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轼与常州,三十年生死相依

苏轼与常州,三十年生死相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016 更新时间:2024/3/22 22:02:50

常州苏东坡纪念馆(藤花旧馆)。

苏东(左)、苏慎在“寻路东坡”采访组带去的纪念册上留名。

魂牵梦绕之地

江苏常州

江苏省常州市苏东坡纪念馆位于前后北岸文化街区80号,青瓦白墙,曲径通幽,在周围的现代繁华中独辟一方静谧。当地百姓更喜欢称它的另一个雅名——藤花旧馆,因大文豪苏轼寓居此地时手植紫藤树而得名。

2月中旬,“寻路东坡”采访组来到常州,在两位苏轼后人——常州市苏东坡纪念馆副馆长苏东、常州市苏东坡研究会顾问苏慎的带领和讲解下,我们在藤花旧馆了解到了苏轼与常州的不解之缘。

走进藤花旧馆正门,苏轼为常州留下的名句“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被镌刻在墙上。自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通判杭州的路上第一次途经常州,至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病逝于此,苏轼曾14次到常州,并最终选择在常州终老、离去,与这个他魂牵梦绕之地生死相依30年。

青年时期

即定下在常州养老之愿

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常州自古文脉绵延不绝,留下了许多美谈。苏轼自幼熟读经史,对吴地一直心有倾慕。不过让苏轼真正对常州产生向往之情的,当是他与常州文人蒋之奇等的相遇。

在《次韵蒋颖叔》中,他回忆了这段往事:“琼林花草闻前语,罨画溪山指后期。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嘉祐二年(1057年),彼时的苏轼还是一名春风得意的新科进士,在琼林宴上,他与常州来的同年进士蒋之奇、胡宗愈、单锡等相谈甚欢。席间,蒋之奇详细给苏轼讲述了常州地界的风物之美。这让天生想象力丰富的苏轼大为震撼,当即与蒋之奇立下“鸡黍之约”:以后退休了,咱们比邻而居。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放,被朝廷安排到杭州任通判。途中,他终于有幸第一次踏上了常州的土地,惊叹蒋之奇所言非虚。此后任职杭州三年间,他又多次到常州赈灾,并在空余时游览常州及周围城镇。

常州宜兴丁蜀镇有一山,原名“独山”,苏轼到此游览后,感叹“此山似蜀”,从此当地人改此山名为“蜀山”,沿用至今。

除了风光美景外,苏轼喜爱常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常州文脉深厚,自古就有许多德高望重的君子。苏轼的至交好友中,也有许多常州人士。

虽然彼时正值壮年的苏轼距离“退休”还遥不可及,但他已经拿出多年积蓄的俸禄,请蒋之奇为他在宜兴购置了田产。事情办妥后,他欣喜地留下了“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等句。

从此,苏轼与常州结下半生不解之缘。

两次上书朝廷

希望定居常州

“乌台诗案”后,苏轼以戴罪之身被贬谪至黄州,一待就是五年。五年间庙堂之上风起云涌,元丰七年(1084年)的一天,一直对苏轼大为赏识的神宗皇帝突然下诏,将苏轼改授汝州团练副使,并说:“人才实难,不忍终弃。”在黄州接到诏令的苏轼百感交集,虽然看似自己的身份没有太多改变,但“人才实难,不忍终弃”八字足以让他感受到神宗对他的眷顾。于是,苏轼从黄州再次程,前往汝州任职。

汝州即是今河南汝州市,与黄州距离遥远,苏轼一直流连在江南的路上,并四处求问田舍,希望朝廷能恩准他在江淮一带安家。这一次,他又途经了常州。此前,他已经在常州购置有一些田地,如今再次委托蒋之奇新购置一处小农庄,加在一起,养活一大家子不在话下。他随即写下《乞常州居住表》,渴望朝廷恩准。

此后,苏轼带着家人慢慢北上,等待朝廷批复,一边沿途访友。但请求迟迟未有回复。一个月过后,苏轼再次写下第二封《乞常州居住表》,言辞更加恳切。

两次上书之后,苏轼终于等来了好消息,朝廷批准了他居住于常州的请求。

到达常州时,已经是元丰八年(1085年)的五月,他自黄州启程后,前后奔波于路途已达400余日。

双向奔赴

苏轼与常州百姓感情深厚

苏轼与常州的感情很深,这种感情是相互的。细查史料,可见大大小小苏轼与常州的故事。在和两位苏轼后人的交谈中,他们的言谈之间也倾注了传承千年的情感,令人惊叹。其中有两则故事尤为动容。

