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听闻冬天里的一条蛇救了李世民,李渊感叹道:兄弟相杀不可避免

听闻冬天里的一条蛇救了李世民,李渊感叹道:兄弟相杀不可避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833 更新时间:2024/1/15 20:28:09

引言

我们都知道,蛇在冬天是需要冬眠的。蛇类一般在15℃时便基本不进食,逐渐迁移到越冬场所附近活动。当外界温度下降到8~6℃时,蛇就停止活动;气温降至3~2℃时,蛇就陷入麻痹僵硬状态;如果蛇的体温下降到零下2℃以下或外界气温下降到零下5℃以下时,便会冻死。

可是,在唐朝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就发生了一件奇事,那就是在河水已经结冰的零下,竟然有蛇出外觅食,并且还救了李世民一命。

历史背景

公元619年3月,定杨可汗刘武周率部南下攻打立国不久的唐朝,兵锋所向,势如破竹。

唐朝并州总管齐王李元吉屡战屡败,接连丧失榆次、平遥、介休三州。李渊接连派出几路援兵,都被刘武周击败。

李元吉吓破了胆,丢掉唐朝的根据地晋阳逃回了长安。刘武周趁势夺取了晋阳、绛州、龙门,整个山西只剩下晋西南一隅。十一月,刘武周兵发浩州(今山西汾阳),如果汾阳再丢失,那整个山西就要被刘武周全部占据。惊慌之下的李渊甚至颁发了“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的诏书,意欲放弃山西,收缩兵力保住关中。

在危机时刻,李世民请缨出征。本来想要压制一下李世民的李渊在实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只得调集关中地区所有的兵力交给李世民,由其率军出征。

李渊并不像后世评价的那样是个糊涂人,而是一位老练的政治家。在李世民屡次率军出征获胜之后,他感觉到这对军功不多的李建成是个潜在的威胁。尤其是李世民率军击败薛举和薛仁杲之后,声望日隆,对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为了不使李世民功劳太大,进而动摇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李渊有意识的开始压制李世民,这才是并州战事开打时,没有派李世民出征的原因。

为了彻底杜绝隐患,李渊还把手伸向了唐朝开国功臣刘文静,利用刘文静和裴寂之间的矛盾特意扩大,最后以谋反的罪名杀死了刘文静。李世民心理非常清楚,杀刘文静就是为了削弱自己在朝中的实力,其目的就是为了打压自己。

唐高祖李渊像

李渊的考虑不能算错,他的考虑是:如果李世民没有太大的功劳,也就会安于自己秦王的地位,也不会引起李建成对他的敌视。这样既可以使李建成顺利继位,也可以保全李世民。

李渊的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

可天算不如人算,刘武周起兵攻击并州,李元吉烂泥扶不上墙,屡战屡败,如果再不用李世民,唐朝的社稷都有可能不保。在这种背景下,李世民才得以重掌兵权。如果没有刘武周起兵,如果不是李元吉太没用,李世民也无法通过军功获得超高的地位,进而有了觊觎太子之位的野心。看来,上天都给李世民机会啊!

冬日蛇捕鼠事件经过

据《资治通鉴》记载:

武德二年十一月,己卯,刘武周寇浩州。秦王世民引兵自龙门乘冰坚渡河,屯柏壁,与宋金刚相持。

从《资治通鉴》的记载来看,李世民是乘着黄河封冻的机会,率军渡过黄河的,看来此时温度已经远低于零下。不然,如果是黄河刚封冻,冰面承重力弱,李世民是不敢率军踩冰渡河的。

来到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后,因为山西州郡经过战乱,民生凋敝,无法从民间征粮,李世民只得坚壁不战,同时派人搜集粮草与宋金刚相持。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奇异事件发生了。

唐太宗像

据《资治通鉴》记载:

世民尝自帅轻骑觇敌,骑皆四散,世民独与一甲士登丘而寝。俄而贼兵四合,初不之觉,会有蛇逐鼠,触甲士之面,甲士惊寤,遂白世民,俱上马,驰百馀步,为贼所及,世民以大羽箭射殪其骁将,贼骑乃退。

黄河已经结冰,其厚度能够渡过大军,这说明此时的温度最少也有零下10℃,。在这种温度下,蛇们不被冻死已经是万幸了,哪还能出门捕食?

