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75年蒋介石猝然去世,张学良苦想3天,葬礼上送出16字挽联

1975年蒋介石猝然去世,张学良苦想3天,葬礼上送出16字挽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551 更新时间:2024/1/23 2:11:44

临死之际,蒋介石依然交代儿子蒋经国说:“不可放虎!”

“虎”指的是曾经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

蒋介石去世的这一年,张学良也早已经被他软禁了半辈子,很多人都觉得蒋介石一死,张学良有希望恢复自由,可是蒋介石这一句话,显然断绝了人们的念想。

政见不合

蒋介石死去几个小时之后,张学良接到了电话通知。

听到这个消息,张学良没说话,只是非惊讶地瞪大了双眼。他可能也没有想到,蒋介石就这么突然死了。

按理说仇人死了,张学良应该十分高兴才对,但此时此刻不知为什么,张学良的心情反而沉重起来。

随后他独自走进了书房,说自己过几天要去吊唁蒋介石,还说要给蒋介石送一副挽联。

可是张学良却不知道该在挽联上写些什么,他和蒋介石之间故事实在太过复杂了。

东北易帜后,张学良成为了蒋介石的下属,当时蒋介石说的十分好听:“此后修内对外,建设万端,匡济艰难,纳民轨物,愿与诸兄共策之。”

虽然从结果上来看,这些承诺蒋介石一句都没有做到,可是在张学良刚刚投靠蒋介石的时候,蒋介石对他的确是非常好的,不仅非常信任他,还允许他继续掌握着东北,各种好处也是从来没有落下过。

所以在短暂的时间里,他们也的确是亲如兄弟。

但是对于蒋介石而言,他给张学良的这些好处,目的无非是两个字——拉拢。

张学良的政治影响力太大,手上有军队,蒋介石不得不对他客客气气,但是这种和平的表象在1936年被彻底打破了。

那年东北三省已经沦陷,张学良和几十万东北军都失去了家园。

在他们心里,抗日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尤其是张学良当年因为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白白失去。张学良始终意难平,在他内心里一直很想再打回东北,洗雪当年的耻辱。

可蒋介石跟张学良想的却并不一样,蒋介石想要保存自己的实力。

抗日在蒋介石心里并不是排在第一位的事情,面对国家的生死存亡,蒋介石反而显现出了逃避的态度,这让张学良非常不满。

西安事变

在蒋介石来到西安之后,两个人为这件事情时常爆发争执。过去很多事情存在矛盾可以商量,但是抗日这件事情是没有商量的地的。

在几次劝说蒋介石未果后,张学良终于下定决心要发动兵变,扣留蒋介石,然后逼蒋介石抗日。这是万不得已的办法,于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了。

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当然也改变了张学良自己的命运。

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在重重压力之下,不得不同意和共产党合作,将抗日放在第一位。

不久,蒋介石恢复了自由,出于大局,张学良还是对蒋介石十分尊重。

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他更是决定亲自把蒋介石夫妇二人送回南京。

当时张学良没有把这件事情想的太严重,他考虑过蒋介石会因为这件事情怒不可遏。可是当下抗日大局为重,蒋介石即便想报复,也总得先忍一年半载。

但蒋介石却没打算再忍,一到南京,蒋介石就派出特务将张学良监视起来,限制了他的自由,并表示要把张学良送到军事法庭接受审判。这时,张学良才意识到大事不妙。

对张学良而言,这是个错误的决定。他手中没有带军队,到了南京之后完全成了笼中鸟,任人摆布。

不久,在蒋介石的命令之下,南京军事法庭宣判,张学良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但是蒋介石又假惺惺的说:出于仁慈,便不把张学良关进监狱了,只是要对他严加管束。

所谓的管束,就是软禁,而且是没有期限的软禁。

自由无望

在被软禁的日子里,张学良每天都在期盼着自由,可是他的期盼在时间的流逝之中慢慢落空。

到了抗战结束时,张学良已经不敢奢望蒋介石会还自己自由了。

甚至蒋介石兵败在即,还提前把张学良送到了台湾。目的很明显,哪怕蒋介石失败了,失去了大好江山,张学良也别想恢复自由。

张学良被软禁在台湾的时候,蒋介石曾经试探过张学良的态度,并表示自己是宽容的,愿意放下当年的事情。

可张学良已经不想再和蒋介石谈这些无谓的空话。他知道,不管嘴上说的再好听,蒋介石都不会让自己的境况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只要蒋介石活着一天,自己就永远都是阶下囚。

蒋介石也的确从未想过把自由还给张学良。在蒋介石心里,张学良永远都是敌人,是一个需要防范的对象。

蒋介石在一次次的权力斗争之中,早已经变得血麻木,对于自己的敌人,他向来是使用最残酷的手段进行报复。

之所以这么多年不杀张学良,只是软禁,无非是考虑到张学良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蒋介石不想找麻烦,但是又不愿意让张学良好过,所以选了软禁这样一种折中的办法。虽然留着张学良的性命,可是这样无休止的软禁比直接将张学良杀死更加残酷。

在漫长而无望的等待之中,张学良也已经变得白发苍苍。

当听到蒋介石死去的时候,张学良的内心虽然震动,但却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

在书房中苦思冥想了三天之后,张学良才想出了一副16个字的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张学良把这副挽联带到了葬礼上。

