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何宁肯被骂,也要将蓝玉处死?

朱元璋为何宁肯被骂,也要将蓝玉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711 更新时间:2024/1/15 21:08:58

蓝玉案被视为朱元璋时代,朱家江山隐患的最后一次终结,因为在蓝玉案爆发前,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早逝,皇位只能传到太孙朱允炆手中,借着蓝玉案,大明开国的那批功臣,几乎被一网打尽。

“坐蓝党而死者:傅友德、曹震、张翼、朱寿、何荣、詹徽、傅友文......身已故而追坐爵除者:桑世杰(其子敬坐死)、孙兴祖(其子恪坐死)、何荣(其子荣、贵、安皆坐死)。”

蓝玉案本身的蓝玉之死不可怕,可怕的是蓝玉案所谓的“蓝党”。

杀蓝玉,朱元璋是能拿出理由的,那就是在大胜归来后,蓝玉强行破关,自己作为大将却毁坏边城,其次就是染指北元王妃,导致北元王妃自杀身亡,这一切,《明史》是写得清清楚楚的:

北征还,夜扣喜峰关。关吏不时纳,纵兵毁关入。帝闻之不乐。又人言其私元主妃,妃惭自经死,帝切责玉。初,帝欲封玉梁国公,以过改为凉,仍镌其过于券。玉犹不悛,侍宴语傲慢。

后人觉得,蓝玉即便真的做了这些事情,被赐死都是有些过分了,但实际上,过分或者不过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杀蓝玉,必须要“师出有名”,只要有一个理由,朱元璋就能顺着理由非要杀,什么丹书铁券,也没用。

其实光杀一个蓝玉,朱元璋不会被骂,又或者说,不会被骂得更惨。

在蓝玉之前,不是没有功臣陨落,朱元璋执意废丞相,数年之间,设局一锅端了“杨宪汪广洋、胡惟庸、李善长”等人,而这四个人,是最为主要的人物,他们被灭掉,意味着皇权的正式闭合。

废丞相之后,朱元璋就注定了会被骂,因为朱元璋破坏了自古以来的“政治默契”,他取消了相位,也取消了这种对皇权的牵制,这不是贵族和世家所想看到的,可朱元璋和一般的贵族皇帝不同,他不怕被骂,因此做了。

关于“胡惟庸案”,朱元璋也给出了“理由”,那就是胡惟庸私下沟通北元准备造反,胡惟庸还想自己取代朱元璋当皇帝。

这个理由的“可信度”看起来实在是太低了,胡惟庸一个文臣想要在朱元璋这种武功皇帝手下拿走江山,可行性就先不说,胡惟庸真的会这样想吗?

但正史上,朱元璋给出的理由上,就是白纸黑字这么写着的。

胡惟庸后,李善长也没有幸免,多年之后被“翻案”,说李善长也牵涉其中,最后退休多年的李善长全家被连坐,说到底,李善长这位朱元璋曾经的“老师”如此下场,处罚是过分了的,但朱元璋,根本不怕别人说。

几年之后,朱元璋故伎重演,杀了蓝玉。

蓝玉的生死,是跟着局势波动的。

朱标活着的时候,蓝玉就可以活着。

首先蓝玉和朱标有亲戚关系,朱元璋把江山给朱标,也要给朱标留人,其他的将领不好说,但是蓝玉是大明立国后提拔的,其中朱标监国多次,是蓝玉真正意义上的“皇帝”,这种关系,对朱标的帮助很大。

可以这么说,只要朱标不死,蓝玉即便是做出了两倍朱元璋所说的罪行,蓝玉也不需要死。让蓝玉死的,不是朱元璋的“心情”,而是蓝玉的罪行和证据,只是这种罪行和证据没有相应的“律法”,决定如何判处的,就是朱元璋。

可惜的是,朱标死了。

朱标的死影响是很大的,朱元璋一生坚毅,但思想里的嫡长子掌管家业很根深蒂固,偌大个江山发展起来了,但嫡长子说死就死,他儿子还不少,一切都有了变数。

朱元璋选中了朱允炆,这是无奈之举,也必须要做,不能让江山到了支脉手中,可是朱允炆,没有监过国,也没有施过恩。

如此一来,蓝玉就危险了。

所以在蓝玉北征胜利归来后,朱元璋立马查出了一件大事情,跟当年胡惟庸造反案不能说极其相像,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玉谋反,下吏鞫讯。狱辞云:“玉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硃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为变,将伺帝出耤田举事。”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举报蓝玉要造反,而且有团伙,说得头头是道,可是锦衣卫是什么样的存在?

