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遗忘的南宫家族:纵横整个西周时期,始祖不逊色于姜子牙

被遗忘的南宫家族:纵横整个西周时期,始祖不逊色于姜子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653 更新时间:2024/3/10 22:32:36

《封神演义》中,南宫适与散宜生齐名,是西歧元老,官拜大将军,姬昌赴朝歌时,曾命“外事托于南宫适”,伯邑考进京时,也命“军务托付南宫适”。

周武王去世后,周公旦曾对召公奭列举了五个追随姬昌的谋臣,即虢叔(姬姓)、闳夭、散宜生、泰颠、南宫适。武王执政时,虢叔已死,只剩四人,因此《尚书大传》称后四位为“文王四友”。可见,南宫适应当是比周公、姜子牙地位还要高的大臣,因为“文王四友”或“文王五友”中并没有姜子牙。

那么,作为商周之际的风云人物之一,南宫适到底有何真实身份,周朝又如何酬谢他?百年以来的考古,揭开了这些谜团,填补了历史空白。

南宫适的真实身份:姬姓还是外姓?

关于南宫适的真实身份,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出自姬姓宗族,有人认为出自外其他部落,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晋侯墓地揭开了谜团。

所谓“晋侯墓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曲村,主要安葬的是晋国公族之人,包括晋国历代国君。

在晋侯墓地的发掘中,出土了两件青铜鼎,上面铭文都是“南宫姬作宝尊鼎”。由此可见,南宫适中的“南宫”为“氏”,姓姬,姓名叫“姬适”,地地道道的姬周宗室成员。

其实,以姬周风格来看,他们明显更信任、更重用血缘亲人,即便外姓之人姜子牙,也与周武王有姻亲,因此南宫适是姬姓贵族更顺理成章。所以,闳夭、散宜生、泰颠三人,极有可能也是姬姓贵族。

南宫适次子南宫中:参与周王南征

姬姓贵族,文王之友,功勋显赫,智谋惊人........那么,对于身份地位功绩都非同一般的南宫适,周朝到底是如何安排的呢?

在帮助武王伐纣后,南宫适就不再出现于史书中,似乎他的家族已经失势,但考古发现的青铜铭文却显示,在整个西周时期,南宫氏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一直被周天子倚重。

宋朝时期,湖北孝感出土了6件西周青铜器,史称“安州六器”,记载的都是周王南征之事。其中提到“隹王令南宫。伐反虎方之年。王令中先省南国”,周天子命令南宫氏攻打虎方,南宫中擒获“生凤”,以及周天子奖赏赐土给南宫中,于是南宫中制作青铜器纪念“父乙”。通过后来出土的青铜铭文获知,南宫中(仲)又叫南宫必父,是南宫适的次子,留在王廷中继承南公的地位和采邑,西周晚年时有一个叫南宫乎的后代,南宫适的长子可能叫南宫犺,在南方建立诸侯国。

1998年,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发现柞伯簋(见上图),铭文记载周康王(周朝第三位天子)时举行一场射箭比赛,其中“王令(命)南宫率王多士,师鲁父率小臣”,南宫氏率领朝廷大臣卿士,说明他的地位非常高,极有可能就是南宫中。

南宫适最猛的后代:南宫盂灭鬼方

南宫中之后,南宫氏不仅没有没落,反而还出了一位更能打的将军,甚至可以说是西周最猛的将军——南宫盂。

清朝道光年间,在陕西出土了西周大盂鼎与小盂鼎,记载了南宫盂攻灭鬼方,俘虏了数万人。所谓鬼方,最早见于甲骨文,商王武丁时就曾击败过鬼方,但直到商朝灭亡,还是没能灭掉鬼方。商周时期,鬼方都城在陕西榆林的李家崖遗址,但经过南宫盂攻打之后,李家崖遗址被废弃,鬼方大部分被俘虏,小部分逃散了出去。

总之,西周时期南宫氏影响力巨大,地位非比寻常,除了上文提到的之外,还有周宣王时的军事统帅南宫南仲邦父,号称南公有司的南宫憗(yìn),掌管三有司之一司马的司马南叔,掌管周厉王西六师的南宫柳等。

南宫适被封于何处:考古破解谜团

问题在于,南宫家族到底被封在了哪?安州六器中提到的“南国”,到底是史书上的哪一个诸侯国呢?

