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时的“安史之乱”到底有多可怕?长安城百万人口几乎被屠尽

古时的“安史之乱”到底有多可怕?长安城百万人口几乎被屠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04 更新时间:2024/1/27 9:35:09

那时候打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几乎对国家发展没有任影响,因为损耗的财力物力很快就能够得到有效补充。然而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让唐朝经历了毁灭性打击。在很多人看来,那次动乱无异于一次世界大战。整个长安城都陷入了混乱之中,宛如人间炼狱。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唐朝开始逐渐衰弱。为什么如此一个庞大国家因为一次动乱就走了衰弱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唐朝的节度使制度。

也正是因为国家发展太过迅速,以至于让唐玄宗产生了麻痹思想。皇帝整日吃喝玩乐,根本没有意识到节度使制度之下的唐朝早已经内忧外患,随时可能崩塌。各地的将领和官员都手握大权,他们也像皇帝一样享受富贵奢靡的生活。尤其是安禄山更是手握大权,甚至具备了和朝廷对抗的实力。

一个人的贪欲是无法满足的,安禄山并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因为他看到皇上比自己要潇洒的多,于是他开始动起了歪心思。时机成熟时,他很快发动了政变,在他看来,虽然唐朝的首都长安城有着严密的防御,但自己的力量也不弱。

那时候安禄山手握20多万大军,向长安城发动了全面进攻,很多年没有打过仗的长安城守兵,在安禄山几十万大军面前不堪一击,很快土崩瓦解,唐玄宗的宫殿也被攻克了,他只能选择逃跑保命。

一时间战火纷飞,老百姓纷纷躲避战乱,因为安禄山竟然在长安城里大肆抢劫,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士兵们看到如此繁华的长安城,也肆无忌惮的开始杀人放火,抢劫财物。几天的破坏就让长安城凋敝不堪,宛如人间炼狱。

当时整个长安城里有着将近100万人口,然而短短几天之后就成了一座空城,几乎被屠尽,人没有了更别提经济发展,那段时间里,所有的手工业都按下了暂停键,即便是幸存在长安城里的老百姓,每天也胆战心惊。他们只要一露面就会遭到官军的抢劫和威胁。

全国其他城市也好不到哪儿去,稍微大一点的地方都被破坏殆尽。有些地方甚至被其他势力接连洗劫好几次。那个时间里,整个唐朝管辖范围内都处在动荡之中。可以说安史之乱直接破坏了明发展进程。

不仅如此,还让整个国家陷入分裂之中,各个势力都纷纷抢占地盘,掠夺财物。没有了皇帝的统一管理,各地势力各自为政。就像一群狼,本来有一个领头狼的,可是领头狼在逃跑之后,狼群分为了几个势力各自占领一块山头,而且各个狼群不是想着怎么治理国家,而是想着先填饱自己的肚子。

说安禄山是中华民族的罪人,丝毫不过分,他的判乱行为让国家陷入了四分五裂中,经济文明和文化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破坏。然而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唐朝的管理制度存在着巨大弊端。皇帝毫无忧患意识,整日贪图享乐,最终让这个繁荣富贵的大唐朝努力彻底崩塌了。

可以想象,如果唐朝的皇帝唐玄宗能够居安思危,好好治理这个庞大的国家,那么中华民族的文明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如今大唐盛世只能存在人们的想象之中了,从很多影视剧中,我们依然能够见到大唐鼎盛时期的景象,可这一切都被那次动乱终止了。

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从历史之中我们不能发现很多历史规律,那些不为而治的皇帝只是在给自己的安逸享乐找一个借口,不知道唐玄宗在离开自己的繁华的宫殿之后,有没有进行过深思反省。

他也一定非后悔,当时的国家已经千疮百孔,可为什么就没有发现丝毫端倪,以至于兵临城下为时已晚。一次叛乱不仅让大唐百姓逃离家园成为流民,而且给国家带来了巨大伤害。这种伤害是具有持久性的。

一直到朝的建立,中原大地才实现了统一,然而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之后,宋朝的皇权依旧没有逃过这一历史定律,也逐渐走入了腐败衰落之中,最后被金军彻底打败,而且制造了影响深远的靖康之耻。历史是有记忆的,那些繁荣或衰败的历程给了我们很多警示。

更多文章

  • 显微镜下的大明:明朝县太爷一天如何办公?看完才知,电视剧误导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政府规定了一些法定假日。“凡每岁正旦节,自初一日为始,文武百官放假五日。冬至节本日为始,放假三日。”洪武六年,太祖“命考古休沐假日,礼部以唐六典假日上,从之。令百官每月五日给假”。宣德三年,又定于每年岁首旬休十日。此外,逢皇帝登基、寿诞、丧葬等,也要停止公务活动。1、县太爷一天如何办公?除政府规

