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析唐朝战争:唐朝初年,刘黑闼为何被李世民击溃?

解析唐朝战争:唐朝初年,刘黑闼为何被李世民击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508 更新时间:2024/1/10 20:52:09

喜绕后突袭,擅围点打援。

早年,他攻打宋金刚的时候,在介休直接切断了宋金刚的后路,宋金刚全军溃败。

后来,他攻打窦建德,同样用着相同的方法,在虎牢关取得大捷,窦建德十万大军溃败,自己也被押往长安斩首。

李世民此次对于刘黑闼的方法,同样如此。

公元622年,正月。

刘黑闼自称汉东王,定都洺州。

这一年,李世民提刀上马,从长安出发急行奔袭到获嘉,挽救河北战局。

刘黑闼听闻李世民到来的消息,马上选择将主力后撤,全力固守都城洺州。

刘黑闼也许不会想到,集中主力防御都城,让他东西两翼的兵力变得异常薄弱。

他这种单点驻防的缺陷,很快爆发出来。

刘黑闼的初步思路是将李世民大军困在洺水河岸对面,自己就算是拖也能拖死他。

可他忘了北面的罗艺

刘黑闼因为起兵之初,击垮了罗艺的进攻,后续并没有对北方加大防御。

李世民来到获嘉不久,罗艺便从北面狂飙而下,直接占领了晋州。

刘黑闼又从洺州分调一万大军,让部下将领张君立统率北上。

这支军队北上之后,几乎全军覆没。

一万人仅剩下一千多残兵侥幸逃回洺州。

更可怕的是,洛州东翼重要的运粮枢纽地洺水县此时竟然发生了叛变。

---

洺水县城李去惑举城投降李世民!

这个地方,控制着冀州、贝州两个州的运粮通道。

掐住这个要道,其实和掐住刘黑闼的咽喉没有什么区别。

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第一时间派遣部将王君廓前去协防洺水城。

李世民此时还做了一件更加可怕的时候,他趁着刘黑闼将注意力盯在东翼洺水城的时候,突然绕行到了洺州的西部,直接攻破了邢州,井州也同时投降。

至此,刘黑闼的北翼、东翼、西翼、南翼全部遇到危机。

刘黑闼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

他开始修筑甬道,试图贯通至洺水城,抢占运粮通道。

而且,他从东北方向延伸出了两条甬道。

此次延伸甬道,刘黑闼成功攻下了洺水城。

不久,李世勣又重新从刘黑闼手中夺回洺水城。

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双方围绕洺水城这个运粮枢纽不断展开厮杀。

刘黑闼第二次夺取洺水城时,李世民为了避免洺水城再一次陷入刘黑闼之手,直接带兵抄其后路。

他没想到,刘黑闼突然反冲过来,直接包抄了李世民。

幸运的是,尉迟敬德再次救下李世民,逼退刘黑闼。

一个月过去,刘黑闼的军粮开始告急。

李世民断定刘黑闼一定出城迎战,他下令派遣一支军队前往洺水上游截流蓄水,两军交战时,直接掘开堤坝。

最终这场战役如何呢?

李世民亲自带领精锐骑兵冲击刘黑闼两万多的渡河大军,两军厮杀一整天。

黄昏时分,刘黑闼谁先遁逃,其余士兵仍在耗战。

突然间,上游士兵掘开堤坝,刘黑闼大军被杀一万多人,淹死一千多人。

他自己带领着两百多名骑兵,北上投靠了突厥。

这场战役中,李世民再一次展现出了超高的军事天赋。

他在战场上,永远都是一个敢打敢冲的猛将,更多的时候,他比士兵们冲击的更快,更勇敢。

此次刘黑闼的败退,同样源于他的围点打援,绕后突袭。

他在战场中,这套战法可谓百战百胜,鲜有敌手。

在唐朝初年的多场战役中,宋金刚、窦建德、刘黑闼,很不幸提升他战绩的牺牲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誓死效忠隋朝的屈突通,为何最终还是降了大唐,一句话天意难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屈突通生平简介,屈突通墓,屈突通为什么守不住长安

    屈突通在隋文帝时就已经是大隋的重臣,官拜亲卫大都督,深受隋文帝杨坚的倚重。他为人正直,秉公执法,决不会包庇宽容,哪怕是亲属也不例外。因此在当时有“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的谚语,可见人们对屈突通的敬畏之心。屈突通虽然执法严明,但并非是严苛酷吏。比如在隋文帝时期,有一次屈突通奉命巡查朝廷的牧马,他秉公

