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窦怀贞受武则天重用,从县令做到宰相,狄仁杰:举荐他是我看走眼

窦怀贞受武则天重用,从县令做到宰相,狄仁杰:举荐他是我看走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483 更新时间:2024/3/30 6:37:33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的女皇,在她当权的时候,十分看重一位大臣,他就是狄仁杰。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的名臣,也是今天的“明星”历史人物,尤善断案。其实狄仁杰不仅善于断案,而且善于举荐人才,唐朝的许多为宰相都是举荐自狄仁杰的手,所以狄仁杰获得了“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的赞誉,今天咱们说的这位宰相窦怀贞,也是出自狄仁杰举荐。

窦怀贞的家庭背景非常不错,高祖父窦毅李渊媳妇的父亲,父亲窦德玄官至宰相,窦怀贞属于大家族的子弟,打小那也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年少多金,地位显赫。

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年轻人难免要有些娇纵任性,不成为纨绔子弟就已经是罕见的优秀公子了,但是窦怀贞却与众不同,他少年时期勤俭节约,好学内敛,不与其他富家公子一起玩耍,成为当时富家公子中的一股清流。

后来窦怀贞做了清河县令,依然保持着优良的作风,为官清廉善断,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窦怀贞也因此得到狄仁杰的认可,在狄仁杰反复考察之后,认为窦怀贞人品才学都没问题,这才推荐给武则天,进而得到了提拔。但是,狄仁杰这一次举荐,却看走了眼。

武则天将窦怀贞提拔起来之后,遭遇到唐中宗李显的复辟行动,武则天被赶下台,唐中宗上位,实权则由他的夫人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执掌。

作为受到武则天知遇之恩的窦怀贞,此刻没有誓死保护武则天,而是全然不要了脸面,开始逢迎谄媚韦后,磕头如捣蒜,不停的对韦后表达自己的忠诚。

韦后此刻正缺少人手,为了拉拢窦怀贞,将他提拔为御史大夫。作为对韦后的回报,窦怀贞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窦从一,表示自己会从一而终,对韦后死心塌地。当然了,他改名的理由是为了避讳韦后父亲韦玄贞,但是明眼人心里都清楚,他这是在向韦后“摇尾巴”。

窦怀贞尤其畏惧宦官,看到谁没长胡子都是恭恭敬敬,生怕不小心得罪了宦官。所以,窦怀贞虽然升官到御史大夫,但是却并没有得到其他同僚的尊重,因为他的官怎么来的,谁都清楚。

当年清廉刚正的窦怀贞去哪了?这个问题出现在很多人的心中,但是却没人得到真正的答案。对于窦怀贞的蔑视,唐中宗李显也不例外。

有一次,韦后举办了一场大型除夕宴会,邀请来各界名人和众多高官参加,其中自然包括了窦怀贞。“设庭燎,置酒,奏乐”,宴会热闹非凡。

这时候唐中宗李显想趁机羞辱窦怀贞一番,于是大声对窦怀贞说道:“听说你媳妇不在了,朕十分担忧,给你介绍一门亲事怎么样?”窦怀贞一听大喜,当即跪地磕头,跪谢皇恩。

“闻卿久无伉俪,朕甚忧之。今夕岁除,为卿成礼。”——《资治通鉴》

皇帝金口一开,内侍们从后面寝宫带出一妇人,“烛笼、步障、金缕罗扇”一应俱全,吊足了众位大臣的胃口。

罗扇后方的妇人,身着礼服、头戴花钗,却被罗扇挡住了容颜。唐朝时期的女性虽然开放,但是这种结为夫妇的事情还是有一些讲究,如果男方想看妇人罗扇后的容颜,必须作“却扇诗”才能如愿,而且还必须作的好才行,否则这罗扇便是一道永远越不过去的沟壑。

窦怀贞大喜过望,一连作诗数首,这才让那妇人满意,缓缓拿去了面前的罗扇,不知道狄仁杰如果知道,他举荐的窦怀贞,竟然将自己的才华用在哗众取宠之上会做何感想。

就在妇人拿掉罗扇露出真容之时,宴会忽然一阵哄堂大笑,原来皇帝赏赐给他的妇人是一位老妪,已经超过50岁了。

窦怀贞眼看着罗扇后面的人是一位老妇,他也确实够镇定,竟然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依然没有表露出半分不满,而且在得知老妇是皇帝的乳母之后,反而显得十分欣喜。

