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是手握重兵?为何李世民敢造李渊的反,朱棣却不敢反朱元璋?

同是手握重兵?为何李世民敢造李渊的反,朱棣却不敢反朱元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014 更新时间:2024/2/16 16:52:33

在封建皇权社会,龙椅之上的九五至尊的黄袍,就是绝对皇权的象征。高贵如皇子、卑贱如乞儿、权势如贵戚、贫困如庶民……。不论阶层身份,在权利的诱惑之下都敢于豁出性命,违背道德礼教的束缚。只为垂涎那尊贵的帝位,在风口上抢食分一杯羹。

莫若说各朝各代末期,乱世之相凸显,中央尚未倒台,各个藩王军阀便迫不及待自立为帝,过过皇上的干瘾。就即便是在政权较为平稳的时代,也有人敢先他人之想,发动政变,上位称帝。

李世民就是这样的一位皇子,他之所以敢冒天下大不韪,最大的倚仗还是自己手上的亲兵重卫。但历史上手握重兵的藩王何其多,有异心想要称帝的皇子臣将也不在少数。而他们也是有能力和手段去治理朝政,然而他们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惨淡结局令人不忍直视。

无独有偶,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到了明朝,也出现了一位类似于李世民的手握重兵的王爷,他就是朱棣。而我们都知道,李世民因为忍受不了太子李建成的构陷和父皇李渊的“漠视”,便发动了“玄武门事变”,杀兄逼父,从而继承了大统。

可是我们查阅有关朱棣的资料发现,朱棣虽然手握重兵,可是他却没有像李世民造李渊的反一样造朱元璋的反。不过他在朱元璋死了之后便开始了造反,而后成功地当上了皇帝,可见朱棣也是一位很有野心的皇子。

其实,朱棣之所以可以成功上位,跟他手握重兵是分不开的。那么问题来了,朱棣与李世民同样是手握重兵的王爷,而且在其老爹朱元璋在位时,朱棣同样在立储之事上有着诸多不满。而与之遭遇一样的李世民敢造李渊的反,可朱棣却为何不敢造朱元璋的反呢?原因解释如下:

1、唐朝大半江山是李世民打下的,而明朝江山则由朱元璋和手下统帅打下的

最直接的一点还是朱棣资历不够。须知唐朝的大半江山是李世民打下的,当时李渊敢于起兵反隋,还是听从其子李世民的一再劝导建议。在整个唐朝的创建过程中,李世民居功甚伟。

且在李唐朝权不稳的初期,各方军阀纷至沓来,想要瓜分势力。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世民挺身而出,四方征战,从而巩固了唐朝的根基。

反观明朝的江山,可都是由朱棣的老爹朱元璋率领手下一众统帅,舍生忘死地攻打天下得来的。而那时候的朱棣还只是个不满10岁的瓜娃子,显然对于建国没有什么功绩。

即使他成长后期于社稷有功,可对比起其老爹和一众开国功勋的贡献,那真是九牛一毛。光从这一点来说,资历不深的朱棣,在朱元璋一手缔造的时代统筹下,也只能乖乖“伏低做小”,又能以什么资历来造朱元璋的反呢?

2、李世民手下将领、亲兵多,朱棣手下将领、亲兵少

另一点来说,李世民为人之道,纳贤之术更甚于朱棣。当时李世民手下将领和亲兵多,而且这些将领都是李世民凭借着自己的魄力以及在攻伐中收服来的。比如大将尉迟恭和瓦岗寨的众位英雄谋士以及西魏兵,都是凭借着李世民的魄力收编到李唐麾下的。

反观朱棣在朱元璋在位时,手下将领少而且亲兵少。另外,他当时虽然手握重兵,但是军中有些只是纯臣,只是朱元璋暂时派给他去戍守边疆之用的。实际上这些兵都是听命于朱元璋,而并非真正臣服于朱棣的。

再如说来,这些朱元璋借派给朱棣的军队中,混淆着不少监视燕王的耳目。资历尚浅无自己嫡系军队且无法大刀阔斧整顿军队的朱棣,再没能确保后方无奸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敢造反?

3、李渊不强势,朱元璋残忍猜忌

排除了两人资历、能力的差距之外,再说说各位的老爹。李渊乃中庸守成之辈,有一定才能,但资质能力确实不若其子。而且李渊处事宽容对待,为君伊始也并不弄权利倾轧之术来巩固政权。然而,李渊的不强势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李世民的揣度和造次。

再说朱元璋,鼎鼎大名远甚于其子朱棣。他是真正的底层出身,是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苟活而拼命挣扎求存。数年刀口舔血的生活和年幼时的贫贱,令朱元璋的猜忌、暴虐也深深扎根在了骨血中。

论白手起家,朱棣不若朱元璋。若论刚伐果断,朱棣也只能望洋兴叹。须知朱元璋可是个狠角色,他当初为了确保政权的统一和理想政权形态的达成,更为了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顺利统治,并且千秋万代绵延下去。

他不惜发动洪武四大案(分别指“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蓝玉案”),使得朝野山下流血事件频发。而牵连人数达到数万,即使是功勋贵戚也难能自保。朱元璋的手段之狠绝,使得当时无人敢挑衅其权威,朱棣又怎么敢?

