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问死囚:祖为谁?死囚回答后,朱元璋:赦免,再赐免死五次

朱元璋问死囚:祖为谁?死囚回答后,朱元璋:赦免,再赐免死五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876 更新时间:2024/1/16 16:48:33

朱元璋起步低,在夺得天下当上皇帝后,许多人身份比他高,毕竟靠的是别人的智慧和力量,心中不踏实,疑心重。所以他怕有功之臣夺他的天下。

因此朱元璋废除相权集中皇权,还对曾经一起卖命的兄弟们实行了“清君侧”。

朱元璋首先是给有功之臣统统加官进爵,赐良田以及丹书铁券。表面上是不忘开国功臣笼络人心,为自己效力,实则是在丹书铁券上题词划分了等次故意制造大臣之间的矛盾。

文官与文官斗,武官与武官斗,最终得利的始终是他朱元璋。从开国功臣廖永忠开始到李善长蓝玉、冯胜等近上百人,这些人有的蒙冤而死。

然而朱元璋却不详细调查卷宗,直接将其杀害。文武百官敢怒不敢言,因为没有实权,这谁敢当出头鸟,一不小心就落得满门抄斩。此时有一文官极力劝谏,不也被打入大牢,沦为死囚,此人正是范从文。

清正廉洁范从文

范从文是明朝的监察御史大夫,明朝朱元璋实行的是低薪养廉政策,官员一年的俸禄都养不活一家人,为此尽管明朝严惩贪墨之人是最残酷的亦无法阻止这样的风气盛行。

范从文一生为国为民,清正廉洁,简直就是一股清流。而他的日子清苦得都要吃糠咽菜了也没有收受贿赂,丝毫不动摇,这是很难得的。

也正因如此,于是在他入狱之后,朱元璋亲自下狱探望,问他是哪里人,范从文心虽有疑虑,但还是不卑不亢回答道老家是“苏州吴县”的。

要知道朱元璋是范仲淹的头号粉丝,一听到范从文说祖籍祖籍是苏州吴县,又都是姓范。为官形式作风差不多与范仲淹一致,随即朱元璋便问他:“祖为谁?”

范从文说道:“范仲淹。”

原来,他就是范仲淹第十三代孙。没想到“偶像”的世孙就在自己的朝堂之上为官,想想都兴奋,于是下旨赦免范从文的死罪。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写了范仲淹的名句五幅赐予范从文,说:“朕送你五幅文正警句,免尔五次死罪也。”

朱元璋写的是范仲淹最著名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不识墨,为人又偏执不愿意听从臣子意见的他在对待文人墨客还是相当尊敬的。

也不能说朱元璋一点长进也没有,经过此次事件,在日后的断案里朱元璋更加的慎重了,会亲自审问或者派得力之人审问,以免误杀忠臣,损失的可是大明朝。

就这样一个姓氏,救了一个族,可见做人还是要做范仲淹那样的,正直清明,为人处世不求荣华富贵,但求无愧我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不后人得到祖宗的庇护,官之此路也不绝于此,代代出楷模。

传奇一生的范仲淹

两宋三百年,文人士大夫的楷模,北宋第一名臣范仲淹。文治有功,推行“庆历新政”包括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修武备、重命令、减徭役全方面改革吏治,并在短短几个月内取得成效。

武能北击匈奴戍边疆,英勇无敌。当时还流行一句话:“匈奴不敢犯境,因为范仲淹胸中有百万雄兵。”

范仲淹一生可谓是能文能武,死后还“泽被(pi)后人”,谥号“文正”。这谥号可是可是文官梦寐以求的,简直到了“我辈书生,死当文正”不可的地步。

后来清朝的曾国藩算一个,谥号“曾文正公”,但在当时得此谥号的屈指可数。

变法受阻后,范仲淹在河南邓州总共呆了三年,在这段时间,他作了为世人所熟知名动天下的《岳阳楼记》,后来还在那里建立了“百花洲书院”,至今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北宋范仲淹既是苏轼的偶像,就连北宋宰相王安石也都是他的小迷弟,朱元璋是他的粉丝也不足为奇了。传说范仲淹买了块地,准备盖房子,于是请风水师看地,看过之后说这里风水很好,必定出贵人。

范仲淹听到后立刻说,那就在这里盖学校吧,可以出许多文人学士从而治理国家,这学府就是现在有名的“苏州学府”。

承先人之志,兼济天下

范从文作为范仲淹实实在在的第十二世孙,自然是不敢违背祖训的,效仿先人,敢于进谏。有如此优秀的祖先,范从文还有什么理由不再接再厉。

事实上范从文也做到了,在职期间冒死救下朱元璋滥杀无辜之人,深得人心的好官,还有记载说朱元璋还将自己心爱的女儿嫁给了范从文。

也许大部分人认为范从文能死里逃生是因为受到姓氏的庇护,客观地从某种角度来分析看,姓氏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在明朝,一个人的生死就是朱元璋说了算,他性格暴躁,掌握皇权,想杀一个文官那还不简单,但他为何不敢杀呢?事实上不是不敢杀,而是留着不杀的好处大于坏处。

众所周知,明朝酷吏盛行,甚至推行八股文,朱元璋意在利用八股文来限制文人的思想,让考生一直学习四书五经,也不敢有自己的思想也就不敢谏言了。

长此以往,文官不谏言,朱元璋听不到真话了,倒不如借助饶恕范从文一事,利用范家的名声重整朝纲未尝不可。

范从文无疑是个有才的,在八股文的毒害下依旧没有放弃心中所想,一直按照祖训为准则“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从文面对错误的旨意不怕杀头,屡次谏言不断挑战皇权,朱元璋这能忍?但又已经给了免死五次的机会,君无戏言。

