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怎样评价《品三国》?

怎样评价《品三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395 更新时间:2024/2/8 21:40:08

小学看的《三国演义》

初中看的《品三国》

高中看的《三国志》(没看全)

小学看三国演义时并不知道这是本很厉害的书,虽然已经在电视上看过一些老三国的片段了,知道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这些人物。还有一句话,三国归于司马懿孙权?孙权是谁?小学的我表示不认识,没听过,不得不说,孙十万存在感太低了。

虽然看过一些电视片段,但是并不知道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四大名著”之一。只是当一本故事小说看而已。我堂哥还问我“你看得懂?”我点头:“看得懂啊。”还奇怪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这个故事和龟兔赛跑相比就厚了一点,人物多了一点而已,有什么看不懂的?

反正小学就把三国演义看完了,还记得当时一直都不敢看两个地方——败走麦城和夷陵之战。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玉泉山那幕。且说一个老和尚在玉泉山打坐,忽然听到外面喊声大起,原来是已经死去的关二爷的灵魂在大喊“我不服,我不服……”(原作不是这样),这一幕我看了十分感动。把关羽不甘失败刻画得十分逼真,也让人感到英雄末路的那种不甘心。

《三国演义》算是开我看书生涯,到现在看的书也很多了,但是《三国演义》还是排在第一。

好了,说回《品三国》。

还记得我堂哥问“你看得懂”,那时我还奇怪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有什么看不懂的。”可以说,《品三国》算是把我这个疑问给解决掉了。

开始看品三国是在《百家讲坛》上接触的。易中天教授语言幽默,娓娓道来,确实挺吸引。后来去书店站了几个晚上,把《品三国》上下两部都看了。深入浅出什么的,就是一句话“原来三国还可以这样看的啊”。算是进了《品三国》的坑了。

当然,我对《品三国》说不上百分百喜欢,不是因为他的坑的问题,一个初中生那看得出什么坑,什么漏洞(反正我是没这个本事)。而是因为他把曹操写得太好了,像对战马超时。马超士兵好奇曹操是个什么人,曹操知道了,就站到军前给马超士兵看“我曹操,和你们一样,也是个人,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只鼻子,一张嘴。”(非原文)我不喜欢这样描写,因为《三国演义》上马超太帅了。

还有就是把我最喜欢的赵云写成了“杂牌将军”。

心疼……

虽然心疼,那时候觉得《品三国》还是挺好看的。后来又看了《汉代风云评论录》(貌似这个名),又了解一些汉初的事情,包括刘邦两次夺了韩信兵权的事。

到了高中买《三国志》是一次偶然的事情。我向来是看书不买书的,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性格。书在书店,千里之外我都会去瞧瞧,书在家里,手就懒得伸了。

因为高中时候,书商发了广告,购买多少本书就可以打多少折。于是几个同学就凑在一起买书,可惜还是不够数,就把注意打到我的头上。于是《三国志》就这样登场了——拿到手才知道,这是本盗版的,作者名字不是陈寿,反而是一个清代的什么什么。我蒙了,不过还是看起来了。结果因为字太小,眼睛备受压力。只把蜀汉的看了,曹操那边也看了一些,孙吴的就扔着。

因为麦城和夷陵两件事,一直不喜欢孙吴。

看《三国志》的时候,满脑子都是《三国演义》和《品三国》。想着怎么对号入座。《三国演义》肯定有出入,《品三国》大部分都对上了吧。高中的事,也没啥印象了。

但是后来才开始发现问题,最严重的就是赵云的“杂牌将军”和蜀汉三个集团斗争的问题。因为越看三国志,越了解三国历史,就越觉得三个政权中,蜀汉政权是最稳定的。虽然后面益州集团有投降倾向,但是并没有引发朝廷分裂、国家叛乱的问题。

比起曹魏和孙吴,蜀汉那是稳如泰山。

其余的错处应该也还有,不过印象也不大了。

反正《品三国》算教会我一件事:要是想真正懂那段历史,一定要去看官方的传记。虽然可能会有篡改等等之类的问题,但是看官方的一定比各类解说都有好处。看解说类型的书,只是学学别人用什么方法解剖,从什么角度去看而已。

后来接触到另一本“神作”大概很多人都可以想起来。那就是《明朝那些事》。很喜欢,毕业后第一个月工资不多,但还是把一套七本书买了下来。经常翻,但是也很警惕,从来不用这本书的知识和别人说明朝的事,怕一不小心遇到历史大家,就麻烦了。

回到正题“怎么评论《品三国》”。

这样说吧,在高中时候,历史老师在上面讲历史课本,你在下面看《三国志》。虽然《三国志》也是正经八百的历史书,但是历史老师会告诉你“不要看课外书”。

相对《三国志》等等,《品三国》和《明朝那些事》也是课外书。

课外书是用来拓展眼界,丰富知识库的。毕竟历史书不会告诉你关羽败走麦城的来龙去脉,甚至连襄樊之战这样重要事件都不会出现。只会告诉你“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获得胜利三国鼎立雏形出现,“夷陵之战”蜀汉收复荆州失败,最终确立了三国鼎立形态。(不是原文,好像也没夷陵之战这段)。

我们看《三国志》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三国志》没法看《后汉书》《九州春秋》《江表传》《资治通鉴》。但是我们又需要拓展阅读范围,毕竟《三国志》再正经也只是一家之言。于是《品三国》就登场了。你没时间看《后汉书》《九州春秋》《江表传》《资治通鉴》?没事,易中天教授帮你看(话说,有人说易中天写《品三国》时还没把《三国志》看完,要是这话是真,啧……有点麻烦)。

