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古发现突厥石碑,上面写着对唐朝血泪控诉,学者:大唐果然强悍

蒙古发现突厥石碑,上面写着对唐朝血泪控诉,学者:大唐果然强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653 更新时间:2024/1/15 21:58:58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朝之一,他的繁荣昌盛,影响了周边的无数国家。众多的国家派出学者使臣,来到唐朝学习治国经验,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如今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中国人聚集的地方也被称为“唐人街”,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唐朝的巨大影响力。当然在那个朝代,也有不少的国家想要挑衅中国,但是他们的下场往往都不是很好。

在如今蒙古境内,树立着几块奇怪的碑文,上面记载着一些汉字,和其他一些奇怪的文字。从这些碑文所记载的内容中,我们能够发现,他是唐朝时期的产物,讲述了汉朝与突厥之间的友好关系。但是据我们所知,唐朝和突厥之间曾经发生了多次的战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碑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突厥三大墓

在19世纪的末期,有一些西方学者在外蒙地区考察研究,在那里发现了一些刻着奇怪文字的石碑,其中的三块石碑,就是著名的“突厥三大碑”。其实最早在哈萨克斯坦附近,西方学者就发现过类似的碑文,上面刻着非常奇怪的文字。当时他们也无法辨别上面所写的内容,自大的欧洲学者认为这是欧洲的古文字,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曾经统治过这里。

在发现了突厥三大碑之后,他们才明白,原来这些看不懂的文字,是突厥人使用的栗特文文字。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研究,他们才勉强翻译出了一部分的文字,大致能够得出其中所表达的意思。这些石碑上所记载的内容,让众多的学者非常震惊,因为他不仅向人们详细地介绍了突厥这个神秘的国家,而且还还原出了历史上强大的唐朝。

突厥与唐朝之间的历史瓜葛

突厥首次在中国历史上出现,是在540年,当年他们成为了草原上的霸主,基本统一了,北方的大部分国家,但是很快,他们就遇到了唐朝,是他们完全啃不动的硬骨头。李渊一开始对抗隋朝的时候,他的实力并不如突厥,因为当时为了对抗隋朝的军队,他和突厥签订了一些不平等的条约,因此在540年到626年这一段时间,突厥是占优势的。但是仅仅过去一年之后,这种优势就消失了。

从627年开始,李世民就派遣了无数优秀的将领,带兵去攻打突厥,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东突厥就灭亡了。而这样强大的战斗力,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东突绝被消灭了,27年之后,西突厥也被唐朝消灭。虽然说国家被击败,但是这个民族却从来都没有消失。曾经在685年的时候,突厥尝试复国,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突厥中兴。

尝试进行“突厥中兴”的,是一个叫做阙特勤的人,他是东突厥创立者的后人,是东突厥皇族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其实并不是东突厥大汗定下了继承者,而是继承者的弟弟。在79年的时候,他的哥哥继位,他起兵杀害了自己的哥哥,夺走了大汗的位置。虽然说这样的做法看起来是大逆不道的,但也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使得突厥各个部落有了全新的凝聚力,能够统一起来。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东突厥兴盛的时期,正好是唐玄宗时期,也正好的唐朝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虽然东突厥统一了北方的大部分部落和国家,但是依旧没能成功南下。731年,阙特勤离世了,突厥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领袖,将他的功绩记录了下来。而这位伟大的大汗,也得到了唐朝的认可,唐朝专门派使臣和画师,将这些功绩刻成碑文,上面同时记载了突厥文和汉文。

碑文的内容

按道理来说,石碑上面刻着的两种文字,内容应该是相同的,但实际的情况却有很大的差别。用汉字记载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唐朝和突厥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唐玄宗对于这位大汉的追思,在我国的史书中也记载了相关的内容。突厥文所写的内容,记载的主要就是阙特勤的功绩,其次还有两个内容,第一是记载了突厥的两大敌人,分别是唐朝和九姓乌古斯,其次就是唐朝对突厥带来的伤害,告诫后人一定要小心汉人。

经过翻译之后,我们也得到了碑文上所写的大致内容:汉人经常会用好听的话语和精美的物品来欺骗突厥人,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让其他的民族误以为汉人是友好的。但是汉人永远只会和那些真正聪明的人,真正对他们有用的人交朋友,一旦你做错了事情,或者触犯到他们的利益,他们绝对会将你毁灭。所以不要被汉人的友好所迷惑,如果上了他们的当,你们面临的将会是死亡。

碑文中所写的内容到底是不是事实,如今距离唐朝已经有了上千年的时间,我们也无法确定,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突厥人是惧怕唐朝的。在745年,唐朝将领王忠嗣带领军队再次击败突厥,突厥的可汗被杀,头颅还被挂在长安城上,自此突厥国正式灭亡,而这个民族也和其他的民族渐渐融合,其中一个分支去往了西方,建立了奥斯曼帝国。

在我国历史上的众多朝代中,唐朝应该算得上是最好战的王朝之一,与日本,朝鲜,阿拉伯帝国,突厥等众多国家都发生过战争,而且大部分情况下都打赢了,消灭了非常多的国家,还有很多的国家选择与唐朝交好,向唐朝学习。就算是到了唐朝末期,唐朝的军队还曾经打赢过耶律阿保机

