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莽改革后的面貌,人民生活富裕,为何还逃不过被刺杀的命运?

王莽改革后的面貌,人民生活富裕,为何还逃不过被刺杀的命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076 更新时间:2024/1/25 20:55:49

这些王朝的短命,无一不和统治者骄奢暴政,以及上层政权的斗争有关,比如李自成建立大顺王朝42天即被反杀,秦始皇一统天下,秦朝也仅存在14年二世而亡.

可是历史上有一个短命王朝的灭亡原因却十分独特,竟因为皇帝好心办了坏事,但它的独特之处是没有穷人,这一点也带了后世褒贬不一的评说。

出身名门贵族 却节俭勤奋低调隐忍

王莽生于公元前45年,此时的西汉,皇帝软弱无能,中央集权衰微,外戚势力增大。

而王莽的家族就是权力最盛的外姓族,他的姑姑是汉元帝的皇后,并且生下了皇子汉成帝。

汉元帝一生功绩寥寥,去世得很早,留下了遗孀,而汉成帝年龄很小,皇后王政君趁机垂帘听政,朝中大将皆为王氏宗亲,9人封侯,5人担任大司马。

但是,王莽在这样的名门贵族中生存却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留下孤苦伶仃的王莽,所以他从小就在夹缝中生存,不能像其他贵族子弟那样招摇挥霍。

家庭原因,让王莽过早接触了政治斗争,因而他比较早熟,他学习孔孟之道,更加陶冶了救世济民,心系天下的情怀。

他似乎成为世家贵族中的清流,隐忍低调,尊敬长辈,刻苦勤奋,饱读天下诗书才华横溢。

年少成名品德兼修 位极人臣权倾天下

王莽靠着自己的才华,很快在众多同姓贵族子弟中脱颖而出,深受姑姑王政君的喜爱。

他年仅23岁就已经在中枢机构任职,在朝廷当职期间,王莽并没有骄傲自大,依旧像以前一样夹起尾巴做人,立志为王氏家族争光。他的“谦卑能干”人设一立就是几十年。

在朝廷当官的这些年中,王莽并没有脱离群众,他逐渐看清了王公贵族的腐败,视百姓为鱼肉任意宰割,也就此在心中萌生了“平均”思想和消灭贫困的愿景。

奇怪的是,王莽这个公子哥的心中竟然由衷地同情他的下层人民,产生了类似净饭王太子的恻隐之心。

王莽的确是一个心系天下有政治抱负的人,正如杜甫所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从小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加上过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让王莽更加轻视物质享受而重视人生价值,他经常散家财救济穷人,事事为百姓考虑,在民间的口碑也非常好。

将扶贫视为一生目标 一举政变建立新朝

虽然王莽常年恭敬,即便掌握了权力还总是谦虚地把利益分给大伙共享,经常为皇帝歌功颂德。

但其实王莽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毒死了庸碌的汉平帝,留下年仅两岁的汉宣帝,他敏锐的政治嗅觉告诉他时机已到。

公元9年,距离王莽辅佐新王四年之后,他很快发动了政变,逼迫汉宣帝禅让,废掉了幼子皇帝,自立为新朝皇帝,建元“始建国”,这就是被称为“王莽篡汉”的重大历史事件。

建立伊始,他就开始马不停蹄地进行政治改革,史称“王莽改制”。也正是因为这次改制让王莽留下了褒贬不一的名声。在现代人看来,他的改革方案都很“现代化”,超过了当时的时代局限,甚至有人猜测王莽是不是现代穿越者,回去改写了历史。

新朝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它将西汉东汉分割,王莽失败后东汉建立,但恢复的汉朝像是被施了魔咒,没多久也灭亡了。

大刀阔斧搞改革 力图消灭贫困全民富裕

王莽改制的动机是依照着早年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财富分配不均的痛恨。

他亲自上阵,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希望在他统治的新朝能够人人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正如孔子所言“不患寡而患不均”,王莽认为一切社会的矛盾冲突都来源于地主贵族对贫民的压迫,如果大家都富裕了,王朝统治自然就经久不衰。

这些思想使得王莽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第一人”,打土豪分田地,王莽竟然比近代的马克思早两千年认识到这个问题?这看似更加坐实了王莽穿越论。

王莽改制的主要措施有土地分给农民,削减地主土地,抑制土地兼并,施行井田制,发展国有制经济,不得买卖奴隶,征收商税,盐铁酒官营,推行新币更改行政区划等。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土地改制的政策,一夜之间举国欢腾,农民终于不用再流离失所,为地主富绅卖命,王莽真是一个心系百姓的英明君主。

