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既然罢黜百家,为何不学秦朝实行焚书,反倒保留百家典籍?

汉武帝既然罢黜百家,为何不学秦朝实行焚书,反倒保留百家典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514 更新时间:2024/2/7 22:23:04

毫不夸张地讲,正是因为汉武帝的这一化政策,才最终确立了儒家思想在华夏文化中所占的绝对比例,对中国人思想的确立及人格的培养,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从董仲舒所编撰的《春秋繁露》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他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已经十分迎合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要求。

如著名的“君让臣死,臣不死不忠”的思想,便是经由董仲舒改造儒学后的产物。因此,孔孟两位先贤,表示不背愚忠的黑锅。因为毕竟先秦儒家一讲求“君则敬,臣则忠;君失敬于臣,臣背忠于君”。由此可见,最起码在孔孟那一年代,君臣在等级尊卑上虽然十分严明,但却也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不提倡愚忠。但等到了董仲舒这里,却将整个儒学的政治观念,往下拉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从客观的层面来讲,和文化领域基本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多的则是偏向于汉武帝的政治考量,以及董仲舒个人所面临的难题。首先从政治角度来看,我们要弄清楚汉武帝这一做法的真实原因。据史料记载,在武帝掌权前,他长期受到了皇祖母窦太后的压制,而在窦太后的观念里,治国之道的关键在于黄老思想,不然汉朝在前期也不会出现著名的文景之治。

然而,汉武帝本人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君主,他不愿意一直受到皇祖母的牵制。因此,为了巩固政权,削弱窦太后的控制,汉武帝必须从文化层面入手,从而减少窦太后等后宫势力的影响。而在当时,唯一一个能够同黄老思想持平,同时又符合中央集权理念的学说,也只有经过董仲舒改良后的儒学。

说到这里,还要解释一下为何汉武帝不去选择法家思想。与董仲舒的儒学相比,法家主要讲求的是国富民强,在思想层面采取的态度极为强硬,因此很难令人接受,比如强制焚书。但董仲舒的儒学则不同,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将你由内而外的洗礼一番,从而达到一种自愿且顺从的境界。这样一来,既不会激起民怨,又可以加强专制,何乐而不为呢?

再一个原因,就和董仲舒本人有关了。还是那句话,从先秦儒学发展至今,按照历史的脉络来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学、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学,直到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学。而在这三个阶段中,自从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一番大的改造后,儒学从此便在服务于封建统治的道路上,一骑绝尘而去了。

然而,尽管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受到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青睐,但在当时,却引起了儒学门派内部不小的矛盾。通俗点儿来说,当时以孔孟思想为标准的儒士,看董仲舒就跟看一个欺师灭祖的二百五一样,对他改造后的儒学理论根本不予承认。但奈何董仲舒背后有皇室的支持,他们就算再怎么反对,也无法阻止改造后的儒学逐渐普及的历史进程。

但是,董仲舒的这一做法的确在当时引起了学术界的轩然大波,他本人自然也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所以,对于董仲舒而言,只要自己的目的达到即可,如果真的将其余学说赶尽杀绝,恐怕不仅皇帝要背负千古骂名,他本人也无颜再去九泉之下面对古圣先贤了。

(完)

更多文章

  • 对于蜀汉来说,荆州和汉中哪一个地方更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之中,有两个地方经常被提起,那就是荆州和汉中。这两个地方所发生的战役关乎蜀国存亡。其中汉中之战,可谓是三国中最豪华的战争,曹操和刘备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名将。荆州是三国中的关键位置,蜀国和吴国为荆州发生不少矛盾,而三国名将关羽也是在荆州阵亡,那么荆州和汉中哪个地方更为重要呢?战争中,地理位置非常

  • 韩信本可与刘邦、项羽平起平坐,却为何心甘情愿为刘邦效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信对刘邦和项羽的评价,韩信刘邦项羽的故事在线阅读,韩信刘邦项羽的典故

    很多人在探讨他是否应该支持项羽时,却忽视了其实他还有第三种可能,那就是拥兵自重、自立为王。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将三国时期提前了400多年。然而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在这件事关前途命运的大事上,韩信的选择明显不恰当:他在最有实力的时候没有称王,却在最不该谋反的时候生出了异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对于当

  • 他是刘备的老朋友,有意割据岭南,却被一介书生干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群雄割据刘备势力阵容,群雄割据刘备和马腾谁强,刘备曾经两次投奔谁

