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此人名气远不及周瑜,实力却直逼兵圣孙武?刘备曹丕非他对手!

三国此人名气远不及周瑜,实力却直逼兵圣孙武?刘备曹丕非他对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814 更新时间:2024/1/17 3:16:08

徐盛在《三国演义》中,多和丁奉一同登场,好似哼哈二将一般,虽然登场次数众多,却也好像总显得不是特别的重要(相较于名声在外的周瑜陆逊等人而言),而在真实的历史之中,不仅丁奉于东吴后期有着不俗的发挥,徐盛也不是小说中所描写的泛泛之辈,其不居人下的志气和百里疑城的计略都是值得赞颂的。

一、精于守战

徐盛的战绩其实非常的简略,作为将帅的战斗记录其实并不是很多,是一张较为简单的简历,但是细细观察之后,不难发现徐盛的作战风格——防守反击。

徐盛起初时任别部司马驻守柴桑,兼任柴桑县令以抵挡当时东吴最大的敌人黄祖,正好当时的黄祖对柴桑动了坏心思,让自己的儿子黄射带领数千人进攻柴桑,而当时的徐盛的兵力只有不足二百人,但是在这次的相距战之中徐盛却射伤(杀)了黄射部队千余人,并在削弱了敌队之后主动出击,大破黄射,既守护住了柴桑,也彻底打消了黄祖一方侵犯柴桑的念头(《三国志》:以为别部司马,授兵五百人,守柴桑长,拒黄祖。祖子射,尝率数千人下攻盛。盛时吏士不满二百,与相拒击,伤射吏士千馀人。已乃开门出战,大破之。射遂绝迹不复为寇)。

随后在刘备进攻东吴的时期,徐盛也攻取了刘备的多处营寨,为东吴的防守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同年,曹休也出兵洞口,东吴水师在起初受到大风的影响损失惨重,但是徐盛收集了散落的残兵,以少御多,跟曹休隔江相抗,竟使得曹休方不能克之,坚强的防守住了这次曹休方的进攻,这次战斗可以明显的看到,徐盛能做到在己方不利的情况下,力挽狂澜鼓舞士气并坚守不退,是其善于打防守反击类型战斗的经典战例。

二、百里疑城

正如上文所说的,徐盛极其善于守战,(事实也证明,徐盛除了在东吴必修课——打山贼这门课程上获得了不错的分数外,另一门课程合肥进攻课上,徐盛的部队败得还是比较快的,本人也负伤丢矛,确实表明了其不善于主动出击战)而其人生的巅峰之守战莫过于百里疑城之计,此战也确立了徐盛确实在不断地成长中有了“万人督”的实力。(蒋钦:盛忠而勤强,有胆略器用,好万人督也)

公元224年,面对曹丕的大军南征,徐盛献计在建业周围百里筑起围栏并设下假楼,同时江面设置浮船。在献出此计之后,东吴众人均认为其不可取,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徐盛依然能够坚持己见,也是有气魄的体现。而最后的事实也证明了徐盛的计谋确有其用,把曹丕本人直接吓退,更让原本自信的曹丕说出“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之,未可图也”的话语,可见此计的成功。同时,这也是对徐盛久经战场的经验和善于守战的作风的肯定。

而历史中也有许多人对徐盛有着军略上的肯定,例如毛宗岗就说过:“徐盛有穰苴、孙武之风”,评价颇高。

三、不居人下

徐盛不仅在战场上有作为,在朝中也是颇有气度和志气的。公元221年,孙权向曹魏称藩属,曹魏派刑贞来拜孙权为吴王,刑贞在过程中展现出嚣张的神态,让吴国众人非常气愤,不仅让张昭等文臣大怒,徐盛也对此感到非常不满,对同僚说出了“盛等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并许洛,吞巴蜀,而令吾君与贞盟,不亦辱乎”。本来这番话听起来并没有什么,但是事后原本嚣张至极的刑贞却说出了“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对东吴诸将(应该主要是指徐盛)给出了这么高的评价,可见当时的徐盛是多么的有志气,才能感染到骄横跋扈的刑贞。

四、后话

徐盛的一生,从年轻时“客居吴,以勇气闻”出名上任,再到后面以少胜多,善于守战,并且胸怀志气,最后布下百里疑城的高级计谋吓退曹丕,这种一步一步的成长性既是徐盛的特性,也展现出了东吴大多数将领的发展模式,是江东才俊不断进步的杰出典范。

更多文章

  • 曹操平定北方后南下出兵,刘备为何会弃城退守,情势危急不容怠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和刘备谁死得早,刘备曹操孙坚怎么搭配,刘备孙权曹操搞笑对话

    在打败袁绍,彻底清除袁氏家族的势力以后,曹操的部队一直处于养精蓄锐的状态。到了208年的时候,曹操的军队已经兵强马壮,其势力大大增加,这个时候曹操的野心又逐渐显露出来了,他便命令大军向南进发。而这个时候,驻扎在新野地区和樊城地区的刘备正在加紧练习战术,以此来抵抗曹操大军的进攻。没想到的是,荆州牧刘表

