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公主的势力远远大于李隆基,唐玄宗是如何反败为胜的?差点改写唐朝历史

太平公主的势力远远大于李隆基,唐玄宗是如何反败为胜的?差点改写唐朝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712 更新时间:2024/2/20 21:35:48

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电视剧照

然而由于能力所在,太平公主对她这个不简单的侄子也很不放心,在李隆基的成长过程中没少给他使绊子,尤其是李隆基在诛杀韦后过程中的表现让太平公主感到吃惊,这种担忧一直伴随着她,在李旦的长子李成器让出太子之位李隆基成为太子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彻底对立,为了压制李隆基,太平公主将自己的亲信窦怀贞、岑曦、崔湜相继推上宰相的位子,而将支持李隆基的韦安石郭元振张说从相位的位子上给赶了下去,太平公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做武则天第二,最后在看到没啥希望后就想占有更大的权力。

太平公主电视剧照

既是在李隆基登基后,太平公主和太上皇李旦仍然不想放权,还将李隆基的坚定支持者刘幽求诬陷下狱,不久流放封州,随即将自己的亲信萧至忠提升为中书令,这样一来,朝中7位宰相之中有4位是太平公主的党羽,《大唐新语》上说的很清楚:“宰相有七,四出其门,玄宗孤立而无援。”不甘心成为太上皇的李旦也听从了太平公主的挑拨,“劝上(李旦)虽传位,又宜自重大政。”说白了就是建议李旦架空新皇帝李隆基,而太上皇李旦一方面传位给李隆基,另一方面又采纳了太平公主的意见,以太上皇的身份“自总大政”,他对李隆基说:“况朕授汝,岂忘国家!其军国大务及授三品以上,并重刑狱,当兼省之。”也就是说军国大务和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包括刑狱的事,还是取决于太上皇,唐玄宗李隆基虽然正式登基了,但是他的权力受到了太上皇李旦的极大的限制,并没有掌握核心的权力,这就给太平公主以可乘之机,让她得以继续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唐睿宗李旦电视剧照

唐玄宗李隆基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后来被逼无奈,他接受了右羽林将军张暐的建议,密谋诛杀太平公主的党羽,不料消息走漏,太平公主立即将此事报告给太上皇李旦,随后将右羽林将军张暐贬到岭南封州,同时派广州都督周利贞欲将刘幽求在狱中杀死,幸好有人营救,刘幽求才幸免于难,太平公主随后又收买了北门禁军将领常元楷和李慈,并决定在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四日入宫拿下唐玄宗李隆基,实现她废立的目的,要不是此事被宰相魏知古提前侦到,报告给了李隆基,估计大唐的历史将会改写,既然和姑姑已经彻底翻脸,李隆基决定反击,提前一天动手。

太平公主电视剧照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和龙武将军王毛仲、高力士等亲信十多人带领羽林军三百多人,出武德殿,进入太极殿左边的虔化门,派人召来北门禁军将领常元楷和李慈,当场将二人斩杀,迅速稳住了北门禁军,然后又派人捉拿宰相萧至忠、岑曦等人,全部当场斩杀,听到风声的太平公主连忙逃入了山里寺中,不过三天之后她又回来了,这次唐玄宗毫不客气,当即下令赐死了太平公主,紧接着太平公主的其他党羽也悉数被杀,就在太平公主被杀的第二天,太上皇李旦怀着复杂的心情颁布了一道诏书:“自今以后,军国政刑一事以上,并取皇帝(玄宗)处分。”表明自己彻底退休,进入养老状态。

网络配图

处于下风的李隆基是如何反败为胜、一招制敌的?要知道铲除太平公主的势力要远比诛灭韦后艰难的多,李隆基的亲信王琚曾对太平公主做过这样的总结:一方面她是“则天之女,凶狡无比”;另一方面,“朝之大臣,多为其用”;第三,“主上(睿宗)能忍其过。”就连北门禁军将领都被太平公主收买,可见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实力存在着多大的区别,而李隆基之所以能最终取胜,无外乎有以下三种优势。

