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借口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借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826 更新时间:2024/1/22 2:13:05

英法列强的暴行也是达到了令国人发指的地步。就连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都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进行了强烈的谴责,把这件事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自己国家的作家称自己国家为强盗,这个不得不令国人也是佩服雨果的胆识。

但是我们想过没有为英法联军攻入清朝的首都北京,却偏偏选择的目标是在西郊的圆明园呢?

圆明园

而当时北京的著名景点也很多的,别的不说,就一个故宫,不是更能戳中清朝的中心要害吗?

为何英法联军偏偏就选择了圆明园呢?

1860年8月21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后一年,大沽失陷。英法联军长驱直入,24日占领天津。

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议和。英、法提出,除须全部接受《天津条约》外,还要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增加赔款以及各带兵千人进京换约。

巴夏礼

英国使团中秘书巴夏礼,突然提出在正式签订条约和双方换约时,必须咸丰皇帝当面递交国书。

这一要求戳中了咸丰帝的痛处,这是他最不能容忍的事。什么当面递交国书,“如欲亲递国书,必须按照中国礼节,拜跪如仪,方可允行……若该夷固执前说,惟有与之决战。”

国与国之间的礼节在皇帝的心中是最大的事。

“固执前说”想来是巴夏礼所谓的递交国书,并不是行跪拜礼,而是站立式递交。

于是清朝方面不仅终止谈判,还让僧格林沁一举拿下前来谈判的巴夏礼以及英法人员39人。这39人被暂时关押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园里。

可是英法联军并没有因此就停止对清朝的进攻。

1860年9月18日,英法侵略军攻陷通州。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统帅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 清军全军覆没。

9月22日咸丰帝等则以北狩为名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热河避暑山庄。

10月8日,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的前夕,暂时管事的恭亲奕訢不得不向英法联军释放友好信号——释放巴夏礼等8人,随后不久其余被扣押的英法人员也陆续被放回。

可是后来据英法方面的记载,被扣押的39人,活着回来的只有19人,那其余的20人呢?英法方面得到的汇报是那20人,要么是在圆明园里被折磨致死,要么就是在圆明园里生病而死。总之这20人,是不见其人,只见尸骨。

听到这个不幸消息的英法联军自然是气愤不已。他们决定采取报复行动。

于是就有了三天三夜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人们习惯上说是火烧圆明园,而实际上是火烧了三山五园。

三山即万寿山、玉泉山和香山。

五园即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

还有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真是令人发指的罪行。

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除了报复,还有它更深层次的原因。

最直接的原因是要迫使清政府尽快地接受他们提出的条件,签订和约,以便他们能够按原定的计划从北京撤出。

一开始额尔金首选的烧毁对象还真不是圆明园,而是紫禁城。

可是后来他经过几天深思熟虑,选择了圆明园为报复行动的目标。

额尔金决定烧毁圆明园,另有深意。圆明园当时并非仅是清帝的游乐行宫,而是清廷的另一政治统治中心。

由此可见,圆明园是清帝的一个统治中枢,其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北京城内的清宫。焚毁圆明园,对于清帝的“骄据和情感两方面,准定是一个大打击”。

在额尔金看来,焚毁圆明园,是一个既可“赫然严厉”地打击清政府,又不至于因焚毁北京城内清宫而可能吓跑恭亲王奕訢等人,从而失去勒索、讹诈对象的做法,因此是“最无瑕疵的”选择。

不论怎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我们是无法容忍的。

更多文章

  • 清朝穷人娶不上媳妇,如何延续香火?他们的办法有违道德伦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饭菜真实照片,清朝女性漂亮照片,清朝汉人结婚规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人们结婚生子传宗接代的思想正一步步远去。但在清朝,人们为了传承香火繁衍后代,让家族兴旺起来,常常会采取一些非常手段。而其中又著名又最违背道德的一项制度当属“典妻制”。 一、什么是典妻制度 想要了解典妻制度,首先就要了解我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典当制度。所谓典当,最早出现在南北朝

  • 康熙珐琅彩瓷器真品的特点 新老如何去鉴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珐琅彩瓷器是由景泰蓝演变而来。景泰蓝是铜胎上珐琅釉而成,若改为瓷胎上珐琅釉则叫珐琅彩。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 工艺最美。乾隆时期慢慢转向粉彩,故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同时还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珐琅釉和粉彩共存。这是过渡时期的珐琅彩器,你说它是珐琅彩

