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甘罗十二岁成为秦国丞相,之后再无史籍记载,与吕不韦有莫大关系

甘罗十二岁成为秦国丞相,之后再无史籍记载,与吕不韦有莫大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712 更新时间:2024/1/27 0:59:42

甘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少年丞相,小小的甘罗出身名门,是秦朝左丞相甘茂之孙。有了丞相血脉的甘罗,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政治头脑,加上他过人的智慧,让甘罗在小小年纪的时候就崭露头角。

在很早的时候,甘罗就在吕不韦的府内做少庶子,所谓的“少庶子”指的是年轻的家臣,甘罗身为吕不韦的家臣,一直在吕府生活。

[var1]

为吕不韦解忧

吕不韦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他早就不满足自己封地的大小。于是吕不韦处心积虑的想要攻打赵国,扩大的地盘。

吕不韦虽然有野心,但是吕不韦并不急功近利,而是缓缓图谋,早在三年前,他就安排了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做臣,经过三年时间,蔡泽不负众望,终于说服燕国和秦国联盟,让燕国派遣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然后秦国便可以全心全意的攻打赵国,免除了后顾之忧。

[var1]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吕不韦找来了张唐,他让张唐去燕国当丞相,张唐一听,赶紧拒绝了,他的理由很充分,当年他带兵打过赵国,赵国恨他恨得牙根痒痒,他去燕国必然会经过赵国,他害怕被赵国半路给截杀了,说什么也不同意,搞得吕不韦一点办法都没有。

甘罗见吕不韦愁烦,想要为吕不韦出力,劝说张唐去燕国任职。吕不韦怒斥甘罗:“我说话都不好使,你去就好使了吗?”最后在甘罗的坚持下,吕不韦决定让甘罗一试。

[var1]

甘罗见了张唐,问了他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甘罗问张唐:“你觉得你和白起谁更牛?”张唐一脸无语,他说白起比我牛。第二个问题甘罗问张唐:“你觉得范雎和吕不韦谁更牛?”张唐一脸无奈,他说吕不韦肯定比范雎更牛啊,这还用问吗?这和你让我去燕国有啥关系啊?甘罗接着说,范雎当年要攻打赵国,白起不干,范雎把白起给弄死了,今天吕不韦让你去燕国任相,你难道真的不去吗?张唐一听,大惊失色,立刻准备行装,让甘罗回禀吕不韦,他同意前去了。

甘罗复命之后,吕不韦觉得甘罗很厉害,从此甘罗走进吕不韦的视野。甘罗还请命让自己出使赵国,并承诺给秦国带回几座城池,吕不韦哈哈大笑,就让甘罗前去一试。吕不韦次日便将甘罗推荐给了秦王,他这一做法大有深意,吕不韦扶持甘罗,是看甘罗和秦王年龄相仿,他想安排甘罗走到秦王的身边,作为他的眼线和卧底。

[var1]

少年甘罗不动一兵一卒得十六城

秦王听说甘罗少年有为,就同意了让他出使赵国。甘罗到赵国,见到了赵国的赵悼襄王,甘罗对赵悼襄王也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您知道燕国派了太子丹到秦国当质子了吗?”赵悼襄王回答知道。甘罗又问第二个问题:“您知道张唐去燕国当官了吗?”赵悼襄王表示也知道。甘罗接着说,这两件事情说明秦国和燕国目前关系极好,他们联盟,只有一件事要办,那就是攻打赵国。您如果愿意给我5座城池,我答应你让秦国将太子丹遣送回燕国,一旦秦燕之好破裂,您就可以放心攻打燕国,只要拿出一部分您抢来的城池给秦国就行。赵悼襄王一听大喜,随即给了甘罗五座城池。

甘罗回到秦国,带着五座城池归来,这让秦王对他大加赞赏,甘罗说了他的计划,秦王和吕不韦都觉得可行,于是送回太子丹到燕国,赵国随后攻打燕国,抢夺36座城池,将其中的11座城池交给了秦国。

[var1]

于是,甘罗不费吹灰之力而得城一十六座,秦王对甘罗大家赞赏,甘罗在吕不韦的支持下,顺利来到了秦王嬴政的身边,成为秦国的上卿(相当于丞相)。

身死

一次秦王和王后下棋,一枚棋子落到地上,甘罗去拾取棋子,在甘罗弯腰捡棋子的时候,看到了王后的脚,平时甘罗对这个王后就有点反感,此刻就顺手掐了一下王后的脚,王后当即大叫。

秦王了解后,解围道:“甘罗不是故意的”。甘罗却说:“我就是有意为之。”一听此话,王后恼怒,要按照律法处置甘罗,掐王后的脚,这可是重罪,按律当斩!秦王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去请教了吕不韦。

[var1]

本来甘罗是吕不韦安排到秦王身边的人,但是吕不韦发现,甘罗虽然年龄小,但是并不好摆布,为人正直,隐隐有占在秦王一边的迹象,此时甘罗和秦王年纪尚小,未来如果二人成长起来对付自己,那可就糟了,想到这里,吕不韦下定决心除掉甘罗,于是他对秦王说:“若人人如此,秦王尊严何在?当斩之,以儆效尤!”秦王一听,大感无奈,只好斩了甘罗。