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轻徭薄赋,还允许干一点小生意,很快生活风生水起,贫农变富农,全国上下没有贫困户。

而地主的土地被剥夺,他们的财富被分给了普通百姓,王莽改制实现了一个社会生产资料的平均分配,贫富差距被缩小,人们的生活犹如桃花源般舒适自在。

而土地国有化意味着,国家能掌握土地资源,不会再被土地兼并,百姓的生活也有了保障,一切的改革都指向“社会主义”标志。

诚然,这些构想是非常美好的,新朝的前两年百姓确是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日子,整个社会没有穷人。

可是好景不长,这些改革在实施上出现了重大失误,也为不久后的新朝颠覆埋下隐患。

盲目大力度改革 他成为孤家寡人

属于王莽的孤独才刚刚开始……王莽早年在世家大族眼中塑造起的好形象轰然崩塌,那些曾经支持他的人也都纷纷倒戈,他们似乎看到了王莽谦卑皮囊下的野心勃勃。

王莽的改革政策动了贵族们的利益蛋糕,他们自然不能善罢甘休,虽说王莽贵为一国之主,但他的政权不稳,还得需要贵族外戚的加持,而这样无异于与他们兵戈相向。

荀子说“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么既然贵族反对王莽,百姓们总会支持他吧?

实则不然,民间对王莽的改革政策也怨声载道,他恢复了已被淘汰的原始货币,几年之内更换多次,让民间经济处于停滞,百姓生活水平下降,反而让投机分子钻了空子。

井田制度导致生产力降低,严重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农民获得土地后不但没有富裕还返贫了。

有的还遭到地主恶霸的勒索敲诈,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朝廷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些。

地主不允许雇佣农民奴隶,而种地又养活不了家庭,百姓没了收入来源,返贫后的百姓妻离子散,甚至易子而食,民间景象苦不堪言,哀鸿遍野。

另外,王莽在改革执行中操之过急,用人不当,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真的到了基层,这些政策的美好愿景已经被扭曲的不成样子,成了压迫百姓,助长起义之势的熊熊烈焰。

国家兴衰,在于人心向背,自此,王莽的改制变得一塌糊涂,他失去了各个阶层的支持,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北边有赤眉军,南边有绿林军,全国上下纷纷起来反抗,形势大乱。

起义大军攻入长安 辉煌时代就此落幕

正如唯物主义所讲,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就算拿着再先进的政策思想,在不恰当的时代加以运用,结局悲剧可想而知。

而我们深究王莽改制的内容,不难发现,这些并不是什么“穿越者的创造”而是恢复旧制的一种体现,它体现了一种尊礼复古的思想。

王莽经常标榜自己是舜后代,这就意味着他希冀社会能倒退到奴隶制,西周以前,然而铁器牛耕的使用,时代车轮的滚滚向前必然无法让他如愿。

他的改革过于激进,涉及范围太广,企图在短时间内达到速成的效果,欲速则不达。王莽的幻想终将被现实击得粉碎,他被自己的改革政策反噬了。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在乱军之中,有人刺杀了王莽,新朝改制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不过据说王莽死后,也有无数崇拜者随他而去,王莽带着他的满身荣耀和故事走远了,留下了后人无限的猜测和遐想。

从此,王莽成为乱臣贼子的象征,被历代正史钉在了耻辱柱上,但他的头颅却被保存至今,可见封建君主对他的重视程度。

虽然新朝只存活了16年,但是它却是是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有那么短暂的时刻,王莽是天下万千穷苦人民的救世主,他也曾让他们过上好生活,也曾给予他们希望。

在他统治的时代,有那么一个高光时刻是全国无穷人,人人富足安逸,这是后来的君主都难以达到的。

这是王莽对于封建地主统治发起的一场离经叛道的挑战,直到今天他的一些思想仍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连胡适也说“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到现在也没人替他说句话”。

更多文章

  • 秦军带甲百万,秦国谋士云集,武将辈出,顶配阵容助秦始皇统一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剧照前言一直有一些专家认为,秦始皇能够实现统一,与秦朝几代君王的努力密不可分,甚至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即便当时不是嬴政,换做其他人秦朝也能够实现统一,原因就是秦国国力已经非常强,这种说法实际上并不准确。[var1]▲剧照秦始皇如果不是一个谋略胆识过人的君主,或者秦始皇麾下没有聚集一群猛将,

