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谈东汉末年荆州之变,刘琮投降曹操始末,有其历史必然性

浅谈东汉末年荆州之变,刘琮投降曹操始末,有其历史必然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15 更新时间:2024/2/12 0:04:40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曹操说这句话不单单是夸孙权,实际上更深层次的是贬低刘表的儿子刘琮,原话是“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豚犬”,猪和狗也,曹操这句话的意思是,刘表的儿子就跟猪狗一样愚蠢,埋汰人埋汰到这个程度,当真是让人震惊。

曹操一生最看不起的就是不战而降的人,正因为如此,他十分看不上刘琮,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刚死,刚刚即位的刘琮就率领荆州兵团集体投降曹操,可以说是曹操一生所获最大的受降,是为荆州之变。

很多人将荆州之变解释为偶然因素,是刘琮的无能导致荆州集体投降,历史的真相果真如此吗?本文以建安十三年为时间节点,以荆州政局为中心为大家分析荆州之变发生的必然性。

刘表治下的荆州,在东汉末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很多人对刘表的印象是一个温厚的儒士形象,早年的刘表师从大儒王畅,深受儒家文化熏陶,但是由于参加太学生运动,抨击宦官专政,遭到禁锢,一直到公元179年朝廷解除党禁,刘表才得以重新入朝为官,年轻的刘表也是一个风云人物。

让刘表最为传奇的一件事就是单骑接收荆州,何进被杀,董卓进京,东汉中央政府对地方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因此出现军阀割据的现象,公元190年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所杀,刘表被封为荆州刺史,比较尴尬的是,从关中到荆州的路都被反中央的军阀给占领了,袁术控制了荆州北部公然叫板中央,“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

想要去当这个荆州刺史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刘表也有办法,先是匿名潜入荆州地面,在取得了荆州大族蒯良、蒯越、蔡瑁等人的帮助下,很快控制了荆州局面,三年后,刘表部黄祖射杀孙坚,解除江东对荆州的威胁,中央表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从此刘表彻底坐稳荆州之地,在刘表修生养息的政策下,荆州逐渐成为东汉末期最有影响力的割据军阀之一。

荆州在东汉时期的辖区主要包括七个郡,分别为长江以北的南郡、江夏郡、南阳郡,以及长江以南的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大致相当于现在行政区划下的湖北、湖南大部地区,处于长江中游地区,以汉江平原心中,形成的一个地理范畴。

在群雄争霸战争中,荆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诸葛亮在为刘备提供的宏观战略方针《隆中对》中写道:“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阐释了荆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占据荆州也是整个《隆中对》实施的基础,没有荆州为基础,剩下的就剩扯淡了。

而孙权的谋士鲁肃在给孙权献策的时候,也表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东吴取得荆州之地,也是东吴为了改变地理劣势的一次尝试,为北伐中原做铺垫。

这样一块地方落在刘表的手中,其实还是有点浪费,刘表的性格是割据有余,图霸无能,在坐拥荆州之地后,刘表的思想逐渐演变为“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

在这个问题上,曹操看得很透彻,在南征荆州前,曹操就曾表示:“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

一句“自守之贼”,将一个温厚儒雅的刘表的另一面形容的淋漓尽致,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率领大军南征荆州,大概军队还没等到达,刘表就急火攻心,后背生疮,不久病逝,为荆州之变埋下伏笔。

荆州面临的外部处境极为艰难,敌人除了曹操、孙权,还有刘璋

刘表病逝后,将荆州之主的位置传给了小儿子刘琮,对于当时的刘琮来说,所要面对的局面是荆州从未有过之变局,当时荆州正处于四面包围当中,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曹操,其次则是江东的孙权,而益州的刘璋对荆州也充满敌视。

我们先来说说曹操,东汉末年在董卓死后,逐渐形成袁绍、袁术、曹操、刘表、公孙瓒等群雄割据的局面,到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后,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强大的袁绍,使得形势再次发生了变化,除了荆州的刘表势力有略微扩大为,北方的曹操击败袁绍,而孙权则接替其兄孙策在江东占据一席之地,不表在汉中和蜀地的话,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逐渐形成。