网络配图

第一,改革派占据上风。李隆基所代表的是改革派,而太平公主代表的是守旧派,唐睿宗李旦登基后,重用了李隆基的支持者姚崇和宋璟等改革派人士,国家在这两个人的打理下颇具起色,李旦又根据两人的建议罢黜了唐中宗时期的“斜封官”(也就是非正式任命的官员,当时皇帝脑子一热随便加封的官职)数千人,这就得到多数人的支持,而太平公主代表的守旧派在这上就先失掉一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网络配图

第二:掌控羽林军。早在唐隆政变之前,李隆基就已经开始结交羽林军将领了,史书记载:“王(李隆基当时为临淄王)数引万骑帅长及豪俊,赐饮食金帛,得其欢心。”在被册立为太子之后,他就更加重视对羽林军的掌控了,“改万骑左右营为龙武军,与左右羽林为北门四军,以葛福顺等为将军以押之。”葛福顺是唐隆政变的骨干,也是李隆基的亲信,以他为将军,这样唐玄宗李隆基就牢牢控制了羽林禁军,尽管后来北门的禁军将领常元楷和李慈被太平公主收买,但总体的羽林军还是掌握在李隆基手里,此外,李隆基还牢牢掌握着改组后的龙武军,最后也是靠着龙武将军王毛仲轻松杀死了常元楷和李慈,迅速稳定了局势。

网络配图

第三:及早得知消息,策略得当。身为李旦第三子的李隆基本来是没机会当上太子的,如果不是因为他在唐隆政变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建立了不世之功,他的大哥宋王李成器也不会感到压力山大,自知能力不及他,果断将自己的太子之位让给他,从而最终保全了自己,当然这也是太平公主一直看他不爽的原因,李隆基当上太子之后日子也不好过,《册府元龟》记载了李隆基成为太子之后的一段自我表白,他说:“臣以微功,非次见擢,偏守储贰,日夜兢惶。”显然这是他以退为进的小伎俩,想必太平公主也早看出来了,但从另一个方面也道出了他的心迹,太子确实不好当,另外,李隆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地位,也不得不拿出一些姿态来,和自己的兄弟们搞好关系,利用这种政治姿态就是想表明自己和兄弟之间毫无嫌隙,最终连嫡长子都支持自己,很能说明问题,另外更主要的一点就是及早得知了太平公主要对自己下手的消息,在她下手之前的头一天动手,打了太平公主一个措手不及,并果断将其党羽诛杀,逼其自尽,毕竟他是大唐皇帝,这样做也具有合法性。

唐玄宗电视剧照

大唐王朝在经历了武则天末年的政治混乱以及唐中宗、唐睿宗两代的暗弱无能之治后,国家迫切需要一位有志者出来稳定政局,反观太平公主所代表的守旧势力,虽然势力强大,但依附她的人大都是为了自身富贵、维护自己现有的地位和权力,并没有想着改进国家的政策和指导前进的方向,像宰相窦怀贞就曾是韦后的帮凶,早已臭名远扬,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才不得不投靠太平公主,而他们的存在,更大的是威胁着皇权统治,成为国家的不安定因素,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是违背人民意愿和历史发展趋势的,注定不会成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十六计之四以逸待劳,李牧安心修养,挥手间十万匈奴被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原文】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计策典故匈奴曾是很多朝代的噩梦,但是在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却是匈奴的噩梦!战国时期的七大国: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之中,秦、赵、燕三国与胡人为邻。在乱战时期,虽然七国逐渐地脱颖而出,但是相互的战争也使得他们没有了更多精力,而这个时期的匈奴,就在悄然的积蓄着

  • 太平公主事败后,李隆基赐死其所有儿女,为何独留次子薛崇简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薛崇简简介,太平公主薛崇简死了,小说薛崇简的儿子

    这样看,太平公主还是很幸福的,上有父母亲疼爱,下有四位兄长呵护,再加上又是出身于皇室,这样的童年估计是不想幸福也难。 在众人的疼惜下,太平公主渐渐长大,据说曾有一名来自于吐蕃的使者表示想要求娶太平公主为妻。只是武则天等人不想让自己唯一的女儿嫁得那么远,又不好意思直截了当拒绝吐蕃使者,无奈只好修建了

