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京事变以后,太平军的实力可以说是元气大伤,在石达开出走天京以后,太平天国内部更是没有什么人才可用了,好在还有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
在杨秀清等人活着的时候,李秀成就已经在太平军内部开始崭露头角,1853年,太平军攻占天京以后,杨秀清就推荐李秀成为右四军帅,1856年,李秀成又参加了解围镇江的战役,并且,在攻破清军江南大营的时候,李秀成也立下了军功。
石达开出走以后,有才华的李秀成终于受到了洪秀全的重用,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副统率,与另一位青年将领陈玉成共同掌管着太平军的兵符,并署理朝政。1858年,李秀成与陈玉成又带领太平军攻破了清军的江北大营。
经过此役,太平军内部人心又开始安定了,觉得太平军攻入北京城,将清廷皇帝赶下马指日可待了。
可惜,洪秀全并不是完全信任李秀成,再加上其他多种原因,太平军最终还是失败了,陈玉成被叛徒出卖以后,他不愿向清军投降,最终受凌迟之刑而死。反观李秀成,他在被湘军捕获以后,没多久就投降了曾国藩。
李秀成的这一举动,让很多人对李秀成的评价直转急下,如果,李秀成在被捕以后,能够像陈玉成那样慷慨就义,他的历史评价会好很多。
要分析李秀成为什么会投降曾国藩,就不得不从李秀成的经历说起,其实,纵观李秀成在太平军中的经历,就会发现,李秀成投降曾国藩是必然的。
因为李秀成对待敌人的态度是仁慈的,对待革命是不坚定的,在这一点上,他是不如陈玉成的。
李秀成有一个部下,名为李昭寿,此人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当李昭寿投降清军以后,李秀成竟然将李昭寿在天京的妻子偷偷的送给了李昭寿,(将其在京城所配之妻偷瞒我天王而偷送付)。李昭寿投降清军以后,李秀成竟然还与其保持着书信往来。
反观陈玉成,他对待降清的李昭寿的态度是非常的厌恶的,陈玉成恨不得亲自杀了李昭寿。另外,李秀成的另一个部下
-苏州守将劭永宽,当初他打算投降李鸿章的时候,明知劭永宽打算投降,李秀成竟然不加制止,不加惩罚。(虽悉其所为,我亦不罪)
并且,李秀成还说道:“现今我主上蒙尘,其势不久,尔是两湖之人,此日由尔便,尔我不必相害。”这句话更是暴露了李秀成对革命的不坚定,此时的李秀成已经对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信心了。
再加上洪秀全怀疑李秀成,更加的动摇了李秀成的革命决心,综上所述,李秀成投降清政府,投降曾国藩是必然的。
参考资料:《李秀成自述书》、《太平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