  • 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怎样克服困难,一心推动文学改革造福后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曾这样评价韩愈:学术精博,文力雄健,立词措意,有班、马之风,求之一时,甚不易得。加以性方道直,介然有守,不交势利,自致名望。可使执简,列为史官,记事书法,必无所苟。韩愈,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朝中期时期的官员,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世人都把他称为“韩昌黎”和“昌黎先生”

  • 后岳飞时代,五大抗金、抗元名将,你知道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南宋战神毕再遇 毕再遇,衮州人,据《宋史》记载,他“姿貌雄杰,早以拳力闻”、“武艺绝人,挽弓至二石七斗,背挽一石八斗,步射二石,马射一石五斗”,曾经受到孝宗召见,被赐以战袍、金钱。然而,在他早年的时候,议和派主政,武将难以得到重用,再加上毕再遇性情刚烈,在官场上一直得不到升迁的机会,到开禧北伐的

  • 南宋思想家——叶适雕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淳熙五年(1178年),叶适中榜眼。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平江府观察推官、太学博士、尚书左选郎、国子司业、知泉州、兵部侍郎等职,曾参与策划“绍熙内禅”。叶适对外力主抗金,反对和议。但在权相韩侂胄谋划北伐时提出异议,被改授权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叶适不肯为北伐草诏。其后又建议防江,但韩侂胄仍不

  • 徐霞客用8000字来夸它,宁远凭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爱情史的开端在宁远。 发源于宁远县九嶷山的二妃传说,比家喻户晓的中国四大爱情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白蛇传都要更加古老。她们是中国爱情悲剧的雏形,屈原笔下的浪漫女神“湘夫人”。因为历代诗人的吟诵,她们凄婉的意象几乎成了潇湘的代名词。只要在宁远生活过的人,都记得它的古典芳华

  • 他是隋朝遗孤,是杨广孙子,为何却活了下来,还成了李世民近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前朝皇室遗孤,杨政道是怎么活下来的?甚至还成为了李世民近臣? 杨政道的曲折人生 隋朝,作为历史上上承南北朝,下接唐朝的朝代,并没有存在多长时间,国祚仅仅只有37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八年后,隋朝统一中国。公元604年,杨坚去世,他的儿子杨广成功登基。后世对杨广的评价大多不太好,许

  • 宋哲宗赵煦:他用他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铸就了北宋最后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宋神宗赵顼他沉重地叹了口气,决定立储。赵顼一共有子十四,前五子皆早夭,目前最年长的儿子,就是六子赵佣。赵顼准备立赵佣为皇储。但朝中很快便出现了阻力。赵佣此时年仅九岁,如若赵佣即位,必然是主少国疑。不要忘了北宋是怎么来的,当年后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其乳臭未干的儿子柴宗训镇不住场面,赵匡胤同志来了个黄袍

  • 杨素是历事两朝的勋臣宿将,战功卓著,为何会看重落魄时的李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朝杨素简介,杨林和杨素哪个地位高,红拂女和杨素吻戏视频

    要说起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但是隋炀帝杨广只见过李密一次,就产生了不祥的预兆,这个细节想必更像是日后李密举兵反隋的隐喻。也是对宇文述描述了自己的担忧。就这样,宇文述只好煞费苦心地对李密说了一番劝退的客气话。换做别人,会因为工作哭哭啼啼,但是李密却表现得识度不凡,大喜,因谢病,专以读书为事。因此之后

  • 刘春霖:段子里的水货状元,书法文章冠绝天下,气节不输文天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科举考试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为“殿试”,又称“廷试”,在会试之后(一般在农历四月)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由大学士、尚书、都御史、通政史、大理寺卿、翰林学士、詹事等担任读卷官,以礼部尚书、侍郎任提调,由御史监试。殿试只试策问一场,要求考生当场交卷,弥封后送读卷官审阅。殿试并不淘汰,凡参加殿试的贡士均能

  • 武则天晚年被批荒淫无道,整天沉迷于张氏兄弟,实际是用心良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夫权社会,武则天能够力排众议,凭借着自己的计谋当上皇帝,这样的武则天自然是备受关注的。武则天在位期间,把国家朝政打理得都很好,百姓安居乐业。可是等到武则天到了晚年时期,却整天吃喝玩乐,沉迷于张氏兄弟。武则天这样的做法,也是被人们批判为荒淫无道。如果真的以为武则天是为了享乐,那真的就是大错特错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