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公主逃走后,李隆基用一计策,让她受不了,最终心甘情愿赴死

太平公主逃走后,李隆基用一计策,让她受不了,最终心甘情愿赴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509 更新时间:2024/2/21 20:30:55

他们曾并肩作战,将唐中宗的韦后赶下台,扶持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上位。他们日夜相处,是否产生过别样的感情?在姑侄最后的对决中,太平公主战败逃走,3天后又返回府中,乖乖等待李隆基的赐死令,李隆基到底对她做了什么,让她如此心甘情愿?

从并肩作战到姑侄对决

太平公主虽然是武则天的女儿,但心中却想着李家人。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太平公主协助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刺杀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逼迫武则天逊位唐中宗李显。武则天退位后,虽然李显复位,但政权却集中在太平公主和韦后手中。

韦后与女儿安乐公主乱权干政,对太平公主有诛杀之心。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六月,韦后和安乐公主将李显毒死,太平公主虽然扶持了李旦上位,但李旦性格懦弱,无法抗衡韦后母女。

在这个大背景下,太平公主找到了李隆基。韦后当权不到一月,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力围杀了韦氏党羽,并拥立李旦当了皇帝。 在这一时期,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可谓同仇敌忾、并肩作战。

然而,三年之后,姑侄两人彻底决裂。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已经登基为帝的李隆基通过亲信王毛仲得到了300禁军,通过事先买通的武德殿禁卫,将太平公主的党羽6人斩首。

太平公主得到消息后,逃入山寺,直到3天后才返回府邸。只是,回到家之后,等待她的就是李隆基的赐死令,她的儿子以及党羽数十人都被赐死。那么,在这3天时间里,太平公主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乖乖返回府中等死?

太平公主输在了这三点

1、准备不足,慌忙逃跑

李隆基还是太子时,太平公主就拉着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让他当太子,没想到李成器反而到李旦身旁哭诉自己不能胜任。后来大局已定,太平公主无计可施,她竟收买了御膳房的管事元氏,让她乘人不备,在李隆基的御膳中下毒。只可惜有了唐中宗的前车之鉴,李隆基还能犯这样的错误?

不过太平公主还是没有放弃,决定找来自己的骨干力量,与李隆基决一死战。尽管史书上说,太平公主的党羽遍布多半个朝廷,其中左右御林军统帅都是她的人,而朝中7个宰相5个也都是她的人,但偏偏有人泄密,让李隆基抢占先机。

最让她措手不及的是,李隆基竟先下手为强,越过太上皇李旦,直接对自己动手。当时太平公主反迹未露,按常理,李隆基不敢对亲姑姑下手,但这正是李隆基的狠绝,在太平公主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其死党数十人还来不及反抗,就被御林军杀得片甲不留了。

准备不够充足,太平公主连方案B都没来得及计划,失败之后只能仓皇逃到山寺。

2、逃走的3天,政局大变样

太平公主逃走,只是希望能够暂避风头,等时机成熟之后再卷土重来。只可惜,就在短短三天之内,政局大变样。 李隆基并没有急于追击太平公主,而是稳固自己的战斗成果,将不服从自己的人全部杀掉,同时大肆笼络朝中有实权的文武官员,那些执意不肯归附自己官员,都被他罢黜了,李隆基又重新掌握了独权。

3、李隆基使出“空城计”,击破太平公主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眼见自己的核心党羽全部被剪除,太平公主只剩下一人,只能回到自己的府邸。然而这一路,她走得胆战心惊。 走的时候,全城戒备,然而回的时候,竟丝毫没有半点阻挠。李隆基的这招“空城计”,完全让太平公主断了最后的念想——她已经完全够不上威胁了。

在心理重压之下,李隆基恰当地送给她一道赐死诏书,绝望的太平公主想都没想,便自尽身亡。这一道赐死令,也暴露了李隆基深深的 危机感 ——太平公主不死,假以时日,必然能够东山再起。所以,对于亲姑姑,李隆基还是决定,斩草要除根。

结语

所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没有什么生死恋,只有皇权争夺下的决裂。风光已是过去,太平公主终究输在了曾经提携的后辈手上,不知她临死作何感想。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吕布临死前喊出6个字,刘备当场脸色大变,可惜曹操并没有听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最初,吕布被一个名叫丁原的人收养,因为经不起赤兔千里马的诱惑,他在李儒的教唆下背叛并杀死养父,做了董卓的干儿子。 后来又中了王允的“美人计”去刺杀董卓,他也因此成了卖主求荣的卑鄙小人,遭受世人的唾骂,比如张飞每次见到吕布时,都会用“三姓家奴”来羞辱和刺激他。 其实从“良禽择木而栖”的观点来看,吕布