而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时,曹操已经彻底统一北方,不仅将袁绍的地盘全部消化,还北征乌桓,彻底解除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

曹操实力大为增强,再加上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使得曹操始终占据政治高地,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决定亲征荆州,实在是有着必胜的把握。

除了曹操之外,东吴的孙权也对荆州政权也是虎视眈眈,在曹操南征之前,孙权在建安十三年春天已经开始对荆州治下的江夏郡用兵,在攻破城池后,屠城掠民而归。

读者可能要问了,当时曹操已经一统北方,南征已经是早晚的事,为何刘表不能与孙权一同合作,孙权还不断打击荆州呢?这就要接着本文第一段的内容开始讲了,刘表到荆州上任的时候,遭遇最大的挑战就是袁术,当时孙坚归属于袁术阵营,在刘表接收荆州之后,袁术就派遣孙坚前去攻打荆州,孙坚在与刘表作战时被刘表部黄祖埋伏射杀,此后荆州与江东政权就有不共戴天之仇。

孙策崛起之后与袁术决裂,后在政治上倒向曹操,在北方官渡之战期间,孙策率领江东军与黄祖部发生激战,重创荆州军,孙策死后,孙权也不遗余力攻打荆州,从公元203年到208年,孙权三次进攻江夏郡,最终得以击杀黄祖,并且占领江夏郡很大地盘。

在荆州之变发生后,刘备是去投靠刘琦,但是与孙权联合的时候,却是以刘备为主导,究其原因,就是孙权不可能与刘琦建立联盟关系。

除了曹操与孙权两大敌人外,荆州西部益州的刘璋也对荆州报以敌意,曹操在南征之时骂刘表是“自守之贼”,其实也有冤枉之嫌,因为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刘表不是没有动作,只不过战争的方向并非是向北发展,而是向南和向西,在公元194年益州刘焉病逝后,刘璋被拥立即位,刘表就一直在打益州的主意,不断策反刘璋的将领,先后策反很多将领,导致益州实力大减,但还是没有成功,刘璋对荆州政权开始采取敌视政策,时刻防备荆州的入侵。

可以说,表面温厚的刘表,人缘差的一匹,跟他搞联合的都被打败了,剩下的都是他的敌人。

荆州内部派系倾轧,刘琮继承未稳,是其投降曹操的重要因素

在大敌当前,一州之长刘表突然死亡,这对新的继任者来说无疑也是一个挑战,何况刘琮其实也没有什么大能耐,起初想要延续刘表以来的策略,“据全楚之地,守先君之业,以观天下”,最后投降,跟当时荆州内部矛盾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荆州看似强大,实则一盘散沙,无法形成有效的统一防御阵地

荆州地理位置重要,在刘表的休养生息政策下,经济人口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是东汉末年中原混战形势下,较为理想的地区,然而这样一个大州,却是看似强大,实则一盘散沙呢?

相比于其他州郡,荆州是刘表在公元190年占据的,到公元208年足足18年,形成的派系也很多,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荆州本土派,刘表并非荆州本土人士,而是依靠汉室宗亲到荆州之后联合荆州豪族构筑的统治,所以,荆州本土派系实力最强,尤其是蒯、蔡两族占据绝对话语权。

除了本土派系外,还有客居派,由于中原地区常年暴乱,只有荆州之地比较太平,因此很多人都前往荆州避难,整个建安年间,从各地涌入荆州的人口多达上百万,除了难民之外,也包括很多名士,我们熟知的诸葛亮也是其中之一,这些人虽然在政治上没有话语权,但是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当然,客居派中最有影响力的还是流亡军阀,当时各地闹灾荒,很多流亡军阀迫不得已也都涌入荆州,建安元年,原西凉旧部张济在董卓死后,关中萧条的情况下,不得已进入荆州与刘表发生交战,张济死后,张绣取得兵权,为刘表为招揽,除了张绣之外,后来的刘备都处于流亡在荆州的客军。

