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景帝眼里的社稷之臣,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汉景帝眼里的社稷之臣,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288 更新时间:2024/1/19 20:33:10

太子的老师很重要,因为那是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这个人选的好不好,直接决定了太子的起点。汉景帝刘的老师,就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晁错,晁错被刘启称为自己的智囊,可见这位老师对刘启的影响有多大!晁错一手促成了刘启削藩,尽管直接导致发生了“七王之乱”,但这个阵痛,对于加强中央集权是十分必要的。汉景帝刘启最后迫于各方压力,腰斩了老师晁错,很多人说刘启刻薄寡恩,但那也是无奈之举!

就和秦惠文王继位后,为了安抚老氏族们,他立即处死了商鞅一样。为了堵住藩王们“清君侧,诛晁错”的口号,获得道义上的正确,汉景帝用晁错的死,获得了“以义击暴”的舆论正确!这下子吴王刘濞没有借口了,只好撕破脸,说自己就是想做皇帝,从清君侧到自己做皇帝,这就是两回事了。清君侧是忠臣勤王,而自己做皇帝就是“反朝廷、反祖宗”的问题了。

汉景帝刘启给刘彻选的老师有两位,一个是他钦点的同儒学的卫绾,另外一个则是名义上由窦太后安排灵通黄老的汲黯。卫绾是出了名的职场老油条,屹立不倒的原因,就是他深通官场之道。汉景帝也指出,“太子的培养,重在选左右,左右正则太子正,左右贤,则太子贤,因此太子刘彻的老师,非你卫绾莫属!”至于汲黯这个老师,虽然很多人说他是窦太后的人,但他也是出了名的直臣,后来汉武帝对于汲黯的评价就是“社稷之臣”。两个人一个通儒学,一个通黄老,汉景帝的意思很明确,要汉武帝能够在似乎自相矛盾的学说里,找到自己的道!

什么是“道”呢?就是做任何事,都要先思考一下,要带着脑子行动,学说是用来顺应时势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卫绾就在汉武帝的建元新政失败后,告诉他说:“治国之道不在于用那家的学说,那是书呆子的看法,只要顺应时势,对于治理国家有用就好了,你现在就需要用道家的术,来应对目前的危机!石头在地上,就是块石头,无论它有多大,都没用处,但把它放在高处,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就叫做集势而不集力!”

汲黯就更厉害了,在汉武帝大谈特谈儒学的时候,他没给自己徒弟面子,直接指出:“陛下表面上说儒学,实际上内心的欲望是很多的,根本不会轻易满足!”汉武帝大怒,但也没有发作,只是退朝回到了后宫。左右的人向他建议,要严厉的处置汲黯,治他个大不敬之罪,但刘彻没那么做,还评价说:“你们不懂,汲黯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社稷之臣!”

四个能人,都不是社稷之臣!

平定“七王之乱”,汉景帝刘启主要依靠三个活人和一个死人,死人就是他的老师御史大夫晁错,没有晁错的削藩令,无法加强军权,会让诸侯们继续做大,严重威胁皇帝。而三个活人则是弟弟梁王刘武,太尉名将周亚夫和表弟窦婴,这三个人功劳都很大,其中梁王刘武在梁国都城睢阳据守,令吴王刘濞的吴楚叛军,没有向前继续前进一步!周亚夫统领大军,平定山东四国后,又切断了吴楚叛军的粮道,并在最后的决战中,击溃了吴楚叛军,一战而胜!至于表弟窦婴,这位更像是汉初的萧何,他在荥阳据守,负责把粮草辎重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前线,保障了周亚夫的大军,同时他又推荐了栾布和袁盎,为平定叛乱立下了奇功!

梁王刘武:比谁更能坚持,梁王被汉景帝耗死了!

这三个人都很能干,但是对于汉景帝刘启而言,也是最大的麻烦!尤其是梁王刘武,这个弟弟可是母亲窦太后的心尖宝贝,窦太后不止一次提出:你的儿子都太小了,还是让你弟弟继承皇位,等你儿子长大了,把皇位再还给他!这是说笑话呢!皇位还会让出来吗?汉景帝不信,说这话的窦太后自己也不信!但梁王刘武可不是个无能之人,他手下的能人很多,包括韩安国在内,都是他的亲信之臣。汉景帝在位时,梁王刘武就因为继位的事,暗杀了以袁盎为首的十几个大臣,把京城搞的血雨腥风。

有这个胆子的人,除了梁王没有第二个人了。在中尉郅都查办此案时,很多人对这个案件噤若寒蝉,因为他们都知道是谁干的,但就是不去追查,因为他们清楚,得罪了梁王,恐怕下一个被杀的人,就是自己了!郅都可不管这些,他被汉景帝刘启称作苍鹰,就是因为作为酷吏,他执法不二,对待王室宗亲,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在济南府的时候,郅都就曾经把挑头闹事的当地一个豪族灭族!面对郅都的步步紧逼,梁王刘武也有点慌了,他把羊胜和公孙诡藏了起来,想负隅顽抗。

老成持重的韩安国看出了问题,他对梁王刘武说:“大王你不要执迷不悟了,你认为你和临江王刘荣相比如何?”刘武想了想,摇了摇头说:“我不如临江王,他毕竟是皇帝的亲儿子,曾经的太子!”“对呀!大王,我听说最近郅都已经开始对临江王下手了,理由就是临江王违制!你也知道所谓侵占祖庙这种事,就是和借口罢了,本意就是要找你的是非,准备收拾你之前的借口!”韩安国接着说:“大王,你有恃无恐的原因,无非是太后的宠爱,但太后年纪大了,还能照顾你多久?一旦太后不在了的话,你将如何自处呢?”

