈家庭。站在十字路口上,父亲的劝说指引了她的选择。
在蒙建文看来,历史是冷门学科,读完研究生才有足够的竞争力。
在后续的学习中,蒙曼自己也有所感悟,想要继续优化自己的学术结构,攻读博士。
因此蒙曼在自己24岁的时候,放弃了母校的挽留和在历史系任教的机会,把考博的目标放在了北大上。
对此,许多亲友都很不理解,认为女孩子不该耽误青春,还是应该早点嫁人。
但蒙曼的父母坚持做女儿的后盾,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提高人生层次和恋爱是不矛盾的。
蒙爸蒙妈心疼女儿,咬咬牙为蒙曼在学校附近按揭了一套小房子。
蒙曼又自责又感动,在她看来父母一路供自己读到博士,自己在物质上毫无回馈现在还用父母的积蓄买房,实在谈不上孝顺。
但在蒙爸蒙妈看来,女儿能坚定自己的学术追求,走上他们所期待的人生道路,这本来就是一种精神敬孝。
从此,蒙曼更是以父母为榜样,在教师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
她不仅继续丰富着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很讲究自己的讲课方式。终于,在蒙曼的努力下,民族大学的学生们都知道历史系有一位高人,讲课十分生动。
蒙曼接受了这个邀请,但从未接触过电视讲课的她难免心里打鼓,希望父母能给她一些建议。
他们在蒙曼家里布置了临时讲台,模拟电视讲课的环境,以观众的视角帮助蒙曼去抠讲课的细节,无论是语音语调还是讲课内容,全都一一调整,追求最好的效果。
皇天不负有心人,蒙曼主讲的《武则天》系列颇受欢迎,成为于丹之后最受欢迎的主讲教授。
看着声名大噪的女儿,蒙爸蒙妈开始操心起女儿的婚事。
在参加活动时,老人家为蒙曼公开征婚,希望能得一个善良正直的好女婿。
但时光匆匆,蒙曼转眼就46岁了,仍然单身一人。
看着为自己担忧的父母,蒙曼显得十分淡定,在她看来最好的夫妻模式就得有父母这样的爱情,精神匹配追求一致。
而这样合适的人可遇不可求,着急也是没用的。
对于外界大龄剩余的评价,蒙曼也懒得理会,她期待爱情尊重爱情,自然不会将年龄看作是爱情的限制。
参加电视节目时,蒙曼说起了自己没有恋爱的原因:历史专业非常有趣,她沉浸在自己的学业中一直没有考虑恋爱事宜,就这样走过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颇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感觉,这种精神富足的人,自然不会刻意追求爱情来填补精神寂寞。
在问答节目上,蒙曼还分享了自己心中的男神,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如果能回到古代她最想嫁的人是孙悟空。
但仔细一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女性都希望有一个棋逢对手的伴侣,奔着一个目标努力前进的孙悟空的确有着很多人都喜欢的赤诚之心。
而被问到最欣赏的异性品质,蒙曼也毫不犹豫地回答—谦逊。可见蒙曼心中的理想型是一个在专业领域既优秀又谦逊的人,如果两人能有一致的精神追求,则更加尽善尽美。
回顾蒙曼的半生经历,3岁启蒙,5岁读书,24岁成为一流学府的女博士,蒙曼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以学识为帆乘风破浪。
终于在32岁时登上全国知名的大舞台,完成了人生层次的再一次突破。
像这样勇往直前的闪亮人生,绝不会因为爱情的缺位而有半分黯然。
也祝愿蒙曼教授在今后的旅途上得遇知己,结成如父母一般的契合爱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