为了尽量避免与外来军事力量发生冲突,刘表大多采取这种较为温和的措施,在荆州外围建立客军防御体系,当然我们知道这种防御体系实则是一盘散沙,前者张绣两次投降曹操就是例证。

在曹操大军来征之时,本土派投鼠忌器,客居派也大多不战而降,最后形成坚强抗曹阵营的只有刘琦与刘备二人。

(二)刘表死后,荆州内部由于废长立幼产生的继承权之争

刘表除了留下一个形同虚设的防御体系外,最大的炸弹其实是继承权之争,只不过这一点往往被我们给忽略了。

刘表的长子是刘琦,次子是刘琮,刘表在死的时候立刘琮本身就是废长立幼之举,我们知道刘表是儒士,最忌讳的就是不守规矩,为何刘表能干出这样“不着边际”的事,让刘琮即位呢?

实际上,刘琮即位也是荆州派系之争的衍生产品,刘表在原配死后,续弦荆州豪族的蔡氏(蔡瑁的姐姐),而刘琮的妻子是蔡氏的侄女,基于这层关系,使得刘琮获得荆州本土派的支持。

刘琦则逐渐被边缘化,在当时的处境下,不得已而求助客居在荆州的刘备小团体的支持,刘琦数次询问诸葛亮计策,最后诸葛亮出策:“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刘琦当即明白,应该远离荆州政治中心,以免遭遇不测。

建安十三年春天,江东孙权开战对荆州的军事行动,击杀江夏太守黄祖,随后刘琦被任命为江夏太守,逃离襄阳。

当然,刘琦绝非酒囊饭袋之徒,对于荆州之主的地位不可能不争夺一番,刘表临终之时,刘琦想要去见最后一面,应该是打算做最后一次努力,奈何当时蔡瑁等人的阻拦,没有见成。

当刘表去世后,刘琦并非不为所动,而是率领江夏兵马赶往去襄阳的路上,很明显就是去与刘琮鱼死网破的,根据《襄阳耆旧记 》载刘琦“伪辞赴丧,有讨瑁、允之意 ”。

虽然荆州本土派实力强劲,但是支持刘琦的人并不是没有,刘琦兴兵,荆州必然危矣,只不过曹操大军已经南下,刘琦在路上遇到了被击败的刘备,使得刘琦不得不返回江夏,由此可见,刘表死后,如果没有曹操南征之举,刘琮也能力也必然不可能坐稳荆州,不止其兄刘琦要“讨个公道”,就是客居的刘备也“虎视眈眈”,投降曹魏反而成了最好的选择。

(三)亲曹派在荆州内部占有绝对的话语权,迫使刘琮不得不降

整个荆州的内外环境是如此恶劣,当然,即使再难,荆州也是刘氏基业,刘表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投降的,这也是为什么刘表后来托孤刘备,就是希望刘备能够帮助刘琮抵抗曹操。

然而,荆州的事未必都是老刘家能够说得算的,刘备只有几千客军,与刘琮关系也并不亲密,没有合作的基础,诸葛亮劝刘备在撤退的时候袭取襄阳,其实更是扯淡,即使刘备能够打败刘琮,但是想要控制荆州全境,整合全部资源抗曹,毫无可能。

当时的荆州,占据最大话语权的,其实是在刘表死后形成的亲曹派,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说,他们都希望能够和平的解决这次战争,刘琮想要“据全楚之地,守先君之业,以观天下”那是不可能的。

前文已经介绍荆州的派别,对于实力最大的本土派来说,他们是铁打的营盘,留水的官员,不管谁来荆州主政,都不会影响他们豪族的身份,所以,到底是刘氏来主政,还是曹氏来主政,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换个老板。

另一方面是来说荆州的客居派,他们虽然在荆州没有多少土地,很多都是逃难来的,但是这些人天生就是讨厌打仗的人,不然他们为何要逃到荆州呢?在对曹操大军来犯的时候,大多数客居派都不愿意抵抗。