甘罗为人聪慧,又是名门之后,只可惜年龄尚小,不知道收敛锋芒以待时机,被吕不韦所忌惮,最终落地身亡下场,史书从此对甘罗再无记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现在的朝鲜韩国是怎么称呼古代“朝鲜王朝”的,这里面还真有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东亚文化圈中,凡事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尤其是政治伦理方面,更是如此,对于国号、国名、正统等观念尤其看中,于是,这有时候就会出现一些比较尴尬的事情,比如:在国名和旧国号重名的情况下,朝鲜怎么称呼朝鲜王朝?什么意思呢?以我们中国为例吧,中国历代都有国号,但是从西周以来,也有“中国”这个说法,它指的概

  • 26岁追杀曹操,29岁追杀刘备,46岁追杀孙权,这位名将是何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所熟知的三国时期,在一定层面上,也许算得上是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最精彩纷呈的一段。这个时期里,蜀魏吴三个国家割据对立,英雄豪杰辈出,出了不少名将。但是有这么一位名将,他的身手着实不一般,他不仅不属于三国当中的任何一国,甚至还曾先后追杀过三国,大惊天下。究竟是何方神圣,如史料记载这般,在26岁追杀

  • 芈月传:难怪芈月秦王二人“圆房”,你看魏冉出事,芈姝说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芈月传魏冉和芈姝,芈月和芈姝为什么反目,芈月跟芈姝为什么反目

    [var1]秦王最初没有爱上芈月,但是秦王后来却慢慢喜欢上她,尤其是相处时,深深地被芈月吸引住了。不过芈月对秦王的感情还没有建立起来,在魏冉出事时两人却开始“圆房”了。而这其中的原因其实芈姝是明白,不然她当时不会这样说。难怪芈月秦王二人“圆房”,你看魏冉出事时,芈姝说了啥?[var1]芈月和秦王圆房

  • 唯一被追封皇帝的太监:娶貌美娇妻,孙子称霸三国,其名你我皆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美人如画太监妻子结局,最英俊的太监照片,太监皇帝

    文|史说百家编辑|史说百家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千百年来的封建社会因为皇权而产生了太监这样一个特有的群体,他们是封建王朝专门为皇室服务的人群,虽然大部分都被称为“奴才”,但是也不乏位高权重的宦官。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宦官,脑海中浮现的就是一些奸佞之人,历史上不少手握重权的太监都不是好人,秦朝的赵高、明朝的

  • 别拦我,这回我一定要在《三国志•战略版》里救出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这种论调之所以有一定的市场,那是因为关羽在蜀汉集团确实是一种很微妙的存在。严格来说,关羽已经是一个依附于蜀汉集团的独立军阀,在蜀汉集团内拥有比较超然的地位。比如刘备在夺取汉中后,论功行赏,将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的黄忠封侯拜将,然而关羽却直言“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来抗议刘备的这种封赏。后经刘备派人劝

  • 灭蜀吞魏,西晋十分顺利,为何15年时间不敢打吴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晋灭吴全过程,西晋为什么会灭东吴,西晋灭吴兵力对比

    [var1] 一、西晋灭魏蜀。 公元262年,当时的蜀汉大将军姜维看到黄皓把持蜀汉朝政,对国家产生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于是上奏当时的后主有意杀掉他。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后者却拒绝了姜维的建议,因此将为担心引祸上身,便前往沓中避祸。蜀汉朝政如此大的波动,自然也逃不过当时曹魏帝国的掌权者司马昭的眼睛,所

  • 汉文帝霸陵发现了!却为何不在祖陵?为母亲,为国家,为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大明王朝里面,海瑞就曾经和嘉靖皇帝讨论过历史上的最佳帝王,海瑞最终给出来的答案是,只有一个人能够称得上是圣君,这个人就是汉文帝。事实上,虽然汉文帝没有秦皇汉武那么出名,但是,这位皇帝的仁德以及对老百姓的优待,在历史上也是出了名的。尤其是他所开创的文景之治,堪称是历史上最扎实的盛世。不过这位皇帝最终

  • 比魏延还冤的蜀汉名将,因错杀诸葛亮的姐夫,刘备想救都没办法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了很多的名将,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有的成为了大英雄,有的惨死于斗争之中,甚至有的因为冤屈而被杀,没能绽放更大的光彩。应该说在这些名将之中,最悲惨的就是那些被冤杀的人,因为他们的光芒还没有来得及绽放,就被自己人给杀掉,实在让人可惜可悲。而在这些悲剧之中,有一个人的

  • 诸葛亮一生最大失误:饶了一个该杀的小人,杀了一个忠诚的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临死嘴里含7粒米,诸葛亮出山舞蹈,诸葛亮是什么生肖

    自古以来,就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戏谑说法,以此来形容诸葛亮的智慧。可以说,诸葛亮在世人眼中已经是聪慧的代名词了。但是,老话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即便是算无遗策的诸葛亮也并非例外。诸葛亮临死前竟然做了这样一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小人上位,良将被诛杀,这两个人便是杨仪和

  • 为何越王勾践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放大三千倍观察,专家: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以主人的名字命名,可见其人剑之间的相互羁绊。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君王,是浙江绍兴人,在公元前494年,越国军兵败吴军于夫椒,使得当时勾践迫不得已和吴国签下了求和书。这对于一个君王来说是非常大的失败。所以勾践回国后历经三年的卧薪尝胆,使得国力民力恢复,军队也训练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