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挽歌:压到帝国的最后稻草——党锢

东汉挽歌:压到帝国的最后稻草——党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657 更新时间:2024/2/18 22:29:32

党锢之祸是汉桓帝,灵帝时期,统治集团的内部权势之争。

东汉政权自和帝后长期被宦官外戚轮流把持,到桓、灵时期,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政治腐败黑暗,宦官专权也到达了顶峰。

宦官集团把持朝政,谋取私利,排斥异已,陷害忠良,先后制造了两次党锢惨祸。

反对宦官的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受到惩罚,本人以及亲属、门生等或被逮捕,或被流放,或者禁锢终身不得做官。

东汉后期,官吏的任免权被宦官控制,正直的官僚士大夫在朝中不断遭受排挤和打击,而作为官吏后备军的太学生们更是感到仕途无望,于是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联合起来,形成反对宦官集团的社会政治力量。

他们抨击时弊,品评人物,被称为“清议”。

有识之士力图通过清议,反对宦官专权,挽救危机四伏的东汉统治。

清议之风的盛行,造成很大的舆论影响。

公元153年,宦官赵忠的父亲去世,安葬时葬礼隆重超出常规,刚正严明的朱穆令手下挖掘坟墓,亲自检查,发现有玉匣、木偶等违规葬品。

朱穆下令逮捕赵忠家属,赵忠反而向桓帝告状,诬陷朱穆。

太学生刘陶等人愤愤不平,联名上书请愿,桓帝迫于舆论压力赦免了朱穆。

公元162年,宦官徐璜等向平定羌族人叛乱有功的皇甫规敲诈勒索,遭到拒绝。

徐璜等反诬告皇甫规私吞军饷。

皇甫规被桓帝罚服苦役,太学生张风等人和一些官员联合起来共同上书,使皇甫规获得赦免。

这两次以太学生主体的反对宦官的斗争取得了胜利,他们的活动对当权的宦官形成巨大的压力。

公元165年,陈蕃做了太尉,名士李膺做了司隶校尉。

他们都是读书做官、操行廉正又看不惯宦官弄权的人,因而太学生都拥护他们。

李膺做司隶校尉的职责是纠察京师百官及附近各邵县官吏。

有人向他告发大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做县令时,横行不法,虐杀孕妇,事后逃到张让家躲避罪责。

李膺打听到张朔藏在张让家空心柱子中,亲率部下直人张让家中,“破柱取朔”",拉出去正法了。

张让马上向汉桓帝哭诉。桓帝知道张朔的确有罪,也没有责备李膺。

李膺执法公正,刚直不阿,轰动了京师,受到士人和百姓的推崇。

过了一年,有一个和宦官来往密切的方士张成,从宦官侯览那里得知朝廷即将颁布大赦令,就纵容自己的儿子杀人。杀人凶手被逮起来,准备法办。

就在这时,大赦令下来了。

张成得意地对众人说:“有大赦诏书,司隶校尉也不能把我儿子怎么样。”这话传到李膺的耳朵里,李膺怒不可遏。

他说:“张成预先知道大赦,故意叫儿子杀人,这是藐视王法,大赦轮不到他儿子。”

就下令把张成的儿子处决了。

张成哪肯罢休,他与宦官侯览、张让一起商量了一个鬼主意,叫张成的弟子生修向桓帝诬告李膺和太学生,罪状是“结成一党,诽谤朝廷”。

汉桓帝接到牢修的控告,便下令逮捕党人。

除了李膺之外,还有杜密、陈宜和范滂等二百多人,均在党人之列。朝廷通令各地抓捕这些人。李膺和杜密都被关进了监狱。

捉拿人的诏书到达了各郡,各郡的官员都把与党人有牵连的人申报上去,有的多达几百个。

第二年,有个叫贾彪的颍川人,自告奋勇到洛阳替党人申冤叫屈,汉桓帝的岳父窦武也上书要求释放党人。

李膺在牢里采取以守为攻的办法,故意招出了好些宦官的子弟,说他们也是党人。宦官害怕,就对汉桓帝说:“现在天时不正常,应当施行大赦。”

汉桓帝对宦官是唯命是从的,马上宣布大赦,把两百多名党人全部释放了。

党人被释放后,宦官不许他们在京城居留,打发他们一律回家,并把他们的名字向各地通报,罚他们一辈子不得做官。

这就是第一次党锢事件。

桓帝袒护宦官集团,使社会更加黑暗,而正直的党人们却受到社会各阶层的称赞。

党人范滂出狱回家,家乡人迎接他的车多达数千辆。

桓帝死后,灵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辅政。

他们起用李膺等被禁锢的党人,企图一举消灭宦官势力。

宦官曹节等发动宫廷政变,劫持窦太后、挟制灵帝,窦武兵败自杀,陈蕃也被捕死于狱中。

公卿百官中受陈、窦举荐的全部免官禁锢。

公元169年,张俭揭发宦官的爪牙为非作歹,反被宦官倒打一耙,并乘机把上次禁锢过的党人牵连进去,李膺等一百多人被捕死于狱中。

又过几年,曹鸾上书为党人诉冤,灵帝反而重申党禁,命令抓捕一切与党人有关的人,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和亲属,皆免官禁铜,这是第二次党锢事件。

直到黄巾起义爆发,灵帝被迫赦免了党人,党锢才结束。

今天的内容介绍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关注我,了解更多资讯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意见