  • 王莽建立新朝后,做了15年皇帝,15年他做了什么竟导致身首异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莽死后谁做了皇帝,王莽建立的新朝延续几年,王莽之前的各皇帝关系

    这是白居易评价王莽的诗,太多野史给王莽冠了许多污蔑称号,让后人对这个皇帝没多少好感。单从品行上,历代皇帝比他做的好的真心不多。王莽,夹在西汉和东汉之间新朝皇帝,可以说命运多舛。父兄早逝,孤儿寡母在庞大的家族中地位寒酸,虽说有个姑姑做了太后,可她侄子很多啊,不过王莽在他所有侄子里确实另类,别的侄子骄奢

  • 秦国攻打韩国时,为何同盟的其他五国不去救援?只因有此人这一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var1]公孙衍曾游说天下各国,试图联合六国之力而灭秦。战国末期,秦

  • 王莽币政改革:扰乱经济秩序,引发“经济危机”,短命的新朝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王莽及“托古改制”西汉后期,元、成、哀、平四帝时,在汉武帝时被压制的豪强重新被统治者认可,再次获得经济和政治上的特权。因此豪强们大量兼并土地、买卖人口,造成了西汉晚期社会大量的人口失去土地沦为流民,而流民又被豪强强占沦为奴隶。汉成帝甚至直接参与到土地买卖之中。上行下效,外戚、官僚、宦官纷纷与豪强

  • 秦国逐个灭掉五国,只剩下齐国的时候,齐国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是怎么打败齐国的,齐国是寡人的齐国,秦国公主从齐国回来诉说齐国繁华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赢得一方自然得意至极稳坐高位,但失败者往往处于一种战战兢兢的状态,这其中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事件恐怕是清朝时九子夺嫡的场景。当时四王爷继位成为雍正帝后,对其他的兄弟可谓是赶尽杀绝。也许是最狠不过帝王心,但道理上来说这是必须的一步。因为既然夺嫡的情况如此激烈,兄弟情义自然不顾了,留有后

  • 王莽真是穿越者吗?若不是,为何他的头颅被历代皇帝收藏近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王莽最大的污点就在于“篡位”,公元9年1月15日,54岁的王莽通过皇太子孺子婴禅位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即新始帝,开了我国史上通过禅让作皇帝的先河,也是除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外,另开篡夺之例。篡位一事是封建王朝中影响最为恶劣的事情,正如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朱棣夺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即便他在位期

  • 秦国名将王翦打仗有个习惯,秦始皇都觉得肉疼,但还不能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却有一点习惯,让始皇帝肉疼不已。[var1]少从始皇,早露头角王翦的生卒年龄皆不可考,《史记》上只记载了他是频阳东乡人(今属于陕西)。但我们可以透过一件记载在《史记》里的故事稍稍地推测出王翦的年龄,就在秦国准备出兵灭楚之前的军事会议上,秦始皇问麾下的将领各自需要多少兵力,这时少壮派将领李信说我只需要

  • 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帝当成宝贝,珍藏了272年,它有何特殊?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从古时候流传至今的珍宝不计其数,而其中的每件珍宝都代表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但同样有众多珍宝直到今天依旧流落在外,在国外博物馆当中展览。而在我国古时候,有部分奇怪的珍宝令人无法理解,就如同王莽的头颅一般,一直珍藏到了公元的272年,历代东汉的帝王都将它作为宝贝珍藏

  • 秦国有一个习俗,为其他国家所不齿,为何连商鞅变法都改不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国图一、习俗产生的原因。这一习俗产生的原因,就与秦的由来有关了,秦自前898年,善于养马的嬴非子在甘肃清水一带立国,立国号为"秦"。立国以后,就同周边的西戎狄人部族争斗不休,秦统一天下以前,这种斗争或大或小,或间歇或连续,或如火如荼,或死灰复燃,基本上就没停止过。双方打了数百年之久,既

  • 王莽建立新朝后,当了15年的皇帝,这15年里,他都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王莽出身于西汉外戚世家——魏郡王氏,其父为西汉新显王王曼,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孝元皇后)是他的姑姑。可以说,王氏家族在西汉时期是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其家族中被封侯的就有9人,担任大司马的也有5人之多,至于将军、列侯和其余官职等人,更是数不胜数了。然而也正因如此,族中很多人的生活日益奢侈,整日沉迷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