4、李世民大哥李建成威望不足,朱棣大哥朱标深受爱戴

前面我们说到,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汉马功劳。军功甚重,且能力出众,善于揽才,在朝堂和民间的威望远甚于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反观李建成,虽然是一位太子,可是他的功绩并不如李世民。李渊立他为太子,他大有一种坐享其成的“温室中懂得花朵”之态势。

所以对于臣子和百姓来说,他们选择支持李世民更多一些。而民意的支持和群臣间暗中站队,是李世民上位途中和后期民声修复工作的很大助力。

但李世民的这些手脚放在后世的明太祖朱元璋看来,统统不管用。打从一开始,朱棣的最大对手就不是太子朱标,而是朱元璋的属意。而一开始,朱标走的就是正统太子的路数。他不善戎马,但精通四书五经,好涵养善修德,亲近群臣,扎根民心。

以仁德宽厚的朱标为下一任储君,正好弥补了朱元璋铁血统治时期整日担惊受怕的臣子之心。而朱元璋正是看到了朱标的仁德,因此对其大力栽培。并且很多大臣都臣服于朱标,而对于朱棣他们则表现出诸多的不屑。这可以从后期朱棣称帝后,方孝孺对其宁死不屈能窥见一斑。

论嫡论长论贤论得君心,朱标都是下一任皇帝的不二人选。加上奉行儒书的群臣中大多拥立正统储君,所以朱标铁定要当朱元璋的接班人。而朱棣在燕北镇守的军功,对于生活非戍边之地的百姓群臣来说,太偏远,也不值一提。

5、李世民竞争者少,朱棣的竞争者多

须知李渊的其他儿子在“玄武门事变”发生之时,他们中最大的也才10岁,所以李渊给予的他们的兵权更少,相对而言,李渊给予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位嫡子的兵权更多。而且李渊成年的三子李玄霸在16岁时就去世了,故而李渊的其他儿子对李世民没什么威胁。

而李世民作为李渊的第二个儿子,他的竞争者就剩李建成和李元吉了。所以李世民能够先发制人,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给打杀了。而后他就顺利地控制了兵权,也就拥有了造反的筹码。

反观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他的竞争者就比较多了。而且朱元璋为了防止元朝残余势力反扑,把大权交给了一些得力的儿子,让他们各自镇守藩镇。

这大有一种分封的韵味,从而使得各位皇子之间形成了互相监督和掣肘的关系。由此使得朱棣的竞争者变多,这可以从后面朱允炆削藩便可以看出。

由上可知,李世民敢造李渊的反,其实就是因为李世民本身具有魄力和能力。毕竟李世民手握重兵就是因为他时常在战场之上攻伐,而后收编了手下的将领和士兵。

而这样的条件给了李世民不小的信心,加上其父李渊是个不强势的皇帝,由此给了李世民这个雄心壮志的秦王一个可乘之机,最终成功夺权。

反观朱棣,他没有参与明朝社稷的建设。毕竟明朝的江山都是由朱元璋和他的手下统帅们打下的,而朱元璋一向又把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的儿子们是不可能有机会培养自己的强大势力的。

而当时的朱棣虽说手握重兵,充其量也就是朱元璋派发的一些对朱棣没有什么忠诚度的士兵,让其戍守边境燕地。而朱棣也深知朱元璋的铁腕领导,如果自己不自量力造他的反,无异于以卵击石。显然,有点能力和聪明的朱棣是不敢造朱元璋的反的。

总评:

其实,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朱棣,他们都是通过造反来登基称帝。显然他们的上位之路是不正道的,难免要受当时人们的指责。

所以他们就要为洗白自己而做出种种努力,比如李世民就会任用李建成的属下魏征,以及大肆涂抹李建成的功绩和抹黑李建成等。而朱棣则是通过把自己的生母改成马皇后,从而让自己名正言顺继承大统。

然则,李建成和朱棣虽说都是以不甚光彩的手段上位。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代明君,并在历史上大放异彩,分别缔造了属于自己的盛世王朝。

正是因为有了李世民的励精图治,这才有了大唐的“贞观之治”,也正是因为有了朱棣的努力,才有了郑和下西洋,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所以我们要辨证看待历史,且不论他们的过失几何,开端如何。能为百姓谋福利的君王,大抵是不会太差的。

总之,李世民和朱棣终归是功远大于过,所以他们当之无愧为文治武功的一代明君。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历史回忆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同时代的较量:宋仁宗输给了大他七岁的李元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元昊个人简介,李元昊儿子宁令哥,李元昊写给宋仁宗的一封信

    从景佑开始,宋仁宗得以亲政,这时的他才成为大宋真正意义上的至尊圣人。亲政的前期,他怀抱憧憬,但是因同时代的李元昊,宋仁宗亲政的表现暗淡无关。可以说宋仁宗输给了同时代大他七岁的李元昊,宝元和康定两个年号使用极短,更是李元昊一手造成的。 宋仁宗剧照 一、同时代的较量:宋仁宗输给了大他七岁的李元昊宋真宗咸