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

部分图片自网络搜集 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史记》《战国策》《二十四史》《汉书》《后汉书》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杀杨修后,问其父杨彪为何瘦了,杨彪回怼一句话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上述这句话的意思是,三国时期第一人是孔融(文举),再说就是杨修(德祖),其余的人都是庸碌之才,根本就没法与这两个人相提并论,可见杨修的才华之高。如今,杨修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是他的传奇故事依然还在。甚至于,因为他的死,还流传下来了一句话,至今已经成为了名言。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杨修之

  • 曹操最疼惜的女子,虽没娶她,却是待其最好的人,胜过她三任丈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蔡文姬是汉末大臣蔡邕的女儿,蔡邕因为言论而开罪了当时的司徒王朗,被关进了牢房,不久就死于监狱,年60岁,而他的女儿蔡文姬,嫁给了河东卫青后代卫仲道,因为卫仲道早亡,蔡文姬并无子嗣,只好回到了蔡家,当时蔡文姬丈夫和父亲都以身死,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曹操曾经和蔡邕共事过,对于同僚的亡女,他非常的同情

  • 曹操晚年回忆一生三大失误:放过一个人,错失一块玉,杀了一个神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乔小乔被曹操锁在铜雀台,曹操一生中的两个致命败笔,曹操女儿

    第一大失误是:错杀神医华佗。现在对于华佗的身份,现在历史学家也不能够准确的给出一个最客观的时间。有些人说华佗出生在曹操时代,那是一种神话般的编故事说法,而真正的华佗到底出生在哪一时代或者是有没有真实人物的故事,谁也无法考究。 但是大家可以先做一个假设,如果华佗神医真的出生在曹操时代,并且被曹操胡乱

  • 曹操斩杀华佗没做错,后汉书揭露真相,我们冤枉曹操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小说中,为了能把这个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更加的有血有肉一点,时常会用一种夸张手法,使得整个人物变得更加的充实。但是这么做,也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那就是使得这个人物本来的性格特点偏离了历史,以至于大家对他的认识其实都是错误的。比如说比如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个人物:华佗。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华

  • 曹操家族三代女人,为何多命运凄苦,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大乔小乔被曹操锁在铜雀台,曹操女儿,曹操谋士排行榜

    然偏偏世事变迁,英雄往往是一时而非一世,恰如美人亦有黄昏迟暮,两者但遇其一,那么英雄美人的故事往往便要以“凄凉”二字落幕。诸如此类,屡见不鲜,毕竟成大事者往往尤为薄情寡义,而素来又是“女人如衣服”,由此古时女子纵有倾国倾城之貌亦是命不由己。其中“最是无情帝王家。”由此便不难理解,曹操家族三代女人,为

  • 曹操处死吕布之后,为何不敢霸占美人貂蝉?只因他发现一个大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她最终的结局是怎样了呢?民间诞生了不少猜测,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元人杂剧《关公月下斩貂蝉》,貂蝉最终被关羽所杀。 这多少让人好奇,曹操本人,就是一个好色之徒,按照他的习惯,处死吕布之后,为何却不敢霸占美人貂蝉呢?实际上,正因曹操发现了一个大秘密。生性多疑的曹操作为枭雄,和董卓吕布,本来就不是一路人,

  • 曹丕下令赐死妻子,却在其口中塞满米糠,这个做法有什么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甄宓的出生不凡,他来自西汉的世家家族,家族的繁华程度也就不必多言了。在家族的耳濡目染中甄宓喜爱安静,并且知书达理。在甄宓小的时候就有人替她算命,称她长大以后能够母仪天下。虽然说是一个世家大族,但是她没有大小姐的脾气,并且非常的成熟。在甄宓十几岁的时候发生了天灾,像甄宓这样的大家族没有受影响,但是

  • 浅谈东汉末年荆州之变,刘琮投降曹操始末,有其历史必然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琮个人简历,刘琮墓,刘琮默读花裙子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曹操说这句话不单单是夸孙权,实际上更深层次的是贬低刘表的儿子刘琮,原话是“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豚犬”,猪和狗也,曹操这句话的意思是,刘表的儿子就跟猪狗一样愚蠢,埋汰人埋汰到这个程度,当真是让人震惊。曹操一生最看不起的就是不战而降的人,正因为如此,他十分看不上

  • 义薄云天的关羽,为何其雕像总是微闭着眼睛的?睁开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武汉关羽雕像,曹操有给关羽造雕像吗,长沙有关羽雕像吗

    比如神机妙算诸葛亮、勇猛粗犷的张飞、义薄云天的关羽、争强好胜的周瑜、智勇双全的刘备、才华横溢又多疑的曹操等等,这些为后世敬仰的人物,他们各有千秋,为了纪念他们,后人一直给他们立像,然而有一个人非常与众不同,千百年来,其雕像基本都是微闭着眼睛,此人就是关羽。关羽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武功十分了得,是

  • 孙尚香为何被刘备认为是“三害”之一?回到东吴的结局又是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先来说一下孙尚香吧,其实孙尚香这个名字是演义和戏曲中对她的称呼,在正史上孙夫人并没有留下名字。为了方面,所以我们在本文中也称呼她为孙尚香。但是不知为何,关于孙夫人从蜀汉回到东吴之后的怎样,在正史中没有一点的记载。我们也都知道,孙尚香和刘备的婚姻不过就是一场政治联姻,所以他们两个在一块是没有一点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