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灭蜀吞魏,西晋十分顺利,为何15年时间不敢打吴国

灭蜀吞魏,西晋十分顺利,为何15年时间不敢打吴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681 更新时间:2024/1/20 20:57:56

[var1]

一、西晋灭魏蜀。 公元262年,当时的蜀汉大将军姜维看到黄皓把持蜀汉朝政,对国家产生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于是上奏当时的后主有意杀掉他。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后者却拒绝了姜维的建议,因此将为担心引祸上身,便前往沓中避祸。蜀汉朝政如此大的波动,自然也逃不过当时曹魏帝国的掌权者司马昭的眼睛,所以次年他便发动了灭蜀之战。在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夹攻之下,蜀汉帝国不过历时几个月就被灭亡了。司马昭灭蜀有功,自然也让司马家族在曹魏的朝堂之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所以在公元265年当时的魏国皇帝曹奂便让位给后来的司马一样,西晋从此成为曹魏灭亡。

[var1]

二、内部不稳定。 如果纵观司马家族灭掉魏国和蜀国两个国家的时间,不难发现的一件事情是,即使按照曹魏灭亡的时间来看,距东吴灭亡前后还有15年时间,司马家族之所以在此时不敢轻举妄动的攻打东吴,实在是因为内部过于动荡。虽然司马昭发动的灭蜀之战,让当时的司马家族在曹魏的朝堂之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但是不得不承认的一点,灭蜀之战前后仅仅历经几个月,但是蜀汉帝国却在巴蜀之地苦心经营了几十年。一仗打下来必然不可能完全消灭蜀汉帝国在巴蜀地区的势力影响。其次,虽然当时的曹魏皇帝禅位给司马炎,但是需要客观承认的一点是为国内部曾经多次发动过针对司马家族的叛乱。尤其诸葛延反叛,更是逼得司马昭没有办法亲自率兵前去平叛。所以这样来看,表面上的君臣齐心,并不能掩盖当时曹魏帝国内部的暗流涌动。

[var1]

三、灭蜀和灭吴客观条件不同。 如果对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稍加了解的人,一定会知道蜀国处于华夏大地的西南部地区,所以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时,基本上出动的都是陆军部队。但是如果要消灭当时的吴国,就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水军部队。昔日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曹军的水师不行。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司马昭曾经明确的提出过自己的看法,《晋书·文帝》中司马昭所言:“略计取吴,作战船,通水道,当用千余万功,此十万人百数十日事也。毕竟在对待这个问题上采取了极为谨慎的态度。这也就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var1]

四、吴主孙皓昏庸残暴。 孙皓是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孙子,这个吴国的末代皇帝同绝大多数末代皇帝一样,看不清楚形势。都说虎毒不食子,公元266年,孙皓首先杀了自己的孩子。公元270年杀了将军李勖引发朝野不安,引发孙秀等人投奔西晋,同时不顾民间疾苦大兴土木。西进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并没有着急发动进攻,据笔者推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西晋王朝希望将灭吴之战的损失降到最低。长达十几年的按兵不动,让当时的吴国皇帝孙皓放松了警惕,所以在日后的灭吴之战中,吴国也同属国一样,并没有坚持太长时间,几个月之后,吴国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var1]

综合以上所有因素来看,客观来说,无论是西晋王朝的统治者,亦或是当时的皇帝司马炎都能客观冷静的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在,在灭蜀之战后并没有着急向吴国发动进攻,而是经过充足的准备于公元280年一举消灭吴国,完成天下统一。一个新兴的王朝和一个腐朽的政权,在本质上毕竟有着区别。客观来说,面对西晋王朝的统一之战,吴国的灭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以上就是笔者对西晋为何迟迟不灭吴的一 些粗浅分析。各位看官,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参考资料 《晋书·文帝》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汉文帝霸陵发现了!却为何不在祖陵?为母亲,为国家,为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大明王朝里面,海瑞就曾经和嘉靖皇帝讨论过历史上的最佳帝王,海瑞最终给出来的答案是,只有一个人能够称得上是圣君,这个人就是汉文帝。事实上,虽然汉文帝没有秦皇汉武那么出名,但是,这位皇帝的仁德以及对老百姓的优待,在历史上也是出了名的。尤其是他所开创的文景之治,堪称是历史上最扎实的盛世。不过这位皇帝最终

