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坐了22年皇位,为何未能诞下一儿半女?宫女临死前道出了事实

朱棣坐了22年皇位,为何未能诞下一儿半女?宫女临死前道出了事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648 更新时间:2024/1/27 15:57:19

朱棣,一个几乎半辈子都在战场上度过的硬汉皇帝,其雷霆手段让北方劲敌无不感到胆寒。虽然朱棣上位的方式是有些不太光彩,不光将自己侄子朱允炆赶下了台,更是在上位之后大举屠刀,斩杀了方孝孺十族,牵连了几乎上千条人命。

除此之外,他还杀死了自己登基后,不愿意听从自己的老臣,自此之后便被后人贴上了弑杀的标签。不过从后世角度去看,朱棣举兵篡位,也是在朱允炆大力削藩,不给自己活路的无奈之举。不论如何,朱棣都是一个强硬且能力手段极强的皇帝,但为何他在登基之后,就再也没能诞下子嗣?这背后是否有朱棣不愿诉说的隐情?

靖难之役爆发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朱棣一共有3个儿子,由大到小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和朱高爔。其中朱高炽继承了朱棣的皇位,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之后,明朝更加强大,但是在上位不久后就离世了,是一个短命的明君。他的儿子朱瞻基随后带领明朝走向了更加辉煌的高度。

二儿子朱高煦野心勃勃,对皇位有着固执的想法,想要效仿父亲朱棣撺掇自己侄子朱瞻基的皇位,但是最终失败,落得惨死的地步。三儿子朱高燧也是战场上过了大半辈子的硬汉,也是政务能力很强的皇子,是威名赫赫的赵王。

至于四儿子朱高爔因为出生后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早夭,加上生母身份不详,在历史上存在感极低。这四个儿子,全都是在朱棣1402年登基前生下的,四儿子出生时间为1392年,前后差了有10年的时间。

朱棣之所以在登基后没有再诞下子嗣,有一种说法相对合理,那就是战场隐疾的说法。前文说过,朱棣半辈子都在战场上度过,自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他就跟在岳父徐达身后,不断地积累战场经验。

除了朱元璋和徐达之外,还有傅友德这样的战场狂人加以指导,其军事能力在如此浓烈的氛围培养下,想不出色都难。1392年,不光是朱棣四儿子朱高爔死去的日子,也是朱元璋原本钦定的皇位继承人朱标死去的年份。

然而被朱元璋看中的朱棣并没有成为皇位继承人,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得到了皇位,因为害怕身为燕王的朱棣在未来威胁自己的统治,朱允炆宣布削藩,这才有了之后的靖难之役。

战场隐疾之说

我们看到的历史,是轻描淡写的文字,导致很多朋友认为,朱棣拥有极强的军事能力,很轻松的就击败朱允炆的政府军。但我们翻看正史时间表,靖难之役从1399年开始,一直到1402年才结束,打了4年的时间。

这4年朱棣并不是顺顺利利的带兵平推,可以说当时的他虽有清君侧的名义,但是个人都知道,这就是他篡夺皇位的借口。战争导致的民生问题频发,让他留下了恶名,朱允炆的政府军在人数方面大大超过了朱棣的军队人数。

甚至可以说,朱棣的获胜是带有极大运气成分的,不正当的起兵理由,人数差距极大的战场人数,让他多次差点就命丧战场。朱棣手下的人有多少?加上从宁王主权“借”来的朵颜三卫,撑死了10万人,可是朱允炆拥有的,则是数倍于他的兵力。

朱棣的优势就在于他超强的军事指挥能力,以及当时的朱允炆身边确实有很多人在为其出昏点子。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一个错误就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朱棣虽然最终获得了这场胜利,但很有可能在这场战争中受了会让自己失去生育能力的大伤。这也就是为什么朱棣登基到死去,持续22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再诞下过子嗣。

自然条件说结合忙碌治国假说

还有一种比较合理的说法,就是身体自然条件的说法,朱棣登基的时候,他已经42岁了,虽然现代男性42岁生育好像不是什么离奇的事情,但是在人均寿命只有57岁的明朝,就有点难了。

