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历史刻意忽略的吕不韦,他对秦朝统一的贡献甚至超过商鞅

被历史刻意忽略的吕不韦,他对秦朝统一的贡献甚至超过商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835 更新时间:2024/1/22 2:39:58

实际上,吕不韦虽然是商人出身,但在秦国大权独揽期间,给秦国的战略做了一次大调整,这次调整直接扭转了秦国超过三十年的战略瓶颈。秦国自从白起鄢郢之战后,楚国被打垮,秦国就已经奠定了一强六弱的局面。再到长平之战,更是让天下再无一国可以独立对抗秦国。然而,虽然看起来秦国席卷天下已经势不可挡,可事实上从长平之战到灭韩的三十多年间,秦国向东的扩张举步维艰。先后在邯郸之战、肥之战、番吾之战中被东方诸侯击退,虽然一直有零零碎碎的领土收入,但却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范睢提出“远交近攻”用来取代魏冉的战略,其实就是一种秦国试图打破战略瓶颈的尝试。在某种意义上,远交近攻做到了极致,尤其是长平之战后。如果能一举灭赵,秦国的统一恐怕是可以提前的。但面对公子无忌,秦军惨败,不但空国内动员百万民众打下来的那些土地丢了,还跟着丢了一部分早就占领的河东之地。

范睢从执政到被杀,秦国虽然进一步扩大了优势,但这种优势依然并不明显。公子无忌依然可以率领诸侯军队打得秦军不敢出函谷关。范睢让秦国占到了便宜,但没能打破秦国的战略瓶颈。这时,吕不韦出现了。吕不韦是商人,所以他很明显的意识到了秦国与东方六国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秦国的领土已经扩张到了黄河中下游,这里是天下最肥沃、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可是如果这里的人始终把秦国看作“虎狼之师”,极度仇视,那么秦国的扩张将举步维艰,阻力非常大。

范睢也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他的策略非常简单,并且相当高效:杀。杀的血流成河,尸骨如山,头颅遍地是秦军的军功章,这样东方诸侯就会心惊胆战,望风而逃,最后束手投降。“非独攻其地,亦攻其人”。战争不仅仅要夺取城市,夺走土地,还要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最终,这一战略在长平之战达到了顶点。

然而,光靠杀能让天下臣服吗?这么简单粗暴的手段,只能激起反作用。前262年,韩国要把上党割给秦国,上党的韩人拒绝降秦,转而投赵,这件事成为了长平之战的导火索。前256年,秦灭西周公国,“周民东亡”,大批周国遗民逃向东方,拒绝成为秦人。事实就是如此,秦国确实强大,但他无限制的暴力虽然一时会让人恐惧,但也只会增加东方六国对秦国的仇恨,最后激发强烈的反抗。

所以吕不韦改变了从范睢开始的杀人策略,准备缓解秦国与东方六国在认知上的矛盾,让六国不再视秦国为异类,不再反对畏惧秦国的统治。这样,他们对秦军的抵抗力度会大幅度减弱,秦国就能突破战略僵局,最终统一天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吕不韦在前248年左右,废除了商鞅时已经施行了一百多年的斩首授爵制。这样,在东方六国眼里,秦人就不再是腰上别这敌人头颅的野蛮人,而是司空见惯的诸侯兼并战争了。不但不再肆意屠杀,也妥善对待战败者。

比如前249年,秦灭了东周公国,仍然赐其土地,让其继续祭祀祖先;前241年,秦灭卫,让卫国王族迁徙到野王县,继续当卫国国君,虽然是傀儡。

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

拔卫,迫东郡,其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

吕不韦的改革可以说效果非常好,前30年间的举步维艰,在最后十年里忽然摧枯拉朽了。三晋防线瞬间崩溃,只有伐楚出现过了波澜——而伐楚的意外,在于秦国内部楚系外戚的叛乱,这时候吕不韦依然被逼自杀了。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最后一个齐国的国王齐王建为什么干脆利落的投降了?因为秦国允诺,如果举国投降,秦国就封他五百里的土地颐养天年。齐王建接受了这个条件,一个在位四十四年的国王不会这么天真,之所以相信就在于东周公国和卫国的先例在前,他们被灭国后依然活得好好的,仍然祭祀自己的先祖。所以,齐王建干脆地投降了。

不过齐王建不知道的是,灭东周公国和卫国时,秦国执政的是尚父吕不韦。可现在秦朝的执政者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了,于是齐王建被活活饿死了。所以说,吕不韦其实对秦国统一天下有非常大的贡献,甚至超过商鞅,然而因为他与太后私通的关系,让秦始皇把他的贡献全部隐藏了起来。

更多文章

  • 端午节并非是纪念屈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吗,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短句,端午节到底是不是纪念屈原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著名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篇的奠基者。[var1]公元前278年,由于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屈原在极度绝望,悲伤,愤恨的情况下投江自杀,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5月5日,后人为了纪念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设立了端午节。但是关于端午节是

