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我们的印象中,皇帝端坐龙殿,身着黄袍,上绣着五爪金龙,威严肃穆,而“皇”与“黄”相同,因此黄色成为了皇帝的专属色。
但在秦朝,始皇帝所穿的龙袍,却是黑色,且之后无人在穿,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在秦朝之前,为周朝,武王姬发推翻商朝建立,称“天子”,在重大祭祀活动,身着赤袍,即红色长袍。
周分西东,西周时代,“天子”尊贵,诸侯来朝,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罢申后,立太子,在诸侯中失信,被西夷犬戎破都城,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太子宜臼,迁都洛邑,建立东周,称周平王。
东周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春秋战国,诸侯势大,周朝君主仍有“天子”名头,却实权旁落。
战国末年,嬴政灭六国而立秦朝,归根到底,是臣子反君,于礼不合。而秦朝建立,嬴政称皇帝,皇权至高,对于改朝换代,终要一个说法,给天下人交代。
古人“迷鬼信神”,鬼神风水一说,成为最好的理由。战国时期大阴阳家邹衍,创立《五行论》与“五德终始说”,正好被秦朝所用。
金、木、水、火、土乃五行,而五行相克,即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德运的转移,与五行相克理论相似。
周朝属火,具“火德”。秦朝地处北方,因而属水,具“水德”,而水克火,“水德”必然被“火德”而取代,这正是秦兴代周的理由。
水属“玄”,而玄为黑色,因此,秦始皇的龙袍乃黑色,更显得威严肃穆。
秦朝灭亡,德运转移的理论却流传下来。刘邦建“汉”,延续“水德”,初汉黄帝,龙袍也为黑色,直到汉武帝,才认为大汉属“土”,龙袍改为黄色。
之后三国两晋南北朝,逢乱世,德运之说也较为混乱,龙袍颜色多种。
直到盛唐,定义为“土德”,而无形之中,“土”居中,滋养万物,因而龙袍多为黄色,显得高贵。而宋、明却多用红色,同样也是根据“德运”的理论。
但之后却再未出现黑色龙袍呢?难道没有“水德”朝代吗?
说法有二:一是秦朝短暂,二世而亡,后世为江山永固,因此对于黑色长袍,弃而不用;二是秦始皇开创封建帝制,建立统治模板,后世皇帝,为尊敬而不用黑色。