也许,这16个字,足以总结张学良和蒋介石半生的恩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同是手握重兵?为何李世民敢造李渊的反,朱棣却不敢反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建皇权社会,龙椅之上的九五至尊的黄袍,就是绝对皇权的象征。高贵如皇子、卑贱如乞儿、权势如贵戚、贫困如庶民……。不论阶层身份,在权利的诱惑之下都敢于豁出性命,违背道德礼教的束缚。只为垂涎那尊贵的帝位,在风口上抢食分一杯羹。莫若说各朝各代末期,乱世之相凸显,中央尚未倒台,各个藩王军阀便迫不及待自立为

  • 同时代的较量:宋仁宗输给了大他七岁的李元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元昊个人简介,李元昊儿子宁令哥,李元昊写给宋仁宗的一封信

    从景佑开始,宋仁宗得以亲政,这时的他才成为大宋真正意义上的至尊圣人。亲政的前期,他怀抱憧憬,但是因同时代的李元昊,宋仁宗亲政的表现暗淡无关。可以说宋仁宗输给了同时代大他七岁的李元昊,宝元和康定两个年号使用极短,更是李元昊一手造成的。 宋仁宗剧照 一、同时代的较量:宋仁宗输给了大他七岁的李元昊宋真宗咸

  • 太祖赵匡胤借宴请重臣收回兵权, 却唯独遗漏此人, 终被其成功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赵匡胤的成功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乱世出英雄,赵匡胤就是在乱世当中出生的,后来跟着柴荣一起打天下,但是最后赵匡胤还是靠着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所以赵匡胤的心里知道,当初和他一起开国的功臣都是非常厉害的一群人,如果他们有二心的话,那么他的天下就不是他的了,而且他的下场也会非常的惨。所以赵匡

  • 夏紫薇的历史原型,乾隆的皇四女,真实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1997年,当知名小说家琼瑶来到北京东便门外的“佛手公主坟”游玩时,不禁对这位公主的生平逸事产生了兴致,继而激发起了创作的灵感,于是,《还珠格格》这部佳作便在琼瑶的笔下诞生了。 擅长写浪漫言情小说的琼瑶是个史学修养极为深厚之人,她在提笔撰写小说之前,往往都会把拟定好的历史背景、人物的现实原型反复研

  • 朱棣登基那天,两女子在秦淮河自尽,查明身份后,朱棣出离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那就是他继承的是朱元璋的皇位,这一切与建文帝无关,为此他还把建文帝的年号给废掉了。当然此时他已是一言九鼎,朝堂上下也没有人敢对此有何非议。然而就在他当皇帝的那天,偏偏有两个女子不应景,投进了秦淮河里自尽。在查明这两个女子的身份后,朱棣暴跳如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接到案子的应天府尹很是左右为难,

  • 她是雍正最忘不了的女人,雍正后宫中唯一的皇后,不是纯元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说历史上雍正对年妃非常的宠爱,可是他最爱的除了大清的江山之外,就是他的发妻,她比雍正小三岁,在十岁的时候就被康熙指婚嫁给了雍正,放在现在来说,还是刚接受青春期教育的初中生,而在古代,那个年龄是正好适婚的年龄,如果超过十五岁出嫁是不符合规矩的。在甄嬛传中的乌拉那拉氏.宜修就是纯元皇后和乌拉那拉氏两

  • 在清朝很多格格出嫁后都没有后代,背后的原因说出来十分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格格后代现状,霞儿格格有后代吗,爱新觉罗格格后代资料

    在清朝格格们出生后,基本上都是由奶妈来照料,当格格出嫁后, 基本上驸马在没格格统一的情况下,是不能同床共枕的,所以格格们想让驸马过来需要花费很大的周折,甚至花钱贿赂管家和奶妈。而清朝的公主们因为从小便受到封建礼仪的熏陶,加上身份尊贵,在出嫁后,驸马一方的家人见到公主后还是要行礼的,而且生活上公主想

  • 在清朝官员跪拜皇帝时,为啥要先拍两下袖子?这个举动大有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旗装的袖子窄而瘦,袖口有一处上翻的护盖,称为“哇哈”,不用的时候挽起来露出手掌,需要的时候就放下来,这样既可以保护手腕,又可以防寒保暖。而我们看到的拍袖口实际上是一只手沿着另一只手的小臂从上往下把“哇哈”翻下来,并不是真正的拍打袖口,这种礼节叫“放哇哈”。 满族人为了表示对上级的尊重,在拜见上级

  • 周倜分享:孔子博物馆《日出东方——山东古代礼乐文明展》特展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日出东方——山东古代礼乐文明展孔子博物馆特展系列之三周倜分享周倜,男,汉族,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现为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古玩商会副会长,齐鲁古玩商会常务理事。周倜是一位实力派鉴宝专家,业余时间多年游艺学习于各大博物馆,积累了不少博物馆藏品资料,乐艺会特设专刊系列发布,为广大爱好者

  • 周章:跟过黄歇从过项燕,成张楚将军,被秦国后勤官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黄歇周章,项燕和黄歇谁的官大呢,黄歇对楚国的影响

    秦末时期的阳城,有个人名叫陈胜,虽然仅仅是一位佣者,就是给别人出力耕田的人,也叫佣耕。别看他身份地位不高,但是心气儿高,干完活在田地里休息的时候,大家闲聊天,天南地北的调侃,这个时候陈胜看着大家就说了这么一句:“苟富贵,无相忘”。意思是以后大家都发财可别忘了咱陈胜啊。大伙儿觉得好笑,咱们都是一群佣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