那就是朱元璋的个人法堂,这个法律是什么标准,由朱元璋说了算。

只杀蓝玉不可怖,可怕的是,朱元璋又撒开了大网。

根据锦衣卫收集到的资料,蓝玉等人准备在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外出巡视的时候发动政变起事,这一次连“秘密书信”都没有了,蓝玉案涉及了几乎朝廷的高级官员,在具体点,就是“元从功臣”,比如《明史》是这么说的:

列侯以下坐党夷灭者不可胜数。

手诏布告天下,条列爰书为《逆臣录》。至九月,乃下诏曰:“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胡谓丞相惟庸也。于是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蓝玉案,以两个党,蓝党、胡党为派别,把“元功宿将”一网打尽,所以蓝玉案里面的蓝玉本人,他的死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以蓝玉行为、人格、逻辑来组织成一个合理的事件,譬如造反,而后再以造反的因由,把一些人全部打下水。

后世也有人说,朱元璋从没有“滥杀”功臣,那些被杀的功臣,那是因为他们该死。

但事实上,这种观点的背后,是对朱元璋“个人法律”的一种认可,何为朱元璋的“个人法律”?

那就是明太祖杀功臣时所说的理由,和他对功臣所利用的处罚,那都是没有“公法”可依的,都是朱元璋一人之言。

为什么胡党、蓝党,都是以“谋反案”为主要原因?

那就是因为,这里面有很多人,有“丹书铁券”,可丹书铁券有一种情况是绝对不保的,那就是谋反不保,因此谋反案这个大帽子,是对朱元璋丹书铁券的一种抵消,这种手段,古代皇帝经常为之,到朱元璋这里,并不新鲜。

蓝玉案还牵扯了“傅友德”之死,可关于傅友德的死,正史根本没有给出明确的理由,根据明朝的一些史料来看,傅友德被赐死,是因为他提出还要“赐田”,让朱元璋感到他又侵占百姓的权益,从而赐死傅友德。

如果是真的如此,那朱元璋倒是一个伟大的布衣皇帝,但问题是,再看看朱元璋给自己的子孙定下的“福利制度”,这种堪称“养猪”式的培养,都是建立在对百姓的极度剥削之下的,因为皇室的享受,肯定要百姓负重前行的。

假使傅友德真的因为这个原因而死,那只能说明朱元璋不能与人共富贵,他只愿意把富贵给自己家人,更没有保护百姓的权益的说法,所以这个说法漏洞太大,不应该成立。

而另一些史料对傅友德的死记载更直接了当,那就是“牵涉”蓝党。

这个理由,直接让傅友德命丧黄泉。

这个还不是最狠的,在两年后,也就是洪武二十八年,大明的开国六国公之一冯胜,是正史被承认被朱元璋“无罪赐死”的功臣,所谓无罪赐死,那就是连罪名都懒得搜罗了,直接赐死。

朱元璋不怕被人骂吗?

或许应该认为他在这种主宰他人命运的畅快下,已经完全入迷了,世人对他而言,言论并不可怕,因为没人敢当着他的面来说,可他,却能一个眼神主宰任何人的生死。

总而言之,洪武功臣的祸因来自于朱家局势的变化,这才是朱元璋永恒的底线,而朱元璋走的路线,类似于曹操,却比曹操更彻底:

我不怕天下人骂我,我怕天下人还有力气骂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同为大女主,武则天杀姐和萧燕燕杀姐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一代女皇武则天和大辽一代女主,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女性巅峰人物。她们在男性主导的权力场,靠自己的能力抓住机遇杀出一条血路,站在权力之巅,睥睨天下几十载。她们人生经历,成为后世永不退热的谈资。比如她们的风流韵事。比如她们的杀伐决断。今天要说的是,两个人如何与亲姐们上演至亲至仇的故事。先说武则天。武则天的

