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末群雄:孙权尊贤接士基业渐固,袁绍聚众官渡与曹决战

汉末群雄:孙权尊贤接士基业渐固,袁绍聚众官渡与曹决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619 更新时间:2024/1/21 2:39:41

既而许都遣回张纮,令为会稽东部都尉,且赍奉诏书,授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张纮前为孙策所遣,入贡方物,曹操留他为侍御史,差不多有两三年。至袁、曹相争,孙策欲袭许都,颇有风声传入许都中,自曹操以下,俱有戒心;独郭嘉料孙策轻佻无备,必为匹夫所制,未足深忧,果然不出所料,孙策即殒命。曹操得到孙策凶耗,便欲乘丧东略。侍御史张纮谓乘丧非义,倘或不克,反致弃好成仇,不如羁縻为是。名为曹氏,实助孙权。曹操于是上表孙权为讨虏将军,即使张纮东还辅助孙权,劝孙权内附,张纮因此奉诏归吴,孙权母亲吴太夫人,因孙权尚年少,委张纮与张昭共事,张纮随时献替知无不言。

周瑜复荐入鲁肃,说他才足匡时,孙权即引为宾佐。又有琅琊人诸葛瑾,表字子瑜,避乱江东,敏达有识,孙权亦闻名延入,待若上宾,嗣即令为长史,转中司马。其他如汝南人吕蒙,擅长军事,令为别部司马,教练甚勤。会稽人骆统,素孚物望,令为功曹,行骑都尉事。骆统尝劝孙权尊贤接士,勤求民隐。下蔡人周泰,寿春人蒋钦,余姚人董袭,庐江人陈武,皆随孙策有年,转战立功。周泰字幼平,曾随孙权居守宣城,突遇山贼围攻,孙权几为所害,亏得周泰护孙权出围,身中数十创,死里逃生,因此孙权倚若心膂,待遇较优。尚有吴人陆绩,年六岁往谒袁术,袁术出橘为饷,陆绩怀藏三枚,至拜别时,橘竟堕地。袁术笑语道:“陆郎来此作客,乃怀橘引去么?”陆绩跪谢道:“欲归遗老母。”袁术乃叹为奇儿。至孙策在吴,与张昭张纮等共谈武治,陆绩年少末坐,起身遥答道:“管仲齐桓公,九合诸侯,不用兵车,孔子亦谓远人不服,须修文德,今闻诸公徒尚武力,陆绩虽童蒙,未敢赞同,还请诸公三思!”名论不刊。说得张昭等俱为动容,孙策亦另眼相看,后来陆绩博览群书,兼通历数,事孙权为奏曹掾,以忠直闻。此外一班旧将,如程普、韩当、黄盖、太史慈等,并戮力辅佐孙权,江东基业,得从此渐固了。总叙一段,见得孙权守业,全赖得人之力。

曹操既表封孙权,羁縻东方,乃复出临官渡,与袁绍决战。袁绍屯兵阳武,探得曹操再出督师,也欲引军前进。沮授进谏道:“我军虽众,勇猛不若彼军;彼军虽精,粮储不若我军;彼军利战,我军利守。最好是坚持不动,待至彼军粮尽,不战亦溃,还怕不能制胜么?”袁绍怒叱道:“汝怎得屡沮士心,看我前去破操,再来问汝!”说着便麾军大出,进逼官渡,择地立营,绵亘至数十里。曹操亦分营抵御发兵挑战。袁绍军锐气方盛,并力杀出,无人可当,曹军招架不住且战且退,还丧失了好多人马,曹操亲率精兵援应,方得战退袁绍军,收军回营。过了两日,整军再出,又复失利,乃还营静守,徐觇敌变。袁绍却至曹操营外面,四筑土山,上设高橹,令弓弩手登楼射箭,飞入曹操营,曹操兵卒大惊,慌忙用盾蔽身,尚有数人中箭毕命。曹操见军心慌乱,忙集谋士商议,想出一种御敌器械,连夜制造,叫作发石车,车中储石,扳机发动,能击空至数丈以上,车既造成,便向着土山,冲击上去,石势激射,毁坏楼橹,袁绍军无处藏躲,多被打得头破血流,因骇呼为霹雳车。此即后世用炮之滥觞。嗣是袁绍军不敢登高放箭,曹操营少安。袁绍又令军士夜凿地道,欲通曹操营,曹操命在营内四面掘堑,环水自固,袁绍亦计无所施。两下里持至月余,曹操军渐疲,粮又不继,各将士多有归志,累得曹操亦踌躇莫决,自思侍中荀彧,留守都中,不如派人往询,令决进退,乃使人赍书致荀彧。数日即得荀彧复书,曹操急忙展览,书中略云:

袁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袁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今谷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不肯先退者,以为先退则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划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惟明公图之!