  • 《康熙王朝》为何康熙将见过容妃刷马桶的人全部殉葬,因为愧疚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王朝》在2001年拍摄的电视剧,豆瓣评分9.0,汇聚了斯琴高娃,陈道明、茹萍、李建群等实力演技演员的作品,这部作品是小编小时候看过的作品,如今很多年过去了,对于容妃的形象依然印象深刻。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是:皇上,你去涮你的天下,我刷我的马桶,也许我的马桶比你的天下干净得多。容妃的爱女蓝齐儿,康

  • 《大宅门》番外评:大清亡了,白颖园为什么不回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恰在此时,武昌起义了,大清帝国这座大厦轰然倒塌,这对靠着宫廷奉养做生意的百草厅并非什么好事,但对于白颖园来说,却是长出了一口气,多年来悬在他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撤去,清朝即灭,清法也随着废去,白大爷安全了。替白大爷提心吊胆的二奶奶和沈爷,也算是解脱了,这桩陈年旧案从此被扔进垃圾桶,韩荣发也对白

  • “魏璎珞”史上确有其人难道她真的是被乾隆给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前段时间,《延禧攻略》在网络热播,剧中的富察皇后死后,乾隆皇帝悲痛欲绝,就把对皇后的全部爱恋迁移到魏璎珞身上,备受宠爱的魏璎珞最终成为后宫的实际主宰者。魏璎珞的原型在历史上称为令妃,姓魏佳氏。有史料记载,魏佳氏原本是魏姓汉族人,随旗改为满洲姓氏。令妃魏佳氏出身卑微,最初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宫女。富察皇

  • “一秒入戏,全靠演技!我逃过了乾隆的灭门之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梁诗正,清朝第一行书书法家,被誉为“最美的行书”。01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辞官回到杭州老家的原刑部尚书梁诗正,正在书房读书,家人来报,昔日老部下富勒浑专程拜访。梁诗正热情相迎,简单交谈后,梁诗正面色不变,内心却万分紧张。年初,原军机大臣鄂尔泰的得意门生胡中藻因为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被判

  • 嘉庆违背乾隆临终遗嘱,处置了贪官和珅,多年后为何会追悔莫及?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有着怎样的背景呢?和珅,钮钴禄氏,和珅很有语言天赋,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并且熟读四书五经,是个地地道道的文化人,入朝为臣后,因为精明能干,进退有度,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最初和珅也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但在安明一事中得罪了当朝权贵,同样也让自己的仕途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后在李侍尧一案中,

  • 被光绪独爱的珍妃,却被慈禧扔井里淹死,一年半后才被打捞上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珍妃鬼魂电视剧,珍妃记,书香北京探寻珍妃真相完整版

    在颐和园,慈禧的太监崔玉桂和他的妃子一起等待了很长时间。珍妃看到慈禧进来,连忙跪下行礼。慈禧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外国人要进城了。你还年轻。如果你受到羞辱,你会对不起祖先的。”珍妃听后回答说:“我从来没有给我的祖先丢脸过。”慈禧不耐烦地说:“我们必须避免,我们不能带走你。”珍妃说:“你可以去,但皇

  • 曾国藩的好友,为证明一味药吃不死人,竟活活把自己吃死|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同治十年(1871 )十一月初一的日记中,曾国藩写道:“巳初出城,至上新河观新设木厘局,司道、府县皆至,小坐片刻。旋同至江边看木牌(排),步行里余,回至局中。汤小秋等备酒席小宴,宴毕归。申初至署,往返约四十里。”曾国藩当天视察的上新河木厘局是一个木材税务稽查机构,就设在金陵城外的长江边上。这不是一

  • 一生科举不第,自诩一事无成,清朝悲催文人,书写仙狐志怪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归家途中,他写下一首绝句: 忆昔狂歌……相期矫首……谁知一事无成就……白头会上人。 此人,就是蒲松龄。生前写下一部《聊斋志异》默默无闻,没成想日后此书封神,成为志怪小说的传奇。01风光一时1640年,蒲松龄出生于淄川城东满井庄蒲氏家族中。自明代初年,蒲氏祖先来此定居。此后,繁衍400余年,虽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