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构执意还政给“太祖后人”,实际上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赵构执意还政给“太祖后人”,实际上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738 更新时间:2024/1/19 6:23:59

赵构一生贪图安逸,在中原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自毁长城,杀害岳飞,向金国称臣求和。其育有一子,但是早夭,而他早在当年躲避金军“搜山检海”之时丧失了生育能力,所以只能在宗室子弟中选择优秀者收为皇子,将来继承大统。他收养了两个孩子作为皇子,其中之一就是未来的宋孝宗赵昚,这两个孩子居然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假托孟太后之梦,要还政太祖系

赵构为什么要选太祖系的小孩为养子呢?表面上是这样的:

孟太后是宋哲宗的皇后,一生经历与北宋末年的新旧党争息息相关,这个传奇的女人经历了两废两立。最终在南宋成了“老祖宗”,地位超然,在朝堂之上很有影响力。

一天,孟太后做梦说宋太祖赵匡胤给她托梦说:太祖创业艰难,子孙却不享帝位,这样不妥。高宗于是下诏,要选太祖子孙为皇子。

当然,这只是正史中为掩盖赵构真实目的的托辞罢了。赵构可是个极致的利己主义者。靖康初年,他能够不顾众将请战士气消亡,绕城一圈而不救自己的父亲和长兄,坐视开封沦陷,二帝被俘后从容南逃。这种人会因为一个梦就还政于“太祖后人”?当然不是。

他只是在确定自己无后的前提下,选一个实力背景皆处于弱势地位的小孩继位,以便于自己控制罢了。这样就不会发生“孩子即位后要让自己亲爹被追封为皇帝“的事件,即北宋英宗时代发生过所谓的“濮议”事件。这才是赵构放弃让太宗系后人继位的原因。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诸多因素指向了还政太祖系对赵构的利处。因为“太祖后当再有天下”,在南渡之初,略有实力的宗室,不仅仅是太祖系后人,连魏王赵廷美的后人,凡是能威胁到赵构地位的,都一律被剪除了。此情此景下,还政太祖系对赵构来说利益最大。

另外,我们都知道宋仁宗无子,于是收养了堂兄濮王赵允让之子赵宗实为养子,这就是大宋第五代皇帝宋英宗。继而发生了宋代历史上著名的“溥仪事件”,这件事也对宋朝后世乃至以后的王朝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因此皇帝收养后人时都会引以为戒,而濮王系大家族中能被赵构收为养子的大有人在,而且大概率会是齐安郡王这一支的,一旦这一支承接了地位,由于其家族实力本就强劲,若是再来个“濮议”事件,赵构这一生就白混了。为此,赵构只能借孟太后这个“老祖宗”之口,堵住濮王系继承皇位之路。

如果赵构要在太宗系后人中选皇子,他的本家濮王系这个大家族中,能让赵构收养为养子的,大有人在,而且大概率会是齐安郡王这一支的。一旦这一支承接了地位,其家族实力本就强劲,万一再来个“濮议”事件,赵构这一生就白混了。为此,赵构只能借孟太后这个“老祖宗”之口,堵住濮王系继承皇位之路。

总结一下就是,赵构还政太祖系既可以除去实力强劲的本家“濮王系”的威胁,又能够避免再次发生“濮议”事件,同时还能够保住自己的身后之名。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做官究竟有多惨?朱元璋制定的规矩,放到如今都是一种折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情况可能会出乎很多人意料,明朝初年的官员实际生活水平很差,温饱线上挣扎都做不到,基本算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元璋而这种官员如履薄冰,贫困潦倒的现状,其根源是因为明朝开国皇帝的特殊。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由平头老百姓最后荣登九五至尊的帝王。这在历史上基本属于个案,属于小概率事件。对比其他

  • 李自成在九宫山被杀后,他的皇后高桂英下场如何?说出来或许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从秦朝的陈胜起义,到清朝的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抗争。只是这抗争大潮中,有人失败沦为阶下囚,有人成功荣登帝位。但像李自成这种已经称帝,最后却因失败而战死沙场的起义领袖却是少之又少。但他的英雄事迹却已彪炳史册,他也受到人们的敬仰。这样英雄的人物身后自然是少不了一个贤内助的,而李自成的