    一、迷雾重重虽然史书上关于吴巨的内容很少,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拼凑出这个人物的轮廓。与此同时,我们还能窥测出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首先,吴巨的这个名字就存在争议,有的资料上说他的名字应该是吴臣。根据这个人的字来推测,他很有可能叫吴臣,因为在中国古代,名与字是有一定对应关系,而吴巨的字是子卿。除了名字的

  • 史学家们为何都很少提及刘秀?他完美的一生,让人无从下笔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而同为开国皇帝的东汉皇帝刘秀,为何却鲜少被人提起?难道是因为他的功绩不值一提吗?非也。其实刘秀的人生经历,甚为精彩,以至于史学家们都觉得他完美得不真实,而无从下笔。 刘秀、刘縯揭竿而起 刘秀乃汉朝王室的后代,按照族谱上的顺序,他属于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世孙。本来刘秀可以凭借汉朝皇族血脉,能够坐享荣华富贵

  • 东汉风云:选用名吏各有所长,梁氏揽权连立幼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顺帝时代的名吏,却也不少,除张纲抚定广陵外,还有洛阳令任峻,冀州刺史苏章,胶东相吴祐。任峻能选用人才各尽所长,发奸如神,爱民如子,洛阳大治。苏章为冀州刺史时,有故人为清河太守,贪赃不法,当苏章行巡至郡,当然迎谒,苏章置酒与宴,畅叙甚欢,太守欢喜地说:“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苏章微笑道:“今夕

  • 如果当年统治清政府的是秦始皇,历史会当如何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统治六国是哪国,假如让秦始皇来统治晚清,秦始皇统治措施手抄报

    从兵力上看,秦朝其实还不如大清,晚清时期总兵力有近80万人,而秦朝鼎盛时兵力也才60万左右。可惜晚清的兵力虽足,可政府极度腐败,不给军人发军饷,配备的武器也是十分拉垮,军队士气衰颓,连小日本都打不赢,面对八国联军,简直就是一击即溃。而大秦的军队号称虎狼之师,虽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猛将。秦始皇治军有方

  • 曹冲绝顶聪明,为啥13岁便早夭了?司马懿说出实情,他是真的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懿评价曹冲,曹冲为什么喜欢司马懿,曹冲是不是司马懿害死的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这是古人在思及历史上那些少年时就显露出过人才华的神童时,不禁伏案挥毫写下的诗句。白纸墨字中的少年们穿着宽大的衣衫,在春风中嬉戏打闹。他们有着绝顶的智慧,有着绝佳的天赋,因自己的功绩留名青史,事迹也被后人不断传唱。而这群人中,还有一个叫做曹冲的神童。他幼时成名,但在13岁便

  • 真以为司马懿没看破空城计吗,其实他在下一盘大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背水一战,司马懿也不愚蠢司马懿在三国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一个顶尖的谋士,肯定也很聪明。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背景是马谡丢失街亭之后,如果再失败,那么诸葛亮之前建立起来的北伐防线将全部被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其实已经是背水一战了,所以诸葛亮只能亲身上阵。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不得已才使用空城计,诸葛亮可

  • 曹操为何没能统一天下?背后的原因让其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为啥不能统一天下,曹操有几次机会统一天下,曹操为什么能称霸天下

    曹操难以统一的原因其实在内不在外,网上很多分析都把曹操不能统一的原因归到军事战略上,但是你知道诸葛亮是怎么评价曹操的军事能力吗?他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诸葛亮把曹操的用兵,比作孙子跟吴起在世,你说曹操的用兵能力是如何呢? 出身低微 是人就不可能不犯错,当年汉高祖刘邦56万

  • 曹魏政权短暂是因为骨肉相残吗?这才是曹魏灭亡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魏灭亡的教训,曹魏鼎盛时期,曹魏政权短命原因

    关于曹魏政权短命的原因,部分人认为是由于曹家人普遍较为短命。比如说,曹丕只在位6年,曹叡在位13年,曹芳在位15年,曹髦在位6年。其实,从在位时间来看,曹魏政权若是过渡合理,并不存在短命这一说。只不过曹芳、曹髦继位年龄有点小,曹芳继位的时候只有8岁,曹髦继位的时候只有14岁。其实,曹魏政权早在高平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