操阅书后,决计不退,但令侦骑四探敌踪。

忽由徐晃部将史涣,拿住袁绍间谍一人,问明敌情,得知袁绍遣将韩猛,至冀州运粮,即日可至,因报知徐晃。徐晃转白曹操,荀攸在旁进议道:“袁绍将韩猛,恃勇轻敌,若使良将绕道往击,定可得胜。”曹操问何人可使?荀攸即举徐晃。徐晃亦自愿效力,便率史涣等往截韩猛。韩猛押粮车数千乘,将到官渡,适被徐晃截住,两下厮杀,倒也是个敌手,不防史涣潜至韩猛后面,放起一把火来,焚毁粮车,遂致韩猛心慌意乱拍马返奔。徐晃驱军杀上,与史涣合烧辎重数千辆粮车,统化劫灰,乃引兵回报,得曹操奖叙,自不必说;独韩猛剩了一双空手,回见袁绍,袁绍即欲斩韩猛,经众官一再劝解,才得免死。

袁绍复遣兵运粮,特选大将淳于琼,带领万骑,驻扎乌巢,保护运兵来往。也算惩前毖后,可惜仍遣醉汉。淳于琼领命自去。沮授复入白道:“淳于琼出屯乌巢,尚系孤军,未足深恃,可另遣偏将蒋奇作为支队,巡弋乌巢,既可防曹操,又可援淳于琼,庶不致误。”袁绍摇首不答,沮授怅怅趋出。又由谋士许攸入谏道:“曹操兵本来不多,今悉众拒我,许都必虚,若遣军袭许都,幸得攻克,可奉帝讨曹操,曹操必成擒,就令未下,亦好使曹操首尾奔命,破曹操也不难了!”确是妙计。袁绍仍然不从。许攸尚欲有言,忽由统军审配趋入,报称许攸家属犯法,应拘系论罪,袁绍遂怒目顾许攸道:“汝不能正家,还敢向我饶口么?”说得许攸且惭且愤,奋然出帐,自思与曹操有旧径奔曹操营。曹操闻许攸来奔,跣足出迎,抚掌笑语道:“子远肯来事无不济了!”子远即许攸表字,曹操延许攸入座,殷勤问计。许攸先说道:“我曾劝袁绍轻兵袭许都,首尾夹攻。”曹操不待说毕,便惊顾道:“子远奈何施此毒计?”许攸接入道:“公不必惊惶,袁绍无知,未肯听我,反将我家属收系,所以,背袁绍来奔。”曹操喜答道:“袁绍不能用君,怎得不败?”许攸复反诘道:“公今尚有几何粮饷?”曹操答言可支一年,许攸冷笑道:“这怕未必?”曹操又言足支半年,许攸拂袖遽起,向曹操作色道:“公不欲破袁氏么?奈何相欺!许攸当告辞。”曹操忙将许攸挽住,低声与语道:“军中不便明言,实告子远,军粮只有一月了!”许攸又笑道:“我料公粮食垂尽了!内无粮草,外无救援,危急在目前了!”曹操皱眉道:“子远既不弃旧交,惠然肯来,应当为我设法。”许攸乃说道:“袁绍有辎重万余,屯积乌巢,派淳于琼把守,淳于琼嗜酒无备,公可用轻骑掩袭,焚彼积聚,不出三日,袁绍军自乱,尚有不败么?”曹操闻言大喜,优待许攸。

(本篇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成功躲开了官盗和私盗的霸陵,真是源于汉文帝的低调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概而言之,就是切勿劳民伤财,简简单单低调最好。这显然与动辄就厚葬,以显示气派的多数皇帝不同,他这样节俭的皇帝,自然受到了当时与后世的一致称赞。他就是汉文帝刘恒,去世于公元前157年,享年46岁。随着时间滚滚流逝,刘氏皇族的陵墓几乎被盗了个遍,那些曾经厚葬,把陵墓修建得如高山一般的都未幸免。如刘恒的老