  • 太祖赵匡胤借宴请重臣收回兵权, 却唯独遗漏此人, 终被其成功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赵匡胤的成功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乱世出英雄,赵匡胤就是在乱世当中出生的,后来跟着柴荣一起打天下,但是最后赵匡胤还是靠着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所以赵匡胤的心里知道,当初和他一起开国的功臣都是非常厉害的一群人,如果他们有二心的话,那么他的天下就不是他的了,而且他的下场也会非常的惨。所以赵匡

  • 夏紫薇的历史原型,乾隆的皇四女,真实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1997年,当知名小说家琼瑶来到北京东便门外的“佛手公主坟”游玩时,不禁对这位公主的生平逸事产生了兴致,继而激发起了创作的灵感,于是,《还珠格格》这部佳作便在琼瑶的笔下诞生了。 擅长写浪漫言情小说的琼瑶是个史学修养极为深厚之人,她在提笔撰写小说之前,往往都会把拟定好的历史背景、人物的现实原型反复研

  • 朱棣登基那天,两女子在秦淮河自尽,查明身份后,朱棣出离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那就是他继承的是朱元璋的皇位,这一切与建文帝无关,为此他还把建文帝的年号给废掉了。当然此时他已是一言九鼎,朝堂上下也没有人敢对此有何非议。然而就在他当皇帝的那天,偏偏有两个女子不应景,投进了秦淮河里自尽。在查明这两个女子的身份后,朱棣暴跳如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接到案子的应天府尹很是左右为难,

  • 她是雍正最忘不了的女人,雍正后宫中唯一的皇后,不是纯元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说历史上雍正对年妃非常的宠爱,可是他最爱的除了大清的江山之外,就是他的发妻,她比雍正小三岁,在十岁的时候就被康熙指婚嫁给了雍正,放在现在来说,还是刚接受青春期教育的初中生,而在古代,那个年龄是正好适婚的年龄,如果超过十五岁出嫁是不符合规矩的。在甄嬛传中的乌拉那拉氏.宜修就是纯元皇后和乌拉那拉氏两

  • 在清朝很多格格出嫁后都没有后代,背后的原因说出来十分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格格后代现状,霞儿格格有后代吗,爱新觉罗格格后代资料

    在清朝格格们出生后,基本上都是由奶妈来照料,当格格出嫁后, 基本上驸马在没格格统一的情况下,是不能同床共枕的,所以格格们想让驸马过来需要花费很大的周折,甚至花钱贿赂管家和奶妈。而清朝的公主们因为从小便受到封建礼仪的熏陶,加上身份尊贵,在出嫁后,驸马一方的家人见到公主后还是要行礼的,而且生活上公主想

  • 在清朝官员跪拜皇帝时,为啥要先拍两下袖子?这个举动大有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旗装的袖子窄而瘦,袖口有一处上翻的护盖,称为“哇哈”,不用的时候挽起来露出手掌,需要的时候就放下来,这样既可以保护手腕,又可以防寒保暖。而我们看到的拍袖口实际上是一只手沿着另一只手的小臂从上往下把“哇哈”翻下来,并不是真正的拍打袖口,这种礼节叫“放哇哈”。 满族人为了表示对上级的尊重,在拜见上级

  • 周倜分享:孔子博物馆《日出东方——山东古代礼乐文明展》特展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日出东方——山东古代礼乐文明展孔子博物馆特展系列之三周倜分享周倜,男,汉族,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现为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古玩商会副会长,齐鲁古玩商会常务理事。周倜是一位实力派鉴宝专家,业余时间多年游艺学习于各大博物馆,积累了不少博物馆藏品资料,乐艺会特设专刊系列发布,为广大爱好者

  • 周章:跟过黄歇从过项燕,成张楚将军,被秦国后勤官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黄歇周章,项燕和黄歇谁的官大呢,黄歇对楚国的影响

    秦末时期的阳城,有个人名叫陈胜,虽然仅仅是一位佣者,就是给别人出力耕田的人,也叫佣耕。别看他身份地位不高,但是心气儿高,干完活在田地里休息的时候,大家闲聊天,天南地北的调侃,这个时候陈胜看着大家就说了这么一句:“苟富贵,无相忘”。意思是以后大家都发财可别忘了咱陈胜啊。大伙儿觉得好笑,咱们都是一群佣耕

  • 吴国派10万大军攻打白帝城,守将苦战2年后,为何却投降了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那么罗宪是谁呢?罗宪是蜀汉末年时期的一位杰出将军,出生于公元218年,是湖北襄阳人。罗宪最为杰出的历史贡献就是在白帝城这个地方驻守了两年,但是大家要知道蜀汉末年时期,刘禅当时都已经决定要打开城门,像魏国投降了。这时候三个政权当中,蜀汉这个政权已经无法死灰复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已经成为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