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春霖:段子里的水货状元,书法文章冠绝天下,气节不输文天祥

刘春霖:段子里的水货状元,书法文章冠绝天下,气节不输文天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947 更新时间:2024/2/4 8:14:06

科举考试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为“殿试”,又称“廷试”,在会试之后(一般在农历四月)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由大学士、尚书、都御史、通政史、大理寺卿、翰林学士、詹事等担任读卷官,以礼部尚书、侍郎任提调,由御史监试。

殿试只试策问一场,要求考生当场交卷,弥封后送读卷官审阅。

殿试并不淘汰,凡参加殿试的贡士均能获取进士资格,从此进身仕途。

中了进士,功名就算到了尽头。

殿试考中称“甲榜”,也叫“甲科”。出榜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只有三名,为状元(又称殿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在科举中,荣誉最高的就是状元,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乃是天下士子中第一名,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高手中的智商绝伦者。

大史学家陈垣自幼读尽“大书”,煌煌巨著“二十四史”,《四库全书总目》、《十三经注疏》、《皇清经解》等等,全读了个遍,自诩天下学问,全在胸中,横睨世间英豪,有在科考中折桂夺魁之志。

可是,第一次参加乡试,便折戟沉沙,铩羽而归。

同乡伍铨萃是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中壬辰二甲十二名进士,安慰和鼓励他,鼓励他三年后再来,并语重心长地告诫他,文章写得再好,如果不符合八股文的规范,再考十次,也是白考。即所谓的“文不就范,十科不能售也”。

这是一句大实话,出发点也是一片好心。却把年轻气盛的陈垣伤得不轻。

回到家, 陈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这一年以前的十科《直省闱墨》买回家,下苦功钻研,发誓三年后不中榜誓不为人。

三年后,是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该年乡试未能举行。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陈垣到开封参加“光绪帝三旬万寿恩科”顺天乡试的补试。

这次考试,陈垣信心满满,觉得自己的文章倚马可待,中举乃是手到擒来。

可是命运却与他开起了玩笑。

发榜之日一看,竟然又是名落孙山!

陈垣不服气,还想在下一次乡试中卷土重来,一雪前耻。

可是,没有机会了。

1905年,科举考试被废除了。

从此,终陈垣的一生,他自填履历表时,只能写“廪生”一项。

这成了陈垣毕生巨大遗憾。

科举考试就被废除后,很多人都和陈垣一样,对之还是念念不忘、情有独钟的。

比如和陈垣同时代的陈独秀、蒋梦麟,他们也都只止步于秀才。

以陈垣的经历,可知科考之难。

晚清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人刘春霖是科举制度废除前一年(即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所谓“第一人中最后人”。

普通百姓对状元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小说戏曲里才子佳人的故事里,都是书生上京赶考、金榜题名、衣锦还乡、洞房花烛之类的情节,对真实的状元事迹知之甚少。

就是这个刘春霖,人们也是津津乐道于不知是哪个好事者胡编乱造的“慈禧点状元”的段子。

段子里说:公元1904年7月,清廷照例又举行了一次殿试,主考大臣经过认真挑选,把入选的试卷按名次排列,呈请慈禧太后“钦定”。慈禧太后翻开主考官列为头名的试卷,一看名字是广东人朱汝珍,这“珍”字让她想起了支持光绪改良的珍妃,心中已然不快,而朱汝珍又是广东人,又让她想起了洪秀全、康有为、梁超、孙中山这一系列逆乱分子,遂怒不可遏,把朱汝珍的试卷推到一旁。等翻开第二份试卷,上面是直隶(今河北省)肃宁人刘春霖的名字,“春霖”二字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这一年逢大旱,急盼春雨。加之直隶地处京畿,“肃宁”又象征肃静安宁的太平景象,这对烽火四起、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可是祥兆!于是,朱笔一圈,刘春霖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这个段子根本经不起推敲。

事实上,在殿试的程序中,读卷官将排在前十名的试卷呈送给皇帝时,试卷还是密封的,谁也看不到考生的姓名和籍贯,只能根据文章的好坏来确定考生的排名。

刘春霖名列榜首,靠的是实力而不是运气。

刘春霖早年求学于京师,帝王师翁同龢初见刘春霖的笔墨和文章,曾惊叹不已,预言他将大魁天下。

撇开文章不说,单就一笔漂亮洒脱的毛笔字,刘春霖也足以让天下墨客倾服绝倒。

刘春霖的小楷笔力清秀刚劲,得世人推崇,有“楷法冠当世,后学宗之”之誉。

时至今日,书法界仍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

刘春霖能习成这样的笔墨文章,全靠过人天赋和艰苦学习得来。

刘春霖家道贫寒,世代为农,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先后在济南、保定府衙当差。母亲到知府家中做奴仆。