  • 汉末群雄:孙权尊贤接士基业渐固,袁绍聚众官渡与曹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既而许都遣回张纮,令为会稽东部都尉,且赍奉诏书,授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张纮前为孙策所遣,入贡方物,曹操留他为侍御史,差不多有两三年。至袁、曹相争,孙策欲袭许都,颇有风声传入许都中,自曹操以下,俱有戒心;独郭嘉料孙策轻佻无备,必为匹夫所制,未足深忧,果然不出所料,孙策即殒命。曹操得到孙策凶耗,

  • 成功躲开了官盗和私盗的霸陵,真是源于汉文帝的低调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概而言之,就是切勿劳民伤财,简简单单低调最好。这显然与动辄就厚葬,以显示气派的多数皇帝不同,他这样节俭的皇帝,自然受到了当时与后世的一致称赞。他就是汉文帝刘恒,去世于公元前157年,享年46岁。随着时间滚滚流逝,刘氏皇族的陵墓几乎被盗了个遍,那些曾经厚葬,把陵墓修建得如高山一般的都未幸免。如刘恒的老

  • 西晋亡后为何流行大家族观念?庄园经济发展,大家族观念有功利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西晋灭亡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原大地短暂和平的破灭,带来了臭名昭著的五胡乱华,给中国古代历史带来深重灾难和不可磨灭的影响。彼时蛮夷猾夏,中国不绝如缕。然而,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西晋的灭亡固然使大部分汉族士族跟随琅琊王前去江东经营,但北方仍有不少未曾迁徙的“留守”士族。对于这些人

  • 他若年轻20岁,吕布和他谁是第一猛将恐怕就要改写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五虎将和吕布比谁能赢,能接住他射出的箭也只有吕布了,没想到还有比吕布更勇猛的人

    史书记载,黄忠勇冠三军,十分勇猛,每次交兵都冲在最前面,勇不可当。《三国志黄忠传》记载: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黄忠和万人敌关羽大战上百回合,不分胜负,要知道,黄忠当时是晚年,关羽是壮年,正是巅峰的时分,晚年的黄忠能和巅峰时期的关羽战平,可想年青时分的黄

  • 西晋将军王沈的私生子偶然上位,引来胡兵入华生乱,8000妇女遭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晋朝王沈简介,西晋左卫镇国大将军,西晋王沈有孩子吗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位名为王沈的曹魏将军,一直参与了这个过程,因为立功所以得到晋封,在西晋建立以后,官拜骠骑将军。西晋将军王沈的私生子偶然上位但是王沈建功的方式并不光彩,他属于卖主求荣的典型人物。曹髦在位的时候,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不甘心坐以待毙,于是召集来几位“心腹”,决定做最后一搏,其中就有王

  • 汉中之战,曹操并未战败,为何最终主动撤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曹操的撤军是战略撤退,并不是兵败后的逃亡,在撤退途中刘备也没有去追击和袭扰,曹军甚至将汉中大部分百姓和辎重都迁走了,留给刘备的汉中不过是个空壳子。那么为何曹操要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主动撤军呢?首先是因为曹军在战争前期已经失利了,等到曹操亲率大军赶到救援时,战争形势已经不占优势。就连对曹老板屡战屡

  • 西安发现李建成的墓志铭,专家看到一字后:李世民果真是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要说起唐朝的皇帝的话,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李世民了吧?确实李世民他不仅非常善于去治理国家,而且他的品行也是让人们都赞叹不已的。在2005年的时候,考古学家在西安发现了李建成的墓志铭,当专家们再看到他墓上的一行字的时候,更是忍不住的感叹,李世民真的不愧为千古一帝呀。李世民从小就非常的有才华,但

  • 他是秦始皇手下第一大将,打仗前向皇帝要赏赐极贪财却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我心中的秦始皇第一大将不是白起而是他王翦。王翦(出生和逝世时间不详),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

  • 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墓志石上刻有55个字,才知道李世民的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这块只有55个汉字的墓志石,却将我们带回了隋末唐初的一桩历史公案之中,因为这则墓志的主人,正是玄武门事变的亲历者隐太子李建成。作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李建成的生平事迹被刻意抹去,死后陵寝也数次被盗,这块墓志石几乎成了他,唯一存在过的实物证据。人们原本寄希望于出土的墓志石,能够还原那段历史,但寥寥几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