也许这不是朱棣不想生,确实自己年纪已经大了,可能在身体功能上却是有些供应不足了。其次还有种说法与之相关,那就是忙!自古能够将国家管理的仅仅有条的皇帝,都是忙碌的,秦始皇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每一个看上去光鲜亮丽,其实都是劳碌命。

朱棣刚开始对皇位非常向往,但是当自己真的当上了皇帝之后,才发现靖难之役留下的烂摊子确实不好处理。国家财务和政务方面,必须由大儿子朱高炽帮忙分摊才能够应付下来,这本身就是很辛苦的工作,但是朱棣发现问题还没完,漠北的鞑子频繁骚扰边疆,朱棣作为战争狂人,这能忍?

除了漠北战场之外,还要收复安南,修撰永乐大典,这一切都是为了能让自己在后世留下一个好名声。明明自己都已经成为皇帝了,但朱棣依然5次亲上战场,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22年的皇帝生涯,其中有一大部分也是在战场上度过的,加上年纪的原因和工作的劳累,没有诞下子嗣好像也是很正常的情况。不过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将朱棣“不育”的原因形容的非常不堪。

宫女遗言震惊历史

传闻当时的朝鲜国在1408年进贡了美女,其中有一位权氏深受朱棣喜爱,因此被册立为贤妃。但是贤妃没几年后就病故了,但公众也有一个说法,那就是贤妃是被同族吕氏害死的。

之所以会被害死,就是因为贤妃目睹了耐不住深宫寂寞的吕氏和太监之间行不轨之事的画面,吕氏一是怕贤妃说出去,二是因为嫉妒贤妃得到了朱棣宠爱,所以才将其杀了。

随后因为害怕担下罪责,选择自尽,朱棣得知真相之后愤怒不已,但吕氏已死,只能将犯事儿的太监还有吕氏身边的宫女都抓来,通过严刑拷打,让他们承认吕氏犯罪的事实。

然而一位宫女性情刚烈,她表示之所以吕氏出轨,就是因为朱棣性器衰竭,苦的是吕妃,作为女人要感受精神和身体上的寂寞,出来找对食,又有什么错!

朱棣听后更加愤怒,直接命人将其杖责八百打死,这件事被记录在《李朝实录》中,虽然少一些正史属性,但也正说明了朱棣可能在靖难之役或者成为皇上后因为一些原因患有隐疾,才无法生育。

不论如何,朱棣的人生足够传奇,他也生下来了三个各有本领的儿子,一位治国之才,还诞下了治国之孙,两位军事强人,在战场上发光发热,有此传奇人生和强悍的后代以及至高无上的身份,又有何必要为此担忧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太平公主丧夫后,每晚召见数名壮丁,清早宫女进去打扫房间,懵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她荒淫无度,手段残忍,心机过人。她出生于皇家,从小就锦衣玉食,历经三个朝代,一直被人宠爱。要知道古代的女子都是非常早熟的,她十五岁的时候就曾对她的父皇表示,自己有了心上人,请求皇帝赐婚,宠爱他的皇帝当然答应了,她于是就如愿以偿地嫁给了他的第一个驸马薛邵。

  • 张居正和辽王的恩怨,都是满嘴仁义和一肚子的算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人民日报评价张居正,张居正死后家人结局,李太后和张居正吻戏视频

    据说朱宪㸅幼年时贪玩不好学,他的生母王氏(辽王次妃)就常用王府护卫张镇的孙子“神童”张居正为榜样教育、激励他。次数多了,朱宪㸅也就恨上了张居正。这本不稀奇,但朱宪㸅却由此干出了歹毒之事,借张居正中举的机会,以庆贺为名用酒灌死了张镇。张居正入阁后为“复仇”,指使御史弹劾辽王。面对朝廷的勘问,朱宪㸅在王

