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中之战,曹操并未战败,为何最终主动撤军?

汉中之战,曹操并未战败,为何最终主动撤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926 更新时间:2024/1/22 6:33:22

实际上曹操的撤军是战略撤退,并不是兵败后的逃亡,在撤退途中刘备也没有去追击和袭扰,曹军甚至将汉中大部分百姓和辎重都迁走了,留给刘备的汉中不过是个空壳子。那么为何曹操要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主动撤军呢?

首先是因为曹军在战争前期已经失利了,等到曹操亲率大军赶到救援时,战争形势已经不占优势。就连对曹老板屡战屡败的刘备此时也信心满满,见到曹操大军来援非但不慌,还得意地说汉中已经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就算曹操亲自领兵前来也无力回天。刘备的底气就在于战争前期取得的胜利战果,使得己方占据战争优势。

曹操早在刘备占据益州后就猜到他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抢先一步于建安二十年(215年)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同年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

此时刘备的谋士法正就劝说刘备要趁曹操在汉中立足未稳时出兵夺取汉中,他还分析到曹操大军没有在攻下汉中后乘胜攻打益州而是引军北还,肯定是后院失火了,而曹操留下镇守汉中的夏侯渊张郃根本不是刘备的对手,因此此时出兵势必能拿下汉中。

刘备根据法正的谋划,亲率主力发动汉中之战,并在定军山取得重大胜利,斩杀了曹军主将夏侯渊。这之后曹军士气低落,毫无斗志,刘备大军则是士气高涨,已把汉中当成囊中之物。

曹操得知夏侯渊战死后才匆匆率军来援,但战场的形势已经不可逆转。刘备也没有骄傲自满,反而稳扎稳打,占据险要地形与曹军对峙。《三国志·先主传》对此记载是“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

其次是因为汉中对于曹操来说并不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点,从曹操在准备撤军时用的口令“鸡肋”就可以得知。爱揣度曹操心思的杨修也看出了曹操想要撤军,《九州春秋》记载为“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可见曹操认为丢失汉中对曹魏全局的影响不大,就算没有汉中,也可以凭借秦岭山脉的险要对刘备集团构筑防线。况且汉中之地经过多次战乱早就没有多少可用的资源了,若因这块地与刘备打消耗战,即便夺回了汉中也得不偿失。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战斗意志差别很大。曹操当时已经64岁了,长年的征战让他伤病缠身,身体大不如前,他当然不知道自己只剩一年的阳寿,但肯定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对于曹操来讲,统一天下的目标是实现不了了,那么再丢一个不痛不痒的汉中又能如何呢?

可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汉中可是重要的战略点,甚至关系到政权的存亡。汉中作为蜀地的咽喉,是益州和关中地区的战略缓冲地带,进可攻退可守。若没有汉中,益州就会随时处在曹魏的威胁之下。所以刘备在攻打汉中时几乎是掏空了家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如此强的战斗意志自然能够坚持到最后。

可惜刘备夺取汉中后没多久关羽就把荆州丢了,蜀汉的势力急转直下,纵使有诸葛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无法仅凭一州之地兴复汉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安发现李建成的墓志铭,专家看到一字后:李世民果真是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要说起唐朝的皇帝的话,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李世民了吧?确实李世民他不仅非常善于去治理国家,而且他的品行也是让人们都赞叹不已的。在2005年的时候,考古学家在西安发现了李建成的墓志铭,当专家们再看到他墓上的一行字的时候,更是忍不住的感叹,李世民真的不愧为千古一帝呀。李世民从小就非常的有才华,但

  • 他是秦始皇手下第一大将,打仗前向皇帝要赏赐极贪财却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我心中的秦始皇第一大将不是白起而是他王翦。王翦(出生和逝世时间不详),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

