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想去泰山封禅,魏征却说:你功劳大,有资格,但就是不准去

唐太宗想去泰山封禅,魏征却说:你功劳大,有资格,但就是不准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569 更新时间:2024/3/10 10:15:59

他开始让人修建一些宫殿和园林,甚至还想重建洛阳宫,这可是当年他下令拆掉的呀。好在朝中还有魏征、张玄素等人拦着、劝着,并十分不客气地拿着夏、商纣、杨广等著名暴君和他作比较,他才暂时放弃了这些念头。

不过,有一个古往今来皇帝的终极梦想,他还是很想实现的。

这个梦想据说从舜、禹那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一直到秦汉王朝都还在实践着,甚至连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貌似对汉室忠心耿耿的刘备都渴望自己有那么一天。

这个梦想就是封禅。

封禅两个字可以分开解读,“封”就是祭天,“禅”就是祭地,连起来当然就是祭祀天地,古代那些德高望重的皇帝都会在太平盛世、大功告成的时候举行这一典礼。

典礼举行的地点就在泰山。

因为泰山是辽阔的华北平原上最高的山,古人认为这里离上天最近,帝王作为天子,自然要到这里向上天汇报自己的功绩。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曾经去过,在那里留下了为自己歌功颂德的石碑石刻。汉武帝平定匈奴后也去过,为了纪念这件自己生平中最重要的事情,他还把当年的年号改为了“元封”。光武帝也去过,他打败了王莽,剿灭了赤眉军、绿林军,恢复了大汉朝的正朔,自然也是有理由去的。甚至据守四川一隅的刘备都梦想着要去,虽然他最终也没有去成,但他给两个儿子起名刘封刘禅早都让这份野心“昭然若揭”。

李世民当然也想去,因为他知道自己有这个资格。

尽管他一直没有说,但大臣们可不肯放过这个表现的机会。

从贞观五年开始,李孝恭、武士彟(武则天的父亲)等人就请求李世民去泰山封禅。

但李世民全都回绝了。

直到贞观六年正月十九日这天,文武百官突然像约定好了似的,几乎异口同声地再次请求李世民去泰山封禅。

他依然没有同意。

“你们都觉得去泰山封禅很光荣是吧?我却不这么看,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富足,即使不去封禅,又待如何?以前始皇帝喜欢封禅,汉文帝却不搞这一套,后代难道就觉得汉文帝不如始皇帝好了?”

“何况祭拜天地有的是时间,也有的是地方,何必非要去泰山上封建几个土台子呢?我看这事儿就大可不必了吧!”

但文武百官还是极力请求。

因为请求封禅就像夸人,一个劲儿地夸皇帝厉害,虽然不见得能捞到什么好处,至少不会挨批评吧。

李世民终于心动了。

虽然我之前说没必要,但既然大家都让我去……

然而,魏征还是非常及时地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陛下不能去!”

李世民有点生气了。

本来我也没说非要去,都是大家一致要求。现在我拗不过他们,我不抬杠了,你又出来搅和什么呢?

“你不让我封禅,是认为我的功劳不够高吗?”

“够高。”

“德行不够格吗?”

“够格。”

“大唐不安定吗?”

“安定。”

“四方蛮夷不归服吗?”

“服了。”

“这几年收成不好吗?”

“很好。”

“祥瑞没有到吗?”

“到了。”

李世民的鼻子都要气歪了,那你还跟我较什么劲?故意找茬儿的吧?

魏征顿了口气,缓缓地说道;

“陛下虽然有这么多理由去封禅,但我却觉得还不够。”

“你说,哪里不够?”

“我们国家起自隋朝大乱之后,户口还没有恢复,粮仓也还空虚。陛下的车驾去泰山,一定会有大量的车骑随从,路途劳顿,必然耗费巨大,难以承担。而且陛下封禅泰山,四方国家一定会派来使节,现在从长安到泰山,人烟稀少,灌木丛生,这等于是向人家示弱呀。而且人既然来了,赏赐供给也少不了,到头来还得让老百姓承担。这种慕虚名而处实祸的事情,陛下怎么能干呢?!”

魏征滔滔不绝地说完之后,李世民不说话了,朝会因此不欢而散。

而魏征似乎也有点乌鸦嘴,说完没几天,黄河一带就发了水灾,大家都忙着抗洪抢险,封禅这事也就顾不上讨论了。

自魏征劝谏之后,唐朝的经济继续恢复发展,国力继续蒸蒸日上,武功也一天强过一天。虽然李世民还是萌生过去封禅的打算,但他却明白,有些事情要比封禅这面子工程重要得多。于是,终其一生,也没有成行。