  • 西晋亡后为何流行大家族观念?庄园经济发展,大家族观念有功利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西晋灭亡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原大地短暂和平的破灭,带来了臭名昭著的五胡乱华,给中国古代历史带来深重灾难和不可磨灭的影响。彼时蛮夷猾夏,中国不绝如缕。然而,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西晋的灭亡固然使大部分汉族士族跟随琅琊王前去江东经营,但北方仍有不少未曾迁徙的“留守”士族。对于这些人

  • 他若年轻20岁,吕布和他谁是第一猛将恐怕就要改写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五虎将和吕布比谁能赢,能接住他射出的箭也只有吕布了,没想到还有比吕布更勇猛的人

    史书记载,黄忠勇冠三军,十分勇猛,每次交兵都冲在最前面,勇不可当。《三国志黄忠传》记载: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黄忠和万人敌关羽大战上百回合,不分胜负,要知道,黄忠当时是晚年,关羽是壮年,正是巅峰的时分,晚年的黄忠能和巅峰时期的关羽战平,可想年青时分的黄

  • 西晋将军王沈的私生子偶然上位,引来胡兵入华生乱,8000妇女遭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晋朝王沈简介,西晋左卫镇国大将军,西晋王沈有孩子吗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位名为王沈的曹魏将军,一直参与了这个过程,因为立功所以得到晋封,在西晋建立以后,官拜骠骑将军。西晋将军王沈的私生子偶然上位但是王沈建功的方式并不光彩,他属于卖主求荣的典型人物。曹髦在位的时候,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不甘心坐以待毙,于是召集来几位“心腹”,决定做最后一搏,其中就有王

  • 汉中之战,曹操并未战败,为何最终主动撤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曹操的撤军是战略撤退,并不是兵败后的逃亡,在撤退途中刘备也没有去追击和袭扰,曹军甚至将汉中大部分百姓和辎重都迁走了,留给刘备的汉中不过是个空壳子。那么为何曹操要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主动撤军呢?首先是因为曹军在战争前期已经失利了,等到曹操亲率大军赶到救援时,战争形势已经不占优势。就连对曹老板屡战屡

  • 西安发现李建成的墓志铭,专家看到一字后:李世民果真是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要说起唐朝的皇帝的话,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李世民了吧?确实李世民他不仅非常善于去治理国家,而且他的品行也是让人们都赞叹不已的。在2005年的时候,考古学家在西安发现了李建成的墓志铭,当专家们再看到他墓上的一行字的时候,更是忍不住的感叹,李世民真的不愧为千古一帝呀。李世民从小就非常的有才华,但

  • 他是秦始皇手下第一大将,打仗前向皇帝要赏赐极贪财却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我心中的秦始皇第一大将不是白起而是他王翦。王翦(出生和逝世时间不详),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

  • 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墓志石上刻有55个字,才知道李世民的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这块只有55个汉字的墓志石,却将我们带回了隋末唐初的一桩历史公案之中,因为这则墓志的主人,正是玄武门事变的亲历者隐太子李建成。作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李建成的生平事迹被刻意抹去,死后陵寝也数次被盗,这块墓志石几乎成了他,唯一存在过的实物证据。人们原本寄希望于出土的墓志石,能够还原那段历史,但寥寥几十字

  • 西晋灭吴之战:了解时代需求,重视天下大势,才能行稳致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骏西晋,西晋灭吴之战简介,西晋皇帝列表及简介

    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发生过多次战争。并且在同样一个战争的双方会呈现出极为不一样的发展。更令人深思的是,即便战前情况相似的战役,最后导致天差地别的结果也是非常常见的。司马家从曹魏手里夺得政权的领导人位置以后,统一三国的局势先后灭蜀灭吴。而前秦苻坚建立政权以后,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攻打晋朝。这两场战

  • 三国乱世里,卧龙和冢虎齐名当世,到底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和诸葛亮用旗鼓相当这个词来表达其实是非常合适的,当然很多人会认为司马懿不过是能忍罢了,不过懂得避其锋芒也是一个聪明的举动,最后诸葛亮没有耗过司马懿,最后是司马懿胜利了,但是这场仗的胜利是和带兵能力无关的,那么两人在带兵能力上到底谁才更高一筹呢?在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第一次交锋中,当时是诸葛亮的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