《明朝那些事》也是一样,作者也是看了一堆明朝史集才写的书。所以要是你没法像作者那么努力,不妨拿《明朝那些事》来当拓展视野。当然,信不信,你要记着,怎么看待作者说的那些事,对事情的评价都在你的手里。

最后,如果你想认认真真去研究历史,那么这些书铁定是不看的好。就算看了忘记最好。去看二十四史,还有正经的历史评论文章。不要担心二十四史被篡改之类的事。就算二十四史真被篡改过,依然是一流的历史文献。

话说《百家讲坛》是个好节目啊,可惜现在没有声音了。最喜欢的是讲《史记》的王立群老师和将《武则天》的蒙曼老师。再下来就是易中天教授了。于老师讲的论文,听的时候没啥,在书店翻了翻,觉得有的别扭,也就没再看了。其余的都没啥印象。

更多文章

  • 揭秘:《军师联盟》中汉室曹魏两晋如何失权被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文:水乡孙文力公元220年,就在曹丕继承魏王8个月之后,曹丕让刘协禅让称帝,刘协在一片无奈下无奈的退位。太庙里各尊排位被拿了下来,忆往昔汉高祖刘季诛暴秦杀项羽而得天下,汉光武刘秀灭王莽平赤眉而得天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去山阳的路上一生坎坷的刘协不禁潸然泪下,四百年的大汉江山就这么没了。

  • 揭秘董卓和吕布为何会互相残杀,貂蝉只不过是导火索,真相是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吕布为了貂蝉杀董卓,貂蝉董卓完整视频,貂蝉为何肯离间董卓和吕布

    当年,吕布杀害了曾经的义父丁原,只因为董卓赏赐的赤兔马,所以说后来更是有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也足以证明其实吕布是个骁勇善战的猛将。但是在计谋上的话,则是有勇无谋。那么董卓赏赐给吕布赤兔马之后,按理说吕布应该是感激不尽,为何最后却落得了个互相残杀的下场呢。很多人都以为,之前吕布会和董卓互相残杀

  • 孙尚香嫁给刘备三年,为何一直没有生下子女?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同那些弱质女流不同的是,传闻东吴郡主孙尚香素来喜爱刀枪棍棒,又颇受兄长喜爱,因此地位很高。然而,即使有这样优越的出身和条件,孙尚香依然难逃联姻的命运。后世人对她同她丈夫刘备的感情生活,也众说纷纭。 太佛寺看新郎 洞房续佳偶 在赤壁之战中,刘备和孙权联合,火烧连营,将曹操打得落花流水,解决了眼前曹操入

  • 攻取长沙后,刘备为何全力救下魏延?25年后,懂了刘备的先见之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乱世不缺智者,曹魏的郭嘉、荀彧、贾诩、东吴的周瑜、陆逊、鲁肃,以及堪称智绝的卧龙诸葛亮,以及与诸葛亮同名的凤雏庞统。她们也许是三国中的顶好的谋士,但在玩弄心灵方面,却远远不及一个人,那就是刘备。刘备本来是个卖草鞋的小贩,却能趁黄巾之乱崛起,成为一方诸侯。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刘备算计过的人并不少,而

  • 韩信作为一代名将,刘邦赐予“五不死”,结果命运却让人尴尬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韩信凭着自己的优秀的表现,刘邦也是看中了韩信的能力。毕竟韩信作为统帅,把自己当年的主子项羽也是打得落花流水的。韩信开始被评为兵仙,这自然是代表了韩信的统帅能力。可惜韩信作为一代名将,被刘邦赐予“五不死”,结果命运却让人尴尬。这“五不死”的意识就是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见刀不死,见血不死

  • 韩信统兵才能可以和项羽比肩,为何不敢造反?真相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要说起使得秦朝灭亡的重要人物,就要属刘邦和项羽了。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项羽的故事,他辉煌一世只可惜最后却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而刘邦的话,则是战胜了项羽赢得了胜利。在刘邦身边,有着韩信的辅佐,也是刘邦能够取得胜利很重要的原因。至于刘邦的话,其实出身并不是很好,当初刘邦只是小混混的出身,很多人并不

  • 比魏延死得还惨的名将,被三个五虎将围攻,刘备孔明更是亲自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悲惨的魏延之所以大家会为魏延而惋惜,主要是因为魏延实在太惨了!在演义中,魏延对刘备可谓是忠心耿耿。他曾两次主动投靠刘备,最后一次投靠的时候,他还从韩玄手中救下了黄忠的性命,并打开城门,帮助关羽成功攻下长沙城。可以说,魏延是为刘备立下了大功的。可遗憾的是,诸葛亮一见魏延,就断定他脑后有反骨,想要将其诛

  • 刘旦:汉武帝之子,刘据死后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三争皇位都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汉武帝却没有给刘旦任何希望,而是在考虑了整整4年之后,宁可立8岁的幼子刘弗陵为继承人,也不愿意立已经成年、可以独当一面的刘旦。刘旦当然不会甘心。他一生之中,3次谋夺皇位,却全都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本文我们就来说一说,汉武帝的第3个儿子,汉昭帝继位时在世的年纪最大的兄长,燕王刘旦。 一争皇位

  • 再现“凿空之旅”!新疆大型原创舞剧《张骞》即将开演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张骞这个“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让我们感受到了英雄的“气节”舞剧《张骞》剧照。图片来源:91票务更重要的是英雄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我们正站在英雄走过的路上回望那段英雄的传奇2月24日—3月19日新疆大型原创舞剧《张骞》演绎“跨时空”的丝路文明在千

  • 毛泽东盛赞汉高祖的《大风歌》“有气魄”,认为刘邦最终能得天下有“二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前256—前195),即汉太祖高皇帝,毛泽东评价其为“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他是沛丰邑中阳里(今徐州丰县)人。他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爆发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