并且在结婚当晚,结婚当晚他激动地高呼万岁,叩谢龙恩浩荡,唐中宗本来是为了羞辱宰相,但是窦怀贞的做法反而让唐中宗有些不自在了。

“扇却,去花易服而出,徐视之,乃皇后老乳母王氏,本蛮婢也。”——《资治通鉴》

老妇本是蛮族婢女,成为皇后乳母,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宰相夫人。唐中宗李显本意是想羞辱他蔑视的窦怀贞一番,却没想到窦怀贞竟然到了如此境界,不仅照单全收,而且还高呼万岁叩谢隆恩。

无奈之下,唐中宗只好顺水推舟,将老妇“诏封莒国夫人”,让她的身份地位与宰相窦怀贞匹配。窦怀贞不仅欢天喜地迎娶乳母回家,而且还颇具喜色,经常在与其他大臣交流的时候谈起。在上奏的奏折上落款,也自称为“翊圣皇后阿”,“阿”代表的是皇后乳母的丈夫。

窦怀贞甚至因此“欣然有自负之色”,对于此事并不觉得羞辱,而且觉得很荣耀,认为自己乃是皇亲国戚,就差将自己视为“国丈”了。

后来,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李显,李隆基太平公主一起诛杀韦后势力,眼看着大势将去,富贵自是不远,窦怀贞却并没有恐慌,再次上演了“投机”“钻营”的丑陋行径。

窦怀贞先是对韦后破口大骂,将自己的名字改了回来,再也不认寓意“从一而终”的“从一”了,并且亲手宰了自己的曾经引以为傲的夫人,表明自己的坚定立场。古有吴起杀妻求将,唐有窦怀贞杀妻求生,让人唏嘘不已,也将窦怀贞反复小人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

让人无语的是,窦怀贞这一次又成功了,从韦后的心腹摇身一变成了太平公主的左膀右臂。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太平公主和韦后都一样,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想成为像武则天那样的女人。所以他们都接纳了投机而来的窦怀贞,让他为自己实现理想卖命,只不过这种“墙头草”又怎堪大用呢?

终于,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斗法中,太平公主败下阵来,窦怀贞虽然投机比较厉害,但是这一次他也自己知道不可能再次成功,李隆基是个有才干的人,可不是那些妇人可比,在这样的情况下,窦怀贞畏罪自尽了。

即便是窦怀贞已经死了,但是李隆基看他还是觉得来气,最终下令,“戮其尸,改姓曰毒”。不仅对窦怀贞的尸体进行一番折磨,而且还将窦怀贞的姓氏给改了,改成了“毒”。

毒(lao二声)姓是一个特别的姓氏,它的产生说法不一,李隆基赐姓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姓氏在当时明显具有一种贬义在里面,是李隆基泄愤之举。

其实,毒姓到今天依然存在,但是已经失去了那种贬义的含义,是一种和其他一样的姓氏,在高雄、南投目前就有这个姓氏的家庭存在,已经生育6个男孩,未来姓毒的人很可能也会更多,而这一切,都因为窦怀贞当年的不坚定,才被李隆基气愤赐姓。

狄仁杰举荐人才很多,最后成为宰相的人也很多,窦怀贞虽在宰相一列,却是狄仁杰看走眼的一人,让人叹息。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文臣无所不能,武将一无是处”,没人害死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01狄天使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崛起的西夏国进攻保安军。双方交战,保安军节节败退。近年与西夏军屡战屡败,宋军将士已然有了畏敌心理,战况甚为不妙。突然,蓦地里杀出一支奇军,大旗飘扬上写个“狄”字。为首一将,披头散发,戴着一个面目狰狞的铜面具,大声喊杀,率先冲向西夏军。他左冲右突,勇不可挡,西夏

  • 窦建德和李世民的虎牢关之战经过,以及窦建德失败的原因探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21年正月,李世民率军围困洛阳城。这是自李渊于公元617年晋阳起兵以来,唐军打的最大而且最艰难的一次战役。关于这场战役双方的准确兵力未见记载,但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进行推论。唐军的兵力推测:唐军第一次和王世充作战是公元618年正月,当时是由太子李建成领兵10余万,而这次是唐军的倾巢而出,规模大

