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吐蕃和唐朝大战200年,为何不打更弱更富的印度?

吐蕃和唐朝大战200年,为何不打更弱更富的印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997 更新时间:2024/1/26 2:28:17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吐蕃从松赞干布当家后,就获得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兴盛时期。

简单来说,吐蕃存在于618年到842年,于唐朝同一年出生,与却比唐朝早死了61年。这样长寿且强大的朝,在青藏高原历史上,是绝无竟有的。以至于如今的西藏,英就是从“吐蕃”而来。

吐蕃强盛时期,基本上获得了青藏高原大部分土地,同时把长期在这片土地及其周围活动的党项族、吐谷浑、大勃律等民族纳入到自己的统治范围。更为厉害的是,安史之乱之后,赤松德赞带领吐蕃乘虚而入,获得了陇右地区,然后在790年前后拿到了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也就是说,吐蕃最强大的时候,获得了今天新疆、甘肃、青海和西藏、四川西部等大片土地,实际的领土范围,不亚于唐朝。

但是,仅仅三四十年后,吐蕃就衰落了,衰落的吐蕃回光返照便是于唐朝缔结友好盟约。不久后,吐蕃陷入内讧瓦解,陇右地区、西域地区在张义潮带领下归附内地,成为唐朝的归义军。

也就是说,从吐蕃兴起的200多年间几乎是一直在和唐朝争夺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

此时,我们不仅想问一句,吐蕃为何要和更强大的唐朝死磕,南面的印度又弱鸡有富裕,岂不是更好吃的韭菜吗?

事实上,这一点吐蕃人又何尝不知道。

公元647年,唐朝大臣王玄策被中天竺劫持囚禁,逃出来后一路跑到吐蕃,向吐蕃借兵1200,又向尼泊尔借兵7000,用着8200人,直接灭了中天竺国。

历史记载,王玄策先后斩杀印度士兵4000多人,附录王室成员12000余人,500座城池投降。王玄策如果愿意,完全可以成为新的天竺王。

不过,王玄策深藏功与名,直接回到唐朝复命,让印度中部多个王国成了唐朝的藩属国。

你以为这就是结束吗?

不不不。

后来赤松德赞在位时,就是从唐朝手里抢走西域的那位雄主。借着到印度获得佛骨舍利的由头,又把恒河流域多个小国灭了一次。

据说,后来赤松德赞仅仅派了四个人,就让印度臣服50多年。

说到这里,我们更奇怪了,吐蕃如果出点力气,直接灭了印度,藏人岂不是就能建立起一个类似于贵霜帝国、孔雀帝国的大帝国吗?

事实上,吐蕃也确实没有这样做。

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三点:1,吐蕃人更适合高寒地区生活,不适应印度的热带气候。

吐蕃人如果愿意,迁居到印度,成为印度婆罗门的一部分,并不是难事。可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被称为“第三极”,而印度则是相当炎热。一个是第三极严寒,一个是热带酷暑,吐蕃人自然无法适应。

2,吐蕃人对青藏高原以外地区以劫掠为目的,印度心甘情愿供奉,自然可以免于战争。

吐蕃从与唐朝的通婚中发现,唐朝是一个富庶且文明的国家,所以想唐朝学习取经自然不可避免。可是,吐蕃也必然会看到丝绸之路和西域的巨大财富,不可能缩手不抢。既然抢,就会有战争,而唐朝适当时代唯一可以对抗吐蕃保护丝路商道的政权。至于印度,刚一动手就磕头投降,供奉所有财物,吐蕃即便是每年冬天都下山抢劫,都不会留下什么历史记录。

3,吐蕃人口太少,对青藏高原以外土地,根本不可能建立有效统治。

吐蕃到底有多少人口?历史学家估计,吐蕃本部人口大约为350万人,如果再加上其他附庸民民族总人口不可能超过1000万。如此小的人口规模,不可能对想唐朝对西域那样组织起巨大的移民队伍和海外军团。所以,吐蕃人口不可能建立起青藏高原以外的地方建立有效统治。即便到如今,整个青藏高原上的总人口也不过1000万,核心的西藏,如今发达经济加持下,也不过350万人。而解放前,西藏总人口才120万。

所以,吐蕃没有入侵、殖民、统治印度,可能主要原因是嫌太热、打不起来、军力不足等。

顺带说一句,近代以后,喜马拉雅山南坡因为人口增加,实力上已经碾压藏人。乾隆时期就有廓尔喀尼泊尔人入侵西藏,到了道光年间克什米尔查谟大公强占西藏的达拉克。从某种程度上说,西藏能出现吐蕃这样的强权,实在是太意外了。

如今西藏人口350万,远低于印度的14亿,连尼泊尔的2500万都差老远了,维护西南边境安全,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大问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周瑜英年早逝,貌美小乔后来是跟谁过?答案万万没想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老三国周瑜养伤对话小乔完整版,小乔周瑜赤壁吻戏视频,周瑜死后小乔改嫁谁了