  • 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墓志石上刻有55个字,才知道李世民的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这块只有55个汉字的墓志石,却将我们带回了隋末唐初的一桩历史公案之中,因为这则墓志的主人,正是玄武门事变的亲历者隐太子李建成。作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李建成的生平事迹被刻意抹去,死后陵寝也数次被盗,这块墓志石几乎成了他,唯一存在过的实物证据。人们原本寄希望于出土的墓志石,能够还原那段历史,但寥寥几十字

  • 西晋灭吴之战:了解时代需求,重视天下大势,才能行稳致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骏西晋,西晋灭吴之战简介,西晋皇帝列表及简介

    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发生过多次战争。并且在同样一个战争的双方会呈现出极为不一样的发展。更令人深思的是,即便战前情况相似的战役,最后导致天差地别的结果也是非常常见的。司马家从曹魏手里夺得政权的领导人位置以后,统一三国的局势先后灭蜀灭吴。而前秦苻坚建立政权以后,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攻打晋朝。这两场战

  • 三国乱世里,卧龙和冢虎齐名当世,到底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和诸葛亮用旗鼓相当这个词来表达其实是非常合适的,当然很多人会认为司马懿不过是能忍罢了,不过懂得避其锋芒也是一个聪明的举动,最后诸葛亮没有耗过司马懿,最后是司马懿胜利了,但是这场仗的胜利是和带兵能力无关的,那么两人在带兵能力上到底谁才更高一筹呢?在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第一次交锋中,当时是诸葛亮的第四

  • 三国乱世里:六大战略家排行榜,第一实至名归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NO.6:鲁肃鲁肃,字子敬,建安二年,在周瑜的极力推荐下,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说起鲁肃,最近有很多人吹鲁肃,说鲁肃很牛。这个现象不好。但是说鲁肃无能,也不是。鲁肃的功劳需要客观理性看待。鲁肃最大的功绩就是联合蜀国,对抗曹操,以确保三足鼎立之势,以此保全江东。但是鲁肃在这个战略规划中也有极大的漏洞,

  • 西晋的灭亡,其实是司马炎“画虎不成反类犬“的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统治者的原因虽然西晋的建立和司马昭的功劳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毕竟西晋作为大一统的王朝真正的建立是在司马炎的治下!所以他算是西晋王朝的开国之君,历史上一个朝代的开国之君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朝代后世的风格特点,甚至是社会风气。比如,后世的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不要命的治理国家,管理政务,所以后世明朝,虽

  • “空城计”真的骗过了司马懿?史学家:不见的,两人逢场作戏罢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空城计真的骗过了司马懿吗,京剧老版司马懿空城计,司马懿空城计阅读答案

    初看三国的人应该深有体会,诸葛亮出山之后,都以为他最大的对手莫过于曹操,甚至就连周瑜跟他也不是一个级别,但真正到了后期才发现,他一生中最大的宿敌竟然是异军突起的大军师司马懿。《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司马懿最精彩的对战就是“空城计”,前者凭借几位扫地的老妪,就将司马懿的大军吓退,这在中国战争史上也尤为

  • 西游记:唐僧取经纯属虚构?唐朝李世民其实禁止高僧西行求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西游记唐僧取经前的内容总结,李世民画像,李世民游地府完整版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一部,也是最受中国人喜爱的名著,后来也被拍成了各种题材的电视剧和电影。西游记中,来自东土大唐取经的唐僧披荆斩棘,最后求取真经的故事让每一位中国人为他们的坚守佩服。而其中的九九八十一难,相信大家都如临其境一般,替他们四人捏了把汗。当然,故事中的大部分场景都是虚幻的

  • “焚书坑儒”令人痛惜,为何秦始皇会焚书?都是因为这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自己不称帝,有的时候秦始皇称自己“真人”,那就是想让自己早日成仙,好有长生不老的能力,然而这样的举措让众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个帝王竟然想长生不死,但凡有智慧的人都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更何况是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呢?那这跟秦始皇“焚书”一策又有什么关系呢?秦始皇贵为帝王,然而秦始皇却不拘小节,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