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面对巨额贿赂,七品县令却不为所动执意杀人,陈子昂究竟得罪了谁

面对巨额贿赂,七品县令却不为所动执意杀人,陈子昂究竟得罪了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016 更新时间:2024/2/12 11:53:49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武人出身,半路进士

陈子昂出身并不显贵,但是却家境殷实,是一位有名的阔少爷。正所谓“穷读书,富习武”,陈子昂正如所言,少年时不喜读书,崇尚练武,年少力强,血气方刚的十六七岁,陈子昂闯下了祸事,在与人比武之时,不慎以剑伤人,尽管最终用钱摆平了事,但此事却给了陈子昂极大的打击,他毅然决定弃武从文。

十六七年一直习武之人,突然要从文,这样的想法太过任性,家人规劝不住也就随了他的愿,毕竟家里不差钱,就随他开心好了。哪知道,几年光景,陈子昂的天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习武之人从文,竟然短短数年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堪称千古奇才。

陈子昂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但是他却并不气馁,反而更有动力,他认为下一次科举他一定能一举取仕。又经潜心学习,陈子昂再次参加科举,这一次他信心满满,以自己此时的学识,绝对不会输给任何人,此次科举他志在必得。然而,再一次的落榜让陈子昂有点茫然,他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学识再渊博,没有深厚的背景也很难考取进士,如果想寒门出贵子,唯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让自己在京城名声大噪,以此来引起唐朝高层的注意,增加印象分。

一日,长安城有人卖琴要价百万,四周围观者多为京城显贵之人,却也觉得这琴要价太高,没人肯出钱购买。陈子昂却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他一掷千金买下了这张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陈子昂随后约请所有在场之人,明日到他住所一聚,一展琴艺。

次日,陈子昂住所处挤满了达官显贵,都想看看这陈子昂究竟有何等音乐造诣,竟然花如此重金购琴。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陈子昂当众将重金购得的琴狠狠摔在了地上。并发出了“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的感慨。陈子昂因为此事名扬长安,他的文采也得到了京兆司功王适的高度肯定,一时间陈子昂在长安之才名,无人能比。陈子昂也因为此次的刻意营销,完成了鲤鱼跃龙门的自我救赎,在下一场科举中,顺利考取了进士。

宦海浮沉,含冤而终

陈子昂的名声传到了武则天耳中,得到了武则天的信赖,特别是陈子昂写得《谏灵驾人京书》,反映民间疾苦,以社稷安危为己任,洋洋洒洒,尽显豪情。武则天大喜,先令陈子昂为麟台字。随后又升为右拾遗,在武则天身边多次进谏,常常得到武则天的召唤商讨国事。然而好景不长,陈子昂的直言敢谏得罪了许多朝中权贵,在两次戍边远征之时,又得罪了主将多次被贬。他的谏言也很少再得到武则天的采纳,时至38岁的陈子昂,那还有半分当年的英雄气概,早被现实折磨得体无完肤,最终在忧愤之中请辞归乡。

陈子昂回到射洪县,他的父亲此时已经老迈,不久于人世。陈子昂尽孝送走老父,在乡里守孝。期间,射洪县令段简突然发难,罗织了不少的罪名将陈子昂下狱。陈子昂以为段简乃是看上了他家财富,于是命令家人以巨款20万贯,以求满足县令段简的贪婪,暂时保住性命。却不想,一向贪婪的段简这一次竟然没收这巨额贿赂,而是将陈子昂坚持入狱,最终,曾经在皇帝武则天身边的谏臣陈子昂,此刻却在狱中叫天天不应,郁郁而终,被一个七品县令无辜冤死。

不寒而栗的隐情

七品县令段简,与陈子昂并无深仇大恨,为何置巨额贿赂不顾,一定要逼死一位曾经在京城为官的同乡?如果段简不是突然得了失心疯,那就一定有不为人知的隐情。

一个七品县令当然没有胆子弄死一位“京官”,毕竟这样的人在朝廷是挂了号的,一旦朝中有朋友追究起来,岂不是祸事一桩?原来,在县令段简的背后,有一只“黑手”在暗中操控,而这只“黑手”的主人,足以让这位七品县令有恃无恐的害死陈子昂,他就是当朝宰相武三思

陈子昂,一个小小的左拾遗,为何会惹怒宰相武三思出手相逼?这就要从陈子昂为官时候说起了。

陈子昂为官期间,利用左拾遗的职位之便,多次向武则天进言,曾经他劝武则天搞文学革新,而他陈子昂革新的首要目标,正是上官仪的“上官体”,这本是推动文学发展的好事,但是陈子昂的运气不好,上官仪的女儿上官婉儿后来参政,一心要复兴自己父亲上官仪的“上官体”,做这件事情之前,首先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除掉极力反对“上官体”的陈子昂。

上官婉儿自然不会亲自对陈子昂动手,因为那样的话就太过明显,恐遭牵连,于是上官婉儿利用自己于武三思的私情关系,希望由武三思出面搞定这件事情。武三思虽然贪图上官婉儿的美色,但是他可不是一个傻子,这种替别人出头的事情,尤其是陈子昂这种曾经在武则天身边的人,他自然不会轻易为上官婉儿卖命,那么他为什么还是答应了上官婉儿呢?