  • 韩国最早的地名竟然是汉武帝取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国地名一览表,战国韩国第一个都城,最早以姓氏命名的地名

    当时汉武帝统一了朝鲜半岛,把东北和朝鲜划分成了四个郡,乐浪、玄菟、临屯和真番,这时韩国才第一次拥有了自己地名。后来随着朝代的变化,朝鲜半岛逐渐变成了中国的附属国,到了明朝时期,高丽大将李成桂篡位夺得了朝鲜半岛,但又怕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就前往南京,请明太祖朱元璋给他册封,于是明太祖赐给了李成桂王朝“朝

  • 唐玄宗最仰仗的宦官,75岁上战场力保国土完整,高力士望其项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高力士陪伴了唐玄宗一生,恩宠无比,权势熏天,连太子爷都得称他为“兄”,皇子皇孙们都得叫他“阿翁”。别看高力士牛皮哄哄的,但在一个人面前,他也得甘拜下风。此人就是杨思勖,一位比高力士年长三十六岁,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被后世推崇为最能打的宦官。高力士兢兢业业一辈子,依然逃不掉后人的讥讽,而杨思勖残忍狠毒

  • 贞观之治的盛唐是别国模仿不来的偶像,唐代文人:我辈岂是蓬蒿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怎样比较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简介,唐朝太平的贞观之治

    《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 大明朝灭亡,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么朱元璋会先抽谁耳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朱元璋被谁杀死的,明朝的灭亡跟朱元璋有关,朱元璋死的时候明朝版图

    如果说这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么朱元璋会先抽谁?第一位,朱棣原因很简单,这是自己的亲儿子,自己亲自教育出来的,竟然造了反!朱元璋是个保守派,为了能够保证子孙后代稳坐江山,不被兄弟篡位,他坚持嫡长子继承制,长子死了长孙上,其他人没有机会。朱元璋晚年啥事不做,就是为皇长孙铺路了。可惜他费尽心思,杀了那

  • 甘肃出土一碑文,内容颠覆历史,专家:难怪李世民轻易杀死李建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玄武门之变的“不解之谜”隋朝末年时,群雄而并起。唐高祖在建立唐朝后,立其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则为齐王。而四子中的三子李玄霸在还未成年时便已经早早离世,次子李世民则与另外两个兄弟存在一些矛盾纠葛,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便是他们之间矛盾发展到极点的结果。尽管唐太宗李世民在掌握皇

  • 明朝出现魏忠贤这样的奸臣,是明朝陷入最黑暗的时期,看看魏忠贤的升迁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魏忠贤最后能够把控朝政造成了明朝的黑暗面,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魏忠贤原来只是皇宫里一个管做饭的太监,魏忠贤一开始连字都不认识,但是魏忠贤是一个有野心的太监,他慢慢地接触皇帝成为皇帝的心腹,那个时期皇帝是朱由校,我们都知道朱由校是一名木匠皇帝,他向来是不问政事的,这也为日后魏忠贤掌权提供了机会

  • 武则天的老妈,一个四十岁结婚,遗传给子孙荒乱基因的彪悍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一代女皇武则天)中国上下五千年哪位女子的人生最彪悍?武则天要是敢认第二没谁敢当第一,那么武则天的人生究竟有多彪悍?有人说她不知廉耻,十四岁进宫成为唐太宗的妃嫔,等到太宗死后又当上了高宗李治的皇后,视人伦于无物;有人说她淫乱放荡,年近七旬还召集男宠,冯小宝、薛怀义、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都是她的入幕之宾

  • 明朝第二代君主,上位以后开始改革,削弱藩王有所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藩王制度分析,安阳在明朝是哪位藩王的封地,明朝藩王后代名称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的大儿子才是长得最好看的,而可惜的是他的大儿子朱标英死的特别早,没有办法,朱元璋只能将他的孙子,也就是朱彪英的儿子作为下一任继承人。在朱元璋去世以后,他的孙子也正式的上位成为了君主,而当时,朱云一也开始打算整治一下所有的官僚,而且也为了能够帮百姓制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于是他开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