杀头不行,降职总是可以的,于是将范从文贬谪庄浪(今甘肃平凉),复改金齿(今云南保山)。无论身处何地,都不影响他宽仁厚爱、为民谋福利,最后因为政绩卓越于洪武十年,赦归,以荐为金华训导。

范从文遭受的贬谪不低落,因为祖先也因变法改革等等也遭遇贬谪,还依旧践行着自己的人生准则。这一点看来范从文是学到了范仲淹的精髓的,匡扶天下大义誓死为人民谋幸福。

参考文献:

《范氏家乘·卷五 贤裔传·明户部主事復斋公传》《范氏家训越千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面对很多无理的要求他会怎样做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其次就是腐败现象严重。由于清军入关后,大量的明朝大臣投降,当时的多尔衮为了能够全面夺取汉人江山,稳定长期战乱,对这些汉臣全盘接收,官复原职,而这些汉臣把明朝官场上的一些官场腐败陋习也全部传染给了从关外来的大清官员,因此不管是汉臣还是满臣不但不尽心任职,反而更加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由于清政府刚成立不久

  • 朱元璋微服出巡在路边吃瓜,夸瓜农瓜甜,转身就下令: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上,有太多的皇帝,我们都知道帝王之位,是非常不容易拥有的,对于能登上皇位的人都是能力出众的人,老话说的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太难了,皇帝们就会处心积虑的想办法保住自己的皇位,想到的事情都是极其缜密的,就如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朱元璋。朱元璋在当了皇帝后,还是很体恤百姓的,经常到老百姓

  • 朱元璋见过真龙脉,可惜他二话不说就将其斩断,难怪明朝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听了不高兴,因为他想当皇帝,可刘伯温却说什么真龙天子会在这里出现,这不就是说他当不了皇帝的意思吗?朱元璋问刘伯温:“将来我要打下这片天下,做真龙天子,若是这里再出一位真龙天子,我难道还要给他让位不成?”刘伯温知道朱元璋心中担忧,他想了想,对朱元璋说:“山下龙气聚集在城东十二里出,若想毁了这真龙

  • 皇太极175,康熙170,乾隆165,同治160,清朝皇帝为啥越长越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皇太极算清朝第一位皇帝吗,清朝的第一个皇帝皇太极

    第二个,皇太极,身高175CM左右,他是清朝皇帝中身高最高的一个,可谓称得上古代的高富帅。多尔衮,身高172CM,也是挺高的。第三个,顺治皇帝,身高170CM左右,与他爷爷努尔哈赤一样,不过却不及他老爸皇太极。这时候,清朝还未完全统一天下呢!第四个,康熙皇帝,他身高170CM左右,清朝在他的统治下基

  • 雍正王朝:张廷玉举荐胤礽为“新太子”,原来竟也是一出双簧大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时候上书房的三位阁臣,对于此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状态。佟国维和马齐,这两位满洲官员,不仅坚定的选择支持八阿哥胤禩,并且在暗中进行积极的串联,到最后已经发展成为了毫不避讳的以上书房的名义,向康熙上奏保举胤禩的联名折子,给予了八阿哥胤禩以重要支持。至于张廷玉,这个时候他非但没有像佟国维和马齐一般,在举

  • 朱棣为啥不喜长子朱高炽,却偏爱长孙朱瞻基?背后藏着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也是中国历代王朝中一个比较大的朝代了,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带领之下,明朝迎来了它的开立和它的辉煌时期,紧接着在朱棣等皇帝的统治下又继续了明朝的辉煌。虽然明朝在后来还是走向了衰败和灭亡,但是它依旧跨越了历史上很长的一个时间阶段,尤其是朱棣到朱瞻基的统治时期,大明王朝在这个期间也发生了很多值得我们

  • 宋朝对外战争胜率明明超过七成,但为何都认为宋军太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中央集权的王朝,但是并不能算作实际意义上的大一统帝国,原因就是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宋朝本身带有国力弱的因素。这一部分因素不一定体现在宋朝的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其实大部分体现的领域是政治和军事领域。从综合力量上来看,宋军的战斗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胜率也是比较高的。但是为什么后来的很多

  • 雍正陵寝开挖的时候,专家看了就让迅速撤,并且还用水泥封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都是高高在上的,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即,而他们的故事也往往都是人们好奇的,尤其是对于那些皇室的秘闻。清朝的雍正皇帝,也算是一位明君了,一生勤勤恳恳,大清的康乾盛世,他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也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大清的盛世繁荣。而为了更多地了解这位皇帝,也从他的古墓中进行探索。但是专家在开

  • 宋徽宗被俘虏九年,生下14个孩子,为了苟活,他做了什么不耻行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宋徽宗,大家可能都会想到他创造出的瘦金体,所谓瘦金体笔迹瘦劲,至瘦却不失其肉,字体风姿绰约。由此可见宋徽宗的文采能力是不差的,但作为皇帝,单单仅凭文采是不够的,他却始终不思进取,只想醉心诗书,最终也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宋徽宗名赵佶,早在他尚未出生的时候,就被人所关注着,原因是他的母亲还在怀孕的时

  • 刘伯温的预言有多准?死后在墓中放了本书,吓得朱元璋重新厚葬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刘伯温的预言有多准呢?他竟然连自己死后被开棺的事都能算出来。刘伯温逝世后,他在自己的棺中放了一本书,当他被开棺后,朱元璋竟然因为这本书吓得重新厚葬他。一生戎马的朱元璋究竟看到了什么吓成这样呢?难道刘伯温真的预言到了自己会被开棺吗?刘伯温在民间以神机妙算出名,在朱元璋四处征天下的时间里,刘伯温一直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