这和当时曹操要攻打孙权时,东吴群臣的状态是一样的,疯狂给孙权输送投降好的观念。

只有刘备等少数人誓死抵抗曹操,刘备当时抗曹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其野心很大,不是久居人下的人,而另一方面在官渡之战时,刘备曾与董承联合搞过一个“衣带诏”的事,差点搞死曹操,使得曹操要坚决打击刘备,没有任何退路。

当时荆州的亲曹派,如韩嵩 、刘先等人早在刘表还活着的时候就直接劝说刘表 “举州以附曹公”,还建议刘表把儿子质押到曹操那里。

刘琮刚刚继承权力,本身就没有站稳,而且刘氏政权在荆州政治控制本身就是依靠本土豪族,现在他们要投降,刘琮自然也无法阻止。

更为可怕的是,荆州很多地区压根就不服刘氏的统治,在官渡之战时,长沙郡太守张羡就率领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四郡支持曹操而共同对抗刘表的统治,前面说了,当时正是曹操对战袁绍的关键时期,无法南下援助张羡,张羡病死后,其子被刘表击败。

荆州一个七个郡,长江以南的四个郡曾经有过背叛刘氏支持曹操的前科,你说荆州的亲曹派势力有多大。

在曹操收服荆州之后曾“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直接从书面表现了投降派的力量。

史论纵横说:

总体来说,刘琮率领荆州集体倒向曹操实在是迫不得已之举,当时荆州内外环境之复杂,并非常人所能操纵,即使是刘表在世也无能为力。

在如此情况下,投降反倒是一个很好的结局,刘琮投降之后,史书所载甚少,按照古代修史惯例,没有坏事不表,刘琮应该是善终了,尽管曹操在后来曾讽刺刘琮愚蠢,看不上他,其实曹操所看上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刘备,一个是孙权,剩下的都没有入他的眼。

可以说,刘琮投降曹操,有着很大的必然性。

正如荆州亲曹派人士傅巽所言:“诚以刘备不足御曹公乎,则虽保楚之地,不足以自存也;诚以刘备足御曹公乎,则备不为将军下也。”

既然打赢打不赢,荆州都不是自己的,还不如直接投降,早点给自己找个下家,还算优质资源。

参考文献:

《三国志》《论刘表“托孤”与刘备不纳“攻琮取荆”》《 荆州变局前后的刘表父子考论》《多维视角下的曹操南征荆州之役》《刘表年谱》等。

更多文章

  • 义薄云天的关羽,为何其雕像总是微闭着眼睛的?睁开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武汉关羽雕像,曹操有给关羽造雕像吗,长沙有关羽雕像吗

    比如神机妙算诸葛亮、勇猛粗犷的张飞、义薄云天的关羽、争强好胜的周瑜、智勇双全的刘备、才华横溢又多疑的曹操等等,这些为后世敬仰的人物,他们各有千秋,为了纪念他们,后人一直给他们立像,然而有一个人非常与众不同,千百年来,其雕像基本都是微闭着眼睛,此人就是关羽。关羽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武功十分了得,是

  • 孙尚香为何被刘备认为是“三害”之一?回到东吴的结局又是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先来说一下孙尚香吧,其实孙尚香这个名字是演义和戏曲中对她的称呼,在正史上孙夫人并没有留下名字。为了方面,所以我们在本文中也称呼她为孙尚香。但是不知为何,关于孙夫人从蜀汉回到东吴之后的怎样,在正史中没有一点的记载。我们也都知道,孙尚香和刘备的婚姻不过就是一场政治联姻,所以他们两个在一块是没有一点幸

  • 曹操无意间收养一人, 日后此人却成为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克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想很多人都看过吧。毕竟这可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学生时代必备读物。就算是没看过书那肯定也看过电视剧吧,毕竟电视剧版的《三国演义》经常在电视上面播,就算不想熟悉都难,但是其实诸葛亮没有那么神,曹操也没有那么坏。 我们都知道电视剧和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可能和真正的历史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就