  • 比曹操还牛的丞相:娶皇后为妻,霸占40位公主为妾,身体透支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东汉最有权势的皇后,历史上的曹操为何喜欢夺妻,曹操一口气娶了众多寡妇

    可是历史上,还有一位丞相,比曹操还牛。他不仅敢公开娶皇后为妻,还霸占了40位公主为妾。最终,因荒淫过度,身体透支而亡。这位丞相名叫燕帖木儿,是元文宗在位时期的权臣。1328年,元朝的第六位皇帝泰定帝,在柳林围猎时,不幸染病身亡。当时随行的大将燕帖木儿便控制了兵权,并与其他大臣商量,准备拥立元武宗的儿

  • 刘备曹操孙坚告诉我们,古人交往朋友时也并不只讲情怀,教你如何遇到贵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上刘备见过孙坚吗,古人对家国情怀的感悟,古人对贵人提携之恩语句

    作者李达源刘备曹操孙坚告诉我们,古人交往朋友时也并不只讲情怀,而他们更加讲究给予对方利益。可以说,我们现代社会在人际交往上很难得到突破,就是很难遇到贵人,从而得到提携和帮助。而我们从古人身上就可以看到教科书般的人际交往顶级事例,就拿三国里的人物说起,古人在人际交往上更加注重真诚,特别是成功者,他们更

  • 都说卧龙,凤雏,冢虎,幼麟得一可安天下,蜀汉得到三个又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卧龙凤雏幼麟冢虎谁最厉害,幼麟与冢虎,刘备先得卧龙还是凤雏

    导语: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才华横溢的人,比如被称为“王佐之才”的荀彧,他出身于颍川士族,群雄割据的时候一眼相中了曹操并加入曹营,从此曹操不在为政务所担心,荀彧帮他打打理得井井有条。比如说人称“毒士”的贾诩,董卓死后他策划西凉兵重新攻击长安并控制汉献帝,导致汉室威严尽失也掀开了乱世的篇章。投靠曹操后帮助

  • 汉武帝既然罢黜百家,为何不学秦朝实行焚书,反倒保留百家典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武帝废黜百家,中国历史四次焚书,秦始皇焚书的原因

    毫不夸张地讲,正是因为汉武帝的这一文化政策,才最终确立了儒家思想在华夏文化中所占的绝对比例,对中国人思想的确立及人格的培养,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从董仲舒所编撰的《春秋繁露》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他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已经十分迎合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要求。如著名的“君让臣死,臣不死不忠”的思想,便是经由董仲舒改

  • 对于蜀汉来说,荆州和汉中哪一个地方更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之中,有两个地方经常被提起,那就是荆州和汉中。这两个地方所发生的战役关乎蜀国存亡。其中汉中之战,可谓是三国中最豪华的战争,曹操和刘备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名将。荆州是三国中的关键位置,蜀国和吴国为荆州发生不少矛盾,而三国名将关羽也是在荆州阵亡,那么荆州和汉中哪个地方更为重要呢?战争中,地理位置非常

  • 韩信本可与刘邦、项羽平起平坐,却为何心甘情愿为刘邦效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信对刘邦和项羽的评价,韩信刘邦项羽的故事在线阅读,韩信刘邦项羽的典故

    很多人在探讨他是否应该支持项羽时,却忽视了其实他还有第三种可能,那就是拥兵自重、自立为王。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将三国时期提前了400多年。然而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在这件事关前途命运的大事上,韩信的选择明显不恰当:他在最有实力的时候没有称王,却在最不该谋反的时候生出了异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对于当

  • 他是刘备的老朋友,有意割据岭南,却被一介书生干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群雄割据刘备势力阵容,群雄割据刘备和马腾谁强,刘备曾经两次投奔谁

    一、迷雾重重虽然史书上关于吴巨的内容很少,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拼凑出这个人物的轮廓。与此同时,我们还能窥测出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首先,吴巨的这个名字就存在争议,有的资料上说他的名字应该是吴臣。根据这个人的字来推测,他很有可能叫吴臣,因为在中国古代,名与字是有一定对应关系,而吴巨的字是子卿。除了名字的

  • 史学家们为何都很少提及刘秀?他完美的一生,让人无从下笔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而同为开国皇帝的东汉皇帝刘秀,为何却鲜少被人提起?难道是因为他的功绩不值一提吗?非也。其实刘秀的人生经历,甚为精彩,以至于史学家们都觉得他完美得不真实,而无从下笔。 刘秀、刘縯揭竿而起 刘秀乃汉朝王室的后代,按照族谱上的顺序,他属于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世孙。本来刘秀可以凭借汉朝皇族血脉,能够坐享荣华富贵

  • 东汉风云:选用名吏各有所长,梁氏揽权连立幼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顺帝时代的名吏,却也不少,除张纲抚定广陵外,还有洛阳令任峻,冀州刺史苏章,胶东相吴祐。任峻能选用人才各尽所长,发奸如神,爱民如子,洛阳大治。苏章为冀州刺史时,有故人为清河太守,贪赃不法,当苏章行巡至郡,当然迎谒,苏章置酒与宴,畅叙甚欢,太守欢喜地说:“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苏章微笑道:“今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