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统一全国的“三大战役”有哪些?他为什么都打“粮食”牌?

李世民统一全国的“三大战役”有哪些?他为什么都打“粮食”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592 更新时间:2024/2/8 14:12:00

唐朝建立之初,国土面积只有关中根据地和河东一带,四周强敌林立:西边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集团,时常进攻关中;北边的刘武周集团经常威胁太原;还有盘踞在河北的窦建德,河南的王世充,各个虎视眈眈。唐朝建国后,消灭各地武装割据势力的重任落在秦王李世民身上,李世民通过“三大战役”,东征西讨,基本平定天下。那么,李世民统一全国的“三大战役”是什么?为何都打“粮食”牌?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李世民像

第一大战役——浅水原之战,消灭西部的薛举、薛仁杲

唐朝统一战争的第一大战役,就是消灭实力较强且经常骚扰关中的薛举父子。

薛举是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家境殷实,喜欢交结豪强,称霸一方。公元617年,薛举自称秦王,封儿子薛仁杲为齐公。

薛举剧照

薛举非常善于打仗。公元618年7月,薛举侵犯泾州(今甘肃泾川北),李世民率兵迎敌,李世民被李渊封为秦王,这两个秦王的PK,薛举胜。李世民只好回到长安休整。

公元618年9月,带着胜利余威的薛举准备再次进攻唐朝,目标直指唐朝首都长安,不料在出兵前暴病而亡,于是薛仁杲代父率军出征。

薛仁杲

李世民率兵迎敌,心想:打不过你爹,还打不过你!世民志在必得!

双方在折墌城(今甘肃省泾川县)对峙 ,李世民见敌军来势凶猛,和手下说,薛仁杲劳师远征,粮草有限,我们不如以逸待劳,拖垮他们!

于是李世民下令坚守,避其锋芒,伺机出战。

相持60多天,薛仁杲的秦军粮食耗尽,军心浮动,薛仁杲部下已有多人投降世民。

这时候,李世民认为战机成熟,派少数部队在浅水原南岸引开秦军,然后亲领主力从浅水原北岸突袭秦军。

秦军溃败,逃往折墌,世民率大军乘胜追击,渡过泾水,围攻折塘城。到了半夜,守城秦军纷纷投降唐军。

薛仁杲走投无路,只好出城投降。

浅水原之战

在对峙初期,李世民看到敌人想速战速决,就以逸待劳消耗敌人;等到敌人军粮耗尽,人心浮动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打垮了薛仁杲。

第二大战役——柏壁之战,平定北方刘武周、宋金刚的势力

刘武周

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攻陷太原,派大将宋金刚继续南进,先后占领晋州、绛州、龙门等地,关中大惊。

大唐的当家人李渊打算放弃河东(指山西),谨慎防守关西。

李世民却有不同看法,向李渊表决心:

“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殷实,京邑所资,若而弃之,臣窃愤恨。愿假臣精兵3万,必冀平殄武周,克复汾、晋。”——《旧唐书》

11月,李世民在龙门关(陕西韩城市与山西河津县间龙门附近)渡过黄河,屯兵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与宋金刚军相持。

柏壁之战

李世民的策略依然是打“粮食牌”:以饱待饥之策,坚守不出,等到敌人没了粮食,一定会逃跑,到时候一举歼灭。

在相持中,李世民派出精兵切断了宋金刚的粮道。两个月后,宋金刚面对强敌无粮草供应,补给困难,宋金刚只好逃走。

李世民则率领大军趁机追杀,“一昼夜行二百余里,战数回合”。一直追击到雀鼠谷(今山西介休县西南),终于追上宋金刚部队,

宋金刚大败,刘武周、宋金刚失败后逃往突厥,均被突厥杀死。公元620年,李世民收复了太原。

在这一战役中,李世民还俘获了后来被神化为门神的大将尉迟敬德

第三大战役——虎牢之战各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

李世民在解除西部和北都威胁后,挥师东征,直指河南的王世充集团。王世充集团本来是隋炀帝派来镇压瓦岗军的军事力量。在打败瓦岗军李密后,王世充于618年在洛阳自立为帝,国号郑。