因此说,这段记载是有问题的。

笔者相信,史官们不会不具备蛇要冬眠这种常识的,之所以要这么记载,那自然是别有目的。

笔者认为,历史上确实有过李世民自帅轻骑觇敌这件事,也确实在觇敌期间遇见过刘武周的人马,并惊险至极地脱险。但所谓的“会有蛇逐鼠,触甲士之面,甲士惊寤”则是杜撰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凸显李世民受老天爷保佑的神异之处。

这个故事究竟是由谁说出来的,史书上没有记载。

如果是甲士说出来的,则可能是这个甲士感觉到这件事情很侥幸,是后怕后的庆幸。

如果是李世民说出来的,那其中的意味则就大不相同。以李世民的学识,不会不知道冬日蛇捕鼠是违反常理的、子虚乌有的事情。可是这种反常理的事情出自他口,那就只有一种解释,自己具有天命!不然,老天爷为什么会派一条蛇来向自己示警呢?

因此说,这件蹊跷的冬天蛇捕鼠事件,彻头彻尾的就是李世民在为自己造势。

李渊的反应

消息传到长安后,李渊却并没有因为冬天里的蛇救了李世民而感到高兴,反而极度不安。

虽说古人迷信,但最高统治阶级都明白,这些把戏都是用来体现自己君权神授的愚民手段而已,他们自己其实是不怎么相信的。

今天李世民来了这么一手,从表面上看,是大难不死,但从实质上看,是李世民对太子之位不死心的一种表现。不然,这种上天保佑的事情如果放在普通臣子身上,是无论如何不敢大肆对外宣扬,引起最高统治阶级猜疑的。

可自身正在受到压制,并且身边最重要的羽翼刘文静被削除的李世民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肆宣扬自己受到上天庇佑,他要释放一个什么样的信号呢?

毫无疑问,李世民就是不甘心做秦王,而是要更进一步甚至两步!想到此节,李渊不禁长叹:看来,兄弟相杀不可避免啊!

看官们可能会说了,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中,也没有关于李世民宣扬的受到上天庇佑的记载啊?

这就不得不说我国封建社会史官们的厉害之处了。

这种事情如果忠实的记录在史籍中,那么,日后李建成、李元吉百般谋害李世民的记载不就成了代表正统的一方的李建成剪除李世民这个乱臣贼子了?“玄武门之变”不就成了李世民早就具有篡位野心的刻意谋划,而不是为了自保进行的反击了吗?

为了体现李世民受到上天庇佑,难道一句“(十一月间)会有蛇逐鼠,触甲士之面,甲士惊寤”还不够吗?偏要写的那么直白,授人以柄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周瑜死前说要除掉这个人,孙权听了没当回事,12年后差点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在汉献帝时期,曹操通过官渡之战,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这时候的他正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大有一举荡平南方的气势。孙策占据江东后,命周瑜为大都督,统领江东所有水军。孙策去世的时候,曾对孙权说道:“外面的事情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问周公瑾。”可以说他十分的信任周瑜,是把整个江东的命运托付给了周瑜。 周

  • 后唐皇位于后主李煜的爱情与事业有何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后唐李煜个人简介,唐后主李煜在哪里称帝,唐后李煜怎么死的

    公元937年乞巧节,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出生,天生为重瞳,名为丛嘉。公元961年,由于兄长相继逝世,中主六子李丛嘉继位,并改名为李煜,世称后主,立其妃周氏为后,即大周后。乾德二年(964年),后主嫡次子李仲宣卒,其后大周后感伤而逝,李煜撰写《昭惠周后诔》纪念发妻。开宝四年(971年),李煜去除唐号,改

  • 周瑜死前嘱咐孙权,此人不除东吴将陷入危机,孙权不听,结果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瑜是被孙权害死的吗,周瑜说服孙权抗曹完整版,孙权周瑜t0阵容搭配