2010年,在湖北随州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叶家山,考古发现了“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挖出了一件青铜簋,上面铭文为“犺(kàng)作烈考南公宝尊彝”。

所谓“烈考”,就是显赫的亡父,因此南宫犺是南宫适的儿子,大概率是嫡长子,被派到湖北随州一带建国;上文提到的南宫中是次子,留在朝堂继承南宫适的位置。

2013年,在湖北随州市文峰塔,考古出土曾侯璵(yú)编钟(见上图),和1978年出土于随州市的曾侯乙编钟,同属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的国之重器。曾侯璵编钟上有一组铭文,上书:“唯王正月吉日甲午,曾侯舆曰:伯适上通,左右文武;挞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庀淮夷,临有江夏。”也就是说,曾侯璵追忆先祖南宫适追随周天子的功绩,而周天子派南宫氏到南方建国,以警戒淮夷、监视江夏。

可见,周朝将南宫适封于曾地,但前往封地建立曾国的是南宫犺,与召公奭派嫡长子建燕、周公旦派伯禽建鲁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曾侯璵编钟还破解了“曾随之谜”,即考古发现的湖北曾国,与史书上的“随国”,其实是同一个国家,即一国二名。

关于南宫适在周天子心中的地位,可以通过周初战略性册封看出来。

为了稳固四方,震慑四方强敌,周初有一系列战略性册封,将召公奭封于燕,将毕公高封于毕(今陕西省咸阳北,当时可抵挡北方狄戎),将姜子牙封于齐,将周公旦封于鲁(起初大概在今河南鲁山一带),将南宫适封于曾,针对的是江汉荆楚。

也就是说,曾国与燕国、齐国、鲁国等应该属于同一等级,都属于战略性支点,重点在于辅助周朝震慑江汉地区的“异族”。

不过,虽然曾国一度是汉东第一大国,甚至在春秋末期吴楚之战中庇护过楚王,但在春秋战国大争之世中慢慢衰落,最终被楚国吞并。

可惜的是,南宫适的南宫家族,在西周举足轻重,显赫了数百年,但在文献上却只留下寥寥数语,像南宫中、南宫盂、南宫曾国等都没有记载,不知道是被忽视了,还是被人有意从史书上抹去!

参考资料:《史记》等

更多文章

  • 甲骨文不记载夏朝,周朝却知道夏朝,为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甲骨文提到过夏朝吗,商朝为什么没有记载夏朝,夏朝甲骨文字

    首先,甲骨文为什么没有和夏朝相关的记载呢?在我看来,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商朝前期的动荡导致的,商朝前期动乱不断,知道盘庚将国都迁至殷才渐渐稳定下来,而记载夏朝历史的史料,很有可能是在这个过程中丢失了。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甲骨文的特殊性,它是商朝是用来占卜凶吉的文字,而不是去记载历史,所以甲骨文不记载夏朝

  • 春秋战国规定“2不打3不杀”,被欧洲模仿写进日内瓦公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打仗规则,春秋战国各国局势对比,春秋战国时期经常爆发战争吗

    [var1]然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这么一段时间里的发生过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堪称战争里的“清流”。那便是离“周礼”最近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战争礼仪在春秋战国时期体现得淋漓尽致,甚至被欧洲模范,将其写进了日内瓦公约。打一种很有礼貌的仗“春秋无义战。”孟子曾这样评价春秋时期的

  • 以一打十跟玩似的,秦国被打压80年,堪称史上第一特种兵部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成语当中,有一句叫做以一敌百,这句成语用在今天的话有一点夸大的嫌疑,但是用在古代,却其实并不是什么奇事。归根结底并不是因为古时候的人类体能突破了极限,而是因为古时候的人们平均体能与耐力极其低下,绝大多数的人连饭都吃不饱,从小就营养不良。特种兵的出现[var1]一方面饭都吃不饱,天天饿着肚子,