  • 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太后-慈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据统计,慈禧太后在1897年慈禧太后一个人就耗费了各种梨子47万多个,石榴310个,桃子4000多框,苹果15万多个,葡萄1万多斤,山楂一万多斤,平均下来她每天光是苹果就要吃400多个,就是吃到把她送走也吃不完呀。不过奇葩的是慈禧太后的苹果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闻的,她喜欢苹果散发出来的果香,就命人

  • 乾隆的“真容”,被一意大利画家偷画下来,到底长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这部剧曾红极一时,主要讲述了明朝初年五帝六朝的传奇故事。而此剧在火得一塌糊涂的同时,相对地遭受了很多人的吐槽与非议,首当其冲的,要数朱元璋的出场了。剧中的朱元璋出场次数不多,但是其面貌不得不说有些吓人。有人指出,这是对明朝开国皇帝的抹黑,丑化朱元璋的样貌,让人从心里会产生一种厌恶感,而剧中关于朱元璋

  • 明朝把王爷分封到各地,朱棣成功篡位,清朝行动表示不向明朝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刚开始封藩时,朱元璋为了防止那些大臣们反对就下了一道圣旨说明,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遵循古制,是迫不得已的,是勉为其难的,并不是出于私心。具体的史书上是这样描写的“众建藩辅,所以广磐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亲支之厚,古今通谊,朕何敢私?尚赖中外臣邻相与维持,弼成政化,故兹昭示,咸使闻知”。其实所谓的“

  • 历史上的“尔康”:此人深得乾隆器重,还在信阳遭遇了这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尔康”:此人深得乾隆器重,还在信阳遭遇了这些事儿!福康安,清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帝孝贤皇后侄,大学士傅恒之子。作为《还珠格格》中尔康的历史原型,被人们广泛熟知。他曾是乾隆朝叱咤风云功勋卓著的统帅,历任云贵、陕甘、闽浙、两广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乾隆六十年(1795年),进封贝子,次年((179

  • 明朝才建立,朱元璋就着急打蒙古,朱元璋和蒙古之间有何血海深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这件事情说起来和朱元璋自己的成长的经过有关,熟悉元朝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元朝对汉人的刻薄,几户人用一个菜刀都不算什么,在蒙古人眼中,汉族人和牲畜没有什么区别,可以随意买卖,唯一的区别就是汉族人会说话而已。在小编这里,小编认为朱元璋在对蒙古人的处理方式上已经够温和了,至于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对蒙古人

  • 明朝百姓养出重40斤的“公鸡”,一道士看后说:明朝要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虽说这其中也不乏许多的封建迷信,你也不会相信其中的原因,但历史上可真有这么几件事在挑战你的认知,他们就是能够造成一个巧合,这种巧合就这就正好如他所说。就这明朝末期就有一件奇事,一户百姓家中养出重40斤的“公鸡”,一个道士正好路过,看后表明,明朝要亡了,而事实却是如此。这其中有何说法,难道真的是这道士

  • 包拯一生淡泊名利,死后却有21口棺材一同出殡,这是何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包拯,相传因为长得比较黑,额头上又有一个月牙的形状,所以又被叫做“包青天”,“包公”,他为官清廉,公正判案,绝不与其他人做不正当的事情,在他的眼里,即使是天子犯法也应当与庶民同罪。也正是因为包拯的秉公执法,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他的名声也就传开了。但是鲜有人知的是,在包拯死后,葬礼却是举办得极其隆重

  • 人生在世不如意,愿君学学左宗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左宗棠戎马一生,虽以举人身份入仕,但学富五车。人生在世不如意,愿君学学左宗棠,这些经典的话,至今仍具有教育意义。01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是左宗棠的一副对联。首富李嘉诚也很喜欢这副对联,在他香港的办公室里便挂了这副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