    忠言虽逆耳,但它利于行,若是不听别人给的建议,不去了解那人为何要这么说;那么自己迟早有一天要为自己如此行事而付出代价。周瑜算是属于顶级之列的才人,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典型的聪慧人物代表,但其实周瑜完全可以与之相媲美,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也是人人都知道的。 周瑜在病重期间,给孙权写了一封遗信,这个在《三

  • 李世民赐死了一名大将,大将死前吃了一块肉,后来子孙动摇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抢弟媳完整视频,李世民母亲窦皇后,广东湛江李世民后代

    单雄信出生于隋朝末年,和徐世勣是老乡,徐世勣是著名的开国元勋,两人从小到大都是好兄弟,两人看不惯隋炀帝昏庸无能,只知道享乐,丝毫不管朝政,所以两人决定要推翻隋炀帝,干一番大事业,两人最初是投靠最大的起义军中最大的瓦岗山,但是后来因为瓦岗山的主人李密无道,所以他们过了一些时日又离开了瓦岗山,重新另觅明

  • 周瑜死之前嘱咐孙权:此人不除,东吴必危!孙权不信,结果后悔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不仅仅只是武将的天下,那些文人也是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刘备身边的诸葛孔明的。岂料邢道荣是个喜欢了解天下大事或新闻的人,他什么都知道,竟然来了一句“赤壁之功乃是周瑜之谋,你诸葛匹夫来这吹什么牛逼啊?”一句话噎得诸葛亮狼狈退回军中。 说起周瑜这位东吴的文武双全的人才

  • 吐蕃放弃肥沃的印度次大陆,一直和强大的唐朝僵持,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吐蕃王朝简介,吐蕃御方,吐蕃到底读fan还是读bo

    公元620年到公元630年唐朝与突厥发动战争,东突厥灭亡,公元642到公元657年两国再次交战,西突厥灭亡,此后唐朝与边界上的各个国家都交过手,比如契丹、吐谷浑、高句丽还有吐蕃。而吐蕃作为唐朝的劲敌屡屡进犯唐朝,而唐朝与吐蕃交战也是胜多败少,吐蕃位于现在的西藏地区,和唐朝是交界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一

  • 周瑜嫉妒诸葛亮,说出“既生瑜何生亮“,他真是这样的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瑜何生亮意思,周瑜的瑜和瑾是什么意思,既生瑜 何生亮视频

    在《三国志》的第五十四卷"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写的是周瑜、鲁肃、吕蒙三人 的主要事迹,在该篇开始先是描写了周瑜的长相"瑜长壮有姿貌",说他长得高、长得壮、长得好!然后说和周瑜同岁的孙策因为周瑜的派兵迎接迎接,说:"吾得卿,谐也",这是稳重对周瑜的第一个直接、正面的评价,孙策作为他的主公说得到

  • 周瑜如此厉害,为什么儿子却不成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周瑜的简介,周鲂是周瑜的儿子吗,新三国周瑜赤壁点兵

    周瑜死后获得的评价一直都很高,《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周瑜......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原来不服周瑜的老将程普也说过“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的话,只不过《三国演义》把周瑜很多功劳都安到了诸葛亮身上,让世人对周瑜产生误解。 公元210年,周瑜正准备帮孙权谋划北方时,突

  • 名臣魏征一生多次易主,没有半分诤臣的刚烈:我不做忠臣,做良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太宗夜梦徵若平生,及旦而奏徵薨,时年六十四。不做忠臣做良臣唐太宗李世民听闻魏征死讯,“亲临恸哭”,连续五日没有上朝。在魏征离世后,李世民非常怀念他,经常对臣子提及,说他失去了一面人生的“镜子”。“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 东晋刘裕如何以步兵破南燕骑兵?又如何以2700步兵破北魏3万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东晋刘裕简介,刘裕怎么推翻东晋的,刘裕东晋晚期有多强大

    隋唐以前,北方游牧民族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兴起。第一次兴起是在东西两汉,这时的北方游牧民族是举世闻名的匈奴。善于骑射的匈奴曾一度将挟战胜楚霸王项羽余威的刘邦围困于大同的北登,使得雄才大略的汉高祖刘邦几乎丢命,之后一直到文景时期,汉朝都处在匈奴骑兵的阴霾之下。原因很简单,因为游牧的匈奴骑兵比农耕的汉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