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唐代,母训文化十分普遍,甚至是决定性的家庭教育,这是为何?

在唐代,母训文化十分普遍,甚至是决定性的家庭教育,这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73 更新时间:2024/1/16 19:06:15

在传统的意义上,尤其是古代社会都会以父亲的教育为主,这主要是受到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影响,可是在唐朝时期,之所以家教如此凸显,却是因为唐朝时期母训教育非地成功。

而唐朝时期的母训教育也是分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一种是普通的母训教育,也就是说是在家庭完整,非常传统的古代中国家庭中,母亲的教育方式。

另一种则是指的非传统的,也就是家庭不完整的家庭中母训教育的方式,这两种形式能够非常好地展现出唐朝时期母训教育的特点。

针对唐朝时期成功的母训教育形成原因的探析,对于理解唐朝母训教育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唐朝时期母训教育形成原因,又可以从客观原因,时代特殊性等等方面入手。

一、关于家教中母训教育化的简要探析

对于中国传统母训教育最好的形容,就是《游子吟》中所描述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由此可见古代社会对于母训教育更多地还是停留在慈母这个印象上,认为母亲不仅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也是给予我们最多爱的人,母亲的形象在中国一直都是一个无私奉献,润物细无声的人物。

而且中国的文化系统也将母亲这个角色看成是最伟大,最包容的角色,但是所谓的“慈母”并不仅仅是指这些,还包括了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因此可以说“慈母”这个词语并不仅仅是一个词语这么简单,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化象征,而母亲的教育也随之演变成了一种“母训文化”。

这种母训文化尤其是在唐朝时期达到了一种顶峰,可以说古代家教史中,唐朝时期的母训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唐朝时期母训教育不仅进行得非常好,为唐朝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也在于唐朝时期的母训文化将儒家思想融合得十分谐。

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根基,而唐朝时期母训文化能够与儒家文化相融合也就说明了,唐朝时期的母训文化是符合文化发展的需求的,再加上唐朝的特殊时代推动,母训教育能够达到顶峰也就不足为奇。

二、唐代时期母训教育文化的简要探析

上述提到唐朝的母训教育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完整家庭,一种是特殊家庭,而这两种教育形式的不同,最主要的体现也就是关于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的变化。

1、唐代时期普遍情况下的母训教育

普遍情况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完整家庭的家教,所谓的完整家庭也就是父母健全的家庭,一般这样的家庭可想而知必然会按照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孩子进行教育。

最大的特点就是“子不教,父之过。”这里非常完整地体现出了父亲健在时的家庭教育情况,封建时期是父系社会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父亲健在时无论是哪个时期都是以父亲为权利的中心。

对于孩子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家庭权利的体现,毕竟孩子的思想教育是一个家庭甚至是家族传承的大事,这样的大事主导权必然是掌握在父亲手中。

不过尽管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母训教育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唐代,女教子现象十分地普遍,而且也有非常多记录在册的成功案例。

甚至有些时候母训教育还会成为决定性的家庭教育。

比如说《河西人物志》中就记载了一个故事“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江遗母,母‘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武孟感激勤学……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使。”

从这故事可以看出母亲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如果这位母亲就一直遵循“三纲五常”,对于自己的孩子只做到了“慈”没有做到“育”,那么武孟想要成材也是希望渺茫了。

再比如“萧俛家行尤孝,母韦氏贤明有礼,理家甚严。俛虽为宰相,侍母左右,不异褐衣时。”诸如此类因为受到母训教育而改变了自己的例子非常之多。

也正是完整家庭中母训教育的特点,那就是在以父权为主的情况下,对于孩子实行监督,督促的教育,要求孩子多读书,重视文化知识的培养。

2、唐代时期特殊情况下的母训教育

另一种与之相对应的必然就是有所缺失的家庭,也就是说没有父亲的家庭教育,在这样的家庭里面,母亲就是一家之主,既要做到母亲的本职又要充当父亲的角色。

而且“寡母抚孤”的母训教育形式是唐代家教中最为人瞩目的一种家庭教育,这样的母亲一般都是烈女一般的存在,也正是母亲之所以伟大的一个原因。

没有丈夫可以依靠,那么家庭的所有责任都要落到自己的头上,不仅要维持家庭的生活,还要养育孩子,教育孩子,这样的“寡母抚孤”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那就是对孩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

