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穷人娶不上媳妇,如何延续香火?他们的办法有违道德伦理

清朝穷人娶不上媳妇,如何延续香火?他们的办法有违道德伦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448 更新时间:2024/2/11 15:07:40

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改变,人们结婚生传宗代的思想正一步步远去。但在清朝,人们为了传承香火繁衍后代,让家族兴旺起来,常会采取一些非常手段。而其中又著名又最违背道德的一项制度当属“典妻制”。

一、什么是典妻制度

想要了解典妻制度,首先就要了解我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典当制度。所谓典当,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是一种当铺以收取物品作为抵押,典当者发放银两、收取利息的借贷行为。

当一个人将自己的物品拿到当铺后,当铺会根据物品的价值进行估算,利息和赎回日期之后再向典当者发派凭据和放钱财。典当者可以在约定的期限凭借凭据和足够的钱财赎回所当之物,如果不能按时赎回,当铺就会将抵押品没收。

当然,也会有人进行“死当”,就是说典当者既不赎回所当之物,也不再继续续当的行为。

典当是将物品作为抵押进行的一种买卖,那么“典妻”顾名思义就是将妻子视作商品所进行的一种婚姻买卖。

典妻制度在汉代已经初见端倪,当时的人们将其当成是正式婚姻的一项补充。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战乱和天灾导致人口的减少,所以在法律并不禁止嫁妻卖子的行为。尤其自汉代时买妻是一种买断行为,跟后来的典妻制度是有所区别的。

到了唐朝,除了穷人会为了生计典卖妻子,还有一些落魄的豪门子弟为了周转将自己的妻子暂时典当到妓院或者给富人当妾室,等到东山再起再将妻子赎回。

典妻制度到达顶峰是在清朝。清朝虽有契约禁止典当妻子,但由于生活条件的艰难,典妻行为在穷苦人家依然屡禁不止。尤其是在江浙、广西等地,典妻行为更是衍生出租妻、坐招父、搭伙等形式。

典妻历朝历代形式多样,但归根到底还是将女性作为一种商品来进行交易的一种违背伦理纲常的行为。

二、清朝典妻制度的特点

清兵入关之后,清人在中原地区肆意掠夺女子。少数民族的野蛮行径使得清朝时期的典妻行为十分疯狂,加之清朝律法对典妻行为比明朝宽松。所以,民间典妻之盛行,还出现了一些与以往朝代不同的特点。

首先,在清朝典妻的行为是开的,男人不会因为将自己的妻子典当而愧疚,反而会认同这种行为。而且男人还能将妻子当做是典当衣物一样,进行“死当”。

其二,在清朝,被典当的妻子依旧和原丈夫保持夫妻关系,在承典人家中只负责完成生育任务或偿还债务。期间住在承典人家中,可偶尔回到原夫家,但是不能与原夫家发生关系。被典当的妻子在典当期间所发生的所有费用由承典人负担。

其三,清朝还出现一种妻子典当自己的行为。这种自我典当的行为一般发生在原夫家和承当人双方都有困境,妻子不得不出卖自己让生活继续。这种行为又被称为“搭伙”。

虽然说典妻是公开且公认的,但是要实现典妻还是会有一定的程序的。在典当人有典当意愿时,承典人便会告知他的需求,比如是否要具备生育能力,所生子女的归属权,是否可以回原夫家,典期为多久这一些都要写进契约中,由原夫家签字。

原夫家和承典人双方确立契约之后,承典人需要按照程序进行媒证、订约、下聘、迎娶,这样典妻行为才算生效。作为商品的妻子自此正式成为另一个男人的玩物,还要为他生儿育女。

被丈夫典当的妻子在完成承典人的要求后,她们所面临的命运也会有很大区别。有的妻子会在典当期满后回到原来的家庭中继续伺候原来的丈夫;也有的被留在了承典人的家庭。总而言之,她们的一生都是作为生育机器而存在的。

三、典妻制度出现的原因

既然典妻制度对女性来说是一个极为残酷的制度,但为什么在古代尤其是清朝却那么盛行呢?其实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传宗接代思想的根深蒂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香火的延续,这时候男人就需要找到一个女人为他生儿育女。这样才能让他们在社会上更好地立足。“典妻”看着像是让女人失节的行为,但在传宗接代面前,失节会变得微不足道。

第二,生活贫困带来的需求。为了传宗接代延续香火,富贵人家尚可在妻子无生育能力时不断娶妾来完成任务。但对于穷困人家来讲,他并没有多的金钱去养妾,所以只能通过这种置换的手段进行传宗接代。

第三,男权社会三纲五常的约束。在传统观念中,夫为妻纲,也就是说女性是作为男性附属品而存在的。女性没有经济地位也没有政治权力,她必须依靠自己的丈夫来获取生活,因此她也会成为这个男人的私属品任其支配。当男人受到生存的胁迫时,典妻就成了救命稻草。

第四,当地风俗的影响。在后来学者的研究中就发现,在典妻制度盛行的地区,娘家人并不会在意自己家的女儿被典当给他人,他们将典妻视作是一件寻常之事。

第五,清朝对女性保障制度的缺失。与其说缺失,不如说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古代根本没有对女性进行保护的措施。加之后面清政府腐败无能,根本无暇顾及穷困百姓,当典妻行为不会受到处罚,人自然就肆无忌惮了。