  • 大唐最有才的诗人,3年仅写了2首诗,凭第一首胜过杜甫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诗人中,李白被称作是“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陈子昂被称“诗骨”,诗狂是贺知章,诗骨是陈子昂,诗豪是刘禹锡,诗魔是白居易,诗鬼是李贺,等等。 这么多优秀的诗人,要挑出最有才的一位其实非常困难,而在这些诗人里,李白杜甫十分有名,不过被学者们公认为是大唐最有才的诗人,3年仅写了2首诗,凭第一首

  • 《水浒传》中武松「鲁智深」那些好汉赶路时为何不骑马,都要步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年间,你有马,相当于你有迈巴赫,大奔都没这精贵,据不可靠资料,全宋上下战马不过八千,宰相都坐驴车,高粱河车神也是驴车,为何是车神,就是驴开出了秋名山86的效果。文 | 饶桐 曹语 芯达人编辑 | 王彦合校对 | 锦萤01 北宋中期毕仲询曾记录这样一件事:有医生李遇见一骑马者,问道:“君马新市

  • 姚崇:三次出任宰相,扑灭蝗灾第一人,可他为何极力抵制佛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姚崇(650年—721年),武则天、中宗、玄宗时宰相。本名元宗。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人。其父姚懿在贞观年间曾任州都督。姚崇一生三次出任宰相,共居相位十年多。他挽救危局,整顿吏治,振兴经济,对开创开元之治、使唐朝重新走上繁荣和兴盛道路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称“救时宰相”。姚崇经科举入仕,始授濮州司

  • 她是苏轼的妹妹,出对联侮辱和尚,结果反被侮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苏轼有个妹妹,也是甚有才华,人称“苏小妹”,因苏轼经常在苏小妹面前夸佛印有才华,这引起了苏小妹的不服,心里想:一个和尚能多有才华?总有一天我要好好的试试他。一日,佛印前往苏轼家去找他,恰逢苏轼不在家,家中只有苏小妹,于是便问她苏轼何时回来。苏小妹一看这是个好时间,正好可以好好的羞辱羞辱他,于是变告诉

  • 西晋简史,三句话了解那个短暂混乱的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西晋短暂灭亡的启发,混乱的西晋原文,一口气看完西晋简史

    一般的历史规律,一个终结乱世的新兴王朝,开宗立派的前几代皇帝都能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接下来会有英明的守成君王,开启太平盛世;到达鼎峰之后或许还有中兴之主,锐意改革,重现辉煌!整个西晋却未见一位贤德明主,令人扼腕叹息。第一个时代,“三马同槽”,司马氏建立统一大业“三马同槽”是曹操做的一个梦,梦见三只神

  • 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儿含山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含山公主幼年丧母,为其童年生活蒙上一层阴影。洪武二十七年,十四岁的含山公主下嫁华阴人尹清。含山公主为尹家生了两个儿子,丈夫尹清颇受建文帝重用,奉命掌后府都督事,一家人其乐融融。可是好景不长,尹清英年早逝,此时含山公主年仅十八岁。朱棣登基后,对含山公主多加照拂,曾下旨修缮公主府。明仁宗继位后,进封含山

  • 私立学校书院教育为何在宋朝兴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闲话大宋2019-09-04 22:52已关注书院传统发端于五代,五代时期战乱不断,军阀们忙着争地盘,无暇顾及学校教育。民间只能自发兴办教育,培养读书人。宋代是书院的鼎盛时期,宋朝统治者重视文化尊重读书人,扩大了科举录取名额,所谓“早晨还是一个农夫,晚上考中进士成了天子门生”。读书成为改变命运的途径

  • 夔东十三家:不为人知的李自成最后余部,靠什么抗清到康熙年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一、夔东十三家的形成夔东地区是指四川、湖北接壤的地区,以长江三峡为中心,北至湖北房县、竹山、四川大宁、大昌,南至湖北建始、施恩等地。而所谓“夔东十三家”则是指驻扎在该地区的抗清武装,其中以大顺军余部为主,如以兴山县为基地的李来亨部、以大昌县为基地的袁宗第部、以巴东县为基地的刘体纯和塔天保部,后来郝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