一是熙宁六年(1073年),苏轼通判杭州时,受命前往常州、润州发放灾粮,任务重,时间紧。半年间他频繁奔波在常州和润州之间,就连除夕夜也不能回家团年。除夕下午,苏轼所乘的船抵达常州城东,他当即下令泊舟,不再前进。船家大惑不解,因为这里距离常州城不过几里,只要命人通报常州官府,即能上岸享受接待。但苏轼深知,这一天本是阖家团圆之时,若让城中官员百姓知道自己来了,必将打扰。于是,他独自在城外的荒野中守岁,并写了名篇《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留下了“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的感人之语。今天,在常州市区的东坡公园中设有东坡舣舟亭遗址,以纪念这段故事。

另一则,是苏轼被贬往海南儋州后,常州人对苏轼的万里寄情。常州江阴人葛延之与苏轼素不相识,因仰慕苏轼为人,担心他在海南缺衣少食,于是他独自带着江南的特产,走了一万里,跨越海峡,前去看望苏轼。在宋人费衮的《梁溪漫志》中就有此记载,云:“担簦万里,绝海往见,留一月。”苏轼与葛延之在儋州一起生活了一月,还教授了葛延之写作之法。临别时,葛延之赠给苏轼龟冠以祝福他长寿,苏轼回诗一首《葛延之赠龟冠》以示感谢。

这两则故事,一直在常州城乡传为美谈,感人至深,足见苏轼与常州之间的双向奔赴。

最后时日

将父子三人手稿交给好友出版

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病逝,弟弟赵佶继位,是为宋徽宗。彼时,垂帘听政的是神宗之妻向太后,这对被贬至海南的苏轼而言是个好事。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朝廷就大赦天下,苏轼得到诏令,自己终于可以从谪居三年的儋州北归,至廉州安置,不多时朝廷又命他迁移到湖南永州。奔波的路途还未结束,他又接到另一则命令:“复朝奉郎,提举成都府玉局观,外军州任便居住。”其中“任便居住”四字给了苏轼莫大的欣喜,这意味着去哪里安顿余生,他自己有了决定权。

此时,弟弟苏辙居住在河南颍昌。兄弟二人历来感情深厚,在得知苏轼放还北归后,苏辙再三写信极力劝说苏轼到颍昌与他共度晚年。但汴京城里局势尚不明朗,种种不利于他的消息纷至沓来。苏轼最终打消了前往颍昌的念头,并在写给苏辙的信中提到:“今已决计居常州,借得一孙家宅,极佳。”

此“孙家宅”,即是他最后在常州的住址,后来的“藤花旧馆”,今天的常州市苏东坡纪念馆。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轼慢慢游历前往常州。彼时已经进入六月,酷暑难耐,苏轼也已经66岁,在古代算是高龄,而且他从海南返回不多久,一直在路途上,生活极不安定,早已体质虚弱。六月初三,他因吃了些许生冷食物,半夜拉起了肚子,一连几天腹泻不止,这些都记录在了他给米芾的信中。

他自感命不久矣,强撑着身体,给苏辙写信,其中云:“即死,葬我于嵩山下,子为我铭。”

自此之后,苏轼的病情时好时坏。六月十五日,苏轼终于抵达常州,多年好友钱世雄早早在码头等候,将他接入孙氏馆。此后一月,苏轼的病情开始恶化。

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长逝于常州。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四方震悼,山河同悲。

在最后的时日,苏轼将苏门父子三人的三部手稿《论语说》《易传》《书传》交由好友钱世雄,请他在自己离世后帮忙出版。彼时,政局尚有变数,苏轼作品无法公开于世。但常州百姓皆知,这就是苏轼的遗稿。

不久后,一本名为《毗陵易传》的书籍在民间流传开来,作者毗陵先生,即是苏轼。而毗陵,正是常州古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刘可欣 邓景轩

江苏常州报道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陕西山村挖出唐朝公主墓,揭露盗墓贼恶劣行径后,专家:无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1986年,陕西的一个偏远山村挖出了一座古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那天,一户农民正打算修建新房,就在向下挖地基时竟然发现有好几个盗洞,老农看到这种情况连忙报告给了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没过多久专家就来到了现场,并立即对此处进行了保护性挖掘。然而令在场所有人都感到痛心的是,这座陵墓已经被人盗过了,整

  • 司马氏为何重用“钟羊贾王”?解析人才对西晋兴衰的双重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昭父子为何特别重用四人?这四人对西晋的建立及政局的影响又如何?学术界对四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但主要侧重于个人行迹的影响。其中,对钟会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他的思想和最后造反的原因;对于羊祜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他治理荆州时的仁爱事迹;对贾充的研究,侧重于他的法律贡献和对司马氏建立的作用及恶劣影响;对王