  • 早在明朝就发生了,你不知道的事情,核爆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北京城里曾发生过一起异常神秘的事件。以下内容并不是我危言耸听,历史上正经有过记载,你要是害怕建议您不要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件呢?那就是明朝天启年间的天启大爆炸!明末著名的历史学家纪六奇在他所写的铭记北略一书中,对于这次神秘事件有过详细的记载。天启丙寅,五月初六,巳时,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东自顺

  • 成吉思汗是怎么死的?死因太难为情,难怪连史官都不好意思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成吉思汗的真正死因,成吉思汗玩法技巧,成吉思汗精彩片段

    古代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成吉思汗,他是蒙古国的开创者,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成吉思汗的真正崛起是在他18岁的时候,他以前的仇敌将他的妻子给抢走,而这时候铁木真向自己的兄弟朋友借兵打败了蔑儿乞人。因为打败了蔑儿乞人,成吉思汗的大名被传开,而他更是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

  • 宋史:若柴荣不死,收复燕云,击溃强辽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后周与统一后的北宋版图对比辽国实力强于后周,燕云经营完备自石敬瑭献地到宋朝建国止,辽国经营燕云之地已经长达数十年。燕云成为当时辽国最繁盛的地区,人口众多,赋税来源丰富,连幽州也被经营成辽国的“南京”。反观后周,只掌控河南、安徽、山西、湖北这一小块中原地区,单论综合实力,辽国要远远强于后周,燕云+太原

  • 司马炎称帝后核心班底都有谁?不妨和司马师当年的班底对比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师与司马炎什么关系,司马师杀入皇宫,司马师

    本文重点:司马炎称帝后的权力分配司马炎在各地祥瑞的加持和大臣们的劝进下,司马炎接受了曹奂的第三次辞让。司马炎距离最后一步,只差一个仪式了。泰始元年十二月,司马炎在南郊设坛,邀请文武百官、匈奴南单于、各民族首领总共数万人参加仪式。司马炎在宣读《受禅告天文》后正式受禅,改国号为晋。司马炎称帝后大赦天下,

  • 为什么朱元璋赏给他两个宫女后却挥刀自宫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杀5000宫女可信吗,朱元璋宫女吻戏,大明王朝朱元璋和宫女

    影视中朱元璋朱元璋有一个爱好,就是将这些宫女赏赐给有功的大将或文臣来笼络人心。被送宫女的人其实内心都是很悲惨的,皇帝送的人打不得、骂不得,怕皇帝不高兴给你吃刀子,所以只得供起来,实在是悲催呀!影视中张三丰朱元璋十分敬佩张三丰,有一次专门去拜访他,但是张三丰碰巧外出云游,朱元璋只见到了张三丰的得意门生

  • 吉林古墓壁画,解开历史之谜:难怪隋炀帝、唐太宗一定要灭高句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高句丽古墓壁画,唐太宗攻打高句丽原因,隋炀帝东征高句丽图片

    高句丽,又作“高句骊”,或省作“句丽”“句骊”,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公元前37 年,高句丽政权在今浑江流域建立,隶属玄菟郡高句骊县。一开始,高句丽人是汉朝的雇佣兵。但到了王莽时期,高句丽背叛了汉朝(新朝),在今天吉林地区建国。与其他少数民族不同,高句丽人主要从事农业,而且具有相当的

  • 《资治通鉴》如何让老板一定给奖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原文1】上以韩王信材武,所王北近巩、洛,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乃以太原郡三十一县为韩国,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备御胡,都晋阳。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寇;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上许之。【译文】高帝由于韩王信颇有雄才武略,所辖地区北面紧靠巩、洛阳,南面迫近宛、叶,东边有淮阳,都是天

  • 司马家靠武力一步步夺权,西晋的世族与亲王为何却将武德“败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武德现状,司马家族最后有把曹家彻底灭掉吗,北周武德皇后简介

    而司马师和司马昭等人,纷纷继承其父之衣钵。正如俗语所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最终,司马炎代曹自立,又将东吴覆灭,结束了三国时代,正式进入晋朝,史称西晋。(一)、国事颓废,军力衰败《晋书》“应受上帝之命,协皇极之中。肆予一人,祗承天序,以敬授尔位”。每个王朝在刚刚建立的时候,武德都是十分充沛的。不

  • 《资治通鉴》刘邦领军才能真的不如韩信?未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原文1】田肯贺上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上曰:“善!”赐金五百斤。【译文】田肯前来向高帝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