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为何长期不认为自己有罪,原来是为这个事?

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为何长期不认为自己有罪,原来是为这个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098 更新时间:2024/1/16 20:56:15

1860年9月22日,英法收到恭亲奕訢发来的照会,说他受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要求英法停火。英法回应,不放回俘虏就不能停火(这些俘虏大多是被清政府扣押的谈判代表),更不能恢复谈判。恭亲王表示,所有的俘虏都平安,但要等到议达成后才能释放他们。英法不同意,回应如果中方能在三天内交回俘虏,就愿意在和约上签字,否则如果英法继续北京挺进,是不违反国际法的。如果当时恭亲王作出让步,就算不能避免继续战争,可能也就不会发生火烧圆明园的事情了,但当时的清政府,眼中并没有国家利益这个概念,只讲究“不失国体”,也就是政府不能丢脸,因而坚持不肯先交回俘虏。

当时,英方随军翻译巴夏礼,也被清政府用计俘虏了。可是,英方并不怎么担心,因为他们相信巴夏礼的才干和能力,认为巴夏礼一个人就顶一支军队。但是法军认为,发动攻击是救出这些人质的最好办法。

巴夏礼得以释放后,曾向英法和全世界讲述了他当俘虏时的经历,据他所说,他体验到了东方的特别刑罚。他说中国人教训他的方式,就是让人摁着他的头,在地面上连续磕响头。巴夏礼抗议说:”我是谈判人员,打着休战白旗从你们防区经过的,且得到过你们明确承诺,给予通行安全。

你们现在为什么不守信用呢?”清政府的代表没有理会,捻住巴夏礼的头,又是一顿猛磕。

英法于是继续北进,前方炮声响了,清政府于是命人把一批俘虏装到车上,送往北京。中国的车子没弹簧,所以俘虏们很不舒服,而且他们的手上被勒了皮绳,这样子坐在车上颠得东倒西歪,也不能用手扶,滋味可想而知。这些养尊处优惯了的白人哪里受过这种罪,自然视此为虐待。

巴夏礼和当时英国统帅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奇都被关到了刑部大牢。洛奇在出狱后,曾写过回忆录,说自己最担心的是捆在手上的皮绳,那皮绳用水湿过,而且越勒越紧,勒几天手腕处即开始腐烂并且生蛆。

巴夏礼和一帮中国囚犯关在一起,有意思的是,刑部给他定的罪名居然是“谋反”。清政府竟然把外国敌人当自己臣民来定罪,这在世界上恐怕都是绝无仅有的。审讯时,对他也不算太狠,虽然威胁说要砍他的头,但最多是拉着他的头发或者耳朵在地上拖来拖去。从中国的刑罚史来看,这种审讯还算是比较温和的,并不算特别虐待。

其他俘虏被关在了圆明园,据说皇帝曾秘密审讯过他们。被关在圆明园的俘虏就惨多了,他们双手被捆,整日下跪,三天水米未进,手腕处被皮绳勒得腐烂了,生出蛆虫。据后来得以生还释放的人回忆说:“当时被俘虏的人,包括《泰晤士报)记者鲍尔比,他在第四天死去,尸体在牢房里放了三天都没人管,后来被扔到野外,让狗吃了;另一个人手脚被勒得生出了蛆虫,他看着蛆虫在身上蔓延,觉得既恶心又害怕,于是在精神错乱中死去;一位法国人,蛆虫进了他的嘴巴、耳朵、鼻子,也疯掉了:有个活下来的人居然还在狱中数蛆虫。”

到了9月13日至16日,在英法的强烈要求下,清政府迫于无奈,陆续把俘虏放还。但英法联军一看这些俘虏就火了:总共俘走39人,活着回来的只有19人。有些人的尸体被大卸八块,还有些人腐烂得已经认不出了,还有些人根本就找不到尸体了。再听听活下来的人添油加醋的描述,更是让这些高傲的白人怒不可遏。

