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悉治国之道,也颇具治国之才,如何评价汉文帝的一生?
刘邦本人前后一共生下八个儿子,可是经历吕后的专政和互相残杀后,最终只剩下文帝刘恒和淮南王刘长两个儿子了。
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开创了我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可以称得上一代明君了。那对于汉文帝的评价,又是怎样的呢?
第一、深悉治国之道,也颇具治国之才
汉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奉行汉初以来“休养生息”的政策,对于普通百姓,减轻徭役赋税,对于农业更是大力支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抚百姓,这使得全国上下都呈现出国富民安的一派和谐的景象。
刘恒从小学习政事,很有一种治国之道,也具有治国之才,这才使得汉代得以绵延……
第二、对待外国入侵有对策,减少了国家的战乱
刘恒自小就被母亲灌输于和平、不与人斗争的思想,所以,刘恒继位以后,推行安抚边疆(单于、赵佗等),同时,刘恒还减少征战条例,节俭费用,废除苛政,废除肉刑,杜绝诽谤等措施,这才能开创大汉国泰民安的中兴盛世。
汉文帝的这些举措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回报,汉文帝的政治清明为后人敬仰,其治国之策很少有人能效仿,这也为汉文帝开创“文景之治”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三、汉文帝创造学说,造福后人
一位皇帝肯为百姓创造学说,并且将“无为而大有为”黄老学说发挥得淋漓尽致,黄老之学崇尚:省苛事,薄赋役,毋夺民时,恭俭朴素、公正无私,可以说,一位身份尊贵的皇帝能有这样的作为和觉悟,真的是后人之幸,后人之福。
汉文帝作为文景之治的创造者,为后面的武帝和大汉的丰功伟业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汉文帝,大汉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繁荣景象。
第四、汉文帝本人很是节俭
如果把中国历来节俭的皇帝排一下位,那刘恒肯定是要排第一位的,刘恒在位期间,国库里面的钱多得数不清,穿钱的绳子都烂了,粮仓的粮食都要往外溢出,在这样的盛世景象,刘恒本人却穿旧衣服,房间里的装饰物品也都是陈旧的。
就连司马迁在《史记》也记载汉文帝真的是:“德至盛焉”,后来赤眉军作乱攻进长安的时候,所有皇帝的陵墓都被挖了,唯独没有动汉文帝的陵墓,就是因为知道这位皇帝的“小气”,就算陵墓里面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第五、不与民争利,宽厚仁慈
汉文帝还有最好的一点儿就是大度,自己从来不会与百姓争一点儿蝇头小利,反而对身边的君臣兵士都非常仁慈。汉文帝的仁慈,这才让这位皇帝留下了千古美名。
作为汉朝的三代目,本想着做一个普通的代王,抵御匈奴的外侵,可是因为自己治国有方,受到先帝老臣的赏识,这才登上了帝位,所以,刘恒有心怀天下臣民的志向,他的宽厚仁慈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汉文帝作为历史上比较“低调”的皇帝,但是挡不住汉文帝做出的一番大事业名垂千古。汉文帝这一生,因母亲的教诲,不愿意与人争强,自己却做了一个强人,只有能忍气吞声的人,日后才能成就大事业。
汉文帝虽不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的“千古一帝”般,但也是一个名垂千古、万古流芳的好皇帝,汉文帝的一生勤俭节约、为国为民,也是一位历史上的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