一个女子在封建的社会中含辛茹苦地将孩子抚养长大,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说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女性,都是内心,拥有顽强意志的女性。

而且在封建社会女性的活动范围大部分就是家庭,因此女性的意识中就有着极为强烈的家庭道义感与家庭责任感,有些时候甚至是远超男性角色的。

关于唐朝时期特殊家庭的母训教育最为典型的就数唐朝尚书大人景的母亲,李景的母亲郑氏就是一位丧夫的寡母,独自抚养了三位幼子。

史料记载“李尚书景让少孤,母夫人性严明。居东都。诸子尚幼,家贫无……夫人谓僮仆日‘……若天实以先君庆,悯了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回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此未敢取。’”

这里所记载的故事就表现出了一个寡母抚养幼子的无奈与艰难,但是郑氏并没有为此而退缩,反而是一心培养自己的孩子学习,并且一直坚信将来孩子出人头地了,那么自己就不用再受此困扰,也不用再被任人欺负了。

这正是“女体本弱,为母则刚”的最好体现,没有了父亲,母亲就会成为整个家庭的。

女性在那个封建的社会虽说并没有什么地位,但是为了自己的还是要强装刚强,这就是特殊家庭与完整家庭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同之处。

但是从中也不难发现,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所有的母亲教育都十分地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她们或许社会阶层不同,或许文化程度不同,但是在督促孩子学习上却是完全一样的。

三、唐代时期母训教育发展突出的原因探析

既然唐朝时期母训教育能够成为唐朝家庭教育中一个亮眼的存在,那么必然有其原因。

1、家庭教育的自然发展规律促成了母训教育的发展

首先就是自然发展角度来说,母亲是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接触最多,也是最亲近的人,因此母亲的思想观念很容易传递到孩子的认知中。

也就是说教育是孩子接受到的第一教育,这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也是影响深远的教育,只不过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使得人们忽略了这个事实。

但是这个事实却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纵观所有案例不难发现,是有所成就或者三观端正的人,其母亲必然也是慈母一枚,而纨绔子弟的母亲则大多数是宠溺之人。

2、唐朝时期特殊的时代特色促成了母训教育的发展

上述原因是一个普适原理,而唐朝母训教育的发展必然也离不开唐朝的特殊时代背景,唐代时期其实是一个思想相对解放的时代,所以这个时代对于女性也给予了很大的受教育权。

这对于唐代的母训文化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另外在唐朝时期还出现了“怀中有所抱,何必是男儿?”,由此可见唐朝时期已经有了男女平等的意识。

因此在家庭教育上女性的地位必然也就有所提高,虽然还不至于男女平等,但是唐朝时期女性地位确实有很大的提升。

再加上女性本身就有比男性更强的家庭责任感,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更具责任感,所以说唐朝的女性就十分注重自己对于孩子的教育。

《女孝经》中记载“人受五常之理,生而有性,习也;感善则善,感恶则恶,虽在胎养,岂不教乎?”从这就可以看出,唐朝时期女性已经从胎教开始,就已经有意识地开始了家庭教育。

所以说母训文化之所以能在唐朝发展,是因为很多原因共同促成的,在唐朝时期母训教育的重要性就被人们所认知,并且随着唐朝的社会发展逐渐趋于成熟,而唐朝的母训文化也是对现代家庭教育影响颇深的一种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全唐诗补编》陈尚军中华书局

[2]《女论语》若华光绪十四年共赏书局刊本

[3]《世说新语》刘义庆中华书局

[4]《太公家教》敦煌丛书初集

更多文章

  • 同样是汉朝皇帝的姐姐,为何馆陶公主的势力远远大于平阳公主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繁荣的一个朝代。由汉高祖刘邦开启,经历多次改朝换代,千古留名。今天,笔者想向大家介绍两个汉朝公主的故事。虽然她们同为汉朝公主,可两人的政治势力却相差甚远! 前文中笔者提到的这两位汉朝公主一个是馆陶公主,一个是平阳公主。这两位也是在电视剧中常常出现的,那么为什么馆陶公主的势力要比

  • 唐朝尉迟恭,弃暗投明,又如何得到太宗赏识成为一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新唐书》:敬德之来,李世民以赤心付之,桑廕不徙而大功立。君臣相遇,古人谓之千载,顾不谅哉!尉迟恭,又叫尉迟敬德,他是唐朝的开国将领,跟随唐太宗李世民打下了天下,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是一名少数民族,是鲜卑族的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最初的时候,他并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下属,相反,他是李世民的对手。