  • 朱棣坐了22年皇位,为何未能诞下一儿半女?宫女临死前道出了事实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棣为何登基后没子嗣,朱棣登上皇位靠哪些人,朱棣到底想把皇位传给谁

    朱棣,一个几乎半辈子都在战场上度过的硬汉皇帝,其雷霆手段让北方劲敌无不感到胆寒。虽然朱棣上位的方式是有些不太光彩,不光将自己侄子朱允炆赶下了台,更是在上位之后大举屠刀,斩杀了方孝孺十族,牵连了几乎上千条人命。除此之外,他还杀死了自己登基后,不愿意听从自己的老臣,自此之后便被后人贴上了弑杀的标签。不过

  • 太平公主丧夫后,每晚召见数名壮丁,清早宫女进去打扫房间,懵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她荒淫无度,手段残忍,心机过人。她出生于皇家,从小就锦衣玉食,历经三个朝代,一直被人宠爱。要知道古代的女子都是非常早熟的,她十五岁的时候就曾对她的父皇表示,自己有了心上人,请求皇帝赐婚,宠爱他的皇帝当然答应了,她于是就如愿以偿地嫁给了他的第一个驸马薛邵。

  • 张居正和辽王的恩怨,都是满嘴仁义和一肚子的算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人民日报评价张居正,张居正死后家人结局,李太后和张居正吻戏视频

    据说朱宪㸅幼年时贪玩不好学,他的生母王氏(辽王次妃)就常用王府护卫张镇的孙子“神童”张居正为榜样教育、激励他。次数多了,朱宪㸅也就恨上了张居正。这本不稀奇,但朱宪㸅却由此干出了歹毒之事,借张居正中举的机会,以庆贺为名用酒灌死了张镇。张居正入阁后为“复仇”,指使御史弹劾辽王。面对朝廷的勘问,朱宪㸅在王

  • 大唐最有才的诗人,3年仅写了2首诗,凭第一首胜过杜甫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诗人中,李白被称作是“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陈子昂被称“诗骨”,诗狂是贺知章,诗骨是陈子昂,诗豪是刘禹锡,诗魔是白居易,诗鬼是李贺,等等。 这么多优秀的诗人,要挑出最有才的一位其实非常困难,而在这些诗人里,李白杜甫十分有名,不过被学者们公认为是大唐最有才的诗人,3年仅写了2首诗,凭第一首

  • 《水浒传》中武松「鲁智深」那些好汉赶路时为何不骑马,都要步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年间,你有马,相当于你有迈巴赫,大奔都没这精贵,据不可靠资料,全宋上下战马不过八千,宰相都坐驴车,高粱河车神也是驴车,为何是车神,就是驴开出了秋名山86的效果。文 | 饶桐 曹语 芯达人编辑 | 王彦合校对 | 锦萤01 北宋中期毕仲询曾记录这样一件事:有医生李遇见一骑马者,问道:“君马新市

  • 姚崇:三次出任宰相,扑灭蝗灾第一人,可他为何极力抵制佛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姚崇(650年—721年),武则天、中宗、玄宗时宰相。本名元宗。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人。其父姚懿在贞观年间曾任州都督。姚崇一生三次出任宰相,共居相位十年多。他挽救危局,整顿吏治,振兴经济,对开创开元之治、使唐朝重新走上繁荣和兴盛道路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称“救时宰相”。姚崇经科举入仕,始授濮州司

  • 她是苏轼的妹妹,出对联侮辱和尚,结果反被侮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苏轼有个妹妹,也是甚有才华,人称“苏小妹”,因苏轼经常在苏小妹面前夸佛印有才华,这引起了苏小妹的不服,心里想:一个和尚能多有才华?总有一天我要好好的试试他。一日,佛印前往苏轼家去找他,恰逢苏轼不在家,家中只有苏小妹,于是便问她苏轼何时回来。苏小妹一看这是个好时间,正好可以好好的羞辱羞辱他,于是变告诉

  • 西晋简史,三句话了解那个短暂混乱的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西晋短暂灭亡的启发,混乱的西晋原文,一口气看完西晋简史

    一般的历史规律,一个终结乱世的新兴王朝,开宗立派的前几代皇帝都能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接下来会有英明的守成君王,开启太平盛世;到达鼎峰之后或许还有中兴之主,锐意改革,重现辉煌!整个西晋却未见一位贤德明主,令人扼腕叹息。第一个时代,“三马同槽”,司马氏建立统一大业“三马同槽”是曹操做的一个梦,梦见三只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