于是,英法召开了会议,都同意要惩罚清朝“这个野蛮的政府”。按照西方的游戏规则,也就是万国公法规定,凡使臣性命不保,它日城破,可以鸡犬不留。但在到底如惩罚上,英法产生了分歧。

英国额尔金认为,这些可怜的俘虏是在圆明园内受到虐待的,那么就必须将这个园子夷为平地。英国另一个建议就是,由中国政府出钱,在天津设立纪念碑。用满、英文、法文刻上清政府认罪的碑文,然后由清方大臣护送死者尸体到天津参加揭幕仪式。

法国提出了反对意见,首先,圆明园没有设防,属于非交战区,烧圆明园属于无益之报复。另外,立碑一事实施起来也很困难,清政府骄傲惯了,受不得这等侮辱,刺激得太过分,说不定会影响谈判。再者,真要报复,最好的方法就是烧北京的皇宫,这比烧一个园子更让清朝统治者丢脸。

额尔金不同意烧皇宫,但最后他坚持要烧圆明园。于是,10月16日,英方向清方提交最后通牒:一是拆毁圆明园,二是赔偿被虐待致死的英方人员补恤金30万两。第二天,又追加了一条,将虐待俘虏的清方官员严加治罪。火烧圆明园在世界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但额尔金认为他烧得有理,原因就是这些战俘手足捆绑,三天不进饮食,受到了野蛮对待。据说额尔金火烧圆明园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泰晤士报》记者鲍尔比的受虐致死。当时英国媒体将此事在国内公布后,引起英国人的愤怒,都要求报复中国皇帝。

关于火烧圆明园的原因,我们都解释为“弱国无外文”、“落后就要挨打”,这没错。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是主要原因,但当时清政府在战俘问题上处理不当,也是一个诱因。说到底,这是由于,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草菅人命是事,认为死几个人不算什么,因此对这些战俘也处理得很随意。结果没有想到,当时的西方人早已有了所谓“人权”这个概念。当然这个人权是加引号的,强盗的逻辑很简单,找借口掠夺是他们的生存发展之道,再加上“敌强我弱“,于是,悲剧的发生就是必然的了。

更多文章

  • 被遗忘的南宫家族:纵横整个西周时期,始祖不逊色于姜子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西周姜子牙的资料,南宫家族简介,西周南宫柳鼎

    《封神演义》中,南宫适与散宜生齐名,是西歧元老,官拜大将军,姬昌赴朝歌时,曾命“外事托于南宫适”,伯邑考进京时,也命“军务托付南宫适”。周武王去世后,周公旦曾对召公奭列举了五个追随姬昌的谋臣,即虢叔(姬姓)、闳夭、散宜生、泰颠、南宫适。武王执政时,虢叔已死,只剩四人,因此《尚书大传》称后四位为“文王

  • 甲骨文不记载夏朝,周朝却知道夏朝,为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甲骨文提到过夏朝吗,商朝为什么没有记载夏朝,夏朝甲骨文字

    首先,甲骨文为什么没有和夏朝相关的记载呢?在我看来,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商朝前期的动荡导致的,商朝前期动乱不断,知道盘庚将国都迁至殷才渐渐稳定下来,而记载夏朝历史的史料,很有可能是在这个过程中丢失了。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甲骨文的特殊性,它是商朝是用来占卜凶吉的文字,而不是去记载历史,所以甲骨文不记载夏朝

  • 春秋战国规定“2不打3不杀”,被欧洲模仿写进日内瓦公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打仗规则,春秋战国各国局势对比,春秋战国时期经常爆发战争吗

    [var1]然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这么一段时间里的发生过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堪称战争里的“清流”。那便是离“周礼”最近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战争礼仪在春秋战国时期体现得淋漓尽致,甚至被欧洲模范,将其写进了日内瓦公约。打一种很有礼貌的仗“春秋无义战。”孟子曾这样评价春秋时期的