王世充剧照

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如果王世充取得最终胜利,大唐历史就成大郑历史了。可是,战争的天平却朝着有利于唐军发展。

在唐军的猛烈攻击下,王世充原先所属州县的一些官员纷纷降唐。至620年底,洛阳城外的王世充所属州县大部分已落入唐军之手,洛阳城处在李世民大军的包围之中。

李世民不间断攻城,虽然隋炀帝当年修建的洛阳城绝不是豆腐渣工程,但在唐军的长期围困下,王世充惶惶不可终日。

再加上,李世民派人截断王世充的粮道,王世充在洛阳孤城中危在旦夕。

为了解围,王世充向河北的窦建德求援。

窦建德剧照

窦建德是河北、山东一带势力最强的一支起义军的领袖,他出身农民,于公元618年称帝,国号夏。

窦建德认为,唇亡齿寒,唐军在消灭了王世充以后,反过来必将进攻我们夏国。因此,窦建德率领10万大军前来救援王世充。

这样,唐军的处境变得极为危险,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人。

唐军内部出现了不同的主张:一种是主张退守这次战役的登陆地慈涧(今河南新安东),寻机再战;另一种是进占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关镇西北),挡住窦建德前进的道路,然后趁机消灭他,如此一来,洛阳不攻自破。

李世民采用后一种主张,围点打援:命屈突通等协助齐王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自己率精骑3500百余人急奔虎牢关,挡住窦建德的前进道路。

窦建德大军到了虎牢关,被唐军拦住,夏军发起几次进攻都没有成功,李世民却派轻骑兵抄小路把夏军的粮道截断了。

窦建德想速战速决,李世民按兵不动。

两军相持三个月。5月1日,李世民渡过黄河,假装唐军的粮草已断,士兵在黄河北放马,他本人则于当晚返回虎牢关。

窦建德果然中计,第二天早晨全军出击,长达20里,鸣鼓大喊而进,要与唐军决战。可是从早上到中午,没有唐军出来应战,到了中午,窦建德的军队饥饿困乏,互争饮水,瘫坐到地上,毫无斗志。

李世民看准战机,下令攻击,唐军铁骑直冲向窦建德军队的阵地。窦建德仓促应战,不久其阵势大乱,全线崩溃。唐军追杀30多里,俘获敌军5万多人,窦建德本人中枪,退至本口渚时被俘。

虎牢之战后,王世充惊惶不已,准备突围南走襄阳,但是部下一致反对,王世充不得不自缚投降。

虎牢之战

虎牢之战是李世民和王世充、窦建德,上演了“三国杀”。虎牢之战后,河南、河北尽归唐朝所有,唐王朝统一事业基本完成。

结语

秦王李世民指挥的唐朝“三大战役”,特点是都巧妙地打了“粮食牌”,而且都大获成功,这些成了李世民重要的政治资本,他虽不是太子,却胜是太子,不仅统帅三军,掌握大唐的军权,还是尚书令,位列宰相,为他后来的接班提供了支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宣德“弃置交趾”,破坏了朝贡贸易,边疆地区处于危险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交趾目前是位于越南北部的红河流域,是中国的古代地名,是中国的古代边疆地区。在明代,宣德皇帝突然宣布放弃交趾,改当地政权为藩属国。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明朝对于交趾的政策变化如此巨大?一、“弃置交趾”是必须做的选择1、交趾的战略地位很重要交趾具体是出现在《礼记》中,“南方曰蛮,雕题交阯”汉武帝时期

  • 南宋为什么能够独抗蒙古数十年?不是南宋不弱,而是蒙古本就不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也不能拒绝运气。甚至,这个运气要比蒙古人的自身努力更重要。从客观层面来说,蒙古人的第一个运气,是中华无帝国;第二个运气,是帝国已真空;第三个运气,是战争皆全胜。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这说的是成吉思汗。“灭国四十”与“遂平西夏”是放在一起说的。从这个表述上