刘春霖由哥嫂抚养,跟随表叔王铁山读书。

刘春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

王铁山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用心教导。

这对师徒,一个肯学,一个乐教,几年功夫下来,四书五经都烂熟于胸。

王铁山觉得再这样下去,会误了孩子,建议刘父带他到大地方深造。

刘父于是克服一切困难,把刘春霖带到保定莲池书院读书。

院长吴汝纶慧眼识才,悉心培养。

这样,光绪三十年(1904),三十二岁的刘春霖一举夺魁,夺取了该科状元。

刘春霖考中状元后,念及自己读书生涯一路走过的艰辛,有感于农村儿童读书的困难,没有在老家广修“状元府”来光耀自家门庭,而是在本村修建了一所小学堂,学堂的房屋、教椅、教桌及教具等,一力承担,并在学堂门口题有“铸才炉”匾额一方,立有石碑一座,作有《劝学篇》一文留念。

刘春霖初授翰林院修撰,随即奉派到日本法政大学留学。归国后,历任资政院议员、记名福建提学使、直隶高等学堂提调等职。

辛亥革命后,刘春霖一度隐居家中,继而出任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和曹锟等总统府内史(相当秘书长)。

在此期间,刘春霖目时军阀混战、内部争斗、政治腐败的局面,非常愤慨,于1928年愤然辞官,在上海、北京以诗书自慰。

刘春霖作为中国最后一名状元,忧国忧民,胸怀治国之大略,虽隐居不仕,但对国家前途颇为关心。

1933年夏季,黄河决口,河北、河南、山东三角地带洪水泛滥,受灾严重,人民流离失所。刘春霖串联起一批河北省知名人士组织成立了“河北省移民协会”,带头捐助,并多方募集资金,组织领导灾区难民救济,对无家可归者,迁徙到包头城东15里的南海子一带,开垦荒地,建立“河北新村”。

1934年农历三月,满洲国傀儡政府总理郑孝胥以满洲国名义特邀刘春霖前往,许以伪满教育部部长之职,刘春霖愤然拒绝。

宋哲元任河北省省长时,出于对状元的敬仰,即拜刘春霖为师。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占领北平。与刘春霖是同科进士、且是日本留学时同学的大汉奸王揖唐登门拜访,想借刘春霖的状元之名作招牌,邀其出任北京市市长要职。刘春霖当即翻脸,骂道:“我刘春霖是绝不会依附外国侵略者的,请免开尊口!”

王揖唐见势头不对,抱头鼠窜而去。

亲朋好友得知此事,劝刘春霖到南方躲避一下。

刘春霖沉痛万分地说:“能躲到哪里去?南方的大片国土也沦陷了,总不能躲出国门、流浪到南洋去吧?我是中国人,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国土上!”

恼羞成怒的日伪第二天就抄了刘春霖的家,把他历年收藏的书画珍宝洗劫一空。

刘春霖气得大骂:“宁作华丐,不当汉奸!”

受此事打击巨大,刘春霖从此杜门谢客,于1942年1月18日在悲愤中谢世。

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状元郎就是爱国英雄文天祥,被奉为万世楷模。

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郎刘春霖在气节方面也丝毫不输文天祥,也为世人所敬仰。

现在,为了纪念他,在沧州名人植物园、肃宁文化广场、河间一中均建有刘春霖的雕像,县城的育才街更名为春霖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晚年被批荒淫无道,整天沉迷于张氏兄弟,实际是用心良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夫权社会,武则天能够力排众议,凭借着自己的计谋当上皇帝,这样的武则天自然是备受关注的。武则天在位期间,把国家朝政打理得都很好,百姓安居乐业。可是等到武则天到了晚年时期,却整天吃喝玩乐,沉迷于张氏兄弟。武则天这样的做法,也是被人们批判为荒淫无道。如果真的以为武则天是为了享乐,那真的就是大错特错了。其