四、总结

典妻制度由汉代开始,到清朝到达顶峰,民国转衰,直到新中国成立这项荒谬的制度才得到了彻底的废除。

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女子就像是一件商品一样任意流通,其尊严被人任意糟蹋。可以说这是女性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哀。

更多文章

  • 康熙珐琅彩瓷器真品的特点 新老如何去鉴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珐琅彩瓷器是由景泰蓝演变而来。景泰蓝是铜胎上珐琅釉而成,若改为瓷胎上珐琅釉则叫珐琅彩。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 工艺最美。乾隆时期慢慢转向粉彩,故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同时还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珐琅釉和粉彩共存。这是过渡时期的珐琅彩器,你说它是珐琅彩

  • 《康熙王朝》为何康熙将见过容妃刷马桶的人全部殉葬,因为愧疚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王朝》在2001年拍摄的电视剧,豆瓣评分9.0,汇聚了斯琴高娃,陈道明、茹萍、李建群等实力演技演员的作品,这部作品是小编小时候看过的作品,如今很多年过去了,对于容妃的形象依然印象深刻。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是:皇上,你去涮你的天下,我刷我的马桶,也许我的马桶比你的天下干净得多。容妃的爱女蓝齐儿,康

  • 《大宅门》番外评:大清亡了,白颖园为什么不回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恰在此时,武昌起义了,大清帝国这座大厦轰然倒塌,这对靠着宫廷奉养做生意的百草厅并非什么好事,但对于白颖园来说,却是长出了一口气,多年来悬在他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撤去,清朝即灭,清法也随着废去,白大爷安全了。替白大爷提心吊胆的二奶奶和沈爷,也算是解脱了,这桩陈年旧案从此被扔进垃圾桶,韩荣发也对白

  • “魏璎珞”史上确有其人难道她真的是被乾隆给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前段时间,《延禧攻略》在网络热播,剧中的富察皇后死后,乾隆皇帝悲痛欲绝,就把对皇后的全部爱恋迁移到魏璎珞身上,备受宠爱的魏璎珞最终成为后宫的实际主宰者。魏璎珞的原型在历史上称为令妃,姓魏佳氏。有史料记载,魏佳氏原本是魏姓汉族人,随旗改为满洲姓氏。令妃魏佳氏出身卑微,最初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宫女。富察皇

  • “一秒入戏,全靠演技!我逃过了乾隆的灭门之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梁诗正,清朝第一行书书法家,被誉为“最美的行书”。01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辞官回到杭州老家的原刑部尚书梁诗正,正在书房读书,家人来报,昔日老部下富勒浑专程拜访。梁诗正热情相迎,简单交谈后,梁诗正面色不变,内心却万分紧张。年初,原军机大臣鄂尔泰的得意门生胡中藻因为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被判

  • 嘉庆违背乾隆临终遗嘱,处置了贪官和珅,多年后为何会追悔莫及?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有着怎样的背景呢?和珅,钮钴禄氏,和珅很有语言天赋,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并且熟读四书五经,是个地地道道的文化人,入朝为臣后,因为精明能干,进退有度,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最初和珅也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但在安明一事中得罪了当朝权贵,同样也让自己的仕途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后在李侍尧一案中,

  • 被光绪独爱的珍妃,却被慈禧扔井里淹死,一年半后才被打捞上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珍妃鬼魂电视剧,珍妃记,书香北京探寻珍妃真相完整版

    在颐和园,慈禧的太监崔玉桂和他的妃子一起等待了很长时间。珍妃看到慈禧进来,连忙跪下行礼。慈禧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外国人要进城了。你还年轻。如果你受到羞辱,你会对不起祖先的。”珍妃听后回答说:“我从来没有给我的祖先丢脸过。”慈禧不耐烦地说:“我们必须避免,我们不能带走你。”珍妃说:“你可以去,但皇

  • 曾国藩的好友,为证明一味药吃不死人,竟活活把自己吃死|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同治十年(1871 )十一月初一的日记中,曾国藩写道:“巳初出城,至上新河观新设木厘局,司道、府县皆至,小坐片刻。旋同至江边看木牌(排),步行里余,回至局中。汤小秋等备酒席小宴,宴毕归。申初至署,往返约四十里。”曾国藩当天视察的上新河木厘局是一个木材税务稽查机构,就设在金陵城外的长江边上。这不是一

  • 一生科举不第,自诩一事无成,清朝悲催文人,书写仙狐志怪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归家途中,他写下一首绝句: 忆昔狂歌……相期矫首……谁知一事无成就……白头会上人。 此人,就是蒲松龄。生前写下一部《聊斋志异》默默无闻,没成想日后此书封神,成为志怪小说的传奇。01风光一时1640年,蒲松龄出生于淄川城东满井庄蒲氏家族中。自明代初年,蒲氏祖先来此定居。此后,繁衍400余年,虽非

  • 清史:恭亲王文武双全,道光很满意,却让咸丰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道光皇帝,清朝史上唯一嫡长子继位的皇帝。道光生平非常节约,穿着打补丁的衣服,龙袍烂了也舍不得换,却没能挽救大清。1850年正月,道光奄奄一息,躺在病榻上,让人叫来咸丰(奕詝)、恭亲王(奕訢),交代后事,并考验他们,看看谁能继位。长期的“内部联姻”,嘉庆之后的清朝皇帝,没有多少存活下来的子嗣。道光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