  • 太平公主的势力远远大于李隆基,唐玄宗是如何反败为胜的?差点改写唐朝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电视剧照 然而由于能力所在,太平公主对她这个不简单的侄子也很不放心,在李隆基的成长过程中没少给他使绊子,尤其是李隆基在诛杀韦后过程中的表现让太平公主感到吃惊,这种担忧一直伴随着她,在李旦的长子李成器让出太子之位李隆基成为太子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彻底对立,为了压制李隆基,太平公主将

  • 三十六计之四以逸待劳,李牧安心修养,挥手间十万匈奴被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原文】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计策典故匈奴曾是很多朝代的噩梦,但是在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却是匈奴的噩梦!战国时期的七大国: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之中,秦、赵、燕三国与胡人为邻。在乱战时期,虽然七国逐渐地脱颖而出,但是相互的战争也使得他们没有了更多精力,而这个时期的匈奴,就在悄然的积蓄着

  • 太平公主事败后,李隆基赐死其所有儿女,为何独留次子薛崇简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薛崇简简介,太平公主薛崇简死了,小说薛崇简的儿子

    这样看,太平公主还是很幸福的,上有父母亲疼爱,下有四位兄长呵护,再加上又是出身于皇室,这样的童年估计是不想幸福也难。 在众人的疼惜下,太平公主渐渐长大,据说曾有一名来自于吐蕃的使者表示想要求娶太平公主为妻。只是武则天等人不想让自己唯一的女儿嫁得那么远,又不好意思直截了当拒绝吐蕃使者,无奈只好修建了

  • 韩国最早的地名竟然是汉武帝取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国地名一览表,战国韩国第一个都城,最早以姓氏命名的地名

    当时汉武帝统一了朝鲜半岛,把东北和朝鲜划分成了四个郡,乐浪、玄菟、临屯和真番,这时韩国才第一次拥有了自己地名。后来随着朝代的变化,朝鲜半岛逐渐变成了中国的附属国,到了明朝时期,高丽大将李成桂篡位夺得了朝鲜半岛,但又怕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就前往南京,请明太祖朱元璋给他册封,于是明太祖赐给了李成桂王朝“朝

  • 唐玄宗最仰仗的宦官,75岁上战场力保国土完整,高力士望其项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高力士陪伴了唐玄宗一生,恩宠无比,权势熏天,连太子爷都得称他为“兄”,皇子皇孙们都得叫他“阿翁”。别看高力士牛皮哄哄的,但在一个人面前,他也得甘拜下风。此人就是杨思勖,一位比高力士年长三十六岁,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被后世推崇为最能打的宦官。高力士兢兢业业一辈子,依然逃不掉后人的讥讽,而杨思勖残忍狠毒

  • 贞观之治的盛唐是别国模仿不来的偶像,唐代文人:我辈岂是蓬蒿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怎样比较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简介,唐朝太平的贞观之治

    《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 大明朝灭亡,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么朱元璋会先抽谁耳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朱元璋被谁杀死的,明朝的灭亡跟朱元璋有关,朱元璋死的时候明朝版图

    如果说这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么朱元璋会先抽谁?第一位,朱棣原因很简单,这是自己的亲儿子,自己亲自教育出来的,竟然造了反!朱元璋是个保守派,为了能够保证子孙后代稳坐江山,不被兄弟篡位,他坚持嫡长子继承制,长子死了长孙上,其他人没有机会。朱元璋晚年啥事不做,就是为皇长孙铺路了。可惜他费尽心思,杀了那

  • 甘肃出土一碑文,内容颠覆历史,专家:难怪李世民轻易杀死李建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玄武门之变的“不解之谜”隋朝末年时,群雄而并起。唐高祖在建立唐朝后,立其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则为齐王。而四子中的三子李玄霸在还未成年时便已经早早离世,次子李世民则与另外两个兄弟存在一些矛盾纠葛,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便是他们之间矛盾发展到极点的结果。尽管唐太宗李世民在掌握皇

  • 明朝出现魏忠贤这样的奸臣,是明朝陷入最黑暗的时期,看看魏忠贤的升迁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魏忠贤最后能够把控朝政造成了明朝的黑暗面,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魏忠贤原来只是皇宫里一个管做饭的太监,魏忠贤一开始连字都不认识,但是魏忠贤是一个有野心的太监,他慢慢地接触皇帝成为皇帝的心腹,那个时期皇帝是朱由校,我们都知道朱由校是一名木匠皇帝,他向来是不问政事的,这也为日后魏忠贤掌权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