梁王刘武把羊胜和公孙诡叫出来,告诉他们说:“你们是我的忠臣,却是朝廷的叛逆!如今我也无法保护你们了,有什么需要办的事情,尽管开口,本王一定替你们解决!”羊胜和公孙诡自杀,不能把他们交给郅都,因为如果落到郅都手里,他们就会知道酷吏的手段有多恐怖,到时候梁王就会更加被动!通过这件事,刘武彻底老实了,心力也被耗尽了!汉景帝的目的达到了,梁王刘武年轻力壮,却比体弱多病的哥哥汉景帝刘启先去世了。

太尉周亚夫:比谁能隐忍,汉景帝气死了周亚夫!

解决了梁王刘武,周亚夫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作为制衡梁王刘武的力量,失去了对手也就失去了控制,失控的力量是什么呢?是威胁!周亚夫的能力,是世所公知的,在细柳营里,除了大将军周亚夫弟弟军令,没知道天子的诏书!这样的将军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使用的。更何况他的父亲周勃,就是出了名的“功臣”,一直让汉文帝刘恒忌惮!

汉景帝刘启对周亚夫的称呼是“跋扈将军”,这样的人,到底能不能做社稷之臣呢?通过一次御前的酒局,就判了周亚夫死刑。这天汉景帝请大臣们喝酒,周亚夫和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不紧不慢的走着,到了的时候,大家都已经开始很久了。汉景帝也早就让人把周亚夫的筷子收了起来,周亚夫发怒,对汉景帝说:“陛下,他们欺负我,不给我准备筷子,怎么吃饭呢?”“筷子是朕让人撤掉的,你来的太晚了,你眼里还有没有天子威仪!”

“臣不敢!”周亚夫嘴里说着不敢,但是身体却很诚实,他的身子在颤抖,这不是恐惧而是气愤!没过多一会儿,周亚夫就趁着汉景帝不注意开溜了,望着周亚夫远去的背影,汉景帝刘启喃喃自语道:“这样的人终非社稷之臣!”不久后,周亚夫就因为儿子置办铠甲的事,而被汉景帝下狱了,谋反叛逆之罪,让周亚夫在狱中绝世而亡!

魏其侯窦婴:比城府,汉景帝的一份遗诏,令窦婴最终下线!

窦婴好像是汉景帝信任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他不仅没被汉景帝弄死,反而在汉景帝刘启去世前,被招到了身侧,给了他一份遗诏!窦婴可是感动的不得了,没想到汉景帝居然这么信任自己,因为平时的时候,除了有大事不可解,才会想到他这个表弟外,大多数时候,窦婴都是被束之高阁的。

当窦太后向汉景帝提出让自己这个侄子做丞相时,汉景帝的回答是:“窦婴自视太高,习惯孤芳自赏,有点功劳就会沾沾自喜,这样的人是不能持重的,没办法让他做丞相!”最后汉景帝选择了卫绾,这个在窦婴看来一无是处的老家伙。

窦婴这个人有多自信呢?在七国之乱爆发的时候,汉景帝想让他出山,但他没有答应汉景帝,说自己有病没办法胜任。如果放在平常,他这么做就是抗旨不尊,但当时情况特殊,窦婴彻底拿捏了汉景帝一把,最后是窦太后出面,窦婴才出山相助的。汉景帝对窦婴说:“别的人都是以威取信,而你窦婴是以信取威!”窦婴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谢陛下!”并且不听汉景帝的安排,他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对于军事和用人,汉景帝不行!

有没有窦婴能看上的人呢?严格意义上是没有的,窦婴的眼里就没有比他牛的,皇帝也不例外。但这样的人还可以用,怎么用呢?给他一份遗诏,表示对他的信任和倚重,不过到他拿出遗诏的时候,他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因为平衡被打破,窦婴这个制衡的棋子就成为了弃子。

刘武、周亚夫、窦婴,都拥有决定天下命运的能力,但因他们经常蔑视皇权,所以他们都不是社稷之臣,而是对皇权最大的威胁!而卫绾、汲黯这类人,有能力但无威胁,因为他们依托于皇权而存在,这就是社稷之臣的含义吧!