  • 李世民放了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年后问斩,结果回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也是贞观盛世的缔造者。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皇帝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固然在许多地方有十分出色的表现,但最让人记忆深刻且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笔的色彩的事件,则是他杀兄弑弟,囚父夺位的事情,也称“玄武门事变“。虽然李世民成功上位后,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唐朝迎来了高速的发展,但“玄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霸占了李元吉王妃,为何放过了李建成之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已经将自己的敌人杀死了,剩下要做的,就是征服他们的女人。李元吉死时,虚岁才24岁,他的王妃杨氏,年龄同样不大,正值芳华妙龄。而太子妃郑氏,比李世民小一岁,虽然已经27岁,却也是风韵犹存。两人在年龄上,对于李世民而言,都不是问题。而且,两人都是容貌出众的大美人。太子妃郑氏的容貌如“明月皎星河之夕

  • 元朝的灭亡竟是因为钱太多了,货币大放水成为元朝掘墓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元朝的统治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撇开各种各样的制度性问题,元朝的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经济崩溃。元顺帝时期的宰相脱脱为后世的经学学者提供了一次完美的大放水把国家玩脱的经典案例。这位宰相可以说是人类历史放水第一人。脱脱并不是一个奸臣,反而是一个特别有能力的忠心耿耿的臣子,正是脱脱的死亡,才在元朝的棺材

  • 明代异闻之王村义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他的女儿出生的却比较晚,在他快三十岁的时候才生下了他这个女儿,因此虽然家里穷,对他这个女儿张云儿却非常重视,为了以后能够嫁给好人家还特意请了外人来教她做一些特别的女红。好在张云儿也是个非常懂事的女儿,她知道家里比较穷,从来不和家里的父母提任何要求,同时在她可以劳动的年纪的时候就已经帮自己的父母做事了

  • 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谁说东晋就没有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这两句话,即使是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都堪称是惊世骇俗的存在,一模一样的直白,一模一样的视法理如无物,反倒是让后人听出来了几分诚挚的味道。说话口气相似本来就是一种难得的奇妙缘分了,可这两位,在历史上相隔了数百年素未谋面的枭雄,就连身平的经历都很相似。一位是

  • 袁崇焕是不是因为反间计,才被崇祯凌迟处死,为何没人来救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袁崇焕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他的主要功绩是建议修筑了宁远城,并且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还有那场颇有争议的北京保卫战。袁崇焕被判凌迟处死,袁的旧部之所以不救,是因为袁崇焕在崇祯二年十二月被捕入狱,经过数月的审理之后,在崇祯三年八月,才被判处凌迟处死的,时间已经过去大半年了。袁崇焕之前带领入关勤王的

  • 朱元璋饭碗里出了根头发,责问相关官员,官员是如何机智逃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出身于贫苦农家,父母兄弟没几天就死了好几口,只能跑到皇觉寺当和尚混饭吃,后来又游走于淮西一带靠乞讨为生,一天到头能有口吃的不饿死就很不错了。残羹剩饭加点烂菜叶炖的泔水一样的吃食,都能让他终生怀念,即便当了皇帝吃上山珍海味,也要回过头来忆苦思甜,三天两头时不时让御厨做一些剩饭炖菜叶来吃,这就是“

  • 杜牧写给歌妓的诗,千年叹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杜牧青楼诗,杜牧一生最爱的诗句,杜牧写给亡妻的诗

    《张好好诗》是杜牧唯一传世的诗作遗墨,此作是他时年32岁时写给歌妓的五言长诗,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张好好是一位歌妓,杜牧初见她时,张好好才十三岁,正值青春年华,且能歌善舞,杜牧当时就一见钟情,二人也情投意合,可惜命运捉弄,张好好被杜牧好友沈述师收入房中,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