突厥人所留下的这些碑文,直到今天还依旧存在,不仅向我们讲述了突厥人的历史,而且还告诉了我们当时的唐朝,是多么的强大。不管是多么强大的对手,只要遇到唐朝的军队,基本都只有死路一条。

参考文献:

《突厥人与突厥汗国》

《西突厥史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高宗李治,一个骗了我们一千多年的伟大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从摆设到亲政——皇权与相权的博弈(一)架空皇权的长孙无忌。永徽六年之前,青年皇帝李治发现,大唐帝国的最高权力不在皇帝手里,而在首席宰相、托孤大臣、三朝元老和自己的亲娘舅长孙无忌手里,不管是杀伐决断、人事任免的国家公务,还是立储的帝王家事,自己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 李治很沮丧也很无奈:他的太子之位名义

  • 赵云和吕布谁更厉害?曹操曾对二人分别有过4字评价,高下立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夸赞赵云比吕布还勇猛,三国历史上赵云和吕布谁厉害,赵云和吕布谁厉害正史上

    作为中国历史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时代,期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比较遗憾的就是未能出现一代雄主,整个中原地区战乱纷纷。人口锐减,十留其一,三国结束时只剩下700万人口。许多人好奇这一时期为什么没有文人出现,说到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知识分子们不得志尚且罢了,许多人连最起码的性命都得不到保障,你还指望他们

  • 唐朝如何治理懒政庸官-以苏味道为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对于懒政庸官,历史上比比皆是,而在唐朝也有这么一位官员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默默地为我们中国已经背负千斤重担的广大学子们又加了一层重担,因为有他,我们的试卷上多了两个要考我们的成语,一是火树银花,二就是模棱两可。这位如此“关爱”后世考生的官员就是唐朝的大宰相苏味道,这位仁兄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先后三次

  • 屡败为何还要坚持屡战?从唐朝落第文学谈谈第举子的真实想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618年—907年),是隋朝外戚李渊所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李渊带兵击溃唐军,直逼京都,灭隋,建立新兴的唐朝。唐朝统治期间,共有二十一位皇帝,共统治了二百八十九年。在唐朝统治期间,经历了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统治。这期间,唐朝国力强盛,百姓生活安定,社会秩序良好稳定。但后来也经历了

  • 智勇双全的程昱,怎么不被曹操重用?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是战乱频发的时期,魏蜀吴三国都想发展各自的势力,于是便广招文武。曹操的势力可谓是最大的,他文有郭嘉武有张辽,都是当世的人才。但是曹操军中还有一位,他谋略胜过郭嘉勇猛比得上张辽,这样的人因为被曹操所畏惧,所以终身不被重用。一、北魏曹操曹操可是在三国时期家喻户晓的人物。本是汉朝的官,后来因为十常

  • 《风起洛阳》太子:原型是唐中宗李显,两次当皇帝,从出生到死亡都是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李显,是武则天和唐高宗生的第三个儿子,出生在显庆元年(656年)十一月。在一年前,他的母亲武则天在宫斗中胜出,当上了皇后,而落败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为庶人、囚禁在高墙之中。为了避免死灰复燃,武则天命人斩断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手脚,将她们投进酒瓮中折磨致死。据说此后,武则天时常看到她们的鬼魂以披头散发、

  • 全国性动乱后,为何唐朝没有变成第二个秦朝,有个人至关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是一场全国性的动乱。这场动乱,丝毫不亚于秦朝末年的动乱。秦朝末年发生大动乱以后,秦朝就灭亡了。但是“安史之乱”发生以后,虽然整个动乱波及的范围非常广,出现的矛盾非常多。但是唐王朝却能够坚挺下来,并没有灭亡。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当然了,原因肯定很多的,但是唐代宗李豫所付出的贡献,也是不

  • 大唐东北吃瘪记:惨烈的第一次唐朝-高句丽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从秦汉时代开始,在中原帝国的视野中,朝鲜半岛被视为天然的王土,阻断游牧民政权做大的左臂。到了隋唐时代,这一政治主张被再次提上了议程,收复汉朝四郡故地成了隋唐帝王们的念想。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原帝国和高句丽进行了数次血腥的战争。本文讲述的,是唐朝对高句丽的第一次征伐活动。在从隋朝残酷的压榨中缓过神来之后

  • 和尚清心寡欲,有生理需求了怎么办?看看开放的唐朝就能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相比之下,这位和尚通奸只是被流放,好歹保住了命。唐朝的辩机和尚是何等牛人,玄奘大师的高徒,还帮助玄奘翻译经文,佛法造诣可以说很高了,可是终究没有过得了情关,他与高阳公主产生了感情。高阳公主赠给他的金宝神枕失窃,在审失窃案时牵出了他们的私情,然后上报给了唐太宗。唐太宗觉得这是天大的侮辱,一个和尚跟公主

  • 李渊退位时留下一段话,李世民不以为然,16年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读史阅世2023-01-10 23:11浙江历史学副教授,活力创作者已关注大唐贞观九年6月25日,唐帝国的开国皇帝、69岁的太上皇李渊,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一直以来,人们只关心李渊那位天纵英雄的儿子李世民,却很少有人关注过这位大唐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被迫让出帝位后,心中的那份孤独和落寞。虽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