  • 比魏延还冤的蜀汉名将,因错杀诸葛亮的姐夫,刘备想救都没办法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了很多的名将,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有的成为了大英雄,有的惨死于斗争之中,甚至有的因为冤屈而被杀,没能绽放更大的光彩。应该说在这些名将之中,最悲惨的就是那些被冤杀的人,因为他们的光芒还没有来得及绽放,就被自己人给杀掉,实在让人可惜可悲。而在这些悲剧之中,有一个人的

  • 诸葛亮一生最大失误:饶了一个该杀的小人,杀了一个忠诚的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临死嘴里含7粒米,诸葛亮出山舞蹈,诸葛亮是什么生肖

    自古以来,就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戏谑说法,以此来形容诸葛亮的智慧。可以说,诸葛亮在世人眼中已经是聪慧的代名词了。但是,老话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即便是算无遗策的诸葛亮也并非例外。诸葛亮临死前竟然做了这样一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小人上位,良将被诛杀,这两个人便是杨仪和

  • 为何越王勾践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放大三千倍观察,专家: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以主人的名字命名,可见其人剑之间的相互羁绊。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君王,是浙江绍兴人,在公元前494年,越国军兵败吴军于夫椒,使得当时勾践迫不得已和吴国签下了求和书。这对于一个君王来说是非常大的失败。所以勾践回国后历经三年的卧薪尝胆,使得国力民力恢复,军队也训练的实

  • 皇帝的后宫他自己做不了主?傀儡皇帝汉献帝的心酸往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东汉末年,人们想到的首先是刘备,曹操,孙权等闪耀在这一时代的人物,可是人们却很少想起来,这些乱世之中叱咤风云的枭雄们,其实全都是汉献帝刘协的臣子啊!是的,汉献帝刘协就处在这么一个尴尬的位置上,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赫赫有名”的傀儡皇帝,他面临着天下的人都是他的臣子,却没有一个人听他话的尴尬局面。作为

  • 吕不韦:从商人转型为政治家,却因2个政治失误丢掉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不韦简介及人生经历,吕不韦为什么不篡位,吕不韦的历史人物背景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可以看到,这封信只有30个字,却字字诛心,吕不韦看过之后,立即选择服毒自尽,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有人也许会觉得奇怪,吕不韦担任过秦国丞相十多年,即便赋闲在家,依然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嬴政为什么要逼迫他带着家人迁往蜀地?吕不韦又为

  • 关羽并非三国最强武将,为什么谁都瞧不起,真没人能入他法眼?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子龙大战关羽,正史关羽之死,关羽图片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民间最受推崇的关羽绝不是战斗力最强的武将,但应该是性格最狂的武将,因为他几乎谁都看不起,几百上千名三国武将,能入他法眼的顶多有4人。纵观三国时期,关羽称赞最多的人,并不是自己的结拜兄弟刘备和张飞,也不是并肩作战多年的赵云,而是张辽。吕布手下有多名大将,其中个人武力最强的应该是张

  • 2000多年的悬案:秦始皇的爸爸到底是谁?吕不韦还是异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的父亲是吕不韦还是异人,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吕不韦儿子,秦始皇是不是吕不韦的亲生儿子

    [var1]战国时期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各诸侯国为了防止对方出兵,都会派出国君的儿子出任人质,也就是所谓的“质子”。国君们当然不傻,被派去当质子的肯定都是不受宠爱的儿子,那样即便有什么意外也不心疼。战国后期,秦国和赵国的军事实力比较接近,因此两个国家经常会爆发战争,双方也互相派了“质子”。秦国送到赵

  • 难怪曹丕才活到40岁,曹操尸骨未寒时他干了两件事,件件折寿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刚死曹丕暴露本性,真实的曹操和曹丕是什么关系,曹丕在曹操眼里是个什么样的人

    人们普遍认为行善积德、积福积德才是添寿的关键,而如果一个人惯会做些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的事情,那么他必然会遭到报应,轻则落魄多灾,重则短命不寿。取代了汉朝刘氏江山的曹丕不过四十岁便英年早逝,明明他正当壮年,身体也并无病痛,为何会在不惑之年骤然离世?时人提及曹丕英年去世之谜,无不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怕不是

  • 荆轲为什么刺秦?他算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就在进殿前的那一刻,其中一名使者似乎被秦王宫戒备森严的景象吓到了,他开始瑟瑟发抖、冷汗直流,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前进一步。看到这一幕,另一名使者镇定自若地对秦王嬴政说,“我这个副使从小地方来,没见过世面,请大王原谅他,让他能够进殿完成使命。”但是秦王嬴政只说了一句话:“你拿着地图进来。”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