  • 以一打十跟玩似的,秦国被打压80年,堪称史上第一特种兵部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成语当中,有一句叫做以一敌百,这句成语用在今天的话有一点夸大的嫌疑,但是用在古代,却其实并不是什么奇事。归根结底并不是因为古时候的人类体能突破了极限,而是因为古时候的人们平均体能与耐力极其低下,绝大多数的人连饭都吃不饱,从小就营养不良。特种兵的出现[var1]一方面饭都吃不饱,天天饿着肚子,

  • 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国名,朝鲜跟韩国是怎么分开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朝鲜和韩国谁是正宗的国家,韩国vs朝鲜,朱元璋韩国后裔

    中国在古代能量一直很大,别的国家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甚至远在天边的西欧各国,都特别的珍爱陶瓷丝绸用品,把这些独产于中国的物品看作是这个上流社会才用得起的珍品。不少国家的很多文化也都是从中国继承过去的,而在亚洲有一个国家受到影响尤为的深,甚至这个国家的国名都是中国曾经一个皇帝所取的。朝鲜李氏皇

  • 春秋第一神射手养由基,诠释武将的宿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养由基射箭故事感悟,春秋第一射手养由基是哪的,养由基一箭射死

    [var1]养由基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神箭手,他从小就很会射箭,能左右开弓,力挽千斤弓,被称为神箭手,巅峰时期,能射穿七层甲(当然,春秋的甲和后来的重甲不能比)。[var1]养由基成名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楚庄王时,令尹斗越椒发动叛乱,楚庄王不能制,便公开招纳猛士。这时,养由基主动请缨,前往平乱。春秋时期的

  •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你真以为我在夸孙权?孙权:看我不揍死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现今,常流传有这样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它出自曹操之口,意思是啥呢?生儿子要生像孙权这样的,能干,聪明,有大作为!而这句话常常伴随另一句话说出,则是“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就是说,刘表的儿子像猪狗一样!有对比,才有伤害。曹操说了生孩子要生像孙权这样的,这是极力表扬夸赞孙权,而后面一句,刘表的孩子跟

  • 这位驸马比关羽更爱研读《春秋》,如果他不死,中原不会沦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孔夫子,关夫子,万世两夫子;修春秋,读春秋,千古一春秋。意为文圣孔子编订《春秋》,武圣关羽诵读《春秋》,文武二圣并传佳话。在国人印象中,《春秋》这本著作和青龙偃月刀已成为关公的标准道具,关公八小时以外大抵都在“灯下读春秋”。其实,陈寿所著《三国志》关羽的传记中并没有关于他研读《春秋》的记载。直到南朝

  • 鲁肃的三分天下和诸葛亮的有什么不同,又各有什么高明和欠缺之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鲁肃和诸葛亮谁更高,诸葛亮三分天下的原文,鲁肃诸葛亮江上看晨曦

    首先,他们两个人对“三分”的人就不一样。鲁肃的“三分”是指孙权,曹操,刘表;而诸葛亮的“三分”是孙权,曹操,刘备。两个人的共同之处是地域的划分都是一样的,都是把天下化成了江东、中原和荆州三个部分,只不过诸葛亮把荆州的主人换成了刘备。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就当时的情况来看,鲁肃提出三分思想的时候刘表坐

  • 马超历代名门,最后为什么投降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超是怎么投降刘备的,s2刘备赵云马超,零氪玩家刘备张飞马超

    事情的开始就是马腾刺杀曹操,可是最终失败被曹操反杀,马超知道之后就想要为父亲报仇,就带领西凉兵攻打曹操。可是马超的西凉铁骑再怎么英勇对上曹操还是吃了败仗,不过这一战曹操也是险胜。这一战中马超还误以为韩遂叛变,没想到这是曹操故意挑拨离间,最后他输得舍弃西凉败逃。虽然输给了曹操,可马超的内心依然有一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