因为武三思身为宰相,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归他管辖,那就是监修国史。而陈子昂却私撰《后史记》,他这样的做法,既违背了唐朝禁止私撰史书的律法,又深深的得罪了武三思。因为史书在唐朝归宰相监修,陈子昂私撰之举,明摆着是认为武三思的国史监修不利,否则他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由此看来,武三思本来就对陈子昂不满,恰巧又能顺水推舟送上官婉儿一个人情,最终就暗中指使了射洪县令段简,将陈子昂稀里糊涂地给逼死了。好在多年以后,段简被杀,陈子昂之冤得雪。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周瑜英年早逝后,貌美如花的妻子小乔,和谁度过后半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周瑜跟随孙策一同攻取庐江的皖城,破城 之后二人分别娶了桥公的两个女儿,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则娶了小乔。孙策是破虏将军孙坚的长子,同时也是孙权的长兄,他是东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世人称他为“小霸王”。在丹徒狩猎时,孙策遭刺客袭击后身亡,年仅26岁,不久后其弟孙权接管孙策的势力。

  • 河南洛阳出土隋唐粮仓,粮仓容量惊人,粮食保存千年还能发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河南洛阳发现天下粮仓,隋唐历史简介,河南洪水发现隋唐粮仓

    自古以来,粮食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品,基本上人类七天不吃饭就会被饿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有很多人都死于饥荒,司马迁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曾写道: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粮食对于人类的重要性。袁隆平教授古代判断一个朝代是否繁荣昌盛,与其粮食产量有直观联系,即使

  • 周瑜的后代,却拥有关羽一样的武力,这位五代名将不同凡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三国帅哥名将周瑜的N代后人,却家道中落,凭武勇奋起于江淮,效命于杨吴。他每战必前,身被数创,自火炙之,颜色不变,俨然关圣再世。他的风雅远逊乃祖,智略却不亚周郎,象牙潭半渡破敌,信州城谈笑退兵,无不显示出大智大勇。李昪代杨,老迈年高、满身伤痛的他心念故主,却无力回天,郁郁而终。他就是杨吴大将西平王

  • 听闻冬天里的一条蛇救了李世民,李渊感叹道:兄弟相杀不可避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我们都知道,蛇在冬天是需要冬眠的。蛇类一般在15℃时便基本不进食,逐渐迁移到越冬场所附近活动。当外界温度下降到8~6℃时,蛇就停止活动;气温降至3~2℃时,蛇就陷入麻痹僵硬状态;如果蛇的体温下降到零下2℃以下或外界气温下降到零下5℃以下时,便会冻死。可是,在唐朝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就发生了一

  • 周瑜死前说要除掉这个人,孙权听了没当回事,12年后差点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在汉献帝时期,曹操通过官渡之战,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这时候的他正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大有一举荡平南方的气势。孙策占据江东后,命周瑜为大都督,统领江东所有水军。孙策去世的时候,曾对孙权说道:“外面的事情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问周公瑾。”可以说他十分的信任周瑜,是把整个江东的命运托付给了周瑜。 周

  • 后唐皇位于后主李煜的爱情与事业有何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后唐李煜个人简介,唐后主李煜在哪里称帝,唐后李煜怎么死的

    公元937年乞巧节,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出生,天生为重瞳,名为丛嘉。公元961年,由于兄长相继逝世,中主六子李丛嘉继位,并改名为李煜,世称后主,立其妃周氏为后,即大周后。乾德二年(964年),后主嫡次子李仲宣卒,其后大周后感伤而逝,李煜撰写《昭惠周后诔》纪念发妻。开宝四年(971年),李煜去除唐号,改

  • 周瑜死前嘱咐孙权,此人不除东吴将陷入危机,孙权不听,结果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瑜是被孙权害死的吗,周瑜说服孙权抗曹完整版,孙权周瑜t0阵容搭配

    忠言虽逆耳,但它利于行,若是不听别人给的建议,不去了解那人为何要这么说;那么自己迟早有一天要为自己如此行事而付出代价。周瑜算是属于顶级之列的才人,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典型的聪慧人物代表,但其实周瑜完全可以与之相媲美,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也是人人都知道的。 周瑜在病重期间,给孙权写了一封遗信,这个在《三

  • 李世民赐死了一名大将,大将死前吃了一块肉,后来子孙动摇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抢弟媳完整视频,李世民母亲窦皇后,广东湛江李世民后代

    单雄信出生于隋朝末年,和徐世勣是老乡,徐世勣是著名的开国元勋,两人从小到大都是好兄弟,两人看不惯隋炀帝昏庸无能,只知道享乐,丝毫不管朝政,所以两人决定要推翻隋炀帝,干一番大事业,两人最初是投靠最大的起义军中最大的瓦岗山,但是后来因为瓦岗山的主人李密无道,所以他们过了一些时日又离开了瓦岗山,重新另觅明

  • 周瑜死之前嘱咐孙权:此人不除,东吴必危!孙权不信,结果后悔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不仅仅只是武将的天下,那些文人也是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刘备身边的诸葛孔明的。岂料邢道荣是个喜欢了解天下大事或新闻的人,他什么都知道,竟然来了一句“赤壁之功乃是周瑜之谋,你诸葛匹夫来这吹什么牛逼啊?”一句话噎得诸葛亮狼狈退回军中。 说起周瑜这位东吴的文武双全的人才

  • 吐蕃放弃肥沃的印度次大陆,一直和强大的唐朝僵持,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吐蕃王朝简介,吐蕃御方,吐蕃到底读fan还是读bo

    公元620年到公元630年唐朝与突厥发动战争,东突厥灭亡,公元642到公元657年两国再次交战,西突厥灭亡,此后唐朝与边界上的各个国家都交过手,比如契丹、吐谷浑、高句丽还有吐蕃。而吐蕃作为唐朝的劲敌屡屡进犯唐朝,而唐朝与吐蕃交战也是胜多败少,吐蕃位于现在的西藏地区,和唐朝是交界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