  • 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国名,朝鲜跟韩国是怎么分开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朝鲜和韩国谁是正宗的国家,韩国vs朝鲜,朱元璋韩国后裔

    中国在古代能量一直很大,别的国家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甚至远在天边的西欧各国,都特别的珍爱陶瓷丝绸用品,把这些独产于中国的物品看作是这个上流社会才用得起的珍品。不少国家的很多文化也都是从中国继承过去的,而在亚洲有一个国家受到影响尤为的深,甚至这个国家的国名都是中国曾经一个皇帝所取的。朝鲜李氏皇

  • 春秋第一神射手养由基,诠释武将的宿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养由基射箭故事感悟,春秋第一射手养由基是哪的,养由基一箭射死

    [var1]养由基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神箭手,他从小就很会射箭,能左右开弓,力挽千斤弓,被称为神箭手,巅峰时期,能射穿七层甲(当然,春秋的甲和后来的重甲不能比)。[var1]养由基成名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楚庄王时,令尹斗越椒发动叛乱,楚庄王不能制,便公开招纳猛士。这时,养由基主动请缨,前往平乱。春秋时期的

  •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你真以为我在夸孙权?孙权:看我不揍死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现今,常流传有这样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它出自曹操之口,意思是啥呢?生儿子要生像孙权这样的,能干,聪明,有大作为!而这句话常常伴随另一句话说出,则是“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就是说,刘表的儿子像猪狗一样!有对比,才有伤害。曹操说了生孩子要生像孙权这样的,这是极力表扬夸赞孙权,而后面一句,刘表的孩子跟

  • 这位驸马比关羽更爱研读《春秋》,如果他不死,中原不会沦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孔夫子,关夫子,万世两夫子;修春秋,读春秋,千古一春秋。意为文圣孔子编订《春秋》,武圣关羽诵读《春秋》,文武二圣并传佳话。在国人印象中,《春秋》这本著作和青龙偃月刀已成为关公的标准道具,关公八小时以外大抵都在“灯下读春秋”。其实,陈寿所著《三国志》关羽的传记中并没有关于他研读《春秋》的记载。直到南朝

  • 鲁肃的三分天下和诸葛亮的有什么不同,又各有什么高明和欠缺之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鲁肃和诸葛亮谁更高,诸葛亮三分天下的原文,鲁肃诸葛亮江上看晨曦

    首先,他们两个人对“三分”的人就不一样。鲁肃的“三分”是指孙权,曹操,刘表;而诸葛亮的“三分”是孙权,曹操,刘备。两个人的共同之处是地域的划分都是一样的,都是把天下化成了江东、中原和荆州三个部分,只不过诸葛亮把荆州的主人换成了刘备。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就当时的情况来看,鲁肃提出三分思想的时候刘表坐

  • 马超历代名门,最后为什么投降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超是怎么投降刘备的,s2刘备赵云马超,零氪玩家刘备张飞马超

    事情的开始就是马腾刺杀曹操,可是最终失败被曹操反杀,马超知道之后就想要为父亲报仇,就带领西凉兵攻打曹操。可是马超的西凉铁骑再怎么英勇对上曹操还是吃了败仗,不过这一战曹操也是险胜。这一战中马超还误以为韩遂叛变,没想到这是曹操故意挑拨离间,最后他输得舍弃西凉败逃。虽然输给了曹操,可马超的内心依然有一团火

  • 马天宇的《三国机密》被批小儿科?那是你没看懂其中的情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天宇个人资料,马天宇赵丽颖私下关系,乔任梁的葬礼马天宇去了吗

    汉献帝刘协在历史上是一个悲情人物,作为东汉的最后一个皇帝,他一生被挟制,而《潜龙在渊》在尊重历史大事件的前提下,对汉献帝的一生做了很大的改编。电视剧中的汉献帝,18岁以前是刘协,18岁以后则是刘协的双胞胎弟弟刘平。剧中的汉献帝并不像历史上的不作为,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保护汉朝的江山。或许一直以来马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