  • 曹操斩杀杨修后,问其父杨彪为何瘦了,杨彪回了一句话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彪照片,杨修的父亲杨彪结局,三国杨彪有几个儿子

    素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称号的曹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曹操在打败袁绍后彻底统一了北方,为后来魏国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达到这样的成绩,也离不开他周围的文臣武将。将军以夏侯惇,张辽,许褚等人为代表,谋士则由郭嘉,荀彧,程昱等人为典型。 在众多文臣当中,有一个人因为恃才放旷,屡屡挑战曹操的底

  • 曹操掌握了武力兵权,还要依靠士族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兵败后的锦囊妙计,东汉士族排名,曹操被夺兵权完整视频

    在三国初期,曹操无疑是最受大家关注的人物,不管大家对他多么抹黑,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统一了北方,而且建立了国家的基础。不过曹操的道路走得极为艰难,甚至远远超过了刘备和孙权等人。在演义中曹操被称为汉贼,在正史中曹操也屡屡被自己的内部人员指责为奸贼,董承之流层出不穷,诸多名士更是对曹操唾弃不已。 但匪夷所

  • 曹操把貂蝉送给关羽,为何仅仅过了一夜,貂蝉就自尽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在历史上并没有貂蝉,貂蝉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而在三国演义中也没有直接说貂蝉被赠给了关羽,只有在元曲中才有这么一幕。而无论是哪一种版本的元曲,最后貂蝉都是死了,这究竟是为何呢? 貂蝉原本是王允的义女,当年董卓乱政,王允为了救天下苍生,便请求自己的义女上演一场离间计,先是将貂蝉献给吕

  • 曹操所做最高明的事,让汉献帝感动不已,直接促使他的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当时如何对待当时的皇帝是个大问题,更是个重要的问题。而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分析了袁绍、袁术、董卓这三个人就是因为在对待皇帝的问题上,出了岔子最后才一定意义上的对他们的后续之路导致了不同的影响。但是袁绍其实只是更大意义上的心动,或者说是,他所想的最后没有实施。所以他在逐鹿天下的路途上走的要比董

  • 曹操当年到底盗了谁的墓,养活了军队3年?墓主不是一般的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盗了哪个墓,曹操当年挖了谁墓,曹操都掘过谁的墓

    在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在中原打仗时,当时的袁绍势力强大,曹操那时候是远不及袁绍的,曹操急需要用钱招兵买马,就在这时曹操便想到了盗墓,拿死人的钱。于是便建立了这两个盗墓的团体。据记载摸金和发丘是一个整体森严直属曹操指挥的一支队伍,跟随曹操到处掘人坟墓。当时的才子陈琳还曾说过:曹贼为养军队,到处挖人坟墓

  • 曹操当年为何要杀华佗?真是因为多疑?12年后才知曹操可能是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最后悔杀了华佗吗,曹操为何执意处死华佗,曹操怒杀华佗错在曹操还是华佗

    曹操因为常年打仗,脑袋里有淤血患上头风病,一头痛起来浑身冒汗,为了治这个病看过很多名医但始终没有药到病除。经过华歆推荐,曹操把名满天下的神医华佗找来看病,华佗最开始是用针灸来帮曹操缓解头疼,刚开始曹操感觉头疼好多了,但习惯了针灸之后又恢复到以前的程度,要华佗想办法除根。 华佗只有一个办法将头风病连

  • 曹操当初若同意华佗进行开颅手术,结局会如何?史学家:直接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被称为“外科圣手”的华佗,竟然大大方方对着曹操说,您这个病得来一个开颅手术才能治好,后来发生了什么呢? 华佗,出生于公元145年,字元化,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我们今天用“华佗在世”、“元化重生”来称赞有杰出医术的医生,就来源于华佗。 其实古代有很多发明和尝试,放在今天看都让人觉得不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