  • 都不是大一统王朝,为何赵宋被称宋朝?而曹魏却不能代表三国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魏晋风流,这里的魏,其实指的就是三国时代。魏国作为称霸中原的北方政权,俨然已经取代了蜀汉和东吴,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代表。可是魏没有被称之为一个朝代,而多年以后,赵宋王朝,只占据了南方大部分地区,燕云十六州还在辽金手中,所以他们也没有完成大一统,却被称之为宋朝,这是为什么呢?01曹魏之所以称不上一个朝代

  • 被误读的桂陵之战:齐国没有打败魏军主力,庞涓也攻破了邯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孙子知兵,翻为盗憎。膑足口行冤,坐筹运能。救赵存韩,军振威棱。削诸丑类,夫差马陵。功镂鼎彝,书揆缄藤。龙豹之韬,何愧典刑。——陈元靓《事林广记后集》魏国的称霸,离不开魏文侯的文韬武略。魏国的衰落,离不开魏惠王的四处征战。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征战本无可厚非,但战争并不是儿戏,需要强大的国力进行支撑,而当

  • 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和张飞单挑不分胜负,却被赵云一枪刺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云为什么叫张飞三哥,赵云张飞法正走枪还是盾,姜维赵云张飞

    邢道荣是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虚构人物,正史并不得见,为零陵太守刘度部下上将,他的出场也显得十分 呆萌,在第五十七回,发生在刘备夺取荆州四郡期间。孔明率军来之前,道荣还曾毛遂自荐自己有梨花开山斧必能大破刘军,不同于大部分将领的狂妄无知,也正以此,他一出场便引起人们对他的注意。其实当时刘备带去兵不

  • 陈馀若听此人的计策,韩信必败,后来韩信攻燕国,此人出谋划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背水一战打败赵军并杀死了陈馀,在这场战役中陈馀本来是有机会赢的。陈馀有一个谋士叫做李左车,他曾经对陈馀说:第一,韩信来征讨我们必然会经过井径关,但那里地势险峻道路狭窄,军队想要通过的话必然会把战线拉的很长,将士们几乎没办法并列而行。第二,韩信远道而来,在我们这里没有他的粮食储备基地,所以韩信十有

  • 班超让新西域都护任尚给各国走后门,任尚不肯,最终东汉失去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任尚传,班超之死真相揭秘,班超在西域有哪些作为

    班固弃笔投戎东汉时期,朝廷的各项收入与军队的强度都远远不及西汉,再加上汉光武帝刘秀立下了“与民休息,不要劳师远征收复西域”的政策,所以东汉从没在西域事务上耗费任何人力物力。西域各国臣服刘姓王朝达一百多年,服从中原的思想根生蒂固。王莽之乱时中原无力顾暇西域,龟兹国假借皇命做了老大,汉朝这才失去西域。班

  • 曹操实力远胜刘备,诸葛亮为何不愿投奔?刘备虽弱,可有一个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三国这段历史的人,对这样一个问题不会陌生,就是诸葛亮一生都以曹操为自己的敌人,誓死北伐要恢复汉室。曹操爱才有目共睹,他曾多次发布求贤令,甚至能容忍有杀子之仇的张绣。再比如徐庶,也投奔了曹操。三国时期有名的谋士,几乎都投到了曹操麾下,唯独诸葛亮选择了颠沛流离的刘备,并且尽全力辅佐刘备抗曹。诸葛亮究

  • 白起死的太冤了,范雎一句话就让秦王起了疑心,随后杀了白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白起死前说了什么话让范雎下台,白起范雎关系,秦王为何杀害白起

    [var1]一般来说,武官大多只负责上阵杀敌,懂得排兵布阵方面的知识即可,大多数也不会去过问朝堂上的尔虞我诈,可是文官却是凭着一张嘴来吃饭的,他们所说的话有的是出于对江山社稷的考虑,有的则是出于自己的私心,说出来的话往往虚实难辨,却能够陷人于水火之中,可见言语的力量有多强大。[var1]我们都知道秦

  • 历史上最厉害的谋士排行,诸葛亮排在第7名,第一名后无来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也有许多著名的谋士,他们不仅聪明,而且胆识过人。尤其是两个高智商谋士之间的较量,让人看着特别痛快。不过说到底,提到谋士两个字,很多人就会先入为主想到诸葛亮。诸葛亮确实很厉害,是个有实力的人,不过当历史上最厉害的谋士排行出现时,诸葛亮却只排在第7名,而第一名后无来者。第十位:王猛王猛,字景略,他

  • 给二弟关羽报仇雪恨?快来看看刘备讨伐吴国的五个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广为流传的为关羽报仇的说法只不过是刘备五个必须进行夷陵之战的理由之中最后的那个而已。[var1]刘备占领了益州,可是说好还给孙权的荆州不仅仅不还,还派了大将关羽镇守。隔壁的孙权看着刘备,逐渐明白过来,这个昔日自己的好战友已经变了,不会还给自己荆州了。但是对于吴国而言,此时的荆州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