  • 包拯60寿辰时感叹没儿子,儿媳突然跪地:您有个儿子,已经1岁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但历来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孩子的人还是有的,包拯大人曾经就差点没有儿子,他在60大寿的好日子心情都因无后变得很差,而他的儿媳很巧的站了出来说他其实还有一个儿子。包拯大家都知道,北宋名臣,以刚正不阿著称,他是个难得的好官。世人皆知他官场上的事迹,却甚少有人知道包大人生活中的事情。包拯并非是一开始就没有后人

  • 武则天是一代女皇,和李世民多年未孕,为何李治登基后就能怀孕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但其实武则天能够成为一代女皇,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在年仅14岁的时候,武则天就已经进入了皇宫。在这之后,费尽周折,才最终赢得了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的位置。但武则天在位期间,还是有过不少的风流传说的,在野史的记载中还是非常有趣的。武则天从小家境还是不错的,作为官宦世家,父亲是唐朝的一位重要官员,

  • 陕西古寺佛塔发现千年悬棺,棺椁被铁链悬空,墓主疑似明朝皇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下葬都讲究土葬,让死去的人入土为安。但是在陕西省的一座古寺里有这样一座奇怪棺材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只见地宫里的一口被铁链紧紧缠绕的棺材悬挂在半空之中,而悬棺正上方却坐落着一座佛像,这位墓主人是谁?为何会被安放在这座荒山野岭的古寺里面?佛塔下的悬棺在这个被铁链锁住的悬棺中又埋葬了什么秘密需要用佛

  • 武则天能成为一代女皇,掌握政权,这离不开唐高宗的帮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不得不说,武则天其实是有着很聪明的头脑的,当然,武则天能够掌握政权其实也离不开唐高宗的帮助的。毕竟,当初武则天一直选择呆在尼姑奄里,如果唐高宗没有选择把她纳入皇宫,那么自然也就并不会有之后武则天成为一代女皇的历史了。而且,唐高宗把武则天接回皇宫之后,也是封给武则天皇后的称号。不过如今,很多人只对武则

  • 武则天和李世民多年都没怀孕,为何李治上位就有了,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的并不是武则天的功能,而是她的感情生活,其实从小武则天就是一位十分聪慧的女子,而且也有着长远的眼光。当初很多人都有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武则天和李世民在一起12年都没怀孕。据记载,当时很多人说李世民其实是有自己的孩子的,那么身体上自然而然没问题,可为何却出现后来这样的状况。曾经,

  • 她19岁嫁给66岁乾隆,却18年未得宠幸,现如今画像存放外国博物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要讲的循贵妃原名伊尔根觉罗氏,她是总督桂林之女,也是满洲蓝旗人。在乾隆二十三年九月十七日出生的。但是当时的乾隆早已年过半百,两人是爷孙辈的人。在伊尔根觉罗氏19岁的时候她进宫了,但是当时的乾隆却以66岁高龄了。而伊尔根觉罗氏也是后宫里面最年轻貌美的一个,所以乾隆皇帝对她甚是欢喜。所以刚进宫,她就

  • 中国古代发型的演变史,为什么这个朝代的发型这么丑?并不是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氏族社会,也就是三皇五帝的上古社会,中国人的发型一般都是披发式,就是将头发简单的披到后面,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在西周时期,人们的发型、服饰都有了统一的规定,男子的发型大都是双笄发式,说实话,有点丑。在秦汉时期,男子发型大多是秦代武士法式到了唐宋时期,发型有出现了新一轮的变革,男子大多是置纱冠、着璞头

  • 为何我们市场上面的道光通宝和嘉庆通宝的关注不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清代时期的钱币来说我们比较常见的那种小铜钱,小铜钱其实它们的收藏空间都是不高的,因为它们的数量比较多一些。所有在很多情况下面我们都是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的,我记得小时候去挖地的时候经常可以捡到清代时期的小铜钱,不过它们一般情况都是品相比较差因为腐蚀的原因很多都是只能看到一个字体,这种情况下面它们基

  • 慈禧与恭亲王曾是秘密恋人,为何后来却关系破裂?关键原因曝光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靠恭亲王上位,但最后两人却反目成仇。(图/翻摄自百科词条)野史流传,慈禧太后很早之前就与恭亲王相好,在她刚入宫做秀女时便与恭亲王私通,经常趁别人不注意时偷情狂欢,甚至有人怀疑同治皇帝并非咸丰的亲生儿子,而是慈禧与恭亲王的私生子。而当之后咸丰皇帝在热河病死,临终时即任命肃顺等八名大臣为赞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