虽然泰山上从没有留下过李世民的足迹,但他比任何人都有资格登上它。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想杀猪吃猪肉怎么办?老朱的方法令人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猪与朱同音,这样一来平时人们说起吃猪肉,杀猪之类的话,朱元璋不会感到不适吗?其实根据史料记载,答案显然是不会的。明朝对于皇帝姓名的避讳,主要是避讳名,而不避讳姓。比如曾经有个开元县,因为和朱元璋有一个字相同,于是就开成了开原县。而像猪和朱,却很少有人避讳,包括杀猪行业也是如此。同时在书中,也没有对猪

  • 宋朝步人甲有什么特殊之处,为什么能支撑宋朝三百年不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再者说,步人甲根本也算不得一个兵种,更为准确地来说,步人甲是一种着重防御的军械装备。而且,步人甲所出现的时期,是南宋时代。根本谈不到支撑宋朝三百年不亡。充其量,也就是在延续南宋国祚上起了作用。一个王朝的存亡,与军械或许有关,但军械也不过是微乎其微的关系。宋朝国祚的延续靠的根本不是步人甲。它靠的是“先

  • 康熙驾崩之后,十四阿哥仗着什么敢大闹灵宫,毫不收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驾崩后,远在西北担任大将军王的十四阿哥胤禵回京奔丧来到康熙的灵柩前,十四阿哥便大哭大闹,雍正到了仍然不知收敛。十四阿哥仗着什么敢大闹灵宫?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仗着他和雍正是一个娘胎里生出来的,换成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这个胆量。雍正在继位之前,在兄弟们和大臣中的口碑并不是很好,兄弟中只有老十三、老十七和雍

  • 元朝遗留问题:满清从始至终的痛处,为何回民与清廷格格不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穆斯林在中国境内的大量定居,是在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时期。中国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古老的世俗国家,穆斯林的治理始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明朝灭亡后,清廷入主中原。由于满清来自关外,对伊斯兰教和回族缺乏了解,再加上明代回回社会的本土化,清朝统治者并未意识到回回与汉族的区别。而是强调

  • 朱元璋问死囚:祖为谁?死囚回答后,朱元璋:赦免,再赐免死五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起步低,在夺得天下当上皇帝后,许多人身份比他高,毕竟靠的是别人的智慧和力量,心中不踏实,疑心重。所以他怕有功之臣夺他的天下。因此朱元璋废除相权集中皇权,还对曾经一起卖命的兄弟们实行了“清君侧”。朱元璋首先是给有功之臣统统加官进爵,赐良田以及丹书铁券。表面上是不忘开国功臣笼络人心,为自己效力,实

  • 康熙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面对很多无理的要求他会怎样做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其次就是腐败现象严重。由于清军入关后,大量的明朝大臣投降,当时的多尔衮为了能够全面夺取汉人江山,稳定长期战乱,对这些汉臣全盘接收,官复原职,而这些汉臣把明朝官场上的一些官场腐败陋习也全部传染给了从关外来的大清官员,因此不管是汉臣还是满臣不但不尽心任职,反而更加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由于清政府刚成立不久

  • 朱元璋微服出巡在路边吃瓜,夸瓜农瓜甜,转身就下令: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上,有太多的皇帝,我们都知道帝王之位,是非常不容易拥有的,对于能登上皇位的人都是能力出众的人,老话说的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太难了,皇帝们就会处心积虑的想办法保住自己的皇位,想到的事情都是极其缜密的,就如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朱元璋。朱元璋在当了皇帝后,还是很体恤百姓的,经常到老百姓

  • 朱元璋见过真龙脉,可惜他二话不说就将其斩断,难怪明朝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听了不高兴,因为他想当皇帝,可刘伯温却说什么真龙天子会在这里出现,这不就是说他当不了皇帝的意思吗?朱元璋问刘伯温:“将来我要打下这片天下,做真龙天子,若是这里再出一位真龙天子,我难道还要给他让位不成?”刘伯温知道朱元璋心中担忧,他想了想,对朱元璋说:“山下龙气聚集在城东十二里出,若想毁了这真龙

  • 皇太极175,康熙170,乾隆165,同治160,清朝皇帝为啥越长越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皇太极算清朝第一位皇帝吗,清朝的第一个皇帝皇太极

    第二个,皇太极,身高175CM左右,他是清朝皇帝中身高最高的一个,可谓称得上古代的高富帅。多尔衮,身高172CM,也是挺高的。第三个,顺治皇帝,身高170CM左右,与他爷爷努尔哈赤一样,不过却不及他老爸皇太极。这时候,清朝还未完全统一天下呢!第四个,康熙皇帝,他身高170CM左右,清朝在他的统治下基

  • 雍正王朝:张廷玉举荐胤礽为“新太子”,原来竟也是一出双簧大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时候上书房的三位阁臣,对于此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状态。佟国维和马齐,这两位满洲官员,不仅坚定的选择支持八阿哥胤禩,并且在暗中进行积极的串联,到最后已经发展成为了毫不避讳的以上书房的名义,向康熙上奏保举胤禩的联名折子,给予了八阿哥胤禩以重要支持。至于张廷玉,这个时候他非但没有像佟国维和马齐一般,在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