  • 项羽为何被称为千古无二?他创造了三个历史第一,至今无人能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项羽简介,项羽秒人出装,项羽墓诡异事件

    司马迁经期编入“世家”(皇帝行列),甚至李清照都写诗词歌颂他。现如今,西楚霸王项羽虽然已经去世千年,但他仍然能被称为“千古无二”的传奇,历史上的项羽创造了三个历史第一,甚至到了今天都无人能打破。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古代最强武力 项羽被称为“千古无二”绝非浪得虚

  • 唐代型男“首要”问题-幞头:初唐还得自己绑,晚唐干脆直接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幞头穿戴,唐朝早期官帽,675年是初唐还是晚唐

    在唐代时尚界,有一种单品,是属于唐代型男的。在唐代,如果一个男子出门没戴着它的话,那几乎就跟没穿衣服一样。这件单品就是幞头。幞头,其实可以理解成一种改良的头巾。正是因为幞头是男子头上的必备单品,所以幞头也成为了唐代型男的“首要”问题。幞头,也叫“襆头”、“服头”等,最早是在东汉的幅巾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 诸葛亮麾下的主簿,因为得罪姜维,最终被罢免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一具体来说,杨戏,字文然,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作为益州本地人士,杨戏年少时与巴西人程祁、巴郡人杨汰、蜀郡人张表一同知名于世。杨戏常常举荐程祁,并称程祁的才能为众人第一,因此杨戏得到了丞相诸葛亮赏识。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后,刘禅即位,杨戏当时二十多岁,从州书佐升任为督军从事,负责管理刑罚,执法

  • 吐蕃王活捉一名唐朝大将,准备杀死他时多看了一眼,突然伏地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吐蕃王活捉一名唐朝大将,准备杀死他时多看了一眼,突然伏地大哭,其原因在于这名唐朝大将长得跟吐蕃王的父亲非常相像,所以下不去手,反而奉为贵宾,好吃好喝好招待。大义凛然的王孝杰,既没有归顺也没有丧命,回到自己的阵营中也没有被排斥,反而被委以重任。王孝杰王孝杰说到王孝杰,在影视剧《神探狄仁杰》中,没有作为

  • 周瑜英年早逝,貌美小乔后来是跟谁过?说出来让人难以置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据说小乔在周瑜死后,郁郁寡欢,终生未嫁,为周瑜守墓十四年后归去,终年四十七岁,死后葬于周郎墓附近。 有诗曾描述周瑜死后小乔生活:“香冷金貌,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三国志》中对小乔用了个“纳”字,可以猜测小乔大概是周瑜的妾,或许因为是妾不用忙

  • 吐蕃和唐朝大战200年,为何不打更弱更富的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吐蕃从松赞干布当家后,就获得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兴盛时期。简单来说,吐蕃存在于618年到842年,于唐朝同一年出生,与却比唐朝早死了61年。这样长寿且强大的王朝,在青藏高原历史上,是绝无竟有的。以至于如今的西藏,英文就是从“吐蕃”而来。吐蕃强盛时期,基本上获得了青藏高原大部分土地,同

  • 周瑜英年早逝,貌美小乔后来是跟谁过?答案万万没想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老三国周瑜养伤对话小乔完整版,小乔周瑜赤壁吻戏视频,周瑜死后小乔改嫁谁了

    细读三国就会发现,但凡英雄配佳人,往往随着英雄的落寞佳人的下落也会变得无人问津。就比如说吕布和貂蝉,貂蝉算是倾国倾城了吧,可是在吕布死后却再也没有她的消息,或者说她本就不是貂蝉,又何谈出现或是消失?再比如说诸葛亮和黄月英,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黄月英又去了哪?所以说三国终究是一个女人附庸着男人的时代。

  • 面对巨额贿赂,七品县令却不为所动执意杀人,陈子昂究竟得罪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武人出身,半路进士陈子昂出身并不显贵,但是却家境殷实,是一位有名的阔少爷。正所谓“穷读书,富习武”,陈子昂正如所言,少年时不喜读书,崇尚练武,年少力强,血气方刚的十六七岁,陈子昂闯下了祸事,在与人比武之时,不慎以剑伤人,尽管最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