更多文章

  • 马超有多威猛?刘备攻成都一年不克 ,马超杀到,刘璋立刻献城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璋墓,刘璋个人简介,历史上真正的马超多强

    汗灵帝初平三年(192年),韩遂、马腾率军开至长安,归附东汉朝廷。汉廷封韩遂为镇西将军,命他率部回去驻守金城(今甘肃兰州);封马腾为征西将军,命其率部屯驻郿县(今陕西眉县)。后来马腾反叛,率军袭击长安,遭到挫败后无奈退回凉州。当时,镇守关中的是司隶校尉钟繇(东汉大书法家,钟会之父),他分别写信给韩遂

  • 诸葛瑾在东吴功绩不多,为何能够一生受到孙权的器重,官运亨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先来看一下诸葛瑾参与过的四大战役,分别是“南郡、江陵之战”、“江夏、襄阳之战”、“第四次合肥之战”、“樊城、柤中之战”。在第一场战役之中,诸葛瑾的表现实在是太过于差劲,就连孙权对他也是很是失望。因为他每天都是开会,然后商议,之后沙盘演武,就是不和魏军打斗。而这个时候,如果不是潘璋出手,火烧魏军浮

  • 樊哙一直忠心耿耿,为何刘邦死前却要杀他?揭开樊哙隐藏的另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樊哙个人简介,樊哙站,樊哙的女儿的结局

    樊哙因鸿门宴中的而出名,鸿门宴的结果往短了说影响着刘项争夺天下的结果,往大了说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史记》中,樊哙的出现其实对鸿门宴的结果有着莫大的影响,乃至于有人觉得《鸿门宴》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读下来却有一种项羽的主角光环被樊哙抢了似的。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能吃除了是饭桶,还有一

  • 秦灭六国,秦始皇成了千古一帝,而那些亡国之君过得咋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吞六国合集,秦始皇一统六国的音乐,纹身秦始皇扫六国图片

    [var1]▲剧照前言王朝兴替有人成功登上帝位改朝换代,那么久一定有人从皇位上被拉下来,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溥仪,逊位后住在宫里虽然后来被冯玉祥赶出去了,新中国成立后溥仪也是过上了正常生活。[var1]▲剧照再有就是崇祯皇帝,在复国无望之时选择了上吊自杀,赵匡胤做了皇帝容不下李煜所以赐了毒酒。秦始皇统

  • 司马懿一生最经典的三句话,悟透两句就受用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懿最精华的5句话,司马懿墓地在哪里,司马懿cg

    不要和愚蠢的硬碰硬,要学会向愚蠢低头。当年曹爽为了争权夺位,要逼郭太后迁宫,以此来加工年幼的皇帝,这种做法可以说是视司马懿为空气。司马懿的儿子气得差点要跳脚,是可忍孰不可忍。但司马懿却非常的淡定,还告诉儿子,曹爽只是一个蝼蚁而已,还何必跟他去计较呢。而且你跟这么一个愚蠢的人去计较,那么也只能证明你比

  • 秦灭六国,为何第一个目标就锁定了韩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灭韩国过程,韩国降秦后韩王去哪了,秦灭六国史记原文

    从公元前238年开始,到公元前230年结束,秦始皇用了近十年的时间灭掉韩国,之后更是以每一到二年灭亡一国的速度,于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然而有趣的是,秦国战国初期和魏国打,战国后期和赵国打,东出灭国的第一战却选择了韩国。最近热播的《大秦赋》中,李斯认为韩国是对秦国牵制最大的国家,事实真的如此吗?

  • 鸿门宴上,为什么刘邦逃跑却留下张良?刘邦的良心让狗吃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鸿门宴张良素材200字,鸿门宴张良为什么向西坐,张良在电影鸿门宴的作用

    今天我们聊一聊鸿门宴的故事,当时项羽摆下宴席,邀请刘邦前来赴宴。并在宴席中留下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当时的刘邦吓坏了,仓皇逃跑,但是却将张良留在那里,是不是有点太没良心了?他这么做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杀机四伏的鸿门宴这场鸿门宴对于后世的影响实在是太深远了,直接影响了刘邦和项羽两个人的未来

  • 浙江出土越国王陵,占地160万平米,文物价值堪比秦陵,专家叹为观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丧葬礼仪最初源自《周礼》之中,历朝历代虽偶有变换,但大抵都万变不离其宗。丧葬,丧葬,在我国,丧葬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生者对于亡者的礼节,我们通过那些记载在礼法之上的条文章例来约束培养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保持对亡者的追忆和敬畏。古人视死如生,我们从历朝历代恢弘的王朝古墓里自然能够感受到古人对丧

  • 诸葛亮六出祁山,屡战屡败,全因他自己这个臭毛病改不过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陇南礼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

  • 关羽死的时候距离刘备只有二十公里,他为何不救,孙权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关羽死时刘备的军力,孙权的女儿要嫁关羽,孙权送关羽人头老版

    虽然关羽是一个武将,但他却不同寻常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士,他粗中有细,心思缜密,一心忠于自己的国家,到死都想着匡扶汉室。也正是因为如此,因为他的忠心,因为他的正义,因为他的倔强,因为他的不屈服,最后他被吴国所降。看三国看到关羽被杀的这一段的时候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当初关羽明明离益州那么近不过二十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