  • “排佛斗士”欧阳修,早年尊儒抑佛,为何晚年却皈依了佛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佛教在汉朝时期传入中国,随后很快与土生土长的道教、儒教相互融合,形成了三大传统文化。在汉朝时期,佛教被当时古人理解为一种类似道家所说的法术。魏晋时期,佛教又转化为玄学的一个门派。唐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合一非常明显,佛教“不入于老,则入于儒”,天台宗、华严宗两派的禅宗,早已没有了原始佛教的面孔,俨然一张

  • 突厥是隋唐时期的草原霸主,他们从何而来?突厥人是中国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突厥究竟从何而来?突厥人是中国人吗?关于突厥的来源,历史上众说纷纭,主要有如下五种说法:其一,海右遗黎说。据唐李延寿编著的《北史》记载,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位于中亚的咸水湖)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而匈奴的来源,据《史记》记载,乃夏朝人的后代(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其二,海神胤裔说。据

  • “我朱元璋,长得有那么丑吗?啊!”百家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与准提咒的故事,朱元璋故事完整版,朱元璋吃鱼头的故事

    最近火的一个剧,把我老朱的长相又炸了出来!实际上,他们如果让廖凡来演,就啥事没有了。至于为什么我长成猪腰子脸,还带痣?这要归功于我那篡位的四子——朱棣,他认为有异相才有帝王气。于是我的一切功业开始和相术中的“异相”挂钩,这种影响必然渗透到实录等官方文献的修纂中,成为解构、重塑本朝历史的工具。于是我就

  • 突厥起源于哪里?是现在哪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突厥是今天的哪个国家,薛宗正的突厥起源可靠吗,突厥是现存的哪个民族

    中国历史文献中对突厥起源有多种说法,但这些说法不是太过模糊,就是道不出个所以然,因此无法作为依据。那么突厥的起源就无法考证了吗?这倒未必。虽然国内历史文献关于这方面的资料极为稀缺,但早在十四世纪的时候,一位叫拉施特的史学家就在他的著作《史集》中对突厥起源作了详细介绍。拉施特是伊利汗国(蒙古帝国四大汗

  • “我忽必烈,所恨用你用的太晚了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阿鲁浑萨理,畏兀儿人,元朝大臣。自幼聪慧过人,师从国师八哈思巴,精通“佛氏学”、经学、法律,熟练掌握畏兀儿语、蒙古语、汉语、吐蕃语等。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被任命为“释教都总统”,掌管朝廷的宗教事务。元世祖忽必烈很欣赏阿鲁浑萨理的才华,诏命其系统学习“中国之学”,阿鲁浑萨理很快精通了经、史、

  • “北宋六贼”高俅直接导致了靖康之耻?其实他是一个老好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历史上,有六个奸佞之臣,组团出现在宋徽宗赵佶在位时期,他们分别是——蔡京、童贯、王黼[fǔ]、朱勔[miǎn]、李彦、梁师成,史称“北宋六贼”。这里边并没有《水浒传》描述的大恶人高俅。高俅谈不上是忠臣,但他也并非大恶之人,历史上真实的高俅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不仅踢得一脚好球,而且书法、诗文、绘画水

  • 秦琼儿子的墓碑说明了,唐朝的第一猛将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迟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而对于现在大致的排名中,作者其实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那便是。第一好汉李元霸。二好汉宇文成都、三好汉裴元庆、四好汉熊阔海、五好汉伍云召,六好汉伍天锡,七好汉罗成,八好汉杨林,九好汉魏文通,十好汉杨方,十一好汉辛文礼,十二好汉尚师徒,而最后这第十三好汉秦琼、秦叔宝。便是这小说的主角“第一好汉”?其实,在

  • 夹缝求存的小国,兵寡地少,却让柴荣和赵匡胤两位雄主都铩羽而归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而就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政权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政权北汉,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是唯一一个处在北方地区的“十国”政权。其国小民寡,地盘不过区区十二州,人口四万户,人数大概三十余万,连其开国皇帝刘崇也自嘲“朕孤守河东十二州,何其窘也”。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政权,却成为了当时少有的硬茬,其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