    细读三国就会发现,但凡英雄配佳人,往往随着英雄的落寞佳人的下落也会变得无人问津。就比如说吕布和貂蝉,貂蝉算是倾国倾城了吧,可是在吕布死后却再也没有她的消息,或者说她本就不是貂蝉,又何谈出现或是消失?再比如说诸葛亮和黄月英,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黄月英又去了哪?所以说三国终究是一个女人附庸着男人的时代。

  • 面对巨额贿赂,七品县令却不为所动执意杀人,陈子昂究竟得罪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武人出身,半路进士陈子昂出身并不显贵,但是却家境殷实,是一位有名的阔少爷。正所谓“穷读书,富习武”,陈子昂正如所言,少年时不喜读书,崇尚练武,年少力强,血气方刚的十六七岁,陈子昂闯下了祸事,在与人比武之时,不慎以剑伤人,尽管最终用

  • 周瑜英年早逝后,貌美如花的妻子小乔,和谁度过后半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周瑜跟随孙策一同攻取庐江的皖城,破城 之后二人分别娶了桥公的两个女儿,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则娶了小乔。孙策是破虏将军孙坚的长子,同时也是孙权的长兄,他是东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世人称他为“小霸王”。在丹徒狩猎时,孙策遭刺客袭击后身亡,年仅26岁,不久后其弟孙权接管孙策的势力。

  • 河南洛阳出土隋唐粮仓,粮仓容量惊人,粮食保存千年还能发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河南洛阳发现天下粮仓,隋唐历史简介,河南洪水发现隋唐粮仓

    自古以来,粮食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品,基本上人类七天不吃饭就会被饿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有很多人都死于饥荒,司马迁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曾写道: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粮食对于人类的重要性。袁隆平教授古代判断一个朝代是否繁荣昌盛,与其粮食产量有直观联系,即使

  • 周瑜的后代,却拥有关羽一样的武力,这位五代名将不同凡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三国帅哥名将周瑜的N代后人,却家道中落,凭武勇奋起于江淮,效命于杨吴。他每战必前,身被数创,自火炙之,颜色不变,俨然关圣再世。他的风雅远逊乃祖,智略却不亚周郎,象牙潭半渡破敌,信州城谈笑退兵,无不显示出大智大勇。李昪代杨,老迈年高、满身伤痛的他心念故主,却无力回天,郁郁而终。他就是杨吴大将西平王

  • 听闻冬天里的一条蛇救了李世民,李渊感叹道:兄弟相杀不可避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我们都知道,蛇在冬天是需要冬眠的。蛇类一般在15℃时便基本不进食,逐渐迁移到越冬场所附近活动。当外界温度下降到8~6℃时,蛇就停止活动;气温降至3~2℃时,蛇就陷入麻痹僵硬状态;如果蛇的体温下降到零下2℃以下或外界气温下降到零下5℃以下时,便会冻死。可是,在唐朝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就发生了一

  • 周瑜死前说要除掉这个人,孙权听了没当回事,12年后差点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在汉献帝时期,曹操通过官渡之战,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这时候的他正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大有一举荡平南方的气势。孙策占据江东后,命周瑜为大都督,统领江东所有水军。孙策去世的时候,曾对孙权说道:“外面的事情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问周公瑾。”可以说他十分的信任周瑜,是把整个江东的命运托付给了周瑜。 周

  • 后唐皇位于后主李煜的爱情与事业有何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后唐李煜个人简介,唐后主李煜在哪里称帝,唐后李煜怎么死的

    公元937年乞巧节,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出生,天生为重瞳,名为丛嘉。公元961年,由于兄长相继逝世,中主六子李丛嘉继位,并改名为李煜,世称后主,立其妃周氏为后,即大周后。乾德二年(964年),后主嫡次子李仲宣卒,其后大周后感伤而逝,李煜撰写《昭惠周后诔》纪念发妻。开宝四年(971年),李煜去除唐号,改

  • 周瑜死前嘱咐孙权,此人不除东吴将陷入危机,孙权不听,结果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瑜是被孙权害死的吗,周瑜说服孙权抗曹完整版,孙权周瑜t0阵容搭配

    忠言虽逆耳,但它利于行,若是不听别人给的建议,不去了解那人为何要这么说;那么自己迟早有一天要为自己如此行事而付出代价。周瑜算是属于顶级之列的才人,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典型的聪慧人物代表,但其实周瑜完全可以与之相媲美,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也是人人都知道的。 周瑜在病重期间,给孙权写了一封遗信,这个在《三

  • 李世民赐死了一名大将,大将死前吃了一块肉,后来子孙动摇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抢弟媳完整视频,李世民母亲窦皇后,广东湛江李世民后代

    单雄信出生于隋朝末年,和徐世勣是老乡,徐世勣是著名的开国元勋,两人从小到大都是好兄弟,两人看不惯隋炀帝昏庸无能,只知道享乐,丝毫不管朝政,所以两人决定要推翻隋炀帝,干一番大事业,两人最初是投靠最大的起义军中最大的瓦岗山,但是后来因为瓦岗山的主人